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艺术论文,美展中出现了更丰富的题材类型,在涉及历史叙事题材的画作方面,除了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士们,历史人物以及民兵等也跃然纸上,体现出第九届全国美展艺术家们创作历史叙事题材角度的多样性;同时艺术家们对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给与了更多的关注,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方式的极大改变,都给与了画家们更多的创作素材;从这些题材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国家经济、政治的繁荣带动了艺术领域的发展,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从而使艺术家们的创作在题材方面更加多元。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在满足物质基础的同时开始对生活质量有所追求,走进美术馆,接受艺术的熏陶,这时,写实作品唯美易懂的特点被人民群众所接受。
....
第1章绪论
笔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补充,力图将第九届全国美展的艺术风格特色呈现出来,使人们能够真正了解第九届全国美展。此外,希望通过整理、补充、分析其艺术风格变化和影响因素,对广大艺术创作者有更多启示与借鉴,使其在学习和实践中能创作出更符合这个时代的优秀作品。其次是在艺术创作发展进程中人们不能一味埋头向前,也要回头总结,从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正如《琅华馆帖册》中所说的“故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在继承中得到更好的传承。首先笔者通过文献阅读法和图像分析法,搜集查阅有关第九届全国美展的期刊、杂志、论文、著作等文献资料;然后整理和分析第九届全国美展的题材、造型和表现技法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然后通过筛选、分析、判断、论证等理论分析的方法,形成完整论断,进而总结第九届全国美展作品的风格变化。本论文围绕第九届全国美展中中国人物画的三个问题展开论述,分别对作品的题材、造型、材料与表现技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第九届全国美展在美术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及研究此课题的意义和目的;其次分析人物画题材的变化,分别从历史革命叙事题材、现实生活题材及女性题材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再次对人物画造型进行研究,分别从写实造型、意象造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从新材料的运用、表现技法的继承、表现技法的创新三个方面对人物画的材料和表现技法展开论述。通过对此三方面的论述,旨在探索第九届全国美展中中国人物画的多样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与变化,以期为更多艺术家在创作时提供借鉴。
.....
第2章第九届全国美展人物画题材研究
2.1历史革命叙事题材
女性形象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物画题材中重要的描绘对象,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画家以女性为主题进行作品的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时代的审美和女性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变化,画家们描绘的女性形象也随之改变。相较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建国之后的女性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经济能力开始独立,从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女性人物形象的丰富程度以及她们所体现出来的个性化的特征就可见一斑。新中国成立之后,女性独立意识开始觉醒,加之政府的支持,女性开始走出家庭,走进社会,参与社会建设,她们开始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郝大欣所作的《和平使者——宋庆龄与何凝香先生》描绘了这两位革命女性在和平鸽下站立掺扶着的场景,卢志强的《百年冰心》描绘了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坐在藤椅上,双手交握,一书一猫陪伴的惬意。黄援朝的《女特警队员》描绘了三位女特警队员闲暇时交谈放松的场景,这些作品无一不是歌颂女性的画作,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职业,却都同样地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体现出新时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2现实生活题材
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是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来源之一,时代的特征与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也是艺术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对艺术家们来说是真实又可触碰的,在艺术家的笔下,为我们定格了历史,记录了岁月的痕迹。在第九届美展上,出现了许多关注现实生活与重大社会事件的画作,这些作品兼具了深刻的内容与较高的艺术感。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民生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社会体制的建立使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出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艺术家们聚焦这些新的社会问题,不再单一地去探讨艺术问题,而是更加关注现实生活。
第3章第九届全国美展人物画造型研究................................................................11
3.1写实造型......................................................................................................11
3.2意象造型.......................................................................................................15
第4章第九届全国美展人物画材料与表现技法研究............................................17
4.1人物画新材料的运用..................................................................................18
4.2对传统表现技法的继承..............................................................................19
4.3表现技法的创新............................................................................................21
结语..............................................................................................................................24
......
第4章第九届全国美展人物画材料与表现技法研究
4.1人物画新材料的运用
我国的人物画艺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由于现代民众的审美能力以及审美趣味不断提高,使得运用传统的“笔墨纸砚”创作出的作品似乎显得太过单调,这也促使艺术家们不断地提高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运用新材料创作出能够吸引观者注意,刺激观者眼球的新作品。但是画家们也无法迅速掌握新材料的所有性能,所以需要我们对新的艺术材料的发展保持足够的敏感度,不断学习与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质的转变,促使艺术家们对绘画的材料、工具都有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原有的绘画材料进行发掘并衍生出新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也显得尤为重要。物质材料是绘画的载体,任何形式的绘画艺术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材料上,所以研究新的绘画材料对新绘画艺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色的纯净透明、水干色的厚重生动、金属色的灿烂辉煌、粗颗粒矿物色的粗砺狂放、云母的闪光柔和等多变的材质特性,在艺术家的苦心经营之下,能够将其本身的美感发挥地淋漓尽致。
4.2对传统表现技法的继承
中国画在全球一体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尤其在国内绘画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艺术家们开始探索中国画艺术的创新之路,他们立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又同时在多个绘画领域中汲取营养,如今中国绘画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有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在创新的过程中,一味的创新,结果脱离了中国画的本质,失去了中国画本身所蕴含的韵味,所以回顾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在中国画的创新过程中尤为重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谢赫六法将“骨法用笔”排在第二位,在《古画品录》中有如下评语:“陆绥,体韵遒举,风采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毛惠远,画体周瞻,无适弗赅,出入穷奇,纵横逸笔,力遒韵雅,超迈绝伦,其挥霍也极妙。晋明帝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笔迹超越,亦有奇观。笔迹历落,往往出群。7从这段引用中可以看出,笔法在传统人物画表现中的重要性,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有胡寿荣的《团结起来到明天》、陈一枫的《三月笙歌》、黄文琦的《父与子》、董文运的《红高粱》(图4-3)等笔、墨运用皆佳的作品,笔者以《红高粱》为例,画面描绘了爷孙俩在院子里收高粱的场景,从作品单个人物看,有的线条在绘制时粗细统一,这种线条给观者的感觉是干脆、利落,有的人物线条虚实对比强烈,暗示形体结构,还有的线条笔走龙蛇,富有节奏感,线条变化多端,刚劲有力,体现了传统绘画中的“骨法用笔”让人百看不腻。
.......
结语
第九届全国美展举办于世纪之交,因其时代背景有非凡意义,本文主要是针对第九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的研究,对其主题、造型、表现技法分别展开阐述。艺术家们继承了中国传统工笔画的造型特点,同时吸收西方美术的造型方式和人体解剖透视的理念,写实能力也有所提高。在意象造型研究方面,传统的水墨人物造型更加注重气韵的表达,造型相对不受重视,主观能动性在意象造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现代意象造型中,人物的形体结构更准确、光影效果更明显,人物造型也更加生动和真实。在第九届全国美展中,有的画家沿用了传统的造型方式,但更多的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现代造型进行了广泛应用,由此体现出第九届全国美展造型的多样性。第九届全国美展中除了运用传统中国画表现技法进行创作的佳作外,也涌现了大量运用了新材料、新技法进行创作的画作。艺术家在对传统表现技法进行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大胆改革,力求为观者呈现更加丰富、更加贴合现代审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