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哪里有?本研究分析了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I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FP、CEA和Ki67的表达水平,并证明了AFP、CEA和Ki67作为预后指标的可行性。
1引言
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生物合成、释放或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常用于协助癌症诊断、预后评估及复发监测。甲胎蛋白(AFP)是妊娠期在胎儿卵黄囊和肝脏中合成的一种酸性糖蛋白[11]。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这种与肿瘤相关的胎儿蛋白以来,AFP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成人血浆AFP水平异常升高通常被认为是肝细胞癌、卵黄囊瘤和胃癌等疾病的标志[12]。细胞内AFP可以通过与细胞生长或凋亡相关蛋白结合,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还能促进肿瘤脱离免疫监测。AFP现常被用于监测肝细胞癌的治疗,并指导其治疗决策和预后分析[13,14]。癌胚抗原(CEA)是一种具有癌胚表达模式的蛋白多糖复合物,在结肠癌和胎儿的肠道中首次被发现[15,16]。CEA的表达水平升高常见于内胚层来源的肿瘤,尤其是腺癌,例如肺腺癌、肠癌、胃癌等[17]。其与多种癌症预后恶化及亚临床转移灶的存在高概率关联,并与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显著降低密切相关。虽然目前CEA作为一种较为广谱的肿瘤诊断标志物,但因其特异性较低,极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18]。
3结果
3.1 ICC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了103例在河南省某医院行根治性肝切除的ICC患者。其中男性44例,女性59例,年龄32-81岁,平均年龄60.6±8.9岁。BMI≥25kg/m2的患者为36例,<25kg/m2的为67例。HBsAg阳性为29例,阴性为74例。糖尿病患者为23例,无糖尿病史为80例。肿瘤高分化为31例,中分化为26例,低分化为46例。对纳入患者进行TNM分期,其中I+II期为52例,III+IV期为51例。肿瘤直径≥5cm为47例,<5cm为56例。肿瘤数目单发为65例,肿瘤数目多发为38例。发现淋巴结转移为44例,无淋巴结转移为59例。存在血管侵犯为40例,无血管侵犯为63例。术后接受辅助治疗为47例,未接受的为56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103例患者中AFP高表达组45例(43.7%),AFP低表达组58例(56.3%);CEA高表达组47例(45.6%),CEA低表达组56例(54.4%);Ki67高表达组57例(55.3%),Ki67低表达组46例(44.7%)。(表1)
3.2 AFP、CEA、Ki67在IC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通过χ2检验分析103例ICC病理组织中AFP、CEA、Ki67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发现:AFP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HBV感染、CA19-9,CA12-5、TBIL、ALT、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及TNM分期等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在ALB、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及肿瘤数目指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42,P=0.029,P=0.002)。
CEA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仅在有无糖尿病史参数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CA19-9、CA12-5、TBIL、ALB、ALT、肿瘤分化程度、HBV感染、肿瘤直径、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参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患者在血清CA12-5水平、ALT、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血管侵犯方面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41,P=0.023,P=0.008,P=0.017)。而Ki67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其他临床参数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表2)
4讨论
ICC是一种以侵袭性高,临床预后差为特点的肝胆系恶性肿瘤。作为肝脏第二大原发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于体检时发现。而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等症状时,患者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即使行根治性肝部分切除术,术后早期的复发及转移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22]。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改善其预后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研究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和相关蛋白在ICC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并寻找有助于诊断、治疗、改善预后从而降低ICC死亡率的标志物至关重要。目前许多研究探讨了ICC的预后相关因素,包括炎症反应标志物、手术风险评分和ICC的病理分类等[23-25],为我们评估ICC的预后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其有效性仍存在争议。
利用生化和免疫学方法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对恶性肿瘤进行简单快速的诊断。近些年来,肿瘤标记物也被用于评估肿瘤进展、预测组织学分类和监测治疗效果。AFP、CEA作为广谱的肿瘤标志物,在多种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已得到证明,并在临床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然而,其在ICC中的调节作用及预后价值却有待进一步研究。AFP是一种单链糖蛋白,成人正常情况下不表达,当肝细胞癌变时,一些细胞恢复了产生AFP的功能,导致血清AFP水平升高。因此,AFP常被应用于肝癌的诊断[26]。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FP不仅是一种被动的肿瘤标记物,而且是一种主动的肿瘤生长刺激物,可以作为肿瘤生长的调节因子发挥作用,可通过AFP受体参与影响细胞分化、生长、凋亡、细胞因子产生、免疫抑制和肿瘤发生等多效性活动[27],但研究结果却仍然存在争议[28-30]。Huang等[31]通过分析268例ICC患者临床参数与生存期的关系发现血清AFP水平可独立用于预测HBV相关ICC患者OS。
5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I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FP、CEA和Ki67的表达水平,并证明了AFP、CEA和Ki67作为预后指标的可行性。AFP、CEA和Ki67的高表达与ICC患者预后差和肿瘤早期复发相关。AFP、CEA和Ki67的表达水平是根治性肝切除术后ICC患者OS和DFS的独立风险因素,以AFP、CEA和Ki67构建的联合指标能够显著提高ICC预后预测能力。未来,AFP、CEA和Ki67可以帮助ICC患者分层,从而指导临床决策。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