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大都会版《图兰朵》舞台呈现中的跨文化艺术美学思考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43655
  • 论文编号:el2022010422081428135
  • 日期:2022-01-0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艺术美学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跨文化艺术在艺术领域并不是什么新颖的门类,自人类发展出文明、开始对于美和自我表达有了追求,跨文化艺术诞生的种子就埋下了,然后逐渐随着人类社群的迁徙、融合、分裂而生根发芽,几千年来的艺术遗产中多多少少都留下了跨文化的印记。


绪论


(一)《图兰朵》的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歌剧《图兰朵》的研究著作以通览性为主,主要集中于两方面。第一,研究其作者普契尼的生平及其创作的艺术特点,《图兰朵》作为其中一部分研究素材被讨论。《普契尼评传》(Puccini:A Critical Biography)①对于普契尼及其作品的研究较为全面,其中有关《图兰朵》的章节在曹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研究》②中被译为中文。书籍作者莫斯科·卡纳(Mosco Carner)主要从音乐家的角度对普契尼的生平事迹、其时代社会背景、作品风格进行了阐述。《普契尼与其国际艺术》(Puccini:His International Art)③同样出自音乐家之手,米凯莱·吉拉尔迪(Michele Giraldi)里将普契尼的生平、时代环境与作品结合进行探讨。

二是关于《图兰朵》作品本身,包括歌剧的音乐特征、技巧分析和故事情节流变,也有探讨具体的某场演出中的文化内涵。如肖恩·梅茨格(Sean Metzger)在张艺谋执导的《图兰朵》在台湾演出后所写的《张艺谋〈图兰朵〉中的冰皇后、米皇后与文化投资》(Ice Queens,Rice Queens,and Intercultural Investments in Zhang Yimou's Turandot)④,作者认为张艺谋用过多的中国元素夸大了欧洲人对中国人的幻想。

艺术美学论文怎么写


第三章  大都会版《图兰朵》舞台呈现的美学研究


第一节  舞台艺术的美学呈现

艺术以典型形象来映射现实,并给人以美的感受。虽然各流派间对于“艺术”和“美”的定义还略有分歧,但是反映现实和体现美这两点基本都是一致的。西方文艺美学理论自古希腊时代就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总结摹写。台湾艺术学者凌嵩郎认为“凡是含有审美价值,根据美的原则,或吻合美的原则之活动及其活动之产物,而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并予接触者美的感受者,谓之‘艺术’。”①在大众的常识中,“艺术”和“美”似乎是画等号的。很多没有接触过艺术研究的人认为既然美即艺术,那么“美学”就是研究艺术的学科,然而在人文科学领域,美学常被归类为哲学的分支,是对审美活动的研究,讲求认识论和方法论。它和艺术学的交叉学科——艺术美学——的研究范畴才是艺术领域中的审美创造、欣赏规律及特征。艺术美学运用美学原理对艺术进行研究,在美学的视域下观照艺术现象,将艺术学现象提升到美学的高度来分析思考,目的是为了从中寻找艺术的一般规律、价值、作用。戏剧正是一种表现手段、方法格外丰富的艺术门类,如同其他艺术的美学研究,戏剧艺术美学的研究重点就是对于戏剧创作和欣赏的一般规律、审美价值和美学意义、社会作用等。

在展开对戏剧《图兰朵》的美学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戏剧舞台呈现的审美范畴作界定。广义的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是一种以演员运用技巧动作摹仿生活的表演为核心,同时也囊括舞台场景、音乐等其他对表演产生影响的、参与创作的艺术组织的艺术类型。而舞台则是指具有相应设施、为演出行为提供的特定空间,舞台呈现即是表演性艺术在演出场所展现艺术作品的行为及其外在样貌,是表演型艺术供观众观看的最终表现形式

艺术美学论文参考


第五章  跨文化艺术评价的“东方困局”


第一节  西方凝视下的东方

谈到东西方的文化冲突,那么无法避开东方学(Oriental studies)、或是东方主义(Orientalism)的审视。作为具有强烈东西方元素冲突的《图兰朵》,在文化研究中常被作为“东方主义”的典型范例。

东方学本指西方对于东方文化、历史进行的研究,但西方立场的东方学却催生了体现着西方文化霸权思想的“东方主义”这种后殖民话语。研究东方主义的代表著作《东方学》成书于 1978 年,其作者萨义德(Edward W.Said)以近东伊斯兰地区和欧洲的文化冲突展开论述,探讨欧洲研究中对于东方形象的考证、定义、重构。虽然萨义德的书中以近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未涉及到中国、日本等远东国家,但在近三百年的西方强势期中,西方国家对于非西方国家、民族文化的书写态度也可从东方学中窥见一二。

笔者总结萨义德对东方学的观点态度有三:一,西方描绘的东方是西方化的东方、而不是真实的东方;二,西方对东方的书写源于确立自我身份的目的;三,东方学是西方用以对东方进行文化、政治控制的工具。

《东方学》始于这样的假定:“东方并非一种自然的存在,它不仅仅存在于自然之中”①,更是一种人造的、存在于西方集体意识中的符号化形象。西方对于东方的想象由来已久——“对一个欧洲人来说,东方几乎是被欧洲人凭空创造出来的地方,自古以来就代表着罗曼司、异国情调、美丽的风景、难忘的回忆、非凡的经历。”②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已经被“他者化”了的东方像是一幅挂在墙上的美丽油画——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具有自主的人——只是静止地停留子在原地,从不主动、从不开口,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于被西方人凝视、“审视”和解读。西方在文明的互动间似乎总是处于主动地位,他们的审视总是以西方文化体系的价值观和立场出发,而东方则由于交流的缺乏陷于被动,无法有效地表述自己,从而在西方语境中必须被西方表述。萨义德以卡尔·马克思的这一句话代言东方的现状:“他们无法表述自己;他们必须被别人表述。”③——尽管东方完全具有从自我历史观中构建出的文化形象。


第二节  对华情感写照——《图兰朵》的东方主义评价

在《图兰朵》中,图兰朵公主残忍、冷酷、被征服的形象仿佛体现了西方对中国的敌视与欲念,那么《图兰朵》是东方主义的具象化吗? 从前文对《图兰朵》的文本追溯和大都会版《图兰朵》的舞台呈现分析来看,我们一方面可以认为《图兰朵》没有太多主观东方主义的恶意,但是另一方面,在当时整个西欧社会处于经济强盛、文化繁荣的时期,将东方作为奇观展现是当时西欧的社会趋势,大环境下东方主义盛行,艺术家受到社会整体情绪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思维不可能全然是自己产生而不受到一点外在塑造的——而在作品中呈现出隐形的东方主义倾向,就不是不可理解的了。

我们重新梳理剧情和人物设定,这个故事根本上是一个公主被王子征服的故事。名为《图兰朵》的歌剧,公主图兰朵的戏份并不如作为男主角的卡拉夫更多,甚至没有一曲出色的咏叹调。从角色设定上来看,公主图兰朵美貌绝伦却冷酷残忍;鞑靼王子卡拉夫英俊、机智,对身边的人都抱有热烈的正向情感(对父亲帖木儿是敬重,对侍女柳儿是同情,对图兰朵是爱)。情节缘起于图兰朵对祖先之仇的报复,以美色和权柄为诱饵吸引年轻的外族王子,然后无一例外地将他们处以极刑。接着卡拉夫在刑场上对图兰朵的美貌一见钟情,以非凡的智慧完成了公主的挑战,但公主此时竟然不想履行约定,为了不嫁给卡拉夫彻夜在全城调查,一直暗恋卡拉夫的柳儿挺身而出,把王子的名字以性命埋葬。最后,冰冷的图兰朵终于融化在对柳儿为爱情忠贞坚守之心的震撼、在卡拉夫对自己炽热的爱之中。


结语

 《图兰朵》作为跨文化戏剧艺术史上、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典型景观,探讨《图兰朵》的意义不仅在于戏剧本身,更是为了研究它背后展现出来的跨文化美学符号和艺术交流路径的特征和经验。 跨文化艺术在艺术领域并不是什么新颖的门类,自人类发展出文明、开始对于美和自我表达有了追求,跨文化艺术诞生的种子就埋下了,然后逐渐随着人类社群的迁徙、融合、分裂而生根发芽,几千年来的艺术遗产中多多少少都留下了跨文化的印记。只是在近三百年,人类的科学、技术、经济开始呈现指数型的飞跃,地理距离的拉近、沟通成本的降低、信息传播手段的多样化让原本缓慢的文化交流过程突然变加速,文化间的冲突、因为文化冲突而产生的地区意识冲突都由此猛烈地爆发了出来。这种在民族文化系统层面激烈碰撞的过程里,在双方推距间瞬息万变的文化倾向和信息爆炸冲击里,个体的人太过渺小和脆弱,其自我存在和认同逐渐迷惘,自我位置岌岌可危。跨文化戏剧正是艺术家们直面文化间交流、冲突的产物,浓缩的现实被搬上舞台上由人观看和评说,以期用模拟探讨真正的社会问题——至少获得解决的灵感。

 纵观《图兰朵》的流变,《图兰朵》故事形成的过程就是多源文化交融的过程,具有显而易见的跨民族、跨文化之性质。冲突文化两方同时都具有接受者和被接受者的双重身份,被接受的文化经由接受者层层筛选,逐渐只剩下具有猎奇的可观看性、与本源文化没有价值观层面的冲突且有益于解决接受者自身问题的内容,再由接受者任意地装扮。就如《图兰朵》逐渐在流播中被去除其中的中东特质,又被西方接受者添上了中国化的内容,保留了残忍又迷人的异国魅力、猎奇的东方习俗和男人对女人或爱情的征服。尤其是大都会版《图兰朵》,以繁复的文化符号、多层次的信码系统复合性地展现着东方奇观。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