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艺术论文,他们所倡导的“不取细意,意似便已”、“墨戏”等画学理念至今为学画者们所追求,这些理念引导笔者的创作思路,在当下有很多不愿拘泥于传统的艺术家,一部分拥有相当的中国画精神和笔墨素质,而一部分半路出家,造弄他人。前者是值得敬仰的,他们不断地追求成为了发扬中国艺术的中坚力量;后者打着创新口号蛊惑人心,反而为社会传播出糟粕文化。所以当艺术家勇敢迈出第一步去深入探索前,他们一定要去接受极其严格的中国画传统训练及文化修养体悟。“米氏云山”的影响时刻提醒笔者去在传承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手法和表达方式,构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可见米芾对董源山水的喜爱。当然,米家父子对董源、巨然的山水并不是以描摹仿造等方式继承,对于他们,在画面形式上进行了改动和简化,很少能看到复杂的树石结构。作品中山峦云气往往用横点皴染冥冥云山,苍郁雾林,这与董源、巨然善用“线”的画面有所不同,含蓄若隐的几个楼阁屋宇或几座运河桥梁,以云遮山,以山罩水,云雾在山水画的整体构成上,充分显现出了云山融为一体的极致境界,表现了作者一种超脱于都市尘嚣的自然情怀。
.....
绪论
五代至宋以来,山水画家对“云山”的刻画逐渐成为中国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米氏云山”将其发挥到一种极致和高度,其即是描写客观的自然造化,又能抒发主观能动性,与其说作者对“云”的观察与捕捉,倒不如说是对“意”的理解和表达;这是对“无常形而有常理”的追求,这种感悟使画面更加生动且富有随机性,而在中国画的造境中这种举重若轻,心手相忘又近乎游戏的笔墨,更是体现出文人画家作品中诗意的享受。因此,当“墨戏”成为米家山水所尝试的态度并落实到笔墨技法及画面形式中时,这种新意便是“米氏云山”的意义与价值,便是后人应当学习的态度。目前,针对米氏父子的研究也较多,尤其是对其二人的专项性个案分析研究文章较多,研究也趋于成熟,研究成果丰硕,但针对从大的历史背景出发,从对米氏父子生存环境,人物性格、修养等多角度出发,探寻“米氏云山”画意风格形成的历史成因,并结合笔者创作实践及感受对“米氏云山”笔墨技法展开剖析,又结合老庄等人的哲学及美学思想进行“米氏云山”的意境表达风格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由此笔者也得到了技法经验和艺术感想。这样的论文不多见,这也是笔者写此篇论文的目的及此篇论文的创新点,也是此篇论文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
一、“米氏云山”画意形成的历史成因
(一)“米氏云山”形成前云山画法与演变
隋唐时期展子虔的《游春图》,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这是以勾勒罩粉的“云山”画法,是当时青绿山水的主要表现方式。当山水画发展到五代时期,“云山”的表现方式则以水墨为主,云的画法从思维模式上发生了转变。画家用留白的方式营造出环绕山景间的云雾,这种营造方式后来加以罩、染、渍等技巧,带来了画面空灵超逸、缥缈迷茫的审美效果。这个时期北方画家代表有荆浩、关仝,南方代表有董源、巨然。北方的山水画雄浑苍劲,南方的山水画温润舒缓,初步形成南北格局。“米氏云山”在风格上受五代画家董源、巨然的影响,可以说与他们有着相承关系。首先是他们画面多以缓坡、山丘、茂林、烟云等来入画,相对于唐时期的山水更加注重情感流露,笔墨更加清韵淡雅。也都以江南山水为题材,表现以横幅、长卷居多。《画史》中记载:“知音求者,只作三尺横挂。三尺轴唯宝晋斋中挂双幅成对,长不过三尺,出不及椅所映,人行过肩托不着,更不作大图,无李成、关仝俗气。”①米芾认为北方的山水没有南方画家笔下那种直抒胸臆,那种大山大水完全是俗气,他所钟情的"云山墨戏"主要表现的是一种单纯的水墨变幻的趣味。董源、巨然描绘的是江南山水平远幽深,云雾显晦的审美意趣,米芾称赞董源的画"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岚色郁苍,枝干劲挺,咸有生意;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
(二)“米氏云山”形成受环境影响
米芾的母亲曾作为英宗皇后高氏的乳娘,所以在米芾年幼的那个时候,因为他母亲的关系一直生活在衣食无忧、皇亲国戚的宫廷之中。因为米芾的出身,使其青年时期便在当时的朝廷之中谋得了官职。但是米芾正因为如此,也被当时世俗的学者视作“冗浊”的出身。他同时也是“宋四家”中唯一一个没有考试中进士的人,在宋代官场上其对政治的野心不大,对于文事的专注和沉浸背离了士大夫们的社会责任和与担当,虽未曾被卷入宋朝新旧两大政党的纷争,但被两大政党同时也被视为异类。宋代周烽《清波杂志》云:“襄阳米芾,在苏轼、黄庭坚之间,自负其才,不入党与。”②这也是从未被重用的一方面原因,他最大的官也不过是“服五品”的礼部员外郎。尽管如此,米芾也依然生活无忧,自幼的良好教育使其具有超前的文化修养,为其艺术道路打好基础。米芾、米友仁也曾供职于画院,这也为他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仕途辗转使其领略了大好河山,为其山水画发展开拓的视野。
二、“米氏云山”的艺术风格分析..........................................................................................7
(一)“米氏云山”的技法特征..........................................................................................7
(二)“米氏云山”的意境表现............................................................................................9
三、“米氏云山”在我创作中的体悟......................................................................................13
(一)“米氏云山”对我创作观念的影响..........................................................................13
(二)“米氏云山”在我创作实践中的应用......................................................................14
(三)“米氏云山”对我山水画创作的启示与再思考......................................................17结语......................................................................................................................................21
......
三、“米氏云山”在创作中体悟
(一)“米氏云山”对我创作观念的影响
米芾毫不掩饰这种癫狂的态度,反借其态度需要狂颠而得到了众人的目光,笔者突然想,米氏云山不仅在艺术上给了米氏云山后人新的绘画笔墨和表达方式,他的绘画语言倒是与我们当今社会的艺术水墨从业者们的“玩世”与“泼皮”产生了某种的契合。在这个超级经济信息化的时代被各种数据技术轰炸的头晕目眩时,画家为何不可跟随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去“玩世不恭”呢?笔者意在吸收、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追求米氏放任不羁,从作品中给人以自然洒脱、随性恣意的情感。在画家们皆以李成、范宽等画家的作品为主要摹本,临习成风极少出新的时代,米芾不愿步他人的后尘,他大胆地拿起自己的画笔来,希望他的作品能够扬长避短,另辟蹊径。米芾作画“不专用笔,或以纸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皆可为画”。①米芾对于创作工具的选择也非常灵活,他有时候不仅选择使用毛笔,也会大胆地去用纸筋、蔗滓、莲房等特殊工具在技法上做一些新的尝试。可见米芾不仅非常重视艺术传统,也非常敢于在山水绘画的技法上开拓创新。米芾米友仁父子确实是一个革新的近现代艺术家小群体,这些革新的艺术家们都是有胆识和艺术勇气的。最后的确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并永远在美术史中留下一笔。之后不少山水画家虽然都对二米笔墨有所取法,却大都是将“米点”干笔化,演变为干笔化的横点,用以突现山峦险峻和云烟的郁茂苍茫。
(二)“米氏云山”在我创作实践中的应用
整个系列架空于神话与现实,是诉说着笔者编撰的故事,表达着笔者内心情感。所以云的不同形式上可引导主题与画面节奏,在不同的云烟处理手法会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就如我们从极简且抽象的汉画像砖瓦中提取的云,这种云纹类似十分规则的符号,而恰恰这种符号化语言有序的将内容分割起来,达到一种和谐平衡的美感,在中国的壁画艺术中,比较纯的蓝靛、石青、石绿、赭等颜色为画面赋予庄重的气息。壁画的题材上一般是描写神的活动故事,取材多为宗教艺术,这种艺术风格与世俗绘画艺术语言有所不同,它一般采用大量的变形夸张手法强调物像内容,这不仅让壁画更富有艺术效果,也为后人提供了多方位的参考经验。作品《神游》系列中试图采用的就是这种语言,在云气的处理中笔者设色运用赭色和青色,其目的便是为我的创作中添加神话色彩,同时以赭石为主色调,参考浅绛山水用色效果,是笔者为了表达作品玄幻色彩同时又拥有文人雅兴的一次尝试。笔者在创作中除了对云山的刻画与色彩的研究,也从用笔上花费精力。通过书法训练及笔墨理解,笔者在《清平调》(图11)系列中追求下笔轻盈欢快,憧憬那种笔尖弹跳似舞步的境界,达到文人画的趣味耐看的效果。
........
结语
但是今天,尤其是中国山水画当今被复杂的器具和模板等一些“规矩”所圈的几乎神魂破碎,摧毁了对山水画意及其笔墨的体验。所幸这些年中国画艺术家代表们纷纷都站了出来,在近些年美术机构举办的展览和比赛中他们试图关照选拔出一批有笔墨有品格的创作,一方面呼吁大家正视写意中国画,对写意中国画有客观理性的看法,这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坚定感和自豪感,当画家们重新接过先人宝贵的财富时,同时接过的也是复兴中华的火炬,找回着文化的自信。文自信是一个民族的自我肯定,在中华民族经历了兴衰和沉浮后我们难免出现自卑自弃感,在这段时间学习和成长中我们慢慢回归理性,正确的认识和看待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慢慢的体会和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和磅礴的前景,这样更加使我们勇气有信心的去奋发进取,去用自己的实践和学习适应新时代的文化潮流。在今天,社会上常常充斥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诱惑。格调往往容易被庸俗的纷争琐事所牵连,从米芾做事中,笔者窥探到作画的经验,便是“清净”二字。活的“清净”,作品才能高格典雅。在众多艺术家和观赏者煞费苦心去寻找艺术的真理时,倒不如“以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思想用平常淡然的心对待艺术,往往无为的态度中便有所作为了。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