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在五年规划期间,妇幼健康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发展[30-33]这得益于我国对个省及地区建立了少数名族地区社会发展规划。但从整体来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依旧非常落后,最为突出的是孕产妇的健康保障状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在 2016~2020 年“母子健康发展综合项目”的项目县中进行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为河南焦作市温县、沁阳市的 4 所县级医疗机构和 22 所乡镇卫生院;西藏日喀则市萨迦县、昂仁县的 2 所县级医科机构和 10 所乡镇卫生院;四川凉山州越西县、甘洛县的 4 所县级医疗机构和 22 所乡镇卫生院。以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和沁阳市,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县和越西县,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萨迦县和昂仁县中 5 年内有过生育史的女性。纳入标准:无精神疾病史和家族精神疾病史、能独立完成调查问卷、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女性。
调查前所有调查人员集中学习调查培训指南,对调查员进行项目设计方案、调查表填写要求、现场调查方法和技巧等内容的培训,培训考核合格者为本次调查的调查员。发放问卷时要求讲解仔细、清楚。现场调查严格按照按预先抽取的样本进行,由 4~5 名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组成一个调查小组,在当地领导带领下,首先向调查对象说明项目情况、调查方法和要求等,采用一对一问答的形式并由调查员当场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提高对象的依从性。调查当晚由调查员和调查队负责人对问卷进行整理核查,及时对错漏项、错填问题进行核实修改,对模糊不清的内容电话咨询被调查对象有关负责人员,确认无误后再将数据统一上传至数据库。
3.讨论
3.1 孕产妇健康相关问题
孕产期健康管理对保证孕产妇安全分娩与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孕产妇健康管理效果和健康水平受服务供给和利用共同影响。医疗服务机构的卫生服务能力决定了当地孕产妇享受的医疗卫生水平如何,而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的有效利用可以及早发现并减少高危妊娠的发生,降低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保障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16,17]。全面推进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改善和增强孕产妇健康水平,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率、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优生率和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8]。然而受经济、交通、文化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调查地区孕产妇水平还有待改善,特别是四川彝族和西藏藏族地区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需着重提升。在健康知识一条都不清楚方面和在孕期未补充过相关营养制剂的孕产妇中,均为四川彝族占比最高,分别占 54.8%,27.9%,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此外,调查地区孕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18.4%)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13.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其发生率与产前检查情况、分娩情况、产后访视、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但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疗机构在妇产科的卫生人力资源、设施设备配置、医疗服务提供等方面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卫生服务能力欠缺。加之当地妇女对相关健康管理服务利用不充分,保健意识差,甚至还存在妇女与婴儿生病不去医院而去看当地“巫医”的情况,其妇幼健康水平远低全国平均水平[19]。因此需通过比较不同民族地区间服务供给与利用差异,针对性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健康管理利用效率与依从性,促进中西部不同民族地区妇幼保健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4.建议
4.1 加强妇产科制度建设,提高医务人员队伍数量及质量
河南地区在制度规范建设、妇产科人员数量及质量上都明显优于其他两地,可在稳定现有人才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妇产科高级人才培养,加快落实产科资源合理配置,以应对生育政策调整后,高危孕产妇不断增多的现状。相较于河南地区,四川凉山和西藏地区的健康管理服务水平整体落后,建议首先参照《关于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的指导意见》、《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等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产前到产后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科规范化管理,及时加强适宜相关技术培训并依照《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15]加快辖区内妇幼建设。县级医疗机构方面需建立健全快速、高效的孕产妇健康管理机制,确保急救通道畅通;乡卫生院方面应积极与上级机构建立长效协作机制和做好日常的健康监测与管理工作。
其次对于彝族和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还需进一步夯实当地经济基础,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刚需市场并利用国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利用“县管乡用”、“乡聘村用”等方式,着力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缺乏问题。并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医学院校加大联合定向培养本地基层医务人员的力度,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在职继续教育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以扩大高素质人才队伍。此外,还需着力完善孕产妇专干人员的福利待遇和保障制度,可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并重视专干人员的职业培训,充实专业性人才队伍。
4.2 完善基本设备设施配置,明确各级配备水准
针对产前保健物品、产科物品和产后病房物品配置存在的问题,应遵循国家《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等,参照“优化存量、配置增量”的思路,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完善妇产科基本设备的配置。河南县级机构基本设施配置已较为完善,基本达到了相关政策所规定的要求,需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及时更新或换置高级设备。而四川凉山和西藏地区首先应因地制宜完善各科基本设置设施配置,逐步健全县级预防保健科、产科急救中心等物品设置特别是输血设备、急救手术包等必备物品,为孕产妇健康服务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质保障。三地乡卫生院应以“补短板,强弱项”为目标,首先建立规范的保健门诊、产房、产后病房,其次明确各个乡卫生院的服务重点和缺失设备,将关注点放在最基本设备设施的补齐和规范使用上,避免盲目增加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可将各级医疗机构设备设置和使用情况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进行分类施策,推动各项工作落实[16],从而整体拉动医疗服务质量和妇幼保健服务质量,提升不同民族地区的医疗水平,逐步缩小地区差距。
5.结论
调查地区孕产妇健康水平需改善,特别是四川彝族和西藏藏族地区的健康知识、健康行为需着重提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且产后抑郁和新生儿出生低体重发生情况较严重,需将川藏少数民族女性作为重点关注对象,聚焦孕期有负性情绪的产妇,围生期注重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及营养指导。
调查地区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总体不足,仍存在部分孕产妇不能定期按规定进行产前检查,主动获取健康管理的意识不强。且住院分娩率离国家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结合不同地区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改善住院分娩情况。
调查地区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所需设备设施配置情况总体较差。特别是西藏自治区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相较于河南调查地区,其产前保健物品配置率、产科相关生产与分娩物品配置率与产后病房物品配置率都亟待提高。妇女保健人员与产科医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无法保障孕产妇及儿童的生命健康,急需改善。
在孕产妇相关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上,西藏自治区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县、乡两级医疗机构与河南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三地的县级机构整体总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虽优于乡镇卫生院,但仍需进一步改善,尤其是产科基本服务水平和急救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