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各音节之间的某一声学参数之差越大,对重音感知及自然度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反之则正相反。但是据观察,两者之间并非是线性关系。当元音音高之差在于4.5Hz时有一个较明显的感知界限,即小于4.5Hz时影响不明显,而大于4.5Hz时起影响越来越大;
第一章蒙古语词重音感知研究实验方法与实验设计
1.3刺激音合成
使用Praat 6.1.01软件,通过改变这40个词的元音音长、音强和音高的方法分别合成实验刺激。刺激音合成组分为“相等组”和“互换组”。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利用E-prime对蒙古语进行了词重音的听感实验。据我们所知,一个音节的音高、音强峰值一般是落在该音节元音上;且元音音长对词重音有着显著作用。因此,本次实验着重研究了蒙古语元音各类声学参数的改变对重音位置及感知度的影响。辅音和音节类型等对重音位置及感知度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1.3.1双音节词刺激音合成
在双音节词中,以原音频为母本,首先用praat软件分别计算出母本S1元音和S2元音的音长和音强最高点、音高最高点。然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依次修改S1、S2元音的音长和音强、音高。“相等组”包括:S1、S2元音音长相等组;S1、S2元音音强相等组;S1、S2元音音高相等组。“互换组”包括:S1、S2元音音长互换组;S1、S2元音音强互换组;S1、S2元音音高互换组。
具体修改规则如下:“相等组”共计合成60个刺激样本,具体如下:
①A22组:S1、S2元音音长相等组。以S2元音音长为准,修改S1元音音长,使S1元音音长=S2元音音长。共计合成刺激样本20个。
②B22组:S1、S2元音音强相等组。以S2元音音强最高点为准,修改S1元音音强,使S1元音音强最高点=S2元音音强最高点。共计合成刺激样本20个。
③C22组:S1、S2元音音高相等组。以S2元音音高最高点为准,修改S1元音音高,使S1元音音高最高点=S2元音音高最高点。共计合成刺激样本20个。“互换组”共计合成60个刺激样本,具体如下:
①A21组:S1、S2元音音长互换组。互换S1、S2元音音长的时长。共计合成刺激样本20个。②B21组:S1、S2元音音强互换组。互换S1、S2元音的音强最高点。共计合成刺激样本20个。
③C21组:S1、S2元音音高互换组。互换S1、S2元音的音高最高点。共计合成刺激样本20个。
第三章音强对重音感知及听感的影响
3.1音强对双音节词听感及重音感知的影响
3.1.1辨认实验
辨认实验中,播放母本及B22、B21三组刺激样本,共60个刺激音。
图3.1为母本、B22组、B21组刺激音的辨认结果及反应时间对比图。以S1和S2元音音强之差(以下简称音强之差)为X轴、辨认度为Y轴、反应时间为次坐标轴。从图3.1可以看出,16名被试对三组刺激音的辨认结果全部被识别为“F:是”。与母本相比,被试对B22、B21组的反应时间没有明显差距,大致一样。而当音强之差在于5.2-6.5dB时,被试对B22、B21组的反应时间有较小的上升幅度,即被试在作出反应时开始少许犹豫,但又全部词被识别。这表明,蒙古语S-S和L-L结构词各音节元音音强之差是没有显著的差距,其非显著的音强之差变化,并不影响识别其词义,只有元音音强修改值达到5.2dB时才开始对听感发生一点点变化。
第四章音高对重音感知及听感的影响
4.1音高对双音节词重音感知及听感的影响
4.1.1辨认实验
辨认实验中,播放母本及C22、C21三组刺激样本,共60个刺激音。
图4.1为母本、C22组、C21组刺激音的辨认结果及反应时间对比图。以S1和S2元音音高之差(以下简称音高之差)为X轴、辨认度为Y轴、反应时间为次坐标轴。从图4.1可以看出,当S1、S2音节元音音高之差小于22.5Hz时,16名被试对三组刺激音的辨认结果全部被识别为“F:是”;当元音音高之差大于22.5Hz时,C22、C21组中,有3.13%的辨认结果为“J:不是”。在被试反应时间上,C22、C21组反应时间明显比母本反应时间长,这说明被试在作出反应时有些犹豫,因此C22、C21组听感上与母本相比是有区别。这表明,蒙古语S-S和L-L结构词各音节元音音高修改值小于22.5Hz时,只在听感上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并不影响识别词义;当各音节元音音高修改值大于22.5Hz时,不仅听感上有明显变化,还影响识别词义。
4.2音高对三音节词听感及重音感知的影响
4.2.1辨认实验
辨认实验中,播放母本及音高相等组:C111、C113、C121、C122和音高互换组:C132、C213、C321、C312、C231等共十组刺激样本,共200个刺激音。
表4.2为母本、C111、C113、C121、C122、C132、C213、C321、C312、C231组刺激音的辨认结果及反应时间的对比。从表4.2可以看出,16名被试对十组刺激音的辨认结果较大部分被识别为“F:是”,但C111、C113、C213组中有极少数被试辨认结果识别为“J:不是”。从实验数据看,被试选择为“J:不是”的词全部在S-S-S结构词中,分别是“ᠳᠡᠮᠵᠢᠯᠭᠡ[tǝmʧilɘk]”、“ᠦᠩᠭᠦᠯᠴᠡᠭ[uŋxɘlʧʰɨk]”、“ᠦᠵᠡᠭᠴᠢᠳ[uʧɨkʧʰɨt]”三个词。C111、C113、C213组刺激音的共同点是:降低S2元音的音高使致相等于S1元音的音高。而这三个词S1、S2元音音高之差都大于27Hz。
从被试反应时间上看,母本被试反应时间最快,其次是C122组,第三是C121组。而C312组、C231组平均反应时间最慢,说明被试对这两组刺激音作出选择时时犹豫度较高。C122组是通过修改母本S3元音音高最高点使S3元音音高最高点等于S2元音音高最高点而合成的,而C121组是通过修改母本S3元音音高最高点使S3元音音高最高点等于S1元音音高最高点。通过比对母本S2、S3元音音高之差和S1、S3元音音高之差发现,90%的实验词S2、S3元音平均音高之差为6.79Hz;S1、S3元音平均音高之差为18.8Hz。因此,C122组的音高修改比例比C121组的音高修改比例低,这样,听感上C122组比C121组更自然,被试反应时间更快。而C312组、C231组平均反应时间最慢,这显然是因为其他合成刺激音组是通过修改母本的一个或两个音节元音音高,而C312组、C231组是通过修改母本的S1、S2、S3元音音高而合成的。因此,听感上明显比较特殊,需要被试花更多的时间去辨认且100%被识别为“F:是”。
结论与讨论
(1)蒙古语有词重音现象,而没有区分词义功能,这与诸多学者观点一致。从感知实验来看,重读音节各项数据的改变虽然不影响词语的识别,但严重影响其自然度。
(2)蒙古语词重音不是基于某一要素的单一性质的重音,而是由多个要素和谐构成的一种格局。从感知实验来看,蒙古语词重音的感知与词的结构及其词中元音音长、音强、音高的分布模式有密切关系。其中元音音长和音高的分布模式对词重音的感知及听感有较明显的影响,而音强分布模式的影响较小。
(3)对词重音的感知影响程度取决于各音节元音之间的声学参数之差。只含短元音的双音节和三音节词中,各音节元音音高之差较明显,该音高之差的变化对重音感知的影响较显著;当各音节元音音高值相同时,音长的影响更为突出,其次是音强。而只含长元音的双音节和三音节词中,各音节元音音长之差较大,该音长之差的变化对重音感知的影响较显著;当各音节元音音长值相同时,音高的影响更为突出,其次是音强。
(4)词中不同声学参数在各音节之间的分布不同。总体上,音高在各音节之间的差距较大,其次是音长,音强之间的差距最小。因此,在感知实验中调整音高数据会对自然度的感知有最明显的影响,其次是音长,音强的影响甚微。
(5)各音节之间的某一声学参数之差越大,对重音感知及自然度的影响程度就越大,反之则正相反。但是据观察,两者之间并非是线性关系。当元音音高之差在于4.5Hz时有一个较明显的感知界限,即小于4.5Hz时影响不明显,而大于4.5Hz时起影响越来越大;同样,音长的感知界限在与0.03s-0.04s;音强之差本身不大,因此没有发现一个明显的感知界限。当然,本次实验中的音长和音高的感知界限数据是一种绝对值,后期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归一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