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艺术论文,徐浩峰电影中写实的武术展现让人们正确认知中华武术,促进中华武术的传播和发展。武术电影在世界上拥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但同时部分泛滥使用特效技术的武术电影使武术技击变得奇观化,使得对中华武术的认知产生偏差。徐浩峰年少时习武、深入研究传统武术的早年经历为其设计武打动作奠定知识基础,其电影尊重武术的实感,最大程度上还原传统武术的技击原理和技击动作,凸显传统武术实战的质感,展现武术的本质,有助于中华武术以正面形象示人,用影像为载体纪录下了武术技法,很好的向大众推广了传统武术文化,意义深远。徐浩峰电影中展示的琳琅满目的冷兵器有利于激发大众对武术的兴趣,拓展武术的知识面。徐浩峰的三部影片共展示了二十余种冷兵器,既增加电影趣味性,又拓展了观众对武术兵器有刀、枪、剑、棍等简单认知,增加了大众的武术知识。
.........
1 前言
电影在其发展中形成了众多的类型,如剧情片、科幻片、恐怖片、动作片、喜剧片、动画片、西部片等等,不同国家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的类型电影。动作片一直是深受国人喜爱的电影类型,武术电影作为动作片的类型之一,是中国独有的民族类型电影,是传播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使者。不单单是中国,世界各国人民大多数都是因为武术电影而爱上中华武术,并想进一步了解武术文化,上世纪七十年代李小龙的中国功夫让世界第一次通过武术电影的形式了解中华武术,八十年代李连杰的《少林寺》风靡全国,内地以 1 毛钱的票价创下了 1.6 亿的票房,引发全世界人民来少林寺习武,九十年代至今,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题材类型的武术电影充斥着电影市场,向大众传播着丰富的武术文化,由此可见武术电影是深受世界人民欢迎喜爱的。电影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华武术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电影和武术相结合的武术电影也是弘扬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对武术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武术文化的研究
综上所述,每位学者的研究侧重点、观察的角度不同,对武术文化内涵和结构的观点不同,但思考问题的思路是相同的,基本都是从文化理论,对武术文化的结构分为三或四个层面,但其中所包含的武术文化内容大抵相同。因此笔者按照各位专家学者的思路,从武术文化的结构作为切入点,将武术文化进行分层来分析。近几十年来,武术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点研究领域,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武术文化的研究,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视角,呈现的研究结果也不一样,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武术文化”为关键词搜索,检索到文献共 15401 篇,其中期刊 10709 篇,博硕士论文1464 篇。
2.2 关于武术电影的研究
其次有基于武术电影的传播发展策略的研究,如王柏利的《武侠电影中武术形象生成的传播符号学阐释》、罗亚娟和彭崴的《中国武术电影的主题叙事与文化表达》、牛森的《武打电影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和异化》、闫宁《论武侠电影对武术文化的现代化传播之影响》、邓梅花的《中国武术电影的文化折射》、金强的《论功夫类电影对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李宇星的《武术在武术题材电影中的表达与传播》等学术论文都从不同角度分析武术电影对武术文化的正负面作用,并给出未来武术电影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发展的建议。还有对武术电影导演的研究,分析导演的创作理念,如张力的《功夫片的秘密:动作导演艺术》、魏君子的《武侠大宗师张彻》、胡金铨的《胡金铨谈电影》等著作,站在动作导演的立场上,将多位电影导演、武术学者及动作导演的采访为依据,解析功夫电影中武术指导、动作导演的历史源流,及动作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综上所述,学者们对武术电影方面的研究主要从武术电影历史、传播发展和电影导演着手,本文从徐浩峰导演的武术电影切入,分析其中蕴含的武术文化并给出相关建议。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6
3.1 研究对象............................................................ 6
3.2 研究方法............................................................ 6
4 徐浩峰个人经历及其电影概述............................8
4.1 徐浩峰个人经历概述........................................8
4.2 徐浩峰电影概述..............................................10
5 拳之形,器之意——徐浩峰电影中的武术器物层面的分析........................ 12
5.1 心思拳理——拳种的分析..............................13
5.2 器以载道——冷兵器的分析..........................17
5.3 武之美学——武术技击动作的分析..............35
......
7 以武入道——徐浩峰电影中的武术精神层面的分析
7.1 儒家精神的汲取徐浩峰的三部电影中的武人所展现的形象
皆是仁者,体现于武人对门派和武技的忠心,武人对武行规矩的遵守,武人在门派之争中实现践仁,也体现于武人间的宽恕,师徒间的恩情,对他人的仁慈和善良,无不体现着儒家弟子的仁爱精神。如《倭寇的踪迹》中梁痕录不顾个人安危,一人勇闯武行,挑战四大门派,只为将戚将军的抗倭刀法流传下来,对戚将军的忠心在此体现,裘冬月为了成全自己的夫人和她的随身侍卫而选择上山归隐,在下山时见到村民生活不易而做出施舍,最后比武虽胜了梁痕录却也承认其武技并允许其独开一门,体现了裘冬月的仁慈、宽恕之心;《箭士柳白猿》中柳白猿忠于武行仲裁人的职业,因听了二冬的身世对她起了恻隐之心,帮她的忙接了刺客的任务,而在行刺过程中内心展现出挣扎、犹豫和不忍之心,当柳白猿有能力去为姐姐报仇时却放走了恶霸乡绅,说明柳白猿在通过学习射箭和习武的过程,也就是在践仁中逐渐找寻到自我的“仁心”;《师父》中师父陈识北上天津为咏春扬名,在面对徒弟耿良辰被武行和军界陷害而死,看清了武行的虚伪之处
7.2 道家精神的融摄徐浩峰
早年曾跟随道教宗师胡海牙学习和交流道家文化,这段经历使他对道家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深刻理解,并将个人对道家文化多年的体悟加入到电影中,把道家精神赋予到电影中的武人身上,通过武人的行为方式阐述着中国传统道家精神。道是中华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宇宙的本源,与儒家思想所主张的有为相对立,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36。在道家学派中分为庄子主张的消极无为和老子主张的积极无为,庄子偏向于一种无所顾忌、什么都不为的“逍遥游”状态,老子偏向于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37,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以出世而入世的道家精神。徐浩峰电影的结局受到道家“出世”神的影响,其中的武人多以退而求其次、逍遥出世作为结局,展现的是杂糅了道家老庄思想精神提倡的“自然而然”的理想,是一种对人为机巧的厌弃、无为而无不为、顺其自然的精神状态。
........
8 结论
徐浩峰电影重视人性和制度,而非传统武术电影中善恶对立,独特的价值观为武术电影带来创新点,通过影片中武人反映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徐浩峰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武术电影价值观,认为武术电影应该有自己的恐惧与救赎,他的三部武术电影的恐惧来源皆为礼崩乐坏,而规矩的武行制度是为了消除恐惧,强调对“规矩”的遵守,救赎是退而求其次,表现为武人在时代交替时尽力将传统的东西保留下来,武人依旧恪守着规矩、保持着老中国人的样子,武人对传承传统文化富有责任感。徐浩峰的电影承担对传播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自觉,“儒”、“道”、“佛”思想精神融于电影中,这三种学说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使徐浩峰导演具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其电影作品展现了徐浩峰多年来对武术文化的独特理解,并且将中国古代的历史人文、传统道德和儒道佛思想精神一并融合入电影中,体现了“仁、义、礼”为核心的儒家精神、“无为、出世”的道家精神和“自悟、慈悲”的佛家精神等。大众可以通过其电影作品体到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交融,有利于民族精神和儒道佛文化等传统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