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手”类词的转喻、隐喻之语言学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1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11910560519682
  • 日期:2020-01-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正如束定芳所言:“隐喻已经从传统的修辞学研究成为众多学科的研究对象,如语言学、认知科学、哲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翻译学以及外语教学等。从不同角度对隐喻的研究也说明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隐喻在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不可低估的作用。”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能更加系统地反映人的认知思维过程。在语言研究中,人体隐喻的研究多集中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较多集中在对人体特定器官或部位的研究。如:“脸(面)”、“心”、“头”、“眼(目)”、“口(嘴)”等,尤其“心”、“脸(面)”居多。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研究的内容多以凸显人体特定器官或部位的隐喻特点,通过探寻不同语言中同一器官或部位的隐喻共性和个性,进一步证明隐喻、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思维和概念化的方式。汉语人体词的隐喻研究主要通过分析人体特定器官或部位的隐喻类型,总结隐喻特点。这样的研究对揭示认知思维的性质、方式、特点等有一定作用,但不够连贯、系统,因为人体特定器官或部位的隐喻类型的分析虽然完成了对其中隐喻的认知,但各隐喻类型之间不是绝对离散的点,而是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相互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认知思维的连贯性,系统性。因此,我们认为,通过对特定人体器官或部位的全面隐喻研究来揭示其认知类型、认知路径、认知特点,更能系统地反映人的认知思维过程。所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语言中的人体器官或部位的研究还需要作更加深入的系统化的研究。
.....................

1.2 研究现状
西方隐喻研究诞生于古典修辞学,束定芳在《隐喻学研究中》谈到:“按照隐喻研究的范围和方法,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1.隐喻的修辞学研究。即从亚里士多德到理查兹,大约公元前 300 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时间跨度为 2000 多年;2.隐喻的语义和语用研究。约从 20 世纪 30 年代到 70 年代初。包括从逻辑和哲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和从语言学角度对隐喻的语义研究;3.隐喻的多学科研究。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包括从认知心理学、哲学、语用学、符号学、现象学、阐释学等角度对隐喻的多角度、多层次研究”①。
我国隐喻研究的历史虽然非常悠久。但是,却找不到像西方早期研究那样精确界定的隐喻定义。在我国,“隐喻”是和“明喻”平行地放在“比喻”下,作为“比喻”的一个分支,很少有对隐喻单独的研究。在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一些学者对国外认知隐喻理论进行引进与介绍,我国的隐喻研究从传统的修辞格和语义研究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我国认知隐喻学研究的进程。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隐喻除了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一种路径、工具。隐喻通过相似性从一个范畴域向另一个范畴域映射,通常是人们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范畴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范畴,这体现的是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过程。
......................

2“手”类词的认知路径

2.1“手”类词的转喻
莱考夫说:“转喻是认知的基本特性之一。人们常常采用某一事物容易理解或领悟的方面,来表示该事物的整体、其他部分或某一方面。”①“手”表示人的一个器官,“手”类词转喻人、人的技能等现象都是有趣而常见的认知现象。这一节,
我们梳理“手”类词转喻的类型及转喻认知图式。
2.1.1“手”类词的转喻类型
“手”类词主要有五种转喻类型:转喻人;转喻手段本领;转喻行为动作;转喻工具器械;转喻行为动作结果。
2.1.1.1“手”类词转喻“人”
“手”是人身体的一部分,人类的劳动成果都是通过手来实现的。因此,“手”类词以部分转喻整体,首先是转喻从事各项事物活动的主体——人,就有了如下这些词汇现象:构词语素是“手”,词义是指“人”。“人”包括的这个语义成分有若干变体,如:
具有[+泛指人]语义特征的:选手、人手、国手 2②、行家里手[+辅助者]语义特征的:帮手、助手、副手、下手 3、手下 1③[+位于相对位置者]语义特征的:上手 2④、下手 1⑤[+竞争者]语义特征的:对手、敌手、棋逢敌手
(1)每支参赛队伍选手 2-3 人,指导教师 1 人。(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 年)(2)这五个人既是他的帮手,又是他的参谋。(人民日报 1985 年)(3)上手出了这张牌,我就知道我要赢了。(阮智富,郭忠新编著《现代汉语大词典》)(4)我们的对手是支素负盛名的球队。(《现代汉语词典(第 7 版)》)
........................

2.2“手”类词的隐喻
“手”类词能够将“手”的基本结构、外形功能等作为始源域映射到更加抽象的目标域上,产生更加抽象的意义。这一节,我们将梳理“手”类词隐喻的类型及隐喻路径图式。
2.2.1“手”类词的隐喻类型
“手”类词可以分为七种隐喻类型。
2.2.1.1“手”类词的基本意象隐喻
实体“手”具有最初的原始特征,五根灵活可动的手指,一个手掌以及与手掌相对的手背。“手”类词以这些原始特征为语义基础进行隐喻,如:隐喻为表示“一定的控制范围”的“手掌”、表示“微小权力、微小社会关系”的“手指”和表示“难以抉择的两类事物中的一类”的“手背”,具体举例分析如下:
(46)a①.对方的大手已握住了尚金生沾满泥土的手掌。(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
b.尽管阶级敌人诡计多端,终究逃不出人民的手掌。(人民日报 1974 年)
(47)a.有一观众,竟被老鼠咬伤手指。(人民日报 1981 年)
b.我尊重乌拉圭以及任何其他国家的法律,我不会动一根手指来为我的儿子开脱。(人民日报 1994 年)
(48)a.妈妈一边问着,一边吻着她的小手背。(人民日报 1956 年)
b.田与山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手心手背都是肉,何必厚此薄彼呢?(人民日报 1989 年)
例(46a)的“手掌”指手在握拳时指尖触着的一面,它是实体“手”的组成部分,具有一个小范围。例(46b)中的“手掌”指的是被“人民”掌握,受“人民”处置。这是将“手掌”的实体范围隐喻映射到了抽象的控制范围。例(47a)的“手指”是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也是“手”的组成部分。例(47b)的“手指”是指“我”的权力、社会关系中的微小部分。“手指”是身体中的微小部分,而微小的个人权力、社会关系是属于个人所有权力,所有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这里,将“手指”与“身体”的所属关系映射到权力、社会关系域.
....................
3“手”类词的组合与转喻、隐喻的关系..............................45
3.1“手”类词的内部组合............................................... 45
3.1.1“手”类词的内部组合与转喻................................. 47
3.1.2“手”类词的内部组合与隐喻................................... 49
4“手”类词转喻、隐喻的特点....................................84
4.1“手”类词的转喻特点............................... 84
4.2“手”类词的隐喻特点....................................... 84
4.3 小结............................................ 85
5 结语................................... 86

4“手”类词转喻隐喻的特点

4.1“手”类词的转喻特点
“‘手’类词的转喻偏重于‘手’的功能特征”①,这和“手”能做出各种动作进行活动的灵活性有关。“手”类词转喻“人”“手段本领”“行为动作”“工具器械”“行为动作的结果”都与“手”的灵活性相关。“手”所做的事代表的是“人”,采取的外在“手段”需要“手”实施,实施过程中涉及各种“行为动作”,最终达到“目的”,在反应“心理情绪”方面,也与“手”的灵活性相关。“心理、情绪”本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可以通过外在的不同动作反映内在心理或情绪,不同的心理或情绪需要不同的外在动作表现,而“手”因为灵活性可以呈现不同的动作。所以,“手”类词的转喻因为手的灵活性,偏重于“手”的功能特征。且“手”类词的转喻可概括为“人”采取一定“手段”,借助“工具”达到“目的”的“行动”,动作过程中还伴随着某些心理状态。#p#分页标题#e#
........................
 
5 结语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