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幼儿园泥水区环境的创设应该以支持和满足幼儿游戏及学习需要为首要旨趣,让幼儿通过在开放性游戏环境中的学习和探索来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并倾听幼儿对泥水区的观点,理解泥水区中幼儿喜欢的、不喜欢的事物,及幼儿的期待,坚持在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对于他们合理的想法给予重视和采纳。
第一章 幼儿园户外泥水区的课程价值阐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泥水区活动组织与实施促进幼儿艺术和科学多重经验的发展
一、幼儿参与泥水区活动促进审美感知与审美表达的发展
(一)幼儿与自然环境的真实互动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1.幼儿在泥水区利用多种感官发现自然界的艺术
“孩子需要自然来开发他们的感官器官、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和创造力。”①户外泥水区自然的环境相对于室内,幼儿可以多通道和多感官的与外界互动,在户外幼儿可以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发生于自然界中的艺术。同时,“幼儿对艺术创作的兴趣是广泛的,除了使用标准的艺术材料外,世界各地的幼儿都会在沙滩上画画,用泥土做造型,用石头在道路上涂画,缠绕纱线以及用一切手中的材料进行创作。”②幼儿在进行创作之前都需要积累一些感性经验,即对自然环境中事物真实的感受与体验。“幼儿需要对人、事、物”进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形成心理表象,然后把这些心理表象表现出来。③幼儿在感知与欣赏自然环境的同时,积累自身的感性经验,并激发自己在环境中进行着相关的艺术创作。
2. 泥水区活动促进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喜欢吸引其感官的抽象图像和作品。”① 首先,民间泥塑通常使用一些高纯度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给人情绪欢快的感觉,而幼儿则喜欢大量高纯度强对比的色彩,在一日生活或者欣赏活动时提供传统泥塑图片或者实物供幼儿欣赏,幼儿可以了解传统的泥塑文化,并且可以不断提升审美能力。②其次,泥塑、陶器有优美的外形和丰富的纹路装饰,幼儿可以通过感知欣赏作品的外形和纹样,达到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幼儿的审美知觉是一种直观情感的表现,有利于幼儿情绪的外显与表达。最后,幼儿的艺术行为同样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展览、分享也是显性教育手段,泥塑作品是幼儿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展示并分享作品,幼儿可以充分感受到自身的努力,体会到成就感。同时,教师和幼儿创作的优秀作品陈列出来,能够起到营造艺术气氛,促进幼儿的艺术创作,幼儿通过互相欣赏交流,会去考虑如何讲自己的作品制作的更好看,形成初步的审美判断。
第三章 改善功能分区布局和塑形材料不足满足幼儿塑形活动需求支持表现与创造——第一轮行动研究
第一节 行动计划:幼儿参与各功能分区空间规划并且添置材料
一、明确行动研究解决的问题
基于现状考察阶段,我们初步了解了幼儿园户外泥水区环境创设的实际情况,与行动研究小组研讨,发现泥水区游戏环境的创设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泥水区功能分区和材料投放未能满足幼儿泥塑与科学探索的需求;泥水区的师幼互动和规则限制幼儿游戏活动的自主性。
经过行动研究小组对环境现状进行共同研讨,确定本轮行动研究需要聚焦的问题:
第一,如何落实幼儿真实的参与泥水区环境优化过程?
第二,如何调整泥水区的物理环境,满足幼儿在泥水区的多样活动需求?
第三,教师如何创设支持性的心理环境活动中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性?
二、确定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
针对幼儿园户外泥水区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结合“儿童视角”的幼儿园户外泥水区环境的状态,研究者与教师一起制定行动研究计划, 实施第一轮环境优化行动,使之符合“儿童视角”,并且考察幼儿在改造后环境中的学习与发展。
第四章 优化功能分区布局和开放性材料投放深化幼儿塑形活动体验支持问题解决——第二轮行动研究
第一节 行动计划:教师与幼儿共同优化设置功能分区并且完善材料
本轮行动方案在第一轮行动研究改造环境的基础上,总结反思第一轮行动研究计划的不足和问题,形成第二轮行动研究即环境优化的方案,明确行动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并确定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实施环境优化方案并进行考察。
一、明确行动研究解决的问题
基于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空间利用不合理和部分材料投放影响幼儿活动行为的问题,研究者和行动研究小组成员共同研讨,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确定本轮行动研究需要聚焦的问题:
第一,如何再次优化调整泥水区的空间,使空间合理利用?
第二,如何优化泥水区的材料,提升幼儿的活动体验?
第三,如何提升教师观察、解读和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的能力?
第二节 环境优化:根据幼儿活动情况调整操作台摆放、优化展示规则并完善材料
基于第一轮行动研究对于泥水区环境的调整,我们再次通过马赛克方法对幼儿进行访谈,争取多方面理解幼儿对于泥水区改造后环境的看法以及对泥水区还有什么样的期待,再次对泥水区的环境进行优化调整。
一、运用马赛克方法收集幼儿想法:幼儿希望泥水区更具游戏性以提升游戏体验
(一)幼儿希望泥水区各功能区域满足自己的游戏探索需求
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对泥水区的各功能分区进行了规划,明确每一部分的功能,并且补充了相应的设施设备,满足了幼儿的基本活动开展需求。再次利用马赛克方法,了解到幼儿希望泥水区各功能区能进一步满足自己的游戏和探索需求。
1. 幼儿希望操作区域容纳更多班级小朋友
(1)幼儿期待泥水区有更多座位——“想能坐下我们班所有的小朋友,有时候凳子不够”
第一轮行动研究中,我们根据幼儿操作和舒适性的需求,在泥水区投放了操作台和凳子,满足其基本操作需求。再次对幼儿进行访谈时,幼儿提到希望凳子更多一些,可以坐下班级所有的小朋友,由于大班幼儿数量较多,对凳子的数量需求则表现的更为明显。
“我希望分开摆桌子,可以放多点桌子,椅子坐更多小朋友。”(幼儿 LQS;拍照)
“如果有小朋没来幼儿园的话,凳子就多几个,都来的话,我都没有凳子坐了,不开心”。(幼儿 HSC;拍照)
第六章 教育建议
第一节 泥水区环境优化要多渠道、全过程的了解幼儿的想法
一、泥水区环境优化要采用多种可视化语言工具倾听幼儿的声音
幼儿园泥水区环境的创设应该以支持和满足幼儿游戏及学习需要为首要旨趣,让幼儿通过在开放性游戏环境中的学习和探索来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并倾听幼儿对泥水区的观点,理解泥水区中幼儿喜欢的、不喜欢的事物,及幼儿的期待,坚持在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对于他们合理的想法给予重视和采纳。教师也可以采用马赛克方法,即利用其参与式工具(绘画、投票、拍照、幻灯片等)了解幼儿的观点和意见,多方面、多角度倾听幼儿的想法。同时,教师应该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去,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相结合获得真切的游戏感受,从而对幼儿的游戏需求做出价值判断并予以采纳。
二、泥水区环境的优化调整应该跟随幼儿的活动情况
空间的布局和游戏材料都会影响幼儿的游戏积极性,根据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泥水区的空间和材料尤为重要。幼儿有一定的游戏经验后,对空间和材料有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因此,教师在幼儿游戏时,需要留心观察,并且在平时应当多问问幼儿的想法,根据这些信息对游戏的材料做一些适当及时的调整。当儿童出现了寻求新材料的动机时,适时地提供材料有助于满足儿童继续游戏的愿望;当儿童有了新的游戏主题时,恰当地提供材料可以激发儿童再次游戏的愿望,促进游戏主题的深入;当我们希望儿童能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尝试解决纠纷时,适当减少材料,能促使儿童去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及控制自我冲动。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