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文哪里有?论文中将各种汉藏对照词汇之体育术语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反思中发现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同时,通过挖创借等方式及时制定了符合时代特点、立足于传统文化,并符合藏族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的规范术语。
绪论
第一节、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国外现代体育拥有众多种类,且内容丰富。对于体育文化及体育术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来讲,有关汉藏体育术语的研究较少,相关研究成果较为稀有。1978年美国学者Melvyn c.Goldstein编写的词典《TIBETAN-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TIBETAN》中能够发现一些少量的英藏体育术语。另外,劳费尔在《藏语中的借词》中写到过“我们最有意思的藏语借词是“polo”意为“马球”。除此之外《本世纪辞典》和《大英百科辞典》当中都认为“球”出自藏语“puluསྤོ་”一词。
第三章汉藏体育术语现状及翻译技巧
一、对照词典中的体育术语现状
词典,也称为“辞典”,是一种工具书,将词语或词组解释并收集在一起,方便人们阅读和查找,是知识的宝库和学习的钥匙。一般由前言、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等部分组成。在编纂词典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考虑,例如概念解释的准确性、排版效果的合理性、内容难度的平衡等因素。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读者需要更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词语的情况下,方便性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编纂词典时应尽可能确保读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查找到所需内容,这也是词典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一)《汉藏对照词典》中的体育术语
本词典基于1976年民族出版社版本进行编纂,由西藏人民出版社、青海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和民族出版社协作完成。全书收录了八万余条词语。
第四章汉藏体育术语规范统一与推广之思考
一、规范统一的方法
任何一种文字在创立之初都存在不完善之处,需要通过不断总结经验,逐渐规范,才能不断完善。对于藏文来说,它也有一个发展的历程。据藏文史籍记载,藏文经历了三次(ལཀོྤལེདྤལམྤགགམ་)较大规模的厘定规范,分别是在8世纪中叶到9世纪初叶、9世纪中叶以及11世纪初叶。
在8世纪中叶至9世纪初叶的时期,藏文进行了首次的规范。这一时期出现了著名的九大译师,其中的白若杂纳根据当时译语的发展和规范需要,编写了规范译语的辞书《梵藏词典》。这本辞书是藏文辞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吐蕃赞普(ཁྤལཙགྤུྤལལནྤོསྤལྤེན་)墀祖德赞热巴巾(803—841)时期,藏文经历了第二次的厘定规范。他集合了著名的藏文译师,专门设立了译场,统一了译名,并规定了译例。同时,还校订了旧译经典,新译显密经典,进一步规范了藏文。吐蕃末代赞普达磨的五世孙阿里古格王意希沃(ཡྤཤོྤསད་)之子大译师(ེནྤྱནྤལ་བྤཔ་)仁青桑布(958~1055)同入藏的印度班智达善护、德护、智护一起,共同修订文字,厘定新译语。藏史称此为第三次厘定规范。
二、推广体育术语的途径
通常情况下,推广术语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并由权威机构进行规范和审核。体育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式,包含了分胜负、竞争等元素,具有一定的娱乐属性。只有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深入了解和熟悉其特点。利用科技手段推广体育文化,宣传体育赛事实况、文化内涵等内容。积极开展体育教育和训练,建立多样化的竞技平台,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举办体育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更多人目光,激发他们参与热情,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体育文化氛围。总之,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推广体育文化,但从体育术语推广方法来看,用藏语解说体育比赛,出版藏文体育杂志,编纂汉藏体育词典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
(一)用藏语解说体育比赛
当前,各国正在积极开展体育交流和经验分享,特别是在我国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对于讲解体育竞赛和推广体育节目的创作工作越来越重视。目前,已经有很多质量优良、收视率高的体育节目,如《体育世界》、《天下足球》、《足球之夜》、《篮球公园》、《棋牌乐》等,这些节目种类繁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其中,像詹俊的解说方式就十分幽默风趣,因此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结语
体育是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的一项社会活动。在我国大力推进体育强国的背景下,体育文化的迅猛发展对体育术语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一直较为关注关于汉藏体育术语的翻译,通过收集、阅读相关资料得知现阶段其学术研究成果较少。该论文从术语学和词典学以及翻译学的视角探讨了汉藏体育术语翻译存的不足与局限性等问题。论文中将各种汉藏对照词汇之体育术语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反思中发现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同时,通过挖创借等方式及时制定了符合时代特点、立足于传统文化,并符合藏族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的规范术语。
正如章嘉国师所言,翻译人员要怀有为此事业的永盛而努力之心,要杜绝一切以偏见的形式进行翻译工作。总之,笔者以该论文能够为体育术语的汉藏翻译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为汉藏翻译事业献出一份力量为初心撰写了此论文。笔者因才疏学浅,天赋和修养非凡,论文中定存在些许问题,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