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训令”之历史语言学分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7
  • 论文字数:35701
  • 论文编号:el2021072211470122518
  • 日期:2021-07-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语言学论文,相对于我国,“训令”一词在日本的使用时间长、领域广、频率高,自十九世纪末起,有着很好的连续性,甚至于一段时间内在政府的推动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使用高峰。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以及有识之士的推动下,“训令”成为民国时期政府机关下行文的典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公文格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训令”演变为军队专用名词,而且在使用发布中十分谨慎,并不常见。“训令”这一文书名词“由低潮到辉煌再至低潮”的使用趋势变化,是受到当时的客观环境影响的。社会环境与文书名词构成了辩证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环境影响着文书名词的使用和演变,另一方面,文书名词的使用演变情况也客观地反映和记录了社会环境的变化。本文对“训令”这一文书名词的检索、归纳以及词源分析,可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3.对每一历史时期“训令”这一文书名词的使用情况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阶级状态、人们的思想变化以及认知水平。对“训令”从古至今的使用情况进行梳理以及近代意义的词源考证,明确这一文书名词的历史沿革。1.对“训令”这一文书名词从古至今的词语含义、使用情况等进行总结梳理。
...........

 

绪论

 

“训令”这一文书名词虽然在当代社会中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但其确是产生于我国古代的一个文书名词,虽然“训令”在文书名词体系中并不是主流名词,但其存在必然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条件的,运用历史学的知识来分析整理某一文书名词的演变情况,有助于理解该名词的历史沿革。2.在分析“训令”一词的使用频率时,使用了计量语言学的研究方式,首先通过关键字检索和数据统计,运用数量分析法整理出该词在某一时期的使用频次,而后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分析该词的内涵,并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从语言文化和社会人文等角度分析该名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原因,增强了文中结论的可靠性以及研究的具体性。3.本文在论述过程中,总结整理了多个图表,使得统计结果更加直观,便于进行对比研究,保证了数据、结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也增加了本文的生动性和可读性。宋朝、明朝以及清前期,“训令”一词的使用次数相对而言有所增加,尤其是在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明清时期该词的使用数量均已超过20次,但这些时期社会文化发展迅速,印刷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该时期文献数量的激增,收录文献总数在明清时期均已超过2500部,因此虽然在这些时期“训令”一词使用次数有所升高,但其使用频次仍然较低。

......

 

1“训令”一词在我国古代的词义及应用

 

1.1“训令”的含义
从统计结果来看,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搜索到的次数总和是中国知网国学宝典的约4倍。本文认为导致此差异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两个数据库收录古籍数量的不同,在国学宝典数据库先秦至1840年间收录古籍数量总计为2578部,而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收录古代典籍总计8467部,后者约为前者的3.3倍。尤其是宋朝至清前期,收录古籍数量上差异很大,如宋朝,后者收录古籍数大大多于前者,而明朝和清前期,收录古籍数量相差更多:明朝和清前期,国学宝典收录文献分别为452部、533部,而爱如生数据库分别为2502部和2886部。收录古籍数量上的巨大差异,直接导致了“训令”一词在使用次数上检索结果的不同。除此之外,在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的文献中,同一个语句由于引用等原因,重复出现在不同的文献中,也影响到两个数据库在统计结果上的差异。如在句子中作为动词使用的“训令改之”,在《南北史合著》《骈字类编》《渊鉴类函》《佩文韵府》等文献中均有出现。综上所述,“训令”一词在我国古籍中,使用并不广泛。五代十国使用次数均为1次,但却成为该词使用频次最高的时期,本文认为其原因是受到战争、政治等因素影响,该时期遗存文献数量骤减所致。
语言学论文范文
“令”的演变

 

1.2“训令”一词的使用情况
从两个数据库的统计结果来看,“训令”一词的词义分布上,在古籍中作为本义的动词含义占据了大多数,并且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而与近代含义相近的名词含义直到五代时期才出现。在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中,“训令”一词的使用次数虽大幅增加,但其词义并没有增加,仍为动词和名词两个含义。在“训令”的两个含义中,与近代意义较为接近的为其名词,但相对于其动词词义,在使用频率仍然偏低。而且指的是统治者颁发的诏书、圣旨等,在使用对象上有所限制,并不是在使用范围上更加广泛的上对下的公文。总体上,在我国古代,“训令”的使用频率很低,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十分渺小。同时,“训令”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有动词及名词两种词性,较常用的是其动词含义,而与现代意义较接近的“统治者颁发的诏书”之意,使用率却较低。在使用趋势上,两数据库结论基本相同。“训令”的使用均始于南北朝时期,在两个数据库中,这一时期收录文献的数量均有所增加,但该时期使用次数仅有1次。隋唐时期使用次数有所增加,分别为3次和4次,但该时期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存世文献数量约为南北朝时期的4倍,使得使用频次相对于南北朝不升反降。元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受到语言文字、文献存世数量等因素的影响,使用次数也很少,而两个数据库由于存在收录文献数量的差异,使得频次上有所不同。
语言学论文格式
基于爱如生中国基本古籍库“调令”在各朝代使用的情况

 

3“训令”一词在民国时期的应用...............................................................................26
3.1“训令”一词在公文应用中的变更................................................................26
3.2“训令”一词在根据地的使用情况................................................................31
4“训令”一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应用...................................................32
4.1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文名称的变更....................................................................32
4.2“训令”一词在军队的使用情况....................................................................33
结束语......................................................................................35

.......

 

4“训令”一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应用

 

4.1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文名称的变更
新中国成立,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体现在公文名称和种类的变化上,较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古代和旧社会具有浓厚等级观念的文书名词不再被使用。本文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所有职员都是人民的公仆,“训令”一词,因其有着强烈的上对下的“教导、教诲”之意,不再是通用的文书名词,根据具体需要,由语言色彩稍弱的“指示”“通知”等所取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地区,“训令”这一文书名词在初期“使用相对随意,常有一天发布多条训令或者就一个问题发布多条训令的情况发生。”②在使用对象上,中共中央、红军总政治部以及各方面军的领导人,对军队有所指令时都可以使用“训令”。在发布的内容上,发布的“训令”包括军队作战、训练、军事管理,以及政治、后勤、动员等工作。这是因为在土地革命时期,打仗、后勤给养、政治党建等问题都要靠红军自身来完成,任务十分繁重,因而在文书制度等方面投入的精力较为有限。如中共中央发布的《给苏区各级党部及红军的训令》,中革军委发布的《关于部队与地方党和政府关系问题的训令》,红军总政治部发布的《为粉碎敌人第四次“围剿”的紧急训令》,此外,还有《执行红军优待条例的各种办法的训令》《关于检举问题的训令》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训令”主要应用于军队建设和政治工作,数量仍然较多。如八路军总部发布的《关于目前抗战的局势及我军的战斗任务的训令》,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布的《关于政治工作的传统与作风的训令》等。

 

4.2“训令”一词在军队的使用情况
清晚期,“训令”一词就常用于军事相关的报道和文章;民国时期,“训令”在根据地的使用也十分广泛。新中国成立后,“训令”的使用延续了用于军队的传统,但是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布“训令”仅有六次,具体如下:一是1950年12月14日,在抗美援朝的背景下,政治部向全军发布了《政治训令》。二是1951年5月25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三是1955年3月21日,国防部发布《关于一九五五年训练年度武装力量战斗训练问题》的第五号训令。四是2016年2月1日,习近平主席向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授予军旗并发布训令。五是2017年4月18日,习近平主席接见新调整组建军级单位主官,并对各单位发布训令。六是2018年1月3日,中央军委首次举行2018年开训动员大会,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就军事训练问题向全军颁布训令。此后,分别于2019年1月5日、2020年1月2日向全军发布开训动员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地区,“训令”的使用十分频繁,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特殊性,需要全军以高度的组织纪律性保证行动一致,“训令”便成为中央军委以及解放军总部在军队发布命令时经常使用的文书名词之一。民国时期,社会动荡,“训令”这一文书名词虽然在使用进程中有过中断,但整体上来看,仍然是上级对下级发布指令的行文典范,民国成为“训令”发展的黄金时期。

........

 

结束语

任何一个文书名词,其产生、发展和消亡都会受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在我国甲骨文中就已出现文书名词“令”,而后在金文中出现了文书名词“训”。由于上古汉语单音词的义项十分丰富,使得词语在表达的精确上有所欠缺,在文字发展的过程中,“单音词复音化是我国古代汉语发展的一般规律”,单音词组合为复音词,用以表达更明确、更具体的含义。在影响文书名词发展的诸多复杂的因素中,汉语与其他语言间的交流借鉴现象是一个比较特殊、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以“训令”为例,初步探讨了文书名词在中日间的交流互鉴,但这一研究领域仍有待拓展和深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有过应用的黄金时期,本文旨在梳理“训令”这一名词从古至今在词语含义、使用频率等方面的演变情况。1.本文对“训令”这一文书名词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有助于完善文书名词的研究体系。2.本文在文献查找和检索以及词义分析等过程中,融入了文献学、历史学、语言学、校雠学、文书学等知识,有助于丰富相关学科研究的理论内涵。3.在对文书名词“训令”的分析方面,作为中国文书名词发展演变研究的一部分,有助于推进文书与档案名词术语学、语言学、文书史和档案史的研究。4.在论及“训令”其近代含义的词源过程中,涉及到了对日语源流以及中日间外来词汇交流相关的研究,初步探讨了日源文书名词这一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