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作为一个庞大的艺术种类,文学通常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其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我们的文化是建立在不同类型的艺术样式基础之上的,电影、电视、戏剧、小说、传记、连环画、神话、轶事、歌曲、绘画等等,所有这些类型都在讲述故事,并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在研究任一样式之前,必先回答它是什么这个问题,即由哪些材料组成,各材料又依照怎样的因果关系架构逻辑,从而透彻把握从局部到整体的构建规律,以创造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样式来。因此,我们研究的重点也就在于各种样式的艺术构成上。本文着重研究的艺术样式是以故事化为基础的影视艺术节目,国内外对于这一样式的构建性研究已形成了以下相关领域。对于单个故事情节、主题以及母题分析的故事“组合”形态学方面,弗·雅·普罗普主要强调故事结构的不变性,运用“普罗普公式”提炼和结构民间文艺学,将民间故事分成神奇内容的故事、日常生活的故事、动物故事。其中,在《故事形态学》一书中以结构主义的方法重点划分了神奇故事的组成成分,即“按照组合成分和各成分之间、各成分与整体的关系对故事进行描述”[1],并由人物的行动来完成,这种“于行动过程意义角度定义的角色行为”[2]就是角色的功能,也是故事中稳定不变的因素,它构成了故事的基本组成成分。同理于影视节目,其亦是来源于民间故事的艺术样式,由各个功能项构成,并依据节目特定的有意义的序列来排列顺序。那么对于故事化的影视艺术研究而言,严格按照从材料到结果的推导方式进行分析,也就必然有助于探寻节目内在逻辑关系的建立方法,从而正确导入节目整体向最终结局运动的方向。由此,故事中每个功能项的排列都是出于逻辑和艺术的需要的,并由此一项引出彼一项,由单一存在到对立的成对存在,再由多组对立项构成整个回合。而这种逻辑性的整合从根本上都是初始于一个引发角色行为达成既定目的的缘由,即发生于一种初始的欠缺或缺失的情境。当角色意识到缺失存在后,他们会根据各自不同的角色标志(包括其年龄、性别、状况、外貌在内的角色所有内外部特点总和)去有差异的排列功能项,而这些差异性恰恰也赋予了故事以鲜明的色彩、美和魅力,同时提供了故事分类的方法。那么从形态学角度说,“神奇故事”的定义也就由此而来:“任何一个始于缺失情境,在经过中间的一些功能项后,最终成为结局的功能项的过程。”
..........
1.2 主要内容与观点、基本思路与方法
本论题主要从三个基本层面进行阐释:节目的人物构成,叙事话语构建和节目情境设置,即完成节目从局部到整体的构建。第一层面节目的人物构成,就是编导创作过程中对于人物材料的选择与设计。节目人物材料可细分为主持人、嘉宾点评人、男嘉宾、女嘉宾四个层次,每一层次相互独立、并列,又紧密联系,无论其主次如何,都能影响甚至决定节目其他层次材料的进程。其中,主持人作为各层次的主导力量,他依据节目规则,通过对各层次有意识的调控,体现出各层次特色,推动节目的发展,展示节目的结果,从而使节目人物材料中各层次材料都鲜活丰盈。而各层次人物于节目场景中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着的有意味的变化,又在驱动主持人采取行动与之回应,以促使主持人展现其复杂性格维中的方方面面。因此节目的主人公是具有多重性格的圆形人物,而为了突出节目其他各个人物的个性化性格,往往对于配角人物的塑造是趋于扁平化的,并且彼此间存在鲜明的差异性,以至于相互间形成矛盾冲突,这种因差异而产生的对抗性的力就是推动节目不断向前的动力因素。而节目中的人物不是固有的人物真相,须被至于具体的事件材料中产生意义的变化,产生故事价值,才能有可能的被观看并连结观众,存有移情作用,那么就在于第二层面的探讨:节目材料事件性的设计要点,即一种具有戏剧展示性的节目话语模式。首先,一档好的节目需建立在节目材料具有一个好的发展要点上,那么第一步编导选择的原则就是要源于对现实中原状材料的本质性捕捉,将每个材料最有价值和独特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并强化材料之间的差异性,使之相互冲突,在与内外界对抗的境遇,表现内在的本质或传达某种群体性的认知,这就是对材料个体进行基于现实客观的改造和提升,或者说是一种有效的描述。有了好的局部,如何集合成整体呢?这便是第二步有组织的结构材料,一种逻辑性的整体构建。这就要深入挖掘节目材料的深层次的因果逻辑关系,并将其层层递进的布局成完整的事件,并根据编导的创作想象有组织建立成结构,从而引导节目运动的方向,推动节目故事化发展。这里的结构原则就是建立节目的对抗性话语,包括人物双方或多方间的对话冲突,以及将人物不断置身于求索的磨难中,即设置负面事件和两难抉择中,产生进展纠葛,引发节目事件不断发展的不归点。
...........
第二章 角色四重奏:《非诚勿扰》差异性的人物构成
2.1 圆形设计:无处不在的节目主持
节目播出七年,可谓是“铁打的孟非流水的嘉宾”,因此,主持人孟非已然成为了《非诚勿扰》中最具价值性和研究意义的“符号”。如果将节目当作一个文本来看,那么可以视作一个话语结构,依照索绪尔的观点——词是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孟非则无疑是一个完整性“句子”中的主词,即整档节目的无可厚非的主导架构者。他在舞台上行使支配权,主导场上各种形式的对话,存在于节目的各个位置,是节目人物材料中的主人公。而孟非之所以能锁定观众的注意力,关键还在于他别异于以往综艺节目主持人丰富的对抗性力量上,这种对抗性既体现在与旁人不同的生活实践上,更体现在这一阅历所塑造出的多元性人物性格上,即同类于莎士比亚笔下性格层面极其复杂多元的“圆形人物”。节目人物材料构建的第一步,即是节目编导对于节目主人公材料的艺术认知与特定选择。应对一个形态杂糅的节目,制片人王刚选择了孟非做主持人,这无疑有别于以往综艺节目主持人固化的偶像形象。不佳的外貌与非科班的出身,使得观众在视觉上对于孟非的感知并不那么美观,甚至还有些许“丑”。可以说,“光头”发型和言谈时略微的“歪嘴”是孟非在外形上留给观众最深刻的两点印象,节目制作人不但没有改良这些缺陷,反而将其打造成一种独特的“印象整饰”。这在节目开播之初,孟非与乐嘉组合的时代尤为凸显,两位外形特异又互为相似的节目主导者立于舞台之上的画面本身,就极度吸引观众眼球,立刻与以往电视屏幕上外表俊朗、字正腔圆、一本正经的播音系科班主持人拉开距离,挑逗观众审美疲劳的视觉味蕾。正如施拉姆所强调的一样,“最可能改变一次传播效果的方法,就是改变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印象”[17],从《非诚勿扰》对主持人这一材料的选择上就明显体现了这种“印象”的差异性,不仅衬显出孟非的个性而不张扬、平凡却也不死板的传播印象,更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受众欣赏惯例。因此,对于主持人从新闻节目向娱乐节目的外形转变上,节目组同样延续了《南京零距离》中利落的外在形象,于《非诚勿扰》也只是在衬衣色彩图案上稍做改饰,以至于显现得更加活泼,且更能融合节目定位。所以,这较于一般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的浮薄而言,无不在凸显孟非作为新闻出身者的干练与沉稳。
...........
2.2 扁平化:被排列的节目嘉宾
“从节目构建来说,每一层的材料存在,都能够决定节目其他层次材料的进程,而又不被其他部分吞灭或影响。”[32]主持人材料创造了其他各层次人物材料,即作为节目嘉宾的男嘉宾、女嘉宾和点评人都是节目的受事方,在主持人的指挥下处于被支配的状态,各层次人物于节目场景中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着的有意味的变化,又在驱动主持人采取行动与之回应,以促使主持人展现其复杂性格维中的方方面面。如果把节目“全体人物想象为太阳系,主人公就是太阳,配角就是环绕太阳的行星”[33],节目的各层次配角人物受主人公中心引力的牵引,被固定排列在其各自的轨道上,“他们每一个人都对其他人的性格潮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34]。节目编导为了最大限度的创造出男女嘉宾、点评人与节目主人公之间的故事价值,前期选择人物材料时,着重于挖掘各层次人物材料中那些特定性且互为对抗的差异性材质,包括构成“人物所有外部特点的总合的角色标志”[35]和人物内部显性鲜活的性格与隐性深层的人性,这些心理与生理性特征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个人,它们共同赋予了节目的故事以鲜明的色彩、没和魅力。如同绘画中“欲将一个三维物体的视觉概念在平面上再现出来,就必须选取其一个特定的方面加以再现”[36]一样,也正因此,节目中的配角人物性格显得简单扁平,具有符号化的单一指向性。其实,这也同理于杜伦马特所说的,戏剧化的人物其言行必须具有明显的性格化功能,“塑造人物性格有它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它只能将人物类型特征化”[37],也就是要刻画出人物最具特征和本质的一面,因而观众能在银屏上看到“女神”、“女汉子”、“女博士”、“辣妈”、“大暖男”、“理工男”、“豪宅男”、“男友力 Max”等人物品藻的标签。节目编导通过贴标签的方式,将原本在现实生活中完整丰满的人物形象给抽离了出来,使其被迫成为一个个单一性格的扁形人物,给人以片面化的刻板印象,但也因此让观众轻而易举的认出他们,记住他们,同时塑造出了许多令观众津津乐道的“极品形象”,这是创作扁形人物无可厚非的优点。而这一过程其实也就是编导为强化女男嘉宾材料的特定性材质,在认知和选择节目原状材料后进行的一次改造。#p#分页标题#e#
.........
第三章 改造与对抗:《非诚勿扰》展示性的话语模式.....22
3.1 编导选择:从现实中结构事件............22
3.1.1 简化:捕捉原状材料的本质...........23
3.1.2 差异化:一种赋予材料表现性的“力”.............24
3.2 组织结构:对抗性的逻辑集合............25
3.2.1 让“话”中有“戏”:对话冲突的动作性原则..............26
3.2.2 纠葛:制造负极力量与两难抉择..............30
第四章真实与梦幻:《非诚勿扰》假定性的情境构建.....34
4.1 物质的样式:强化叙事的艺术加工....34
4.1.1 看见:视觉材料的叙述性布局.......35
4.1.2 听见:听觉材料的艺术化渲染.......37
4.2 梦幻的现实:假定时空的经典设计....38
4.2.1 前提:一个在线性时间内控制节目的人.............39
4.2.2内在逻辑:一场终将征服对手的游戏......40
第五章结论.........42
第四章 真实与梦幻:《非诚勿扰》假定性的情境构建
“情境”是一个来源于戏剧中的概念范式。普希金强调艺术家假定的情境中须反应与现实贴切的真实性原则,即一种“热情的真实和情感的逼真”[8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普希金的观点上引申出了“情境是剧本的情节”[84],是针对演员于戏剧情境中表演需具备的要求的论述,包含了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空维度和与之对应的现实的生活环境,演员在导演对剧本理解的基础之上,还需要根据自身理解对其所做的补充并设计戏剧性动作。而作为取代叙述调节的舞台媒介——舞美设计服饰化妆,道具,照明,音响等一系列演员应关注的非语词性的剧场因素都属于戏剧情境的范畴。“如果说对于作家而言算是假定性的情境,那么对于演员来说就是规定性的情境”[85]。黑格尔则将情境是做一切艺术样式所共有的要素,它“一方面是总的世界情况经过特殊化而具有定性,另一方面它既具有这种定性,就是一种推动力,使艺术所要表现的那种内容得到有定性的外现。”[86]将其放之于节目艺术中诠释,就是把当下一般物质、文化生活以真实性基础上定性化改造为个别人物发生的节目事件,把普遍存在的精神力量具体化到节目人物的主观情绪与价值观念上,从而将根据“一般世界情况”所打造出的节目规定性环境,在编导假定性的设计下展现出比节目本身更为广阔的时空情境,也是在试图创造出比现实生活更为理想的梦幻化社会情境。介于电视节目的构建原理与传统戏剧创作具有一定的相通性,笔者认为节目情境也是戏剧化的情境,一种在编导艺术创作下的假定时空,展开来说,即“包含有矛盾冲突的特定环境、事件和矛盾冲突中的人际关系两个方面”[87],且两方面紧密的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与发展。《非诚勿扰》正式在戏剧情境的原理加以改造创新的,产生了根据节目游戏规定的舞台物理环境,承载于节目假定事件的时空场景,以及由具体环境、特定事件和特定人物关系共同构建的充斥着矛盾冲突的故事化节目情境。简单说,对于《非诚勿扰》节目情境的分析与总结,即是对于一般性综艺节目时空规则的延伸性探索,也是对于编导如何更为有效的创造出能够展现“生活流”的节目故事设计原理的研究。
..........
结论
《非诚勿扰》的节目构成研究旨在探索我国综艺节目,从编导对于原状材料的认知到材料事件性的改造,再到实现节目材料整体性组织结构的一般性规律。而“观众关注的是‘人’”[105],对于电视节目的本体论研究必须是围绕节目事件中的人物来展开研究。因此,如何选择节目的人物和事件,并探寻其结构的建立要点,就是本选题关注的重点——对综艺节目创作构建的基本原则研究。本论题主要从三个基本层面进行阐释:节目的人物构成,叙事话语构建和节目情境设置,即完成节目从局部到整体的构建。据此,第一层面节目的人物构成,就是编导创作过程中对于人物材料的选择与设计。节目人物材料可细分为主持人、嘉宾点评人、男嘉宾、女嘉宾四个层次,每一层次相互独立、并列,又紧密联系,无论其主次如何,都能影响甚至决定节目其他层次材料的进程。其中,主持人作为各层次的主导力量,他依据节目规则,通过对各层次有意识的调控,体现出各层次特色,推动节目的发展,展示节目的结果,从而使节目人物材料中各层次材料都鲜活丰盈。而各层次人物于节目场景中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着的有意味的变化,又在驱动主持人采取行动与之回应,以促使主持人展现其复杂性格维中的方方面面。因此节目的主人公是具有多重性格的圆形人物,而为了突出节目其他各个人物的个性化性格,往往对于配角人物的塑造是趋于扁平化的,并且彼此间存在鲜明的差异性,以至于相互间形成矛盾冲突,这种因差异而产生的对抗性的力就是推动节目不断向前的动力因素。而节目中的人物不是固化不变的人物真相,须被至于具体的事件材料中产生意义的变化,产生故事价值,才能有可能的被观看并连结观众,存有移情作用,那么就在于第二层面的探讨:节目材料事件性的设计要点——创造出戏剧展示性的话语模式形态。首先,一档好的节目需建立在节目材料具有一个好的发展要点上,那么第一步编导选择的原则就是要源于对现实中原状材料的本质性捕捉,将每个材料最有价值和独特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并强化材料之间的差异性,使之相互冲突,在与内外界对抗的境遇,表现内在的本质或传达某种群体性的认知,这就是对材料个体进行基于现实客观的改造和提升,或者说是一种有效的描述。有了好的局部,如何集合成整体呢?这便是第二步有组织的结构材料,一种逻辑性的整体构建。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