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艺术论文,2017年以来,例如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美国影片《三块广告牌》、泰国影片《天才枪手》等的优秀外国现实题材影片被引入了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这些看点十足的现实题材影片融入了诸如体育、悬疑刑侦、校园青春等类型片元素,这不失为现实题材电影未来的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记住,真实、真诚才是动人的关键,纪实性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早有先例的传统,它标志着作品艺术表达的力度。而历史将如何看待一部作品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于人性观察、社会剖析的深刻程度。我们相信,当中国电影能够毫无顾忌地正视现实、关注人性情感、真实地传达出创作者、观众乃至社会的心声时,中国电影一定能够登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
绪论
近年来,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在我国重新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热捧。历史事件、现实事件一直是戏剧、影视创作中的重要素材与蓝本,在影视制片技术、后期技术越来越发达,能够高度还原当时场景的今天,现实题材更是成为当代全球影视界的重要创作策略之一。此类影视作品的数量众多,其中不少优秀作品的关注度与影响力之大,甚至存在着“影片倒逼社会”的现象。可以说,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与社会人文现实之间的互相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现实题材这一概念在我国的影视学界目前尚未有一个相对合理且广泛公认的定义,在目前的国内影视学界、业界中,除“历史”、“玄幻”、“科幻”等题材之外,所有以现代社会作为故事背景的题材都可以被称为现实题材,定义不甚准确。而笔者所讨论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是将展现当下的真实事件、社会现象以及普通人生活经历作为作品创作内容主体的,“直面创作当下的社会问题,表现生活之时的即刻面貌和揭示社会生活的矛盾”6,传达创作者对于创作当下社会现实的所思所想,以作为真实世界的范畴。这是一种较为狭义的定义。现实题材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对作者和观众的思想深度挑战,将现实事件转变成流畅又深刻的故事展现,能够使观众设身处地地体验另一个素不相识之人的生活,体会其内心中与我们的相通之处。这种类型的作品在未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与社会价值。
......
第一章现实题材影视作品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全球影视史中的现实题材影视作品
在创作观念与美学观念上,左翼电影具有一定的假定性特点,通过对先验的意图去选择现实的题材,并根据创作者表达意图进行对加工、提炼,使作品现实符合客观现实的表象,从而使观众认同,完成创作者针对现实世界的表达,从本质上说,这影片中的现实是真实世界的“虚像”。同时在叙事的形式上,左翼电影也受到中国戏曲的影响:按照事件发展的自然展开和时间顺序来推进剧情,结构按照起承转合的模式,有疏有密,追求悬念与戏剧效果,具有中国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特点。二者都在创作观念、创作方法,叙事结构等方面都对后世的现实题材影片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使电影纪实性的传统再次得到世界电影学界的重视,并发扬光大。在它们的影响下,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对纪实性电影美学观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与蒙太奇理论具有同样重要意义的“长镜头”理论。可以称之为当代现实题材影片的源头。
第二节当代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发展现状
在当下,现实题材影片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已经随着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审美水平、审美需求的提高而得到了广泛地重视。中国现实题材影片在得到国内观众认可与赞赏的同时,也在国内外各大电影节上屡屡斩获佳绩:例如《盲井》(2003)的导演李杨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银熊奖-杰出艺术成就奖,该片也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提名以及法国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2013年贾樟柯导演作品《天注定》在戛纳电影节获得了金棕榈奖提名和最佳编剧奖,在台湾电影金马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等电影节中也获得了多项提名与奖项。例如在《我不是药神》中,创作者将原型人物陆勇的形象、经历进行戏剧化改编,拆分成了五个性格、身份各不相同的角色,以作为流畅的故事发展线索,增强故事的戏剧冲突。这些优秀现实题材影视作品坚守着冷静客观的态度,坚守着电影要反映现实的原则,没有在影视商业化、市场化的大潮中放弃电影的艺术性与社会人文价值,为中国现实题材影片的创作做出了极有意义的尝试,为中国电影能够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做出了有力地推动。
....
第三章微电影《听见音乐的人》的现实题材创作应用...................14
第一节现实题材选择分析.........................................14
第二节戏剧文学创作分析.........................................15
第四章微电影《听见音乐的人》风格化创作技术应用...................18
第一节影片的风格化视听语言.....................................18
第二节《听见音乐的人》创作综述.................................23
结语...............................................................25
....
第四章微电影《听见音乐的人》风格化创作技术应用
第一节影片的风格化视听语言
在长镜头的美学理论中往往强调的是“知觉的真实”,也就是时间与电影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使观众更加主动地思考表达人物动作和事件发展,画面与情节的内容,从而获得临场感,具有纪实性和客观性。而在设计诠释性长镜头时,有几种常见的方法来准确化处理长镜头调度,例如:电影史上可称为巅峰之作之一的电影《阿甘正传》运用道具羽毛作引导性的诠释,交代了影片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故事的背景,还将简洁而深刻地诠释了电影主题;近年来最著名的运用长镜头摄影技术拍摄的影片,由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于2015年执导的影片《鸟人》则将人物在电影画面中的构图以及穿梭轨迹作为主线,在有限的室内空间中调度自如,更是成功地颠覆了长镜头中时间与空间连续性的理论规则,通过运用超现实手法的场景切换完成了流畅自如的转场。
第二节《听见音乐的人》创作综述
《听见音乐的人》结合文本创作的特点,选择了在全片中运用长镜头的表现手法,并在部分情节中加入超现实、意识流的处理,以展现人物境遇、人物情绪和思想作为主要目标。作为一次实践性的尝试,影片艺术效果基本达到了笔者预期,同时,本片运用的摄影手法与胡波在他的遗作《大象席地而坐》中所采用的手法相似,同样都是以多个时间较长的运动长镜头串联来完成,这是形成本片的影像风格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作为对胡波其人以及整个真实事件的一个有意义的致敬。除此之外,交由演员即兴表演的元素在本片中也不可或缺,例如在第五场中,由于海的场景不确定性,硬盘落入海中是否能寻回实属未知数,因此在表演设计上笔者仅仅要求了两个具体的行为:“试着将硬盘从海里找回”,“配合镜头位置展现你的情绪”;在第六场的影子舞中,笔者也同样将舞蹈的动作设计交由给演员,仅仅给出了一个关键词:“挣脱”,由演员配合音乐自行发挥。经过反复地尝试与调整,最终达到了笔者预期的效果。
...
结语
虽然中国电影业界长期受限于商业化盈利需求、审查限制、文化困顿等困难中。但观众与创作者对于真实表现的追求热情日益高涨,情感的深度已经是评价一部电影时不可忽视的一环,已经有了众多优秀作品开始尝试从各种题材、角度来诠释人性的复杂性。现如今,随着市场和观众对影片审美需求日益增高,文艺片、纪录片等“曲高和寡”的作品也开始在影院中逐渐出现,而许多现实题材影片更是成为了“爆款”,吸引了诸多眼球。在后期制作中,因为本片采用长镜头拍摄的特点,剪辑工作相对简单。而在录音的过程中,由于录音器材的条件限制,在长镜头拍摄为录音增加了不少的操作难度,导致后期在现场声的调音中有些许遗憾,需要在后期音频处理时增加预期之外的配音和配乐;另外,笔者花费了较长的时间对每一个镜头在包括调色、二次构图等方面进行微调以尽力为画面增色。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