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论文哪里有?本研究通过进化分支图发现变形菌门可能为 2 型糖尿病患者白腻苔组的生物标记物;拟杆菌门、拟杆菌目、拟杆菌属、肠杆菌科和变形菌可能是黄腻苔组的生物标记物;肠杆菌科变形菌门为 2 型糖尿病患者腻苔组可能的生物标记物。
研究一 2 型糖尿病腻苔患者与饮食因素相关性的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本研究病例来源于 2020 年 9 月—2021 年 1 月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病房及其糖尿病鉴定中心。
1.1.2 诊断标准
1.1.2.1 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①典型糖尿病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检测≥11.1mmol/L 或加上②FPG 检测 ≥7.0 或加上③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检测 ≥11.1mmol/L。以上典型糖尿病症状加上 3 个血糖指标中的任何一个则诊断为糖尿病[37]。
1.1.2.2 舌苔诊断
①薄苔:舌面附着苔状物,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②腻苔:舌面附着苔状物,舌苔颗粒细腻致密,均匀成片,紧贴舌面,中厚边薄,揩之不去,刮之不易脱落[38]。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8 岁;③资料完整,伸舌自如;④意识清楚, 具有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能顺利完成问卷;⑤与患者或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同意参与者;⑥近三个月降糖方案稳定;⑦签署知情同意书。
2.研究结果
2.1 T2DM 患者薄苔组与腻苔组一般情况比较和临床资料比较
自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1 月共发放问卷 4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366 份,2 型糖尿病患者中薄苔组共有 137 例,腻苔组共 229 例。结果显示 T2DM 患者的一般情况为,薄苔组平均年龄为 49.0±11.1 岁,腻苔组平均年龄为 50.5±11.1 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薄苔组月收入平均为 2.86±0.897 千元,腻苔组收入平均为2.91±0.734 千元,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薄苔组 BMI 平均为22.63±2.51(kg/m2), 腻苔组 BMI 平均为 25.11±2.09 (kg/m2)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薄苔组男性 75 人,占比(54.74%),腻苔组男性 122 人,占比(53.27%),薄苔组女性 62 人,占比(45.25%),腻苔组女性 107 人,占比(46.7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薄苔组汉族 136 人,腻苔组汉族 223 人,组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文化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婚姻程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工作情况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居住地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1)
研究二 2 型糖尿病腻苔患者的肠道菌群初步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来源于 2020 年 9 月至 2021 年 1 月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部及糖尿病鉴定中心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1.1.2 诊断标准
1.1.2.1 2 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同研究一
1.1.2.2 中医舌苔诊断
①薄白苔:舌面附着白色的苔状物,且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②白腻苔:舌面附着白色的苔状物,舌苔颗粒细腻致密,均匀成片,紧贴舌面,中厚边薄,揩之不去,刮之不易脱落。③黄腻苔:舌面附着黄色的苔状物,舌苔颗粒细腻致密,均匀成片,紧贴舌面,中厚边薄,揩之不去,刮之不易脱落[38]。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18 岁≤受试者年龄≤80 岁;③伸舌自如;④精神正常,积极配合,表达清晰,有一定的理解和阅读能力;⑤知情且同意配合样本的采集。
2 研究结果
2.1 原始测序数据概况
在纳入的 30 例肠道菌群样本中,共有 10 例为薄白苔(A1-A10),20 例为腻苔组(BC),其中腻苔组分为白腻苔 10 例(B1-B10),黄腻苔 10 例(C1-C10),测序后原始数据概况见表 2-1。
讨论
1.注重腻苔变化,控制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如《舌诊问答》所言:“医家辨舌何以即知病机之进退深浅? 胃之浊气既可外见于苔,……医家辨舌,即能知病情者,赖有此耳。”舌诊是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盛衰、脏腑虚实及邪气深浅轻重等皆可外现于舌色、舌苔、舌形,因此舌诊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有很大的作用。腻苔多由邪气夹湿熏蒸舌面所致,因此腻苔临床多见于饮食积滞、湿浊瘀滞、痰饮积聚、顽痰阻滞及外邪侵袭等情况,湿邪困脾,内外湿气同气相求,可加剧痰湿之邪,由于痰湿黏滞难除,缠绵难愈,病程长,而且易阻滞气机,气滞水停互为因果,又可加剧痰湿之邪。因此伴腻苔之病常缠绵难愈,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6-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腻苔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多数慢性疾病常见的舌象[11-18],贺宏波等[20]对 5930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舌象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舌苔薄厚与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呈正相关:而且舌苔的厚薄程度随血糖的变化而变化,证明了舌苔的情况可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血糖水平也可以反映人体痰湿的轻重程度。身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的增高也会加重病情,而身体质量指数、甘油三酯偏高在中医学角度一般认为是痰湿壅盛,表明了中医舌诊与现代医学检测结果应该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多项研究表明舌苔的厚薄与血糖、血脂、BMI 水平密切相关[42-44],2 型糖尿病患者舌象多表现为腻苔。
有研究表明,腻苔产生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饮食失宜,熬夜,吸烟,肥胖和超重等生活方式因[7];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等疾病因素;心理及社会因素等。其中相关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等都受饮食因素的影响。因此注意管控饮食调控腻苔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2.饮食因素与 2 型糖尿病腻苔相关性的讨论
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代谢性疾病。根据资料统计,中国已成为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一位,而且还会成倍增加[37]。由 2 型糖尿病引起的各类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带来极大的威胁。如《素问·奇病论》 所言:“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因此,2 型糖尿病患者多受饮食因素影响。经研宄表明,血糖异常是造成糖尿病、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45-46]。我国 2 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并且患病率呈现一定的増长趋势,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现代 2 型糖尿病的基本病机大多数为本虚标实,本虚为五脏及气血阴阳亏虚,阴阳失衡,实为瘀血、痰浊、寒凝、气滞、湿阻。气血阴阳失衡,津液输布异常,故而易形成 2 型糖尿病[47]。多以痰湿壅盛、中满内热为主,考虑其原因应该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过快,饮食多高糖脂饮食、高蛋白饮食有关,长时间营养过剩,导致脾胃负担加重,不可以完全将饮食物运化,导致营养堆积体内,进一步化生痰浊膏脂,充溢于形体而成,进一步则易发展为 2 型糖尿病,且常会伴有腻苔。张颢龄等[48]认为糖尿病大部分因数食肥美而发,损伤脾气,胃强脾弱为致病关键,多食而易饥,反而更多食,更伤脾气,升清布津失职,故在治疗糖尿病患者多以饮食有节为基础,顾护脾胃之气,“莫嗜膏粱,淡食为最”。一般推荐的养生治法为守中[49-50],如“保养之法莫若守中,守中则无过与不及之病。调顺四时,节慎饮食,起居不妄,使以五味调和五脏,五脏和平,则气血资荣,……夫上古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饮膳正要》)。
结论
1.本研究表明吸烟、不能按时进餐、偏好苦味食物可能是 2 型糖尿病患者腻苔形成的危险因素。适当少吃主食、掌握糖尿病饮食知识可能是防治 2 型糖尿病患者腻苔的有利因素。.2 型糖尿病患者薄白苔组、白腻苔组、黄腻苔组相比,薄白苔组狄氏副拟杆菌、粪球菌、多尔氏菌、链球菌、粪厌氧棒杆菌较多,白腻苔组罗伊氏乳杆菌、巨单胞菌属、嗜黏蛋白阿克曼菌,黄腻苔组瘤胃球菌属、直肠无杆菌、肠道巴恩斯菌较多。
2.2 型糖尿病患者腻苔组与薄白苔组相比,腻苔组盲肠罗斯氏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韦荣氏球菌属、拟杆菌属、柯林斯菌属、大肠杆菌较多;薄白苔组狄氏副拟杆菌、粪球菌、多尔氏菌、链球菌、粪厌氧棒杆菌较多。
3. 通过进化分支图发现变形菌门可能为 2 型糖尿病患者白腻苔组的生物标记物;拟杆菌门、拟杆菌目、拟杆菌属、肠杆菌科和变形菌可能是黄腻苔组的生物标记物;肠杆菌科变形菌门为 2 型糖尿病患者腻苔组可能的生物标记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