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V1+N+V2”语言学——以《幽明录》、《贤愚经》为例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0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5102306378589
  • 日期:2018-04-2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语言学论文,本文对《幽明录》、《贤愚经》中“V1+N+V2”形式下的三种不同结构进行了分类、分析及比较。“V1+N+V2”只是一个抽象的形式,把词或短语填充进去,它才能完整地表达意思。
 
第一章 绪论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中“V1+N+V2”的界定范围以及相关结构的研究情况,探讨了以往研究中的分歧并分析了分歧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文的写作内容。然后说明了所选语料《幽明录》和《贤愚经》的研究情况、语料价值及版本。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关于“V1+N+V2”的结构类型和研究概况
“V1+N+V2”是一种抽象的语法结构形式,涵盖了多种结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N 既是 V1的宾语,又是 V2的主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兼语结构,如“唤他来”;2.N 和 V2结合比较紧密,是主谓结构,V1是整个主谓短语的谓词,也就是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动宾结构(以下简称“主谓作宾结构”),如“闻其狗吠”;3.V1和 N 结合比较紧密,表示一个动宾结构,V2一般是表示动作完成状态的“已”、“讫”、“竟”、“毕”等,对“V1+N”进行阐述,整体结构是动宾短语作主语的主谓结构(以下简称“动宾作主结构”),如“议事毕”;4.V1与 V2有动补关系,有些学者认为是兼语结构,有些学者认为是动宾补结构,其性质还有争议;5.“V1+N”是动宾短语,与后面的 V2形成连动结构,如“遇病死”、“索水饮”;6.“济虎饿乏”类。兼语句和连动句的说法曾受到过质疑,有不少学者主张取消这两个称谓。早些年萧璋先生(1956)主张用重音形式来解释“兼语”和“连动”。他认为,“句子的重音形式,也应该注意,因为它在帮助探寻连动式兼语式这类语句的语法结构上,有一定作用”1。由于引入过多的语用因素,分析到最后只剩下附加关系和补足关系。并认为“汉语的句子,无论从意义上,词的组合规律上,重音形式上,都看不出有连动式和和兼语式的类型来”2,因此主张取消这两种理论和名称。
...........
 
第二节 关于本文“V1+N+V2”的研究
 
一、本文研究内容的说明
“V1+N+V2”至少包含六种结构,上节已经谈到。连动结构的特征比较明显,容易识别,研究分歧不大,因此本文不予详细讨论。动宾补结构和双宾结构的语料较少,不足以单独讨论。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兼语结构、主谓作宾结构和动宾作主结构。主要针对各个结构中的 V1、N 和 V2以及它们之搭配关系进行分析,以表格形式分类呈现各种结构中成分与成分之间关系的特点。
 
二、整体结构以及各成分所指的范围
“V1+N+V2”在这里是一个整体,具有完整的语义功能,其中的任何成分不得单独与外界其它成分发生结构上的联系,如 V1前面可以有名词性的主语成分,也可以有副词,但它们管辖的是整个结构,而不是只与 V1有关系。同样,V2后面不能接只与其有关系的成分,如“被发及地”1,这类句子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还有一点需要强调,为了方便比较,本文只抽取“V1+N+V2”这一形式的兼语结构、主谓作宾结构等,并未详尽性地列举这几种结构的所有形式。
..........
 
第二章 《幽明录》和《贤愚经》中“V1+N+V2”的结构分析
 
第一节 兼语结构
一、V1 的语法和语义分析
V1的语义与兼语句的分类有密切关系。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分类中,黄伯荣,廖序东版的《现代汉语》(2007),游汝杰(2002)的《现代汉语兼语句的句法和语义特征》。杨伯峻先生、何乐士先生(2001)合著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对兼语结构的分类的主要依据都是 V1的词义特点。我们参考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语义特点,将 V1分为:命令派遣类、致使类、有无类、给予类、跟随带领类,还有一些动词,词义的特征性不明显,不好归纳,暂且将其归为普通动词类。关于“有”字句是否属于兼语句也产生过争议。张静(1977)引用吕叔湘先生的观点,认为“有”不是真正的动词,而是标志名词作无定主语的虚词,如果非要看作动词,最好归为紧缩句。吕叔湘先生(1982)在《中国文法要略》中确实提到过“有”字,认为像“有客来了”、“有人敲门”这样的句子中的“客/人”是无定的,而“客来了”中的“客”是有定的,所以建议把“有”字看作一个“表无定性的指称词”1。但吕先生说的是前面没有主语的情况。“有”字在《汉语大词典》中有多种意义,它可以表示“存在”,也可以表示“拥有”,还可以表示“发生”等等,我们不能仅凭一种句式就判定“有”不是动词。一般研究兼语句的学者都会把“有”字类归入其中。我们暂且按照一般的分类方法进行研究,把“有”字句归为兼语句的一种。
...........
 
第二节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结构
主谓作宾结构中,N 是 V2的主语,但不是 V1的宾语,“N+V2”组合起来构成 V1的宾语。这里的“望见”可以理解为并列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动补结构,主要取决于“见”的含义。“见”一开始表实义的“看到”,后来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一种结果的达成。“望”和“见”意义有相似之处,无法排除并列结构,但如果前面是一个与“看”意义无关的词就容易确定了。以“听见”为例,这里的“见”可以排除“看”的意思,只需查阅文献中最早记录,大概就可以推测“见”字虚化的时间了。《汉语大词典》中对表抽象结果义的“见”的解释举例用的是清朝的语料,但我们还可以把时间往前推。查阅北京大学语料库,其中最早的记录是唐代《六祖坛经》中的例子,“我于彼听见大师劝道俗:但持《金刚经》一卷,即得见性,直了成佛。”口语中的例子应该更早。例(2)中的说话者明显是看到船之后才产生的对话,因此笔者认为,这里的“望”和“见”是动补关系。
............
 
第二章 《幽明录》和《贤愚经》中“V1+N+V2”的结构分析..........20
第一节 兼语结构.........20
一 V1的语法和语义分析.........20
二 N 的语法和语义分析..........24
三 V2的语法和语义分析.........26
四 V1与 N 和 V2的关系..........28
第二节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结构.......35
一 V1的语法和语义分析.........35
二 N 的语法和语义分析..........37
三 V2的语法和语义分析.........38
四 V1与 N 和 V2的关系..........39
第三节 动宾短语作主语的结构.....42
一 V1的语法和语义分析.........43
二 N 的语法和语义分析..........44
三 V2的语法和语义分析.........45
四 V1与 N 和 V2的关系..........47
第三章 余论.............48
一 “V1+N+V2”形式下的其它结构.....48
二 关于本文分类中的一些问题.........48
三 结语.....50
 
第三章 余 论
 
一、“V1+N+V2”形式下的其它结构
第二章我们讨论了“V1+N+V2”形式下兼语结构、主谓作宾结构和动宾作主结构的语法、语义特点,还有一些结构,语料中存在,但没有作单独分析,下面简要介绍一下。根据 V1与 V2的语义关系,我们介绍 5 种。1.V1和 V2表示仅在时间上有先后之分的两个动作,如:(1)有诸生壮勇者暮行,欲止亭宿。(鸡怪)2.V1表示原因,V2表示结果,如:(2)又问曰:“死者若为死?”答曰:“为人作屋,落地死。”(阿奴)3.V1表示方式,V2表示目的,如:(3)停尸十日,气从咽喉如雷鸣,眼开,索水饮,饮讫便起。(赵泰)4.V1表示 V2进行时的方式或状态,如:(4)犬行甚迟,原绝力逐,终不及。(妙音)5.V2对 V1进行反面补充,如:(5)汉武见物如牛肝,入地不动。(酒消积愁)“观”和“充足”不存动宾关系,可以排除双宾结构,也不宜分析为动宾结构,因为“充足”是“观”后得出的结论而不是内容。如果理解成主谓作宾结构“看到人民(生活)充足”,在语义上能说通,但是“观”只表示看的动作,而不表示结果。如果分析为兼语结构,“观民充足”和一般的兼语结构还有一定区别,兼语结构中的 V1和 V2是不同主体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有了 V1才有 V2,而这里,“民充足”是一种已经存在的状态,“观”的时间顺序则在此之后,也就说 V2先于 V1。#p#分页标题#e#
..........
 
结语
 
本文对《幽明录》、《贤愚经》中“V1+N+V2”形式下的三种不同结构进行了分类、分析及比较。“V1+N+V2”只是一个抽象的形式,把词或短语填充进去,它才能完整地表达意思。正如数学运算中不同的运算顺序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一样,语言学中,不同的组合方式会影响其语法结构性质。我们借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如“V1+(N+V2)”表达的是,名词性成分先与 V2组合,然后一起充当 V1的宾语,我们称之为“主谓短语作宾语的结构”,“(V1+N)+V2”表示动宾短语“V1+N”充当 V2的主语,简称“动宾作主结构”,而“V1+(N)+V2”表示被名词性成分隔开的动补结构。这三种结构与兼语结构共用同一种形式,而它们之间的界限有时混沌不清。绪论部分对同形异构的几种结构进行了比较。部分兼语结构与动宾补结构难以区分,不少学者对“打头破”类进行过研究,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我们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再研究,从语料、论证方法上寻找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我们发现之所以会发生二者混淆不清的情况,在于 V1与 V2可以形成动补结构。但是有动补关系不代表就是补语,有些 V2比较抽象,用在很多词后面都可以形成动补关系。即使是典型的兼语结构“唤女出”,其中的 V1与 V2也可以表示动作与结果的关系。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V2的独立性。兼语结构中的 V2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动词,和 N 组合可以完整表达意义,但是动宾补结构中的 V2表示一种抽象涵义,与 N 结合后不能表达意义。在 V2作为实义动词和抽象动词都可以说得通的情况下,单根据结构无法判断,需通过上下文语境才能确定。我们承认两种形式的存在,兼语结构的发展使之与动补结构的隔开形式相像,但只是在少数例子上含混不清,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大可不必肯定其中一种而否定另一种结构的存在。第二章对“V1+N+V2”形式所包含的兼语结构、主谓作宾结构和动宾作主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类,对各个结构中的成分 V1、N 和 V2作了分别介绍和分析。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三种结构中各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上三者之所以同形异构,在于结构层次不同,也就是组合的先后顺序不同。中间的名词性成分很关键。如果 N 先与 V1组合,组合之后再和 V2组合,是动宾作主结构;如果 N 与 V2先组合,则是主谓作宾结构;如果 N 先和 V1组合,紧接着与 V2结合,则是兼语结构。兼语结构与其它两种结构的区别在于,其中的 N 与 V1、V2在联系上的紧密程度是一样的,都是直接产生联系。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