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语言学论文范文5篇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5
  • 论文字数:453900
  • 论文编号:el2021062209462922307
  • 日期:2021-06-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语言学论文范文在哪里找?当今社会,语言冲突已经发展成为社会冲突中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在多语言,多民族国家内部,语言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语言地位、功能性的变化常常影响着不同语言群体的物质和精神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因利益的差别对立而产生冲突。现在,法语仍是摩洛哥的通用语言,在商业贸易、行政管理、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摩洛哥标准阿拉伯语、方言、柏柏尔语、法语甚至英语之间的非和谐语言关系决定了摩洛哥语言冲突问题的复杂性和频发,而摩洛哥的语言冲突问题更是影响该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文化繁荣等诸多方面的重要因素。本文为大家提供了5篇关于语言学方面的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语言学论文范文一: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汉语强调句式对比研究

 

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指导,指明强调句式区别于其他强调方式的区别性特征和概念,详细分析强调句式的句法功能和语义功能。并且,从对比视角,本研究阐述了英语强调句式和汉语强调句式在句法、语义和语篇三个层面上的共性和个性。最后,从历时角度、认知角度和哲学文化角度等三个视角对英汉语强调句式的差异进行释因。本章将总结主要研究发现,然后指出研宄尚存的不足之处,以此为基础,展望强调相关课题的研究方向。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强调句式反映了两方面内容:第一,英汉民族按照舞台模型感知强调现象。第二,英语民族将凸显成分置于固定的图形位置,按照从图形到背景的顺序进行认知,而汉语民族运用强调标记激活无固定位置的凸显成分,按照自然顺序进行认知。从哲学文化角度看,中西方不同的传统思维模式是引起英汉强调句式差异的最深层原因。英语民族的客体思维、分析思维和抽象思维造成了强调句式的客观性、“强调部分-非强调部分”二分性和抽象性的特点,而汉语民族的主体思维、整体思维和形象思维。造成了强调句式的主观性、整体把握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局部来看,英汉语参与者角色凸显型强调句式都是最为常见的经验凸显型强调句式。除共性外,英汉语强调句式具有三点差异:一是经验凸显型强调句式和人际凸显型强调句式在英语和汉语的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中分布不同,英语经验凸显型强调句式更常出现在口语性质的剧本语篇中,而人际凸显型强调句式则更常出现在小说和新闻这些书面语篇中。汉语经验凸显型强调句式则在任何语篇类型中都最为常见。二是英汉语五小类强调句式在语篇中的常见性等级序列互不相同。三是英汉语强调句式在每类语篇中的出现总频率不同。在小说和剧本中,英语强调句式的总频率低于汉语,而在新闻中,却高于汉语。
摘要
Abstract
术语缩写表
1绪论
    1.1选题缘起
    1.2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3语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1.4研究意义
    1.5论文结构
2文献综述
    2.1引言
    2.2英语强调句式的研究
        2.2.1英语强调句式的句法研究
        2.2.2英语强调句式的语义-语用研究
    2.3汉语强调句式的研究
        2.3.1汉语强调句式的句法研究
        2.3.2汉语强调句式的语义-语用研究
    2.4英汉语强调句式的对比研究
    2.5小结
3理论基础
    3.1引言
    3.2基本理论
        3.2.1元功能思想
        3.2.2功能句法理论
    3.3强调句式的描写
        3.3.1强调语义模型
        3.3.2强调句式的界定
        3.3.3强调句式的分类
        3.3.4强调句式的分析框架
    3.4小结
4英汉语经验凸显型强调句式的对比
    4.1引言
    4.2英语经验凸显型强调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
        4.2.1英语参与者角色凸显型强调句式
        4.2.2英语环境成分凸显型强调句式
        4.2.3英语情形凸显型强调句式
    4.3汉语经验凸显型强调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
        4.3.1汉语参与者角色凸显型强调句式
        4.3.2汉语环境成分凸显型强调句式
        4.3.3汉语情形凸显型强调句式
    4.4英汉语经验凸显型强调句式的对比分析
        4.4.1英汉语经验凸显型强调句式的形式对比
        4.4.2英汉语经验凸显型强调句式的语义对比
    4.5小结
5英汉语人际凸显型强调句式的对比
    5.1引言
    5.2英语人际凸显型强调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
        5.2.1英语判断凸显型强调句式
        5.2.2英语评价凸显型强调句式
    5.3汉语人际凸显型强调句式的句法-语义分析
        5.3.1汉语判断凸显型强调句式
        5.3.2汉语评价凸显型强调句式
    5.4英汉语人际凸显型强调句式的对比分析
        5.4.1英汉语人际凸显型强调句式的形式对比
        5.4.2英汉语人际凸显型强调句式的语义对比
    5.5小结
6英汉语强调句式的语篇考察
    6.1引言
    6.2英汉语强调句式的语篇分布
        6.2.1语料说明
        6.2.2数据统计
        6.2.3总体分布异同
        6.2.4局部分布异同
        6.2.5小结
    6.3英汉语强调句式的话语功能
        6.3.1经验凸显型强调句式的话语功能
        6.3.2人际凸显型强调句式的话语功能
    6.4英汉语多重强调现象
    6.5小结
7英汉语强调句式异同释因
    7.1引言
    7.2历时因素
    7.3认知因素
    7.4思维因素
    7.5小结
8结语
    8.1引言
    8.2主要研究发现
    8.3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语言学论文范文二:汉语方言双音节词的韵律结构类型与变调

 

本文从世界语言的韵律共性和规律出发,以揭示汉语方言这类声调语言的韵律轻重音及其表现。前贤研究说明,汉语方言的韵律轻重与变调现象息息相关(Yue-Hashimoto,1987;Duanmu,1990;Chen,2000;钟奇,2010;侯兴泉,2011a)。其中,曾晓渝和牛顺心(2006)在研究六甲话时提出了“韵律变调”的重要概念。本文尝试推进这一概念,把更多方言的变调现象纳入到韵律轻重的框架中来,并研究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依据Liberman(1975)提出的“相对强弱”原则,本文引入了左重和右重两种韵律结构,并且提出了两个文章预设:预设一,韵律模式驱动变调;预设二,方言中不同韵律轻重结构决定不同的变调模式。通过对10个方言点(以及2个民族语言)的双音节韵律词轻重音与连读变调的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三个基本结论:其一,韵律轻音与变调的关联较大。或者说,轻音倾向于变调,重音则倾向于完整地保留原有的单字调。从音变共性的角度来看,轻音位置(非重音)可能会出现音段失落现象,例如西罗曼语支语言非重音位置的元音容易失落(Campbell,1999)。声调也是一样,单字调进入轻音时也可能发生变调。实际上,“变调”一词过于笼统,以上方言事实说明,变调涉及多种声调特征的变化。具体来说,包含了调域变低,调型变平,以及调长变短等变化。非重音位置甚至还存在失去了原有声调且完全由重音决定音高的轻声现象。另一方面,重音位置的声调调值一般和单字调一致,也就是所谓的“不变调”。但是,韵律之外的因素仍然可以使得重音位置上的声调不同于单字调。例如松江话的连读调可能反映了较为古老的声调形式,也就是“替换调值保留了古调值的面貌”(平山久雄,2005),单字调本身可能发生了调值演变。此外,词调(模式)1的合并也会打乱整个变调格局的分布。例如“A调和B调”组合后的连读调调值/X.Y/同化了“C调与D调”的连读调。那么,无论重音位置在哪,调值/X/和/Y/均与单字调C和D无关。这些案例说明,要剔除其他变调因素后,才能看清楚韵律轻重与变调的关系。确切的说,韵律轻音是语音变调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次,只有特定的、音高较低的声调在进入轻音后不发生变调。以左重韵律结构为例,长沙话和娄底话的阳去[21]在轻音位置上调值不变;成都话阳平[31]在末音节轻音位置也不变调;松江话的阳平[31]和阳上[22]仅在部分声调组合下调值不变。
语言学论文范文
摩洛哥语言地图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世界语言中的韵律现象
        1.1.1世界语言轻重韵律模式与规则
        1.1.2东亚语言的韵律模式及其特殊性
        1.1.3汉语韵律的历时变迁
    1.2汉语词汇轻重音的研究备述
        1.2.1重音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1.2.2轻声、轻音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1.2.3有关汉语词汇重音的争议
    1.3汉语方言轻重音与连读变调
        1.3.1连读变调概念及其成因
        1.3.2连读变调中的轻重音线索
        1.3.3轻重音与连读变调
    1.4本文所用语料及符号
第2章本文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2.1韵律的单位和层级
        2.1.1韵素
        2.1.2音节
        2.1.3音步
        2.1.4韵律词
    2.2两种基本的韵律结构
    2.3轻重音和变调的关系
        2.3.1韵律轻重和声调概念
        2.3.2韵律轻重和声调的关系
        2.3.3韵律轻重类型的变调表现
    2.4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3章左重韵律结构下末音节的轻音中和调
    3.1什么是“轻音中和调”
    3.2长沙话的轻音中和调
        3.2.1长沙话的单字调和连读调
        3.2.2长沙话轻音中和调的案例分析
        3.2.3长沙话后缀的轻音中和调
    3.3娄底话的轻音中和调
        3.3.1娄底话的单字调与连读调
        3.3.2娄底话轻音中和调的案例分析
        3.3.3娄底话的“轻声调”
    3.4轻音与轻声的对比
第4章左重韵律结构下的跨方言轻声现象
    4.1跨方言角度下的轻声研究
    4.2北京话和银川话的单字调与轻声变调
    4.3北京话和银川话的轻声词汇比较
        4.3.1北京话和银川话共同的轻声词汇
        4.3.2北京话特有的轻声词汇
        4.3.3银川话特有的轻声词汇
    4.4北京话和银川话的轻声词汇的声学比较
        4.4.1音节与TBU的时长比值
        4.4.2轻声音节的音高
    4.5小结
第5章左重韵律结构的声调延展现象
    5.1声调延展与韵律轻重
    5.2成都话的声调延展现象
        5.2.1左重方言成都话
        5.2.2成都话的单字调与连读调
        5.2.3成都话声调延展的案例分析
    5.3松江话的声调延展现象
        5.3.1松江话的单字调与连读调
        5.3.2松江话的左重韵律结构
        5.3.3松江话声调延展的案例分析
    5.4小结
第6章右重韵律结构下的声调逆同化现象
    6.1声调同化与右重韵律结构
    6.2福州话的声调逆同化
        6.2.1福州话的特点与右重韵律结构
        6.2.2福州话的单字调与连读调
        6.2.3福州话声调逆同化的案例分析
    6.3小结
第7章右重韵律结构下轻音的声调中和现象
    7.1首音节的声调中和现象
    7.2六甲话中轻音的声调中和现象
        7.2.1六甲话的单字调
        7.2.2六甲话连读调所蕴含的韵律模式
    7.3开建话中轻音的声调中和现象
        7.3.1开建话的单字调
        7.3.2开建话连读调所蕴含的韵律模式
    7.4铺门话中轻音的声调中和现象
        7.4.1铺门话的单字调
        7.4.2铺门话连读调所蕴含的韵律模式
    7.5声调中和与调值低化
第8章少数民族语言的韵律模式研究实例——以红土藏语和大坝土家语的双音节词为例
    8.1少数民族语言的“韵律之疑”
    8.2红土藏语的音高与韵律
        8.2.1红土藏语概况
        8.2.2红土藏语单音节词的音高模式
        8.2.3红土藏语双音节词的重音与音高
    8.3大坝土家语的声调和韵律
        8.3.1大坝土家语概况
        8.3.2大坝土家语的单字调和连读调
        8.3.3大坝土家语声调延展的案例分析
        8.3.4大坝土家语的其他韵律模式
    8.4小结
第9章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语言学论文范文三:现代汉语“又+X”构式群研究

 

以往时贤多将副词“又”及其后面共现成分组成的结构体的语用功能归功于副词“又”,然而随着语言事实的不断挖掘,我们发现副词“又”难以覆盖其话语功能的全貌。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副词“又”及其后面共现成分作整体研究,选取了使用频率较高的结构体“又+Neg+Xp”“又+疑问指代词”“又+X+了”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三个构式在话语意义方面呈现出的一致性特征,即表达言者立场,将其统称为“又+X”构式群。首先探讨了其界定与特征,然后从构式整体观的视角,结合功能语言学、互动语言学理论,重点探讨了构式“又+Neg+Xp”“又+疑问指代词”“又+X+了”的各自特点、形成机制与动因,最后探讨了“又+X”构式群话语意义的建构原则、途径及建构过程。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构式“又+Neg+Xp”“又+疑问指代词”“又+X+了”在话语意义方面呈现出一致性特征。三个构式话语意义的基本构成成分为表意成分和表事成分,即表达言者立场,因此统称为“又+X”构式群。其语义关系可以粗略地刻画为:[SP]表达[ST],其区别性特征为:构式“又+Neg+Xp”还附加了表象成分,即表达言者事理立场;构式“又+X+了”还附加了表情成分,即表达言者情感立场。构式“又+Neg+Xp”语义表达的重心并不在于对“又”、“Neg”、“Xp”字面情况的说明,而在于主观否定情态义的浮现。话语功能方面,该构式可以为言者表达劝说、辩驳、告知、疑惑等观点辅助提供理据,进而表达言者的事理立场。实现形式方面,构式“又+Neg+Xp”常出现在“担心—劝说”、“观点—辩驳”、“询问—告知”、“意外行为—疑惑”等话语相邻对的应答句中,其前或后需要伴随句,“又+Neg+Xp”与伴随句之间的实据因果关系是决定构式“又+Neg+Xp”位于伴随句前后的决定性因素。
语言学论文格式
您认为应用什么语言教授大学课程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研究对象及研究思路
        1.1.1研究缘起
        1.1.2研究对象
        1.1.3研究思路
    1.2研究意义
        1.2.1学术意义
        1.2.2应用意义
    1.3研究综述
        1.3.1副词“又”的研究概况
        1.3.2构式“又+X”的研究概况
    1.4理论基础
        1.4.1功能语言学理论
        1.4.2互动语言学理论
        1.4.3构式语法理论
    1.5研究方法、语料来源与相关符号说明
        1.5.1研究方法
        1.5.2语料来源
        1.5.3相关符号说明
第2章“又+X”构式群界定及特征
    2.1“又+X”构式群界定
    2.2“又+X”构式群特征
第3章构式“又+Neg+Xp”特点、形成机制与动因
    3.1主观否定情态义的浮现
    3.2固定部件“又”“Neg”
        3.2.1“又”的特征
        3.2.2“Neg”的特征
        3.2.3主语的特征
    3.3变量Xp的允准条件
        3.3.1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3.3.2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3.3.3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3.4构式“又+Neg+Xp”的言者事理立场表达
        3.4.1核心话语功能:辅据言威
        3.4.2构式“又+Neg+Xp”的具体话语功能
    3.5构式“又+Neg+Xp”话语实现形式
        3.5.1“担心—劝说”相邻对的话语形式
        3.5.2“观点—辩驳”相邻对的话语形式
        3.5.3“询问—告知”相邻对的话语形式
        3.5.4“意外行为—疑惑”相邻对的话语形式
    3.6构式“又+Neg+Xp”的形成机制与话语功能产生动因
        3.6.1小句整合
        3.6.2低及物性
        3.6.3合作原则
    3.7小结
第4章构式“又+疑问指代词”特点、形成机制与动因
    4.1主观确信义的浮现
    4.2“又”的功能
        4.2.1保证语义准确与完整
        4.2.2削弱句子现实性
    4.3疑问指代词的功能
        4.3.1“指代+评价”功能
        4.3.2构成反问句的功能
    4.4构式“又+疑问指代词”言者认识立场表达
        4.4.1可能性确信认识立场表达
        4.4.2必然性确信认识立场表达
    4.5构式“又+疑问指代词”的语义模式
        4.5.1“可确”类语义模式
        4.5.2“必确”类语义模式
    4.6构式“又+疑问指代词”及“又+疑问指代词+Xp”比较
        4.6.1疑问指代词意义的虚化程度
        4.6.2“又”的省略与否
        4.6.3变量Xp出现与否
        4.6.4言者认识立场表达差异
        4.6.5语义模式差异
    4.7构式“又+疑问指代词”的形成机制与话语功能产生动因
        4.7.1“又”的“重复义”
        4.7.2语境吸收
        4.7.3推理机制
    4.8小结
第5章构式“又+Xp+了”特点、形成机制与动因
    5.1主观情感态度的浮现
    5.2固定部件“又”、“了”的特征
        5.2.1“又”的特征
        5.2.2“了”的特征
    5.3Xp的分析
        5.3.1Xp的词性
        5.3.2Xp的允准条件与限制特征
        5.3.3Xp的肯定与否定不对称
    5.4主语负同盟特征
    5.5构式“又+Xp+了”话语分布
    5.6构式“又+Xp+了”的言者情感立场表达
        5.6.1负面情感立场态度
        5.6.2客观事实的陈述
        5.6.3正面情感立场态度
    5.7构式“又+Xp+了”的形成机制与话语功能产生动因
        5.7.1语境吸收
        5.7.2“又”的“重复义”
        5.7.3礼貌原则
    5.8小结
第6章“又+X”构式群话语意义的建构
    6.1“又+X”构式群话语意义的建构原则
        6.1.1关联性原则
        6.1.2显著性原则
        6.1.3简洁性原则
        6.1.4适宜性原则
    6.2“又+X”构式群话语意义的建构途径
        6.2.1语义推断
        6.2.2逻辑推断
        6.2.3常识推断
    6.3“又+X”构式群话语意义建构过程
        6.3.1言者的认知加工过程
        6.3.2听者的认知加工过程
    6.4小结
第7章结语
    7.1基本结论
    7.2创新之处
    7.3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语言学论文范文四: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及语言和谐建设研究

 

本文根据对内蒙古通辽市的语言使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内蒙古通辽市民族语言习得和语言能力、汉语使用熟练程度、汉语使用发展现状、蒙古语使用等。在研究中发现调查研究对象在实际言语交际中,大部分第一种语言使用者(以蒙古语为母语兼用汉语)和少数第二种语言使用者(以汉语为母语兼用蒙古语)都使用汉语进行交流交际,并且所有语言使用者对汉语和蒙古语的态度都十分良好,没有出现语言排斥的现象。汉语通用语和蒙古语的长期接触丰富了彼此的语言功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本文从汉蒙双语地区语言和谐的宏观角度,分析了汉蒙古语言交流多语和谐的语言生态平衡与保护,提出了构建汉蒙语言和谐的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之上,也分析了内蒙古民族语言在当前保护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为内蒙古民族语言保护提供有益的策略,使得内蒙古民族语言保护取得实质性效果。目前,蒙古语处于具有较强活力的现状,但我们仍需严谨对待蒙古语的保护与发展,这既有我国蒙古族分散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原因,也有多民族融合和民族发展的客观原因。在蒙古语良好语言环境的塑造过程当中学校当数是重要基地。在国家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的指导下,通辽地区民族语言教育发展迅速,受教育者的汉语水平逐年提高。基于以上研究和个人观点,笔者对内蒙古双语教育政策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粗浅的看法。总体来讲,通辽地区聚集了汉蒙两大民族,不可避免的会存在民族和语言方面的接触。在历史发展浪潮中,在城镇化趋势下涌现出来的语言功能变化,成为此地个性化语言现象形成的主要诱因。中国的民族众多,对和谐的民族关系进行创建,对多元语言文化进行维护,是各个民族共同的愿望。唯有如此,语言文化方可具备极强的生命力。内蒙古是模范少数民族自治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保护和传承好蒙古族民族传统文化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应当遵循文化的相应特点和特质,做好这项工作。为保证本研究的顺利进行以及研究数据的效信度,在调研前期做了相对充分的准备工作,但依然存在很多不足。
摘要
abstract
第1章绪论
    1.1研究缘起及意义
    1.2研究概念
    1.3相关研究综述
    1.4研究方法
    1.5研究目的与创新之处
第2章内蒙古通辽市概况及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内蒙古通辽市概况
        2.1.1城市概况
        2.1.2语言分布概况
    2.2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2.1调查对象性别分布
        2.2.2调查对象居住区域分布
        2.2.3调查对象民族构成分布
        2.2.4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2.2.5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分布
        2.2.6调查对象职业分布
第3章内蒙古通辽市语言使用现状调查
    3.1语言掌握程度调查
        3.1.1个体语言掌握程度
        3.1.2蒙古语单项技能掌握程度
        3.1.3双语习得情况
    3.2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3.2.1通辽城市语言社区家庭的语言使用情况
        3.2.2通辽市乡镇语言社区家庭的语言使用情况
        3.2.3公共场所语言使用情况
    3.3途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3.3.1广播电视语言使用
        3.3.2书籍报刊语言使用
        3.3.3互联网语言使用
    3.4通辽市语言景观使用情况
第4章内蒙古通辽市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公众认知及语言态度调查
    4.1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公众认知
        4.1.1国家现行语言文字政策的应用
        4.1.2国家语言文字政策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4.2对现阶段语言态度的调查分析
        4.2.1对学习、使用汉语通用语的态度
        4.2.2对学习、使用蒙古语的态度
        4.2.3对汉蒙双语或多语使用的态度
        4.2.4对现阶段语言期待的调查分析
    4.3结论与思考
        4.3.1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对内蒙古地区语言文字使用的意义
        4.3.2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在内蒙古通辽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第5章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的现象及影响因素
    5.1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现象
        5.1.1蒙古族母语仍具较强活力
        5.1.2汉蒙混合话的使用
        5.1.3语言使用随着年龄呈现层次性变化
        5.1.4语言景观字体大小体现语言顺位
        5.1.5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
    5.2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的影响因素
        5.2.1民族身份认同感的弱化引发蒙古语使用率降低
        5.2.2社会语言认同感增强加深汉语接受度
        5.2.3社会网络发展导致语言使用变化
        5.2.4通辽市区域经济发展对语言生态的影响
第6章保护内蒙古通辽市语言生态和谐的建议
    6.1维护语言多样性
        6.1.1维护语言多样性实现语言和谐
        6.1.2语言和谐是和谐社会发展的需求
    6.2加强语言文字相关立法工作及行政执行制度
        6.2.1加强教育立法工作
        6.2.2完善蒙古语文字行政执行制度
        6.2.3保障公民使用蒙古语诉讼的权利
    6.3持续推进双语教育
        6.3.1扩大蒙古语授课招生人数
        6.3.2鼓励开设蒙古语社会办学
    6.4利用媒体途径传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6.4.1使用转写软件为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建档
        6.4.2利用新媒体作为媒介传播少数民族语言
结语
参考文献

 

语言学论文范文五:语言冲突视角下的摩洛哥多语现象探析

 

在现代社会,语言不仅仅只是人类沟通交流的手段,更与民族认同、国家认同、资源权利的获取等社会各要素之间存在特殊关系。因此,因语言问题而引发的冲突日渐凸显,成为社会冲突中的热点问题,也成为各语言集团间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冲突的表现形式。摩洛哥的语言冲突问题由来已久,独立初期,在民族国家的制度框架下,为维护这一政治共同体的稳定和统一,摩洛哥秉承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语言”的原则推行阿拉伯语“一元化”政策。此一味求同的“一元化”政策忽略了摩洛哥少数族群的语言权利,也造成了非主体民族身份认同感的缺失,使得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等本土语言处于非和谐关系中。这一时期阿拉伯语和柏柏尔语之间的冲突以语言之间“象征性”的冲突为主,实质是统一民族国家“国族”认同构建与国家内部非主体自然民族谋求语言“象征性”合法地位之间的冲突,以温和的文化运动为表现形式。但文化运动作为柏柏尔人争取民族认同和族裔权利的主要形式,在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2011年柏柏尔语官方语言地位载入宪法后,已经完成其最高诉求,这意味着在文化领域解决柏柏尔问题的模式再无前进空间,柏柏尔问题呈现激进化转向。因此,柏柏尔语和阿拉伯语之间的冲突仍将继续,并且存在激化的可能性。其次,独立初期,官方语言和殖民者的语言——法语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去殖民化的目标无法调和的表现,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摩洛哥语言冲突的中心逐渐从“象征性”转为“功能性”,也就是不同语言因其“功能性”的差异在拓展各自社会职能时造成的冲突。冲突的主体也不再局限于阿拉伯语和法语,而是扩大为标准阿拉伯语、方言、柏柏尔语、法语、英语等之间的冲突。首先,柏柏尔语课程被纳入教育系统,更是于2011年经宪法承认正式成为国家的官方语言,但实际上,柏柏尔语的功能性十分有限,实际使用状况也无明显改观。
中文摘要
摘要
绪论
    第一节、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方法
        一、研究理论及视角
        二、研究方法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四节、创新点及不足
        一、创新点
        二、不足
第一章、摩洛哥多语社区的形成及语言使用现状
    第一节、柏柏尔人及柏柏尔语
        一、柏柏尔民族及其语言概况
        二、柏柏尔语的使用状况
    第二节、摩洛哥阿拉伯民族及阿拉伯语
        一、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及阿拉伯语成为通用语
        二、摩洛哥的阿拉伯语使用现状
    第三节、法语
        一、法国的殖民统治与法语的传播
        二、法语实际使用情况
第二章、摩洛哥的语言冲突
    第一节、柏柏尔语冲突问题
        一、冲突的产生:阿拉伯语一元化政策与少数族群语言权利
        二、冲突的激化和初步解决:柏柏尔文化运动与2011年修宪
        三、冲突的延续:阿柏语言冲突复杂化
    第二节、阿拉伯语冲突问题
        一、方言(?)与标准阿拉伯语职能之争
        二、关于阿拉伯语现代化的争论
    第三节、法语冲突问题
        一、法语与阿拉伯语的冲突问题:象征性还是实用性
        二、法语与英语的冲突问题
第三章、摩洛哥语言冲突影响因素和调解机制
    第一节、摩洛哥语言冲突影响因素
        一、民族主义的互动发展
        二、语言规划政策与语言权利诉求的差异
        三、语言问题高度政治化
        四、语言意识形态殖民化
    第二节、摩洛哥语言冲突调解机制
        一、提高官方语言的声望,增强语言自信
        二、加强语言本体规划,拓展官方语言功能
        三、培养语言资源意识,树立正确语言价值观
        四、语言规划制定遵循实际,语言政策执行落到实处
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写作涉及到的论文选题、标题、摘要、提纲、开题报告、答辩等方面,本网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