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艺术论文哪里有?本文通过棉纱手套与大漆结合的具体实验探索,总结出材料也不单是作为艺术语言的物质载体,而是逐渐演变成艺术创作的本质。脱离物质载体的表象,更深层的是材料所带有的人文属性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从材料本身的特性和材料背后的文化出发去研究大漆与棉纱手套结合的创作,大漆与纤维可以突出不同材料所固有的“个性”,纤维不再是作为漆的“陪衬”所存在。
第 1 章 绪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的专著、文献资料和相关书籍一方面着重于漆艺史、漆艺装饰、纤维史、美学价值等方面上的理论研究。如潘天波的《大漆王朝》、倪建林的《漆器艺术:髹漆成器》、张怡庄,蓝素明编著的《纤维艺术史》、诸葛雨阳,邬烈炎编著的《现代纤维艺术》、林乐成,王凯的《纤维艺术》、胡玉康,潘天波的《大漆与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则着重于介绍漆工艺和纤维艺术的材料、工艺种类、制作环境、技法、制作流程、作品收录等。如王世襄的《髹饰录解说》、皮道坚,陈勤群编的《中日韩现代漆艺研究》、李营编著的《纤维——纤细柔软的材料》、祝重华编著的《中国漆艺与设计》、龚建培著的《纤维艺术的创意与表现》、福建省文化厅编的《大漆艺术》、湖北美术馆编的《大漆世界》、洪兴宇主编的《“从洛桑到北京”第十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其中对于漆和纤维材料的结合主要还是体现在胎骨材料介绍之上,主要有王琥的《漆艺概要》,他在第四篇的漆艺器型学中谈到了夹纻胎骨、皮革胎骨、纸、竹、纤维胎骨,从选材到制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说。祝重华编著的《中国漆艺与设计》在第二章漆艺的材料、工具及设备的第三节漆艺的成型材料中对所使用到的纤维材料麻布、绳、纸、麻、皮胎做了说明。在长北编著的《漆器》第三章制造漆器的工艺流程中同样介绍了纤维作为材料和工艺步骤用于满足漆器的制作。
在知网文献中对于历史、材料和工艺的研究很多,但对于大漆与纤维艺术结合的材料语言、创作方法的专项研究较少。大漆的研究趋势在知网国内外大漆的文献共计 1441 篇,其中博硕士 270 篇,专项 171 项。发文量近 20 年呈大幅度上升趋势。近 5 年有所波动,最高 2016 年 153 篇,最低 2017 年 108 篇。研究漆艺、生漆、漆画较多,创作类较少。关键词中检索出大漆 70 篇,天然漆 13 篇,综合材料 12 篇,艺术语言 11 篇,创作 10 篇。研究主题多为天然树脂漆和漆画创作,中国大漆较少。纤维艺术的研究趋势在知网国内外纤维艺术的文献共计 1419 篇,其中博硕士 321 篇,专项 28 项。发文量近 20 年总体呈上升趋势。近 5 年,最高2017 年 108 篇,最低 2015 年 87 篇。研究纤维艺术较多,创作类较少。关键词中检索出纤维艺术 443 篇,现代纤维艺术 101 篇,创作 17 篇。研究的主题以纤维艺术、纤维材料、艺术家为主;材料语言,思维形式较少。其中有价值的是邢唯的《论漆艺与现代纤维艺术跨界结合之新视域》从漆与纤维材料结合的层面以及材料跨界结合的价值与反思上对我的研究在思路上有所帮助,梁璐璐的《漆的维度——金属网胎漆立体的实验性研究》从胎骨的立体造型介绍和对胎骨新材料的实验性研究对我的研究在理论上有所帮助,但单从材料语言的“个性”和创作的思维模式还有所欠缺。
第 3 章 灌注在纤维中的漆
3.1 漆的材料特性
万物皆可上漆,源于漆最基本的特性:就是它的附着性[9]。除有油的物质外,漆可以附着在任何的物质上。漆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漆也叫大漆。另外一种是“合成漆”。合成漆的种类主要有:腰果漆、聚氨酯树脂漆、硝基清漆等。除了天然大漆之外,在漆艺作品中运用最多的就是腰果漆。腰果漆相对于天然漆干燥快,透明性好,并且与大多数颜料不产生化学反应,对皮肤不致敏,价格也比大漆便宜。但是腰果漆含有对人类有害的苯类物质,性脆,坚韧性差,光泽没有天然漆内敛。
天然漆除了附着性能之外,还有可塑性、抗沸水、保温性能、防水、防潮性能、耐久耐腐蚀性能以及美观装饰性能[10]。
王虎在《漆艺概要》第一篇中国漆艺史纲里第四章两宋与元代中讲到宋人喜爱漆饰冠巾。“宋仁宗便以漆纱为帽,民间亦多用漆一服饰。历代的乌纱帽,皆是棉纱编结成后,用黑漆髹涂定型[11]。”可见在宋代,人们把漆也用于服饰之上。在邢唯《论漆艺与现代纤维艺术跨界结合之新视域》的论文中,她也介绍了漆材料在纤维艺术中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服装领域。漆面料 Lacquered Summer Coat 是在韩国设计师杰西卡·帕克(Jessica Park)和漆工师傅的共同合作下开发的一种上漆面料,用于制作服装以抵抗潮湿的细菌并防止昆虫破坏。以及四川美术学院服装设计系讲师罗杰,将漆艺技法髹饰服装面料之上的具体案例分析[12]。漆和纤维材料相结合的案例中,纤维站主导地位不只表现在服装层面,在纤维艺术领域也同样存在。
第 4 章 果实系列——大漆在棉纱手套上的应用
4.1 草图与造型
在前期研究创作的基础之上,从生活出发、从材料本身出发,运用纤维材料可塑性的特点,延续三维立体。纤维材料在加工之后,拥有“可站立性”的特点,利用纤维材料自身所形成的特点与形态之间的密切交糅之后可形成三维立体的造型[16]。从壁挂到三维立体形态,从平面到半立体再到三维立体、棉纱手套给予我对于材料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以及手套下的人文关怀。
从实用性到观赏性的创作思索(图 4-1),再到深入的感知、进一步的草图绘制(图 4-2)。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漆与手套的立体造型还是很困难的,《果实》的具象性局限了我对于漆和手套立体成型的研究。通过对材料的深入实验,我将创作分为《果实之枝》、《果实之花》、《果实之像》三个系列作品(图 4-3)。来探索大漆与棉纱手套材料之间的不确定性、造型上更多的可实施性与实验性。
4.2 实验技法
在确定好草稿和造型后,展开了相关实验。从棉纱手套的造型、漆的髹饰技法上进行两个方面的实验。首先是手套造型局部着漆的实验过程(图 4-4),其次是在天然漆(大漆)和化学漆(腰果漆)的材料选择上进行实验。腰果漆的实验技法过程(图 4-5)与大漆的实验技法过程(图 4-6)进行分析和选择。在实验过程中产生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手套造型上:在手套缝制胎骨的过程中,由于手套的手指尖距离的问题,导致所呈现可以着漆的体积不大。产生的原因是剪切手指的大小与缝制的面有关。解决方法是根据所需要着漆的面积来调整剪裁缝制的面积;第二个问题是在“变涂”技法上:塑料的效果比直接用手套上漆的效果好。产生的原因是未处理过的手套表面吸收太快。解决方法是用漆和瓦灰打底;第三个问题是在“变涂”技法上:大漆的效果比腰果漆好。产生的原因是大漆的颜色多样、矿物颜料所形成的颗粒质感。解决办法是根据所需要的变涂效果,合理的选择材料。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得出手套是可以独立造型的,其次手套通过缝制成面,可以很好的与漆相结合,所以手套与漆相结合具有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第 5 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本文通过棉纱手套与大漆结合的具体实验探索,总结出材料也不单是作为艺术语言的物质载体,而是逐渐演变成艺术创作的本质。脱离物质载体的表象,更深层的是材料所带有的人文属性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从材料本身的特性和材料背后的文化出发去研究大漆与棉纱手套结合的创作,大漆与纤维可以突出不同材料所固有的“个性”,纤维不再是作为漆的“陪衬”所存在。从大漆与棉纱手套材料本身的特性与文化出发,将两者结合创作,突破了单一材料的文化语言,使廉价的棉纱手套,通过天然大漆材料的介入、用艺术的语言,打破传统思维,使廉价的棉纱手套获得“新生”,这是材料的转意也是思维的融新。
在漆和纤维立体创作中单从材料探索方面,不在是遵循以创作主题为主要目的,更深层的是挖掘单纯材料的更多可能性和偶发性,突出材料的固有个性,打破人们传统的固有思维,去思考材料本身的特征和材料背后的文化指向性。
由于立体纤维局部着漆的运用案例较少,制作难度大,表现材料之间的结合更具创新性和对比性,以视觉和触觉的创作思维出发在材料语言、工艺技法的不同层面以及艺术语言的表达,更能突显出不同材料的“个性”以及不同艺术门类的融合。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