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诺伯特·瓦根布莱特肖像艺术画的沉郁气质与情感负荷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52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5102215368654
  • 日期:2018-05-10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选题缘起
 
1.1 引言
当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艺术家们集体向纽约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抽象表现手法和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德国画家诺伯特·瓦根布莱特在 21 世纪仍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和颜料,来呈现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他创作的生涯中东西德实现了统一,他用画笔描述着时代的变迁,在 21 世纪的今天仍然坚持着用肖像画来描述这个世界,这样做十分可贵。虽然经过二十多年民主的洗礼与融合,两德统一的狂热已逐渐消退,而柏林德国统一的之后产生的社会矛盾也显现出来。东西德除了政治层面上实现了统一,但个人层面上仍然有割裂的部分,现今德国东部 1980 年之前出生的人很大一部分还无法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烙印,就街上人们的神态和连穿着打扮看上去都和德国西部有显著不同,文化上的融合还需要走很长的道路。本文探讨诺伯特·瓦根布莱特的艺术风貌,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铺陈展开的。
.........
 
1.2 奇妙的结缘
2014 年末,我在图书馆翻阅画册时在一个角落里无意中看到一本诺伯特 瓦根布莱特(Norbert Wagenbrett)1先生的画集,作品一下就吸引了我,有几张作品甚至感动得流泪了,事后在 Amazon 美国店买了一本画册,一个月后终于寄到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初步研究,我总结了一下自己为何感动,主要原因是有共鸣,诺伯特 瓦根布莱特出生和居住在东德的莱比锡,1991 年苏联解体前还是处在计划经济统御之下的社会,在我出生在 1980 年的长春市,十几岁之前计划经济还主导着东北的社会发展,我成长在工业区,小时候住的房子也基本都是使用苏联的图纸建造的。再加上诺伯特 瓦根布莱特(Norbert Wagenbrett)的绘画技法明显受 lucian freud(90 年代风靡各大美院)的影响,与我本人的生活和从艺经历产生了共鸣。此时正值读研,初步有了研究这位画家的想法,缺点是几乎没什么资料能使用,好处是没什么别人研究,这位画家的名字在英文 google 搜索都只有几行字,那段时间想了很多办法去寻找这位画家的更多资料都没结果。15 年的寒假,我在桑给巴尔岛呆着,在旅馆的天台在看这本画册,一个中国人抱着这本书的情景引起了邻座一个德国老人的兴趣,我们聊了比较久,也聊到了我这不到这个画家的资料的事情,第二天这位老先生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诺伯特 瓦根布莱特(Norbert Wagenbrett)先生的电话和电子邮件。原来这个德国人是个搞戏剧的,认识很多艺术家朋友,见我在研究诺伯特 瓦根布莱特(NorbertWagenbrett),回到房间不知通过什么办法帮我找到了 Norbert 的联系方式。当时很激动,当即给诺伯特 瓦根布莱特(Norbert Wagenbrett)打了个电话,Norbert 不怎么会英语,他的女友帮他翻译,我说自己是个中国人,很喜欢他的作品,第一次看到他的作品时都流泪了,他听了也很感动,邀请我去拜访他。
.........
 
第二章 诺伯特·瓦根布莱特的艺术血缘
 
2.1 出生环境的特殊:分裂的社会结构与浓郁的艺术氛围
诺伯特·瓦根布莱特 1954 年生于莱比锡,是德国合并前东德的第二大城市,在柏林西南 160 公里。莱比锡的城市环境十分适宜居住,博览业、出版业和文化艺术产业是城市的支柱产业,每年幼两次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二战期间莱比锡的许多重要建筑被盟军的炮火摧毁,1945 年被盟军占领,后来因政治原因划归苏军管辖,德国分裂后,莱比锡是东德莱比锡特区的首府。莱比锡 1989 年爆发了大批群众参与的抗议当局的活动。1990 年德国统一后,莱比锡经济一只保持高速发展。二战结束不到 10 年,瓦根布莱特出生。几乎被战争夷为平地的莱比锡,在1954 年已经初步恢复了物资供应和城市功能。但由于经济与政治等差异日益巨大,50 年代有 270 万东德居民通过各种途径非法越境到西德。1990 年 10 月德国终于重新统一,西部开始每年向东部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基础建设,每年从西部财政收入中划拨 15%投入到东部的建设。瓦根布莱特家有他和姐姐 Ute 两个孩子,父亲 Gerhard 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像许多德国男人一样,父亲是个严肃认真和不苟言笑的人,母亲 Annemarie 结婚之后一直是个家庭主妇,她总是把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瓦根布莱特工作室里的极度干净和整洁也出自从小的家庭环境熏陶,这种整洁一定程度上,反映在德国人基因中如奔驰发动机的运动规律一般的严谨秩序,从瓦根布莱特的绘画中也可窥见一般。
....
 
2.2 画风的求证:卢锡安·弗洛伊德的艺术哺乳?
笔者初次见到瓦根布莱特的作品时,从他的作品画面风格想到了另一位画家卢锡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3。给许多中国的艺术家或艺术从业者观看瓦根布莱特的画作时,大家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画风有弗洛伊德的影子。假定瓦根布莱特的画风和技术的确是受了弗洛伊德的影响,那么如何解释在冷战时期东西德信息和文化交流很少的情况下,瓦根布莱特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的作品就已经形成了现在这种风格,那时距柏林墙的拆除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判断有以下几种可能性:一是也像刘小东一样,瓦根布莱特在更早 70 年代末也通过画册看到了弗洛伊德的作品,受到了深刻影响;二是瓦根布莱特在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学习时,他的某位老师的绘画风格在冷战前就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影响,间接影响了瓦根布莱特;三是瓦根布莱特并未受到弗洛伊德影响,基于与弗洛伊德类似或不同的原因,绘画风格自然发展成了现在的风貌,与弗洛伊德的画风恰好相似;四是以上都不对,他们两位的画风其实并不相似。对于以上几种猜测容易判断出正确性的,当然是直接问瓦根布莱特先生本人。在对瓦根布莱特先生进行询问前,笔者曾担心问一个艺术家他的艺术风格是否效仿别人,这算是一部分艺术家十分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对于一个德国艺术家,会否也是如此。思考再三,笔者想到 Carmen J hnigen 小姐(瓦根布莱特先生的现任女友,在笔者与瓦根布莱特联系过程中负责德英翻译)曾在邮件中说过这样一句话:“Don't hesitate to write and ask.”意思是说写文章时有什么疑问请不要犹豫,直接问出来。笔者礼貌客气地在邮件中问了瓦根布莱特先生关于绘画风格是否受到弗洛伊德影响这一问题。瓦根布莱特的回答是:“我的绘画风格形成并没有受卢锡安·弗洛伊德的直接影响,我是德国统一后才知道有这个人的,并在2013 年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才真正见到他的作品。如果说我和卢锡安·弗洛伊德非要有点什么关系的话,可以说我们都是很好的肖像画家。”
..........
 
第三章 诺伯特·瓦根布莱特肖像画风的沉郁气质 ......9
3.1 画家的系列肖像画的微观解读......9
3.2 独特的面部沉郁表情 ....12
3.3 对称的构图形式 .....14
3.4 视觉猎人,肢体语言的无声陈述.........15
3.5 画面中的背景与道具对于人物沉郁气质的烘衬 .........17
3.6 对女性皮肤描绘的出众落实力 .........21
第四章 触摸诺伯特·瓦根布莱特深沉的情感世界......23
4.1 画家的亲朋故旧 .....23
4.2 被画的人 ..........25
第五章 诺伯特·瓦根布莱特艺术观管窥........26
5.1 画风改变、形成的转折时期 ......26
5.2 技术特点解读 .........33
5.3在21世纪画架上人像 ....34
5.4 画家的艺术思想 .....35
 
第五章 诺伯特·瓦根布莱特艺术观管窥
 
5.1 画风改变、形成的转折时期
笔者:“德国统一对你艺术创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吗?”瓦根布莱特:“是的,我当然受到德国统一的影响。但我保持我的主题:画肖像画。这个主题与现实无关,它是永恒的,这才是我的话题。”笔者:“统一后您有马上去西欧看看吗?”瓦根布莱特:“当然,柏林墙倒塌之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开始到国外旅居,意大利,希腊,西班牙,法国,奥地利,这些旅行开阔了我的视野,我借此反思了以前的生活,获得了新的认识和洞察力。”18瓦根布莱特的画风有几次较明显的转变,其中 1984 年和 1991 年的变化最为突出,2003 年前后发生的转变可以视作一种精神内涵和绘画技术的进步。1984 年之前是他的绘画摸索期,瓦根布莱特这一时期仍在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学习,还没有十分明确自己究竟要表达什么,绘画技术不够纯熟,这妨碍了创作自由度,没办法达到自己预期的画面效果。虽然如此,这一时期的画面画风质朴,笨拙的笔触给画面带来原始的美感。1984 年,30 岁的瓦根布莱特从莱比锡视觉艺术学院毕业,之后的一年创作了著名的《Fischverk uferin》(卖鱼的女人),迄今为止仍被认为是他绘画技法达到巅峰的一幅作品。80 年代中期,虽然东德仍是苏联在欧洲的卫星国,但随着苏联极权统治的弱化,东德人民跟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一样,发现自己要面对许多生态问题和社会群居问题:人们对婚姻和家庭的价值观有了类似欧美国家的变化,工作以外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孤立和私密化,而对消费的追求也以同样的速度增长。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东西都已经能变成现实,但人们需要互相竞争才能获得这些物质。例如努力买车、买房子、不断旅行,人们始终与金钱和时间赛跑。部分人开始对净土的追寻,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以及对逃离上述物质的安全感的追寻。这一时期瓦根布莱特的作品越来越变得极端写实,这与 80 年代东德开始受到欧美文化影响,出现的类似于欧美二战后出现的表现艺术潮流形成鲜明对比。#p#分页标题#e#
...........
 
结 语
 
瓦根布莱特承认自己在进行现实主义创作,他没有兴趣将写实肢解为符号,而是透过创作来压缩写实。在这个时代,所有东西都又快又狂乱,而瓦根布莱特在寻找当今之下那些绝对的东西。他会停下来,拍摄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模特,将他们变成静止的图画,当中没有任何的动态,而这就诱使人们进行观察。这种魔法正在生效。瓦根布莱特正在筹备一个关于他自己所处年代的 “人像美术馆”:所有社会阶层的人、所有阶级和被孤绝的人对瓦根布莱特来说都同样重要。他并不视自己为其他创意手法的敌人,他也并不认为别人玷污了他看事物的方式。他只是看不惯画得差的绘画作品。他现在正跟着感觉走,以至于他说“我可以独自地继续下去”。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