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甘青彩陶的艺术人类学分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86
  • 论文字数:59087
  • 论文编号:el2022030120021724783
  • 日期:2022-03-0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本文是艺术论文,甘青地区的彩陶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内在发展的特点,该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多样,马家窑彩陶文化是彩陶文化发展史中关键环节。彩陶文化为我们现代人类认识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活样貌提供直接的物质基础,也为我们探讨人类早期的社会生活提供重要的依据。首先,对彩陶器形和纹饰的归类并进行图像学分析是了解其人类学内涵的重要途径,对彩陶纹饰的绘制所涉及到的心理活动进行人类学的探究,便于了解史前人类的审美习俗和生产习俗的时代变迁。其次,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是彩陶文化走向繁荣的初始阶段,这一时期的纹饰发展演变为半山、马厂类型彩陶纹饰发展带来良好的促进作用。马家窑类型漩涡纹的发展对半山类型漩涡纹的大规模出现提供了可能。半山类型的彩陶器形多样,彩陶纹饰种类繁多,由此可见彩陶的出现并非偶然,漩涡纹的大量出现,体现了这一纹饰在原始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漩涡纹的大量出现也反映当时的人类在传统观念上发生较大转变,这种转变可能与当时的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有关。彩陶纹饰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增强有关联。

.....

 

绪论

 

彩陶文化在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彩陶文化的兴起与考古发掘发现大量的彩陶器皿息息相关。彩陶在西北地区分布广泛、遗址众多。彩陶遗址主要有甘肃省临洮县的寺洼山遗址、马家窑遗址、辛店遗址;临夏州齐家坪遗址、半山遗址;青海省的柳湾遗址、马厂塬遗址等。甘青地区的涉及彩陶的博物馆主要有甘肃省博物馆、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柳湾彩陶博物馆等。彩陶遗址和博物馆为我们研究彩陶纹饰提供大量的宝贵的资料,是我们了解甘青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载体,为其开展艺术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本选题旨在通过对甘青地区彩陶遗址的实地考察了解遗址的地形、地貌,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为彩陶纹饰的分析与研究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通过对博物馆的实地考察了解彩陶的器形、种类、纹饰等历史文化信息,为我们分析彩陶纹饰的文化内涵提供基础样本。其次是了解当地的土壤对制陶原料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分析土壤对制陶工艺的影响,了解陶器制作的工艺流程。最后是分析彩陶制作工艺产生的原因,探讨彩陶文化与当时人文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与聚落生活的关联。彩陶复制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化传承价值,彩陶复制艺人在甘青地区均有分布,彩陶复制艺人的年龄参差不齐,彩陶复制技艺传承人对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烧制进行探索为我们了解彩陶文化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也是本人研究彩陶复制的重要依据。论文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分析为要点,探索彩陶复制艺人在纹饰创作上与古彩陶创作时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彩陶绘制感受当时人们的心智和思维方式。

.......

 

第一章历史、地理、自然环境、人文风土与习俗研究

 

一、甘青地区历史综述辛店(甸)文化

首次发现于定西市临洮县辛店镇,其主要分布在湟水、洮河与黄河沿岸地区。辛店(甸)文化相关的遗址主要是甘肃永靖县姬家川、张家咀、莲花台等,主要的出土文物有房址,陶制生活工具、铜器等。以农业为主的原始部落过着定居生活,兼顾畜牧业的发展。寺洼文化首次发现于临洮县衙下集的寺洼山,大多分布在洮河,泾河与漳河流域,寺洼文化作为土著文化与殷周文化关系密切。沙井文化首次发现于民勤县沙井子,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的古浪、永昌、张掖等地,属于青铜文化。永登县榆树沟遗址发掘出了铁器,说明这一文化的可能至少一直延续到战国初期。此时的青海省境内还有卡约(窑)文化、诺木洪文化等文化遗存。卡约(窑)文化在1923年首次发现于湟中卡约村,主要分布在青海地区的黄河、湟水两岸,尤其是西宁盆地地区。这一时期人们在定居生活的同时发展畜牧业。②诺木洪文化最初发现于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文化的人们以定居为主,兼营农牧业。一般认为诺木洪文化继承并发展了卡约(窑)文化,并且是西周时期羌人创造的独特地域文化。青海省是由汉族与藏族、回族、撒拉族、土族、蒙古族共同构成的社会文化共同体,历史上的长期交流与互动,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民族之间传统文化独立发展的同时吸取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加以发展。

 

二、甘青地区自然环境地理地质条件

甘肃省的社会文化是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甘肃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社会文化多元。甘肃省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经过了长期的社会融合,形成了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存在兼容并蓄的特点,社会文化的交融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社会的发展,各民族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各民族传统文化都得到了较好的保留,为丰富社会文化的特色奠定基础条件。甘肃省汉族的社会文化主要由居住、服饰、家庭伦理、丧葬等文化组成,甘肃汉族的民居主要有窑洞和青堂瓦舍,窑洞有地坑式、山崖式等,窑洞主要注重遮风挡雨、防寒保暖、坐南朝北的向阳特点。甘肃省的汉族在家族构成上与全国其他地区的汉族没有明显的差异,主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凝聚族人之间的情感,具有以姓氏作为识别条件,以父系族人为主导的血缘关系共同体,家庭是一个家族当中最小的构成。在家族当中,族长通常由长者担任,家族成员依据家法、家规等进行正常的家族活动与生活,并由在规定的时间祭奠祖先,弘扬家族文化的习惯。东乡族的民居主要是庄窠子,意指庭院,建造庄窠子的传统材料是木料、砖块,庄窠子的内部通常有土炕、堂屋、偏屋、厨房等组成,门的装饰是由砖雕和木雕相互结合的。①东乡族的服饰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服饰种类主要是平顶无檐软帽、宽大长袍、羊皮袄、绣花上装等服饰,制作服饰使用的布料多由羊毛、羊皮等织成,男子的服饰颜色主要是白色、黑色,女子服饰常用颜色是红色、蓝色,少女和刚结婚的女人盖头是绿色,已婚妇女的盖头是黑色,老年妇女盖头是白色。

艺术论文格式
”甘青“主题研究范文

 

第三章彩陶烧制的人类学研究.............................39

一、彩陶烧制技术.................................................39

二、彩陶纹饰的绘制...............................................45

第四章审美习俗与生产习俗的人类学还原...................53

一、审美习俗的人类学还原.........................................53

二、生产习俗的人类学还原.........................................58

结语...................................................63

......

 

第四章审美习俗与生产习俗的人类学还原

 

一、审美习俗的人类学还原

甘青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动物纹饰和植物纹饰和拟形器等,动物纹饰是对自然环境中的动物形象进行抽象描绘的结果,描绘这些动物纹饰是为了丰富彩陶的文化内涵,彩陶上的动物纹饰是对原始生活的生动记述,这种生动的记述令当时的人们感到自然环境中动物的多样,动物形象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对动物形象的描绘不仅对当时人们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起到锻炼作用,还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图形归纳能力的提升。植物纹饰也是彩陶上的象形纹饰之一,这种纹饰通常对植物形象进行特征性的描绘,这种特征性的描绘抓住了植物的典型特征,可以让彩陶上的植物纹样丰富多彩,从而展现不同彩陶的个体特征的差异,在不同的彩陶上面绘制各种形体各异的图案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彩陶物件,这本身就有一定的彩陶识别作用,以方便取用。绘制植物纹饰是可以丰富彩陶纹样,令彩陶上的几何元素图形更加丰富,形成一种构图的美感,这种美感可以让人感到视觉上的均衡,这种视觉感受会影响审美意识,审美意识会通过各种彩陶纹饰的描绘而体现出来。拟形器是人们对动物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将彩陶的形状制作成动物的形状,通过反复的尝试并烧制出各种拟形器,这些拟形器相对于普通彩陶来说更加具有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神态特点,从而更具有观赏性,对彩陶的观察可以发现,拟形器更能体现审美意识的流行和转变,甘青地区的拟形器虽然并不多见,但是考古发掘的拟形器更能体现当时人们的审美习惯,制作的拟形器具有实用性的同时表现出人们的精神意志。

 

二、生产习俗的人类学还原

陶器的生产与制作是人类的生活实践中得到的馈赠,陶器的生产实践使得人们的饮食器具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制作与自己日常生活相关的实用器具,这类器具可以满足人们的饮食生活的需要,陶器的器型与纹饰的变化反映了其生产形态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陶器的生产习俗出现了变迁。生产习俗的变迁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是社会早期人类中的”统治者“将个人意志转化为集体意志的一种外化的体现,同样也与当时的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资料的供应有一定的关系,生产习俗的演变是社会结构中思想意识转变后的一种延伸,这种延伸会对彩陶的生产规模和纹饰图样产生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人类面对社会需要时做出的积极尝试。总之,生产习俗的变迁是不同时期彩陶文化发生演变的重要动力源泉。生产习俗的变迁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马家窑文化时期的东乡林家遗址中发现稷、粟、大麻籽等植物的种子,这些种子的发现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从自然环境筛选和栽培植物,并且在植物的育种上有较大进步,能够对筛选的种子进行较大范围的种植,人们开始尝试着使用陶器来煮熟粗粮。对植物种苗的栽培需要长期相对稳定的气候条件,从而可以看出当时的气候环境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种植业的发展会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人口的数量,但是当时的农业发展依旧受自然环境的限制,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艺术论文范文
艺术论文范文

......
 

结语

马厂类型彩陶纹饰是对半山类型的延续,为彩陶纹饰中非主导的纹饰发展提供机会,回形纹是半山类型与马场类型过渡过程中形成并得到较好的发展。最后,彩陶纹饰的内涵与当时人类的生产活动的关系是相当密切的,人类在与自然地互动过程中人的生理视觉一直受到自然环境的刺激,促使人类对自然做出心理适应,并推动人类观念的萌芽与转变。对彩陶纹饰进行人类学研究进一步探知原始人类的思维活动在表现彩陶时留下的痕迹,了解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表现方法,感受他们面对生活时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活动轨迹。本选题以甘青地区彩陶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为主线,对彩陶纹饰所包含的文化意蕴进行阐释和分析,再对彩陶复制技艺的背景和过程进行分层论述,分析彩陶的人类学内涵。甘青地区彩陶文化资源丰富,地处西北地区彩陶文化的中间地带,在彩陶纹饰的传承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分布特点。彩陶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甘青地区彩陶考古遗址的发掘和科学考察是认识这一地区新石器时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线索,也为我们探究原始人类生活状况提供大量的历史依据。彩陶纹饰是陶器生产、制作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有力体现。研究彩陶纹饰对我们探索原始人类的思维在彩陶装饰上的体现,了解彩陶纹饰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