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语言学论文,该课本所设置的话题能够满足非目的语环境下,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汉语学习的需要;但是结合雅盖隆大学的学生实际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也需要增添部分子话题。其次,结合学生偏误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研究课文会话的得体特征,从语言学视角下分析了课文会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三个层面的得体特征。同时,对不满足得体特征的部分,本文根据实践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和教学策略。最后,以互动语言学为支撑,对《新实用》课文会话的互动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分析了课文会话中的情景和话轮的互动特征,得出《新实用课文会话具备互动特征的结论。无论是课文会话的丰富程度,还是课文会话的得体特征,《新实用》在大体上都是符合非目的环境下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这也是《新实用》能够在雅盖隆大学一直使用的根本原因——满足教学需要。通过研究《新实用》课文会话的使用,分析其会话的话题丰富程度、得体特征及互动特征,结合学界目前的其他研究成果,可对其优点加以更为准确地利用,对其不足进行改进。
.........
.........
第一章绪论
本论文以在非目的语环境下《新实用汉语课本I》(第一版)课文会话作为研究对象,对会话本身及其使用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策略.其中不考虑课后练习及补充课文中的会话。该课本第一册共14课,其中第6课和第14课为复习课。该教材的主要板块为“课文-注释-语音练习-会话练习-语音-语法-汉字-(文化)”,本文根据研究需要集中在课文板块的研究。首先,立足于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根据下文文献综述可得,针对《新实用汉语课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材本身语言要素及教材对比,尤其是语言要素本身,更多的是关注词汇和文化。而对于课文会话使用的研究成果较少。实际上,《新实用》的课文都是会话体课文,会话体现了语用规则,同时会话体又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本文针对非目的语环境,主要釆用两个理论:一是徐晶凝(2016)所提出的从语言学的语用能力视角出发,去研究汉语作为二语教学中的得体性。徐晶凝聚焦目的语环境下的汉语得体性,而本文将借助于该学者的理论,研究非目的语环境下,《新实用》课文会话所体现的得体特征。本文将分析在波兰语环境下,借助教材本身,讲解教材会话内容的得体特征,以帮助学习者更得体地使用汉语进行会话。二是李先银(2020)所提出的互动语言学理论下,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新视角。
......
第二章《新实用汉语课本I》课文会话的话题丰富程度研究
2.1话题类别
尽管在话题数量上,《新实用》数量最多,且大体上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话题比例适中,可以得出其丰富程度较高的结论。但实际上,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提问,发现新时代下《新实用》确实缺失部分子话题。由于缺失,对该教材话题的丰富程度有所影响,因此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为使建议更科学,本小节也将结合《HSKI》、《当代中文I》以及《新实用汉语课本I》(第三版)话题内容来印证本文所提出的建议。综上所述,尽管《新实用》在部分子话题下的具体内容有需要教师进行调整和补充的地方,但与《HSKI》和《当代1》比较分析可得,《新实用》各部分话题丰富程度最高,比例适中。无论是个人介绍、校园生活,还是所占比例较大的日常生活,小到打招呼,大到看病节日祝福,这些话题都与雅盖隆大学汉语学分班学习者的需要密切相关。
2.2话题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认为作为一本初级阶段汉语教材,《新实用》的话题能够满足雅盖隆大学汉语初级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这便是该教材能够在雅盖隆大学长久使用的原因之一。在雅盖隆大学,由于教学安排,无法使用《新实用》(第三版),且参考的其他教材有限,但是本文根据教材会话话题的对比,对《新实用》进行补充和优化,也有一定教学价值。虽然在该部分的建议仅依据本文研究所依托的教学实践和对比分析可得,但仍需要提醒赴任雅盖隆大学的教师或汉语志愿者,在教学时应不仅仅只满足于《新实用》所体现出的话题数量丰富,而是应该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以及教学规律,对具体话题的内容进行具体分析。由于作为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的《新实用》中所有的课文都是会话体课文,而会话本身就是一种言语互动。因此通过互动语言学理论,再去关注课文会话,便能从一个新的视角去进行非目的语环境下的教材分析和教材优化
第三章《新实用汉语课本I》课文会话得体特征研究..................15
3.1课文会话“得体特征”对教材、教师及学习者的重要性..................16
3.2语音层面..................17
3.3词汇层面..................24
3.4语法层面..................30
第四章《新实用汉语课本I》课文会话互动特征研究..................40
4.1会话互动特征对教材、教师及学习者的重要性..................41
4.2课文会话情景的互动特征研究..................43
4.3课文会话中话轮的互动特征研究....................47
第五章结语..................53
......
第四章《新实用汉语课本I》课文会话互动特征研究
4.1会话互动特征对教材、教师及学习者的重要性
对于对外汉语教师来说,会话互动特征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对于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进行汉语教学的这部分教师而言,由于缺乏汉语环境,教师教学的关注点往往汇聚在语言要素及使用准确性上。但语言是交际的,非目的语环境下的学习者更需要学会如何使用汉语。那么,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就特别关键。教师首先只能通过教材的处理,让学习者更直观的看到使用汉语会话时的互动行为.因此,教师就必须关注和分析教材会话的互动特征,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其二,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只有使用《新实用》,才具备《新实用》研究的话语权。也只有在使用中认真分析了该教材的互动特征,才有资格去研究该教材。许多对外汉语教师,不仅仅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还是为了能够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有更多深人地学习和研究。因此,对于教师而言,研究教材课文会话特征也有利于教师本身对于自身教学法以及该学科认识的一种深人。同时,有利于教师自身改进教学法和研究教学的角度,也有利于自身的教学发展。“互动语言学”角度下对外汉语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本文希望通过该章节能提示其他在非目的语环境下进行教学的汉语教师多多关注互动视角下的对外汉语研究。
4.2课文会话情景的互动特征研究
一个会话一般由一个或多个话轮组成,话轮持续进行,则会话持续进行;话轮结束,则意味着会话的结束。多个话轮的产生也将围绕一个会话情景所产生。总之,研究会话的互动特征离不开会话中的话轮。换句话说,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离不开汉语教材,特别是初级对外汉语教材的设置离不开课文会话设置,课文会话又离不开话轮的设计。由此可见,话轮对于汉语学习者的重要性。然而,“虽然话轮交接能力是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却未得到相当的重视”,本文认为未得到重视的原因之一在于忽略了教材课文会话中话轮的研究。尽管学界强调在非目的语环境下也要注重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营造出类似于目的语的环境,而应该从触手可及的教学材料出发,分析和利用已获得的语言材料
....
第五章结语
由于该教材出版时间久远,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习者需求的进一步增加,本文对于《新实用》的课文会话优化符合“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在本文中所提出的教学建议虽仅依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但仍希望此研究能够为接下来在非目的语环境中使用《新实用汉语课本I》,或在雅盖隆大学进行汉语教学的汉语教师提供借鉴。由于笔者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存在不足,且因疫情,会对教学实践和本文研究造成些许影响。本文欠缺之处,恳请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正如《新实用汉语课本I》的研究其实也可以更加深入。笔者期待今后有更多的研究能够结合最新的理论,以让我们所热爱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更具深度和广度。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弥补当下《新实用》研究的不足,使之研究更加完整,更成体系,以此为其他对外汉语教材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其次,从理论支撑出发。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