中医养生论文哪里有?笔者通过对现代文献的调查,发现对于四时养生展开系统研究的成果阙如。因此,本课题从文献调查入手,首次对四时养生的思想发展及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搜集、整理和总结,为进一步的四时养生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一章 四时养生的内涵
(二)四时古代
“四时”一词,含义相对简单,主要有两种:
春、夏、秋、冬四季,指一年中的四个时间段。如《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礼记·孔子闲居》12:“天有四时,春秋冬夏。”《论语·阳货》13:“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荀子·不苟》14:“四时不言而百姓朝焉。”
朝、夕、昼、夜,指一日中的四个时间段。如《左传·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修令,夜以安身。”《国语·鲁语》15:“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但宋代道教学者施肩吾在其《钟吕传道集》的“论四时”和《西山群仙会真记》的“识时”中,又提出一个“身中之时,年中之时,月中之时,日中之时”的“四时”概念,从内丹修炼的角度,认为“凡时有四等”,“身中之时,一等也”,“年中之时,二等也”,“月中之时,三等也”,“日中之时,四等也。”旨在阐述“身中之时”最为难得,日中之时最为可惜,强调奉道之人要珍惜生命,不虚度年光,精勤修炼,以合于天道。
不过,笔者通过对四时养生文献的调查研究发现,古人对“四时”的概念在一年四季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如明·冯应京的《月令广义》中,在《月令》按一年从孟春至仲冬十二月编排体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其内容按照岁令、每月令、春令、正月令、二月令、三月令、夏令、四月令、五月令、六月令、土王令、秋令、七月令、八月令、九月令、冬令、十月令、十一月令、十二月令、闰月令、昼夜令、时令共二十二项进行编排,基本涵盖了所有时间概念的内容,从一年到四季、十二个月、一月三十日、闰月、昼夜、一日十二时辰。因此笔者认为,“四时”的广义概念应为:指一切与时间有关的概念皆可归为“四时”范畴。四时习惯上称“四季”。即春、夏、秋、冬四时。每时有三个月,其第三个月为季月。因为四时中均有季月,故四时又称为四季。如《素问·刺要论》16:“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三、起居调摄
(一)作息
《素问·上古天真大论》:“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408古人们按时安排生活作息,从而能尽天年。因此应以“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为宗旨安排作息。作息安排,即睡觉和起床的时间安排。关于作息时间安排的总体原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已有明确的说明,即春夏夜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内经》的这一四季作息原则成为作息时间安排的准则,后世医家多宗此说。这一原则的提出实际上是根据太阳运行规律,并遵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理念提出的。关于起床时间的安排,古人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应根据鸡的活动规律以及太阳升起的规律来确定的,如《养性延命录》云:“早起莫在鸡鸣前,晏起莫在日出后。”409即鸡鸣之后日出之前起床最好,鸡鸣为丑时,日出为卯时。这种观点成为了后世的主流观点,孙思邈、周守忠、杜巽才、罗洪先等医家养生家都以此为标准。
现代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较大,许多都不能有良好的作息习惯,熬夜、晚起成为了生活的常态,人体阳气得不到正常的潜藏和生发,导致阳气和阴精损耗无度,百病丛生,过劳猝死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应重视作息安排的问题,谨遵《内经》之旨,谨守作息原则,保证身体健康。
五、运动调摄
四时养生文献中记载的运动调摄内容,主要以四时导引法为主,四时导引法除前文所论“灵剑子十六势”“《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五脏导引法”“养五脏五行气法”“《寿人经》理五脏诀”外,还有如“太上玉轴六字气诀”,陈希夷的“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法,方开的“延年九转法”等导引法。
六字气诀,据笔者调查,这一导引法在诸多文献中都有记载,是上述导引法中记载最为广泛的,在所调查的著作中,有 20 多部著作记载了该法,不仅在养生著作中有记载,更如《月令广义》这类月令著作中亦有记载。此导引法是分别在四季通过练习嘘、呵、呼、嘻、吹、呬六字吐纳之法以调养脏腑。
二十四气坐功导引,载于陈希夷的《二十四气坐功导引治病图》中,书中在每一节气都设有对应的坐功导引法,以治疗各种疾病。将十二经脉与二十四节气相配对,其规律与《遵生八笺》所载“经络配四时图”相同。
方开的《延年九转法》,共设九式摩腹法,分别在清晨睡醒、中午、晚上临睡前三个时间练习。每次练习时先将一至八式依次做完,共做 7 遍,最后做第九式左右摇转共 21 次完毕。方开认为“天地本乎阴阳,阴阳主乎动静,人身一阴阳也,阴阳一动静也,动静合宜,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483方开之摩腹法动静结合,能起到和畅气血,预防疾病的功效。
除上述导引法外,还有如《养生类纂》《千金翼方》记载了每日早晨导引法,《摄生纂录》记载了“食日月精法”,《古仙导引按摩法》记载了“噏月精法”等每日导引之法。
七、药物调摄
(一)四季药方
根据所调查的文献内容可知,四季药方的创制与当季易发病以及季节气候关系密切,春季风气盛行,因此以去风邪治疗外感为主;夏季暑湿之气较重,因此要注意消暑邪除湿气;秋季治疗因夏季过食生冷所致疟痢以及润燥为主;冬季气候寒冷,则以驱寒除湿为主。
以《养生四要》为例,如消毒丸治疗春季风疮,易老九味羌活汤治疗春季温病,良方神术散治疗夏季泄泻水谷不化,胃风汤治疗夏季脓血痢疾,六和汤治疗夏季霍乱吐泻,猪苓汤合益元散治疗夏季中热,清暑益气汤治疗夏季中暑,生脉散治疗夏月无力,补中益气汤治疗秋季痎疟,加味小承气汤治疗秋季痢疾以加味白芍药汤调和,参苏饮治疗冬季咳嗽等。
此类药方主要记载在月令广注类著作中“事宜”“调摄”“药饵”“经作”“摄生”“日次”等条例中。如《养余月令》中的“经作”“调摄”“药饵”条。《月令采奇》中的“调摄”条。《御定月令辑要》中的“节序”“日次”“民用”“杂纪”条。《月令广义》中的“节令”“日次”“摄生”“事宜”“杂纪”条。《月令通考》中的“摄生”条。除月令著作外,《遵生八笺》的“每月事宜”中;《运化玄枢》的“养生”“服食”,《四时宜忌》中每月之宜都有记载。
结论
一、四时养生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要素为:春夏秋冬四时有其阴阳变化的规律,有时会出现反常;人体各有特点,对四时变化的适应各有不同;四时养生的关键是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行为和采取必要的调护方法;四时养生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延缓衰老。
二、四时养生有着悠久的历史,肇始于先秦,确立于汉代,《黄帝内经》构建了四时养生的理论框架,晋唐时期有所充实完善,宋元时期获得创新性突破,明清时期更为繁荣兴盛。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以“阴阳应象”“藏气法时”“生气通天”为理论基础,“法于阴阳”“阴平阳秘”为宗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知所宜忌,辟邪防病”“顺时适变,调养脏腑”为养生原则的系统养生工程。
三、四时养生文献众多,从载体上来说可分成单篇、散在或专著三类。按照内容,可分为月令养生、四季养生、逐月养生、节气养生、时辰养生、宜忌养生、运气养生共七大类。
四、四时养生的内容宏富,方法繁多,根据文献载录,可以分为精神调摄、脏腑调摄、起居调摄、饮食调摄、运动调摄、服食调摄、药物调摄、疾病预防、宜忌调摄九个方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