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贝伦森文艺复兴绘画艺术鉴赏理论历史评析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74
  • 论文字数:46533
  • 论文编号:el2021090317293524582
  • 日期:2021-11-08
  • 来源:上海论文网

艺术鉴赏论文哪里有?本文意在通过对已掌握资料的整理分析,以伯纳德.贝伦森著作为核心材料,结合国内外已有的对贝伦森的研究,试图较为全面地归纳贝伦森的鉴赏理论,分析贝伦森的审美理论与艺术史观点,并将贝伦森与之前鉴赏家以及艺术史家进行比较以说明西方鉴赏理论的风格继承与西方艺术史发展的大致状况,同时结合贝伦森通过他的鉴赏理论作出的画作归属判定案例来说明其对自身理论的运用实践,最后阐述贝伦森及其理论为我们带来的影响。

绪论

(一)国外研究现状
1. 辞世后的整理类出版:”贝式“理论的延续
二十世纪后半叶,贝伦森生前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出版的文集、资料、私人日记等内容在他去世后经专人整理后逐渐面世。这些著作、文集带我们不断走近这位艺术史大师。1963 年出版由贝伦森的管家兼秘书妮基.马里亚诺(Nicky Mariano)整理编辑的贝伦森在 1947-1958 年间的日记集——命名《日落与黄昏》①。一如书名一样,这本日记集主要收录了贝伦森记录自己老年生活、感悟、追忆的日记,通过这本日记集我们能更了解贝伦森的真实内心。1965 年翁贝托.莫拉与贝伦森的访谈录《与贝伦森谈话》②出版;1965 年由亚瑟.K.麦科姆(Arthur K. McComb)整理的《贝伦森书信选集》③出版,收集了贝伦森自哈佛大学读书期间(1887 年)至1958年与包括商业伙伴在内的诸多人物的书信往来;此后,1987年出版罗林.N.哈德利(Rollin.N. Hadley)整理编辑的《伯纳德.贝伦森与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通信集,1887-1924 年:与玛丽.贝伦森的通信》④,书中收录了贝伦森与加德纳夫人的通信和加德纳博物馆发展的相关文献;1990 年出版达里奥.比奥卡(Dario  Biocca)整理的《伯纳德.贝伦森与克洛蒂德.玛格丽西通信集》⑤展现了贝伦森性格中和蔼、谦逊的一面——在这之前贝伦森更多的被认为控制力强且过于自我,该书信集为我们重新认识贝伦森提供了可能。汉娜.基尔(Hanna Kiel)  整理的《文艺复兴中的无主之作》⑥于 1970 年出版,1974 年又出版《与贝伦森一同赏画》⑦。以上整理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贝伦森逝世他学识、思想的延续,饱含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对绘画艺术的看法,对鉴赏的心得。譬如《日落与黄昏》中收集的一篇他评价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约1415-1492 年)①作品的日记中写到:皮耶罗表现出了某种程度上的不同寻常,他或许放大了艺术作品避免表达,甚至表现情感的原则,作品中的人物存在,但仅仅是存在,无需努力解释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去吸引兴趣或共情,只是存在着。这其实体现了贝伦森推崇的艺术作品 ”非个人化理论“(theory of impersonality)。类似这样的评价在其晚年和辞世后日记、文集屡见不鲜,虽然不像早年作品中那样形成完整体系,但依然是他对绘画感悟,对人生反思的体现,他的思想也能从中窥见一斑。

艺术鉴赏论文
艺术鉴赏论文

............................

第三章  贝伦森鉴赏理论的运用

第一节  宗教绘画的归属判定
文艺复兴一直被视为西方从蒙昧时代中苏醒,面向新世纪曙光的开端,但全新的世界总是拨开浓重昏暗的密布云层而来,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对社会各方各面的主导也到达了巅峰。”人们并不总是遵守高贵,骑士精神和基督教这些传统美德,但这些美德被广泛认可:天主教的信仰和仪式几乎没有边界“,①不仅是宗教神职阶层,每一位意大利人都需要视觉艺术来满足他们习以为常的仪式。于是,宗教故事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内容来源之一,艺术家们则顺应这一趋势,进行艺术创作。
贝伦森对艺术作品外部形态的观察是确定一幅艺术作品归属的第一步。有一组归属判定不详的佛罗伦萨画派的绘画作品,鉴赏学家们大致将它们归于以下几位画家:菲利波.利比(Fra Fillipo Lippi,约 1406-1469 年)②,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 年),多米尼克.吉尔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jo,1448-1494 年)③和菲利比诺.利比(Filippino  Lippi,1457-1504 年)④。而贝伦森却对这些画作的归属做出了独有的大胆判断:他认为这一系列绘画不出自以上任意一位画家之手,而是出自一位默默无闻的画家之手,这位画家模仿菲力波、菲力比诺、波提切利等画家进行了大量创作,贝伦森将其称之为”佚名者“。
那不勒斯博物馆藏有一幅《圣母子与两位天使》(Madonna and Child with Two Angels)(图 3-1),贝伦森之前的艺术史家、鉴赏学家们编纂的绘画目录和作出的归属判定中,都将其列为波提切利的作品。贝伦森认为:画作的类型和景观,画中人物的眼睛瞳孔、耳朵形状,天使的服饰很接近波提切利的早期作品,如《圣母子与一位天使》(Madonna and Child with an Angel)(图 3-2),因此乍一看去这幅画确实出自波提切利之手。但是,贝伦森按照贝式鉴定法的步骤,仔细辨认发现,画家勾勒的轮廓不均匀,缺乏硬朗与坚实,鼻子部位有明显缺陷,头发缺乏柔软灵动性,类似假发。最重要、最明显的是圣母兜帽以及衣物上的褶皱生硬,衣物包裹的身躯僵化。从宏观方面,画中的色彩以红褐、淡紫色调为主,与波提切利惯用的金色为主色调的配色方式大相径庭。在这里,贝伦森仅通过对作品外部形式的观察,便推断出那不勒斯的这幅《圣母子与两位天使》并不是出自波提切利之手。以同样的方法作出归属判断的还有都林美术馆(Turin Gallery)的《托拜厄斯与大天使们》(Tobias and the Archangels)(图 3-3),该作品一直被判为菲力比诺.利比的作品。作品母题取自描绘旧约《圣经》,描绘了青年托拜厄斯遇到天使长们的场景。
............................

第四章  尾声:贝伦森作为鉴赏家与艺术史家的地位与影响

贝伦森作为鉴赏家,为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找到了归属,他的审美方式与艺术评论理论深深影响了数代民众。”当贝伦森努力维持他对美的本能反应的同时,他还适应了专家的角色。对他来说,评论家总是比创作者更重要。“①更重要的,贝伦森的理论对整个艺术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艺术作品是艺术史的研究客体,对艺术作品身份、质量等真实情况的把握直接关系到艺术史的研究质量。十九世纪,艺术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面世。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无论是传统的理论派艺术史家,还是新兴的实践派艺术史家,都已经分别从”艺术作品与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关系“与”艺术作品本身“两个角度将对艺术史的研究发挥到极致,艺术史研究想要继续发展必须开拓新的方向与思路。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的财富累积到达峰值,这一时期真正出现了所谓的”商业巨富“。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后,他们极力要求收藏大量艺术作品为自己的宅院或以家族姓氏命名的收藏中心添加光辉。此外,这一时期,职业鉴赏家的出现使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得以从数百年间的尘封中得以再见天日,这种情况从十九世纪后半期起至进入二十世纪这段时间内愈发明显。因此,无论是从客观的社会大环境方面,还是从文艺复兴艺术史研究探索的本身,二者都在昭示着:必须将关于艺术作品的鉴赏理论运用到实践与艺术史研究中。
十九世纪是艺术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立于各学科之间的定型之时,这时各路艺术史家们如雨后春笋般踊跃而出,他们都希望自己写就一本流芳后世的艺术史巨著。而这一时期的艺术史家按照其研究及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类型:以库格勒,布克哈特,沃尔夫林为代表的研究绘画画派及其风格的传统理论派艺术史家;以克罗,卡瓦尔卡塞勒,瓦根,莫雷利为代表的赏析绘画,判断画作真伪的新型实践派艺术史家。瓦根、克罗和卡瓦尔卡塞勒、莫雷利都致力于对绘画的作者、真伪进行判定,他们关注艺术作品作为实物的本身,从实体层面估量艺术作品的价值。两类艺术史家从不同侧重面入手,对艺术作品与艺术史展开了论述,他们共同谱写了十九世纪艺术史研究精彩纷呈,辉煌灿烂的乐章。

图 3-3  《托拜厄斯与大天使们》  100cm*127cm   木板油彩   1485 年   都林萨博达美术馆
图 3-3  《托拜厄斯与大天使们》  100cm*127cm   木板油彩   1485 年   都林萨博达美术馆 

...............................

结语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鉴赏家,贝伦森告知了至少三代美国民众:面对一幅绘画时,应该看什么、怎么看,为他们打开了惬意、愉悦的新视界。同时,他关注容易为人们忽略的画家与艺术作品,发现了许多人们遗忘的画家的名字。我们作为普通观者,无法贸然评论一幅画作的技法、品质以及真伪,但当我们驻足在一幅作品前,我们可以试着静下心去想象、感触它,试着在画作里体验精神上的愉悦与充实。”鉴赏“理应包括”鉴定“与”赏析“,这里的”赏“指的是与一幅作品产生共鸣,去感知,去理解。审美是主观的,但美是客观的。真正的美应当是一种能跨越审美的个体差异性唤起共同情感波动的存在。贝伦森带给我们的不止美学体验。更重要的是,作为自成一派的艺术史家,贝伦森以其著作为途径,向人们传达”把握个体艺术家与群体艺术家之间的影响,掌握风格变化背后的美学规则与历史联系“的讯息。贝伦森的世界中,鉴赏绘画作品与历史研究两个方面不可分割。这一独特的艺术史研究方法与模式构成了文艺复兴艺术史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如果没有贝伦森将鉴赏理论与艺术史研究二者结合的开创性研究模式,那么文艺复兴艺术史的研究就是不完整的。如今,现代技术进步使绘画艺术鉴赏变得相对明晰,鉴赏家们通过技术手段作出的判定在科学层面上比上个世纪纯人为的归属判定有了极大的进步。此种情况下,贝氏鉴赏学外衣下包裹的艺术史脉络应当有更清晰的走向。如果我们从贝伦森的研究模式中得到启发,用当代最新的绘画归属判定解读艺术史,定会看到不同的风景。贝伦森生前曾感叹人生短暂,还有很多事情未完成已经迈向了老年,其中未完成的事情就包括没有利用自己专业的鉴赏学理论清晰构建深刻且更完整的艺术史体系,他为我们留下的学术星火仍在等待着后来人去点亮。如此看来,无论从为人的审美感悟上,还是学术的未来开拓发展上,今天的我们依然需要贝伦森。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