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黑龙江方言歇后语的意义建构[语言学论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31
  • 论文字数:28566
  • 论文编号:el2021090115274924310
  • 日期:2021-09-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哪里有?本文以《黑龙江方言词汇研究》、《哈尔滨方言词典》、《东北方言歇后语大全》为语料来源,对其中体现黑龙江地域特色的歇后语进行收集和整理,共计 216 条。笔者将从中选取部分实例,结合概念整合理论的网络类型,对其意义建构的整合过程进行分析,并画出每种类型的意义整合网络,以期直观地表现出其意义建构过程中各空间的呼应和连通过程。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国外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
在 Mental Space 一书中,Fauconnier 指出心理空间理论是探讨和解决自然语言意义动态建构问题的关键。①他系统地研究语言在人类认知结构中的表征,揭示自然语言意义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为研究自然语言意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1995年,Fauconnier 与 Turner 在合著的长篇论文“  Conceptual  Integration  and  Formal Expression”  中首次提出概念整合理论,②  主要探讨心理空间的生成以及通过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心理空间的交融。1997 年,Fauconnier 在 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 一书中详尽论述了四种空间网络,分别是单一网络类型(Simple Network)  、镜像网络类型(Mirror Network)  、单域网络类型(Single Scope Network) 和双域网络类型  (Double  Scope  Network)  。③从 1998 年到 2001 年,Fauconnier 发表大量的论文,讨论隐喻、转喻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关系以及概念整合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2002 年,另一本极具影响力的书 The Way We Think 出版,由 Faucconier和 Turner 二人合著。此书总结了二人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概念整合理论的一些原则。
与此同时,西方认知语言学家开始将心理空间理论扩展到其他语言层面。Sanders  &  Redeker  (1996)  将心理空间中的观点与叙事语篇中的视角和焦点联系起来,试图通过心理空间理论的运用来考察叙事语篇中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Harder(2003)对概念整合理论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提出一些建议。②Brandt (2005)提出对心理空间理论的哲学基础的质疑,并补充了第五种空间网络。Grady (2005)重点介绍各种隐喻整合,并解释为什么隐喻整合不同于其他整合。③  Ruiz de Mendoza Ibanez (2005)  提出组合输入假说,认为正是源域部分和目标域部分的原则性结合,才导致概念整合的发生。
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
语言学硕士毕业论文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概念整合理论  (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又被称为概念合成理论,由心理空间理论(Mental Space Theory)  发展而来。概念整合理论的目的是揭示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概念整合理论的目的是探索意义构建及信息的整合,概念整合的运作过程涉及心理空间和网络动态认知模型的合并。①②概念整合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认知形式是合二为一,形式和意义的整合、形式和形式的整合、意义和意义的整合都是在人们的心智空间中进行,它为许多概念隐喻理论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提供科学依据。
一、心理空间
Faucconier  (1994)在 Mental  Space 一书中提出心理空间理论,它被用来解释各种语义、语用与文化间的相互联系及整合过程。③Coulson 和 Faucconier 认为心理空间是储存某种特定域信息的临容器。④它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small conceptual package)  。⑤Evans 指出,某些概念域包含一些特殊信息它们共同构成了心理空间。
王寅认为,在人们交谈时发话人或者是听话者会构建出一些域  (domain),这些域是理解语言组织结构的重要媒介。①由此可见,人们在交谈中用来储存信息的临时容器就是心理空间,它们是动态的“概念包”,这些“概念包”中元素的集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的沟通和交流。概念整合是一种认知活动,是人们将来自不同空间的输入信息选择性地提取其部分意义并进行整合,从而形成一个新概念。人类在生活中接触的、获取的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域都是在某种概念范畴之下的映射  (mapping)  输入,人们将来自不同空间域的信息进行匹配,这一匹配过程主要借助跨空间映射,随后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中。
.......................

第三章  黑龙江方言歇后语的意义建构分析

第一节  黑龙江方言歇后语的特点
黑龙江方言歇后语是黑龙江地区的人们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取材广泛,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与汉语普通话中的歇后语相比,黑龙江方言歇后语主要有以下独特性:
一、地域文化特点
黑龙江方言中的大部分歇后语都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在许多方面均有体现。黑龙江方言歇后语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与当地人们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在“大酱拌咸菜——太(严)盐重了”这一歇后语中,大酱是黑龙江地区的特色食品,由黄豆制成,冬天人们将黄豆洗净煮熟捣成泥做成酱块,然后放在屋里棚板或者柜子顶上,利用室内的温度使酱块发酵,等到第二年农历四月十八前取下酱块,掰成小块放入酱缸,撒上盐,再放入适量水,盖上酱缸盖子置于室外,经过一个多月的日晒,酱色变为深红,即可食用,因为大酱本身就很咸,若再拌上咸菜食用,盐味太重,谐音引申出了“严”重,由此产生了这一歇后语,巧妙地加强了语义表达效果,生动形象;“酱缸帽子扣绞杆——有尖不露”,大酱在室外进行发酵期间,需要盖上酱缸帽子(即酱缸盖子)防止进入灰尘和杂物,并且每天用酱杵子或拉草时用的绞杆棒子捣几遍。看到这个歇后语,黑龙江地区人们头脑中的相关生活背景知识被相应地激活,“酱缸帽子”是圆形的,一般是用薄铁皮制成,或者秫秸、篾子等编制而成,形状为圆锥形,似草帽。“绞杆”是拉草时用的工具,为圆柱形木头,其中有一头是尖锥形,“酱缸帽子扣上了绞杆”也就是把尖盖住了,露不出来,产生了“有尖不露”这一字面意思,而这里的“尖”是一种方位隐喻,即 GOOD QUALITY IS UP,指某种优秀的品质,由此产生“具有某种优秀品质但不外露”的双关义;窝窝头是过去黑龙江地区穷苦人民的主食,是用苞米面(玉米面)和杂合面做成的。窝窝头的形状和它的名字差不多,上小下大,中间有个空心,外观是圆锥型,底下之所以留个眼出来,是为了蒸起来更容易熟。与窝窝头有关的歇后语有:“窝窝头翻个儿——现眼了”、“窝窝头上踩一脚——不是好饼”、“窝窝头没眼儿——擎等着挨剋  (keī)”等等。
..........................

第二节  概念整合网络下黑龙江方言歇后语的意义建构分析
本节从认知角度出发,结合概念整合理论中的四种网络类型,对选取的十二条黑龙江方言歇后语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意义建构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一、单一型网络下黑龙江方言歇后语的意义建构
单一型网络是概念整合网络中最简单的一种,共包含两个输入空间。其中一个输入空间中包含框架和框架中的角色(role),另一个输入空间中包含成为价值 (value)的元素,角色一般是限定性的名词词组,价值可以对角色进行填充。两个输入空间中的角色和价值通过跨空间映射进行匹配,然后部分元素投射到合成空间,再经拓展形成新创结构。在黑龙江方言歇后语中可以找到相关的例子,如:
例(1)小鼻子他爷爷——老鼻子了
例(1)为直陈比喻类歇后语,图 3-1 是单一型概念整合网络,此歇后语的意义建构过程包含四个空间的参与。输入空间 1 包含框架和框架中的角色,分别为“亲属关系”框架以及“爷爷”和“孙子”两个角色;输入空间 2 包含“老鼻子”和“小鼻子”两个价值。在组合阶段,跨空间映射将角色“爷爷”和“孙子”与相对应的价值“小鼻子”与“老鼻子”进行匹配,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完善阶段,两输入空间分别将自身要素选择性地投射到合成空间中,形成“小鼻子的爷爷是老鼻子”这一原输入空间中不存在新结构。最后,人们需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对于合成空间的语义进行拓展:鼻子位于面部中央,鼻子的高度、长度、宽度等作为脸的“中央零部件”,是面部平衡之所在,鼻子又被称为“五官之首”,因此人们用鼻子来形容第一、最大的,或者称某个领域的开拓者、创始人为鼻祖。同时此歇后语新创含义的生成还需要借助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在古代,人们称呼长子为“鼻子”,此处“子”读三声 zǐ,意为年龄最大的儿子。清朝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就记载道:“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宋朝,王应麟的《汉制考》和梁章钜的《称谓录》中都称始生子为鼻子,也就是把家中第一个孩子称为“鼻子”。①“老鼻子”的意思是形容长子的年龄大。后来被用来泛指事物的数量很多。在黑龙江方言中,也常用“老鼻子”来表达某物的数量很多,数不胜数,基于以上背景知识,最终得出该歇后语的新创含义。
图 3-1  “小鼻子他爷爷——老鼻子了”的单一型网络模型
图 3-1  “小鼻子他爷爷——老鼻子了”的单一型网络模型
.............................

结语

第一节  研究发现
概念整合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Faucconier 认为,人类考察与建构世界的必要手段为概念整合。①概念整合理论为人类解读复杂的文字符号和语言形式等提供了科学的认知途径,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解释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结合四种网络类型,对所收集到的 216 条黑龙江方言歇后语中的部分实例进行分析,尝试探讨其意义建构的认知过程,研究结果发现:
首先,在黑龙江方言歇后语意义建构中,存在一个心智概念激活的过程。人们会根据歇后语的特定概念表征与储存在大脑中的背景知识相对应,激活特定歇后语的理解所需要的概念,完成输入空间 1 与输入空间 2 的构建与其中元素的排列。
其次,在黑龙江方言歇后语意义整合的完善阶段,需要借助一系列认知框架来完成合成空间中的整合概念到新创意义转换的过程,基于黑龙江方言歇后语的特点,所借助的认知框架包括移民历史、少数民族文化和音变特征等,这是汉语普通话歇后语的意义整合过程中所涉及不到的。
最后,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黑龙江方言歇后语进行分析,体现了人类在歇后语意义理解时心智空间的互动过程,意义整合背后的认知机制得到充分解释,同时也证明了概念整合理论对部分黑龙江方言歇后语意义建构的阐释力。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