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针刺预处理太冲穴、阳陵泉穴与盐酸氟桂利嗪可能通过抑制CGRP的释放、降低血清中CGRP的含量、增加血清中5-HT的含量,减少皮层ASIC1和三叉神经脊束核ASIC3蛋白含量、抑制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脊束核中的CGRP蛋白的表达、通过良性调节ASICs来预防CSD的产生。
研究一 针刺预处理对 CSD 模型大鼠皮层 ASIC1 及三叉神经脊束核 ASIC3 的表达的影响
1.动物偏头痛模型制备
1.1材料与方法
1.1.1实验动物
选用体重200~250g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由斯贝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合格证编号:110324200103660426)。实验动物于二级动物房饲养,分笼饲养(8只/笼),室温(22~25℃),光照时间(07:00~19:00),湿度(55±10%)。大鼠可自由选择摄食、饮水,适应性喂养1周后开始干预措施。
1.1.2主要仪器和试剂
研究三 针刺预处理对 CSD 模型鼠降钙素基因相关(CGRP)在三叉神经脊束核的表达的影响
2.1材料与方法
2.1.1实验器材
2.2取材及检测方法
(1)取材:同Western Blot实验取材,完整取出大脑皮层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后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待检测。
(2)石蜡切片脱蜡至水:依次将石蜡切片放入二甲苯Ⅰ10min-二甲苯Ⅱ10min-无水乙醇Ⅰ3min-无水乙醇Ⅱ3min-95%酒精3min-75%酒精3min-蒸馏水冲洗1min,置于PBS缓冲液中。
(3)抗原修复:组织切片放在柠檬酸抗原修复缓冲液(PH6.0)中,运用微波炉的中火、中高火和高火各5min进行抗原修复工作。待冷却后将玻片放在PBS(PH7.4)中轻轻晃动并洗涤浸泡3次,每次5min。
(4)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根据组织大小加入适量的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剂,室温孵育10 min,PBS缓冲液冲洗3次,每次3min。
(5)血清封闭: 滴加适量的正常山羊血清工作液,室温孵育15min,倾去血清。
(6)加一抗:滴加配比好的一抗,将切片平放置于湿盒内,37℃孵育60min。 (7)加二抗:切片放在PBS(PH7.4)中晃动洗涤3次,每次3min。待切片稍干后滴加与一抗相应种属的二抗(HRP标记)覆盖整个组织,室温下孵育15min。
讨论
1 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及预防性治疗
1.1 中医学对偏头痛的认识
偏头痛在中医理论上属“头风”、头痛”等范畴。“头痛”一词在《阴阳十一脉灸经》中首次出现,“矩阳脈(脉):…目内廉。是动则病:渣(肿),头痛…”。而“偏头痛”这一病名则由晋代医家皇普谧提出,在其《针灸甲乙经》中记载“目眩无所见,偏头痛引目外赃而急,额厌主之…”汉代著名医圣张仲景根据中医六经辩证法把头痛分为了太阳、阳明、少阳及厥阴病五种疾病。根据偏头痛主要发作区域的特点,偏头痛属于少阳经循行分部区域,属于少阳头痛。而李杲则在《东垣十书·内外伤辩》里将头痛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又根据病因不同将其分为伤寒头痛、血虚头痛、气虚头痛等,并提出“如头半边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此偏头痛也”。
1.2 中医学对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在中医理念中被认为是“治未病”思想。针灸在中医中有着悠久科学文化和发展历史,在明代《针灸聚英》中曾经有明确的记载:“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可见通过针灸治疗方法可以和治未病的思想相结合,并形成一种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这种方法能够调节人体自身潜能,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力,在临床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Cochrane系统综述是一个经常被引用的资料来源,它报告说针灸是一种有用的替代疗法,可以减少慢性和发作性偏头痛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且针灸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优于传统治疗。据相关文献报道,针刺的预防疗效远大于干预疗效,且优于假针刺。在缓解偏头痛发生的频率方面,针刺与药物干预有着同样的疗效[36]。针刺预防性治疗偏头痛不仅能得到与氟桂利嗪相当的疗效,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可以降低患者嗜睡、体重增加、失眠、抑郁等风险[37]。
2 偏头痛的的危害及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
2.1 偏头痛的危害
偏头痛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的神经性脑血管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多次反复持续发作、一侧或两侧具有搏动性的剧烈的头痛且大多直接发生在患者头部的偏侧位置,可以同时合并,并伴有严重的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不良等临床症状,大约有1/3的慢性偏头痛患者在第一次产生偏头痛前就会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的先兆症[39]。2015年Lancet杂志发表的世界卫生组织(WHO)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偏头痛被学者广泛认为其可能是当前人类第三位的常见疾病,按照失能所致生命年损失来计算,偏头痛已经上升为第六位致残性疾病[40]。每年大约有2.5%的头痛病患发展成为新发慢性偏头痛[41],与传统的发作性偏头痛患者相比,慢性偏头痛病患具有更糟糕的社会经济地位,生活质量,增加偏头痛患者的日常生活负担,以及极大的心理负担[42]。在2017年的全球疾病负担中显示,截止2017年全球有12.5亿人患有偏头痛[43],且偏头痛也是15-49岁年龄段中致残的首要原因[44]。此外,偏头痛可和脑卒中并存[5],同时偏头痛也会引发心血管疾病成为心机梗死的风险标记物[5]。所以预防性地治疗偏头痛已经逐渐成为当代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2.2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主要以急性期镇痛的方法为主,但止痛药的频繁使用会引起药源性头痛,而且药物的频繁使用会导致药物依赖性和成瘾性。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对患者进行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可以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减轻偏头痛的发作程度、减少偏头痛对其功能的损害、增加偏头痛急性发作期治疗的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可以极大地减轻社会的疾患负担。目前对偏头痛患者进行科学预防和有效治疗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剂、抗抑郁剂、NSAID及其他种类的药物[45]。但即使指南推荐的一线药物如托吡酯,其效果仍有限[46],且均存在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此外,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还包括心理治疗和物理疗法。放松、生物反馈及认知疗法统称为行为治疗,心理治疗就是基于行为治疗起作用,而物理疗法可以改善患者对行为疗法的反应。但心理治疗和物理疗法都只能起一定的辅助作用,效果不明显。
结论
1 针刺太冲、阳陵泉穴后与盐酸氟桂利嗪均可预防CSD的产生。
2 针刺预处理太冲穴、阳陵泉穴与盐酸氟桂利嗪可能通过抑制CGRP的释放、降低血清中CGRP的含量、增加血清中5-HT的含量,减少皮层ASIC1和三叉神经脊束核ASIC3蛋白含量、抑制三叉神经节及三叉神经脊束核中的CGRP蛋白的表达、通过良性调节ASICs来预防CSD的产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