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艺术家不仅在创作过程中从不脱离生动具体的形象,其创造的成果艺术品, 更须展现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并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去打动每一个欣赏者。(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2008 年,汉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VII-75)名录,于是汉绣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当中,对其研究也接踵而至。在对汉绣的发展历程探索中,发现汉绣与楚文化、戏剧文化、宗教文化、市井文化等因素存在着密切联系。随着历史发展,创造出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涵盖了戏剧类、宗教类、民俗类、装饰用品类、生活用品类等五大品类,其中“戏衣是汉绣艺术的重要内容,是汉绣业的第一大宗产品”。①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现在汉绣更多是以装饰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加上如今汉剧不景气,观看演出的大部分也是老人,导致了对戏衣的需求减少,目前只有姜成国工作室还在进行汉绣戏衣的设计、制作。同时,汉绣艺人老龄化或是离世,对汉绣戏衣的了解更是寥寥无几,于是对汉绣戏衣图案的整理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笔者以湖北省博物馆编《楚腔汉调》和笔者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展出的刘立汉绣戏衣藏品为研究样本,对汉绣戏衣图案进行整理,从汉绣戏衣图案这方面来完善汉绣文化。在当今社会,由于中国国力、经济实力的加持,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引起世界广泛的关注,我国的优秀文化不断登上国际时装周的舞台。同时国家也致力于增强本国的文化软实力,注重匠人精神,大力保护传统文化。汉绣戏衣图案,是汉绣文化的组成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汉绣戏衣图案的研究有利于人们了解汉绣,更有利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刺绣和戏曲都是在民间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种艺术形式。一直以来刺绣与戏曲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在 2006 年,汉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统戏剧》(Ⅳ—30);2008 年,汉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统美术》(Ⅶ-75),这都引起了社会对它们进一步的重视,也说明研究汉绣戏衣的可能性。所以,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以汉绣戏衣图案元素为对象,通过了解汉绣与戏衣的渊源、汉绣戏衣图案的表现形式,寻找汉绣戏衣纹样图案生成的依据,找出汉绣戏衣图案设计与现代女装中图案设计理念的吻合点,找到把传统手工艺与流行时尚设计相结合的创新点,并根据规律对汉绣戏衣图案进行设计,将其用到现代女装设计中。
.........
2 汉绣与戏剧文化
2.1 汉绣历史沿革及分类
2.1.1 汉绣历史溯源
对于汉绣的看法,根据研究者着眼点的不同,学者对汉绣主要有四种解释:第一种是按朝代划分,认为汉绣是指汉代的绣;第二种是按民族来划分,认为汉绣是汉民族的绣;第三种和第四种是按地域来划分,认为汉绣是武汉地区的绣或者是湖北地区的绣。但随着资料的增多了解到:汉绣早期的发生地是在江汉平原腹地的荆沙地区,而汉绣是因为在主要的发生地汉口镇而得名,与汉绣同源分流的又发生在洪湖地区。因此,仅从局部的空间范围(汉口或武汉)来认识汉绣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汉绣所生成的空间远远大于武汉三镇,它所覆盖的范围包括湖北省长江两岸和江汉平原广大地区。东至黄冈,西至宜昌、恩施,北至孝感,南至咸宁都可以寻觅到汉绣的踪迹,所以作为地域性文化代表的汉绣是属于湖北地区的。另一方面,对汉绣这一地域性绣种的概念还应该从汉绣所生长的文化环境的层面来分析,它与战国时期的楚地刺绣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所讨论的汉绣,“既是一个与地域空间相关联的概念,也是一个与历史文化相关联的概念。”③从地域空间上来讲,汉绣最初是从荆沙到武昌然后再向汉口发展的。在其鼎盛的时期,汉绣的生产基地已覆盖了武昌、鄂州、孝感、洪湖、荆沙等地。随着历史的发展,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长江中游两岸广大地区都有汉绣的身影。从历史文化概念来讲,它与先秦时期的楚地刺绣具有血缘上的相通性。汉绣从出现到发展都透露着荆楚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尚。在世代相袭的过程中造就了汉绣鲜明的个性,使其具有强烈的本土艺术感染力,是汉绣丰富文化内涵的表现。综上所述,汉绣应该是以荆楚刺绣文化为背景,以湖北荆沙、洪湖、武汉及其周边城市圈为生产中心覆盖全省的一种区域性绣种。
........
2.2 汉绣与汉剧戏衣的历史渊源
2.2.1 戏剧与戏衣
《辞海》中给“戏剧”的定义是“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它首先是角色扮演,而角色扮演中最重要的道具之一就是戏衣。戏衣是从古代的传统服装发展而来的,为了能配合舞台上的演出,满足舞台表演的需求,先辈们将样式色彩和图案花纹不断加以夸张、美化,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符号化的服装,简化对生活服饰的模仿,最终形成极具特色的中国古典戏衣。中国戏剧,起源于原始歌舞。宋元时期,开始走向成熟,到了明清迎来其发展的繁盛期。特别是在清代,戏曲形式发生巨大变化,慢慢向民间发展,由此带来了各地域地方戏的兴起。随着地方戏剧的兴起和繁荣,戏衣行业也迎来其发展的繁荣时期。而在我国传统戏剧行业中的一个特有现象——衣箱制度。衣箱是戏班的最主要的财产,分为大衣箱、二衣箱和三衣箱。各衣箱内置有戏班特有的戏衣行头和盔帽,形成了“有行头就有戏班,没有行头不成戏班”的俗例。随着地方戏的兴盛,戏班的增多,导致了戏衣需求量的加大,刺绣业异常兴盛。在陈申和李荣森编著的《中国传统戏衣》中就提到了“苏州刺绣与昆曲相伴而生”。④还有其他如湘绣与湘剧、蜀绣与川剧、粤绣与粤剧和京绣与京剧等,它们双方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湖北地方绣种的汉绣与湖北第一大地方剧种--汉剧更是如此,它们两者相生相伴,血脉相连,共同发展,使古装戏衣成为汉绣艺术中最重要的品类。这造就了“湖北戏衣以汉绣为主”的别具一格的现象。
.......
3 汉绣戏衣图案的艺术特征............ 10
3.1 汉绣戏衣图案的主题内容........ 10
3.2 汉绣戏衣图案的构图.... 14
3.3 汉绣戏衣图案的色彩表现........ 17
3.4 汉绣戏衣图案的针法技艺........ 18
3.5 本章小结............ 20
4 汉绣戏衣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
4.1 传统刺绣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发展趋势........ 21
4.1.1 国内现状分析............ 21
4.1.2 国外现状分析............ 23
4.2 汉绣戏衣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方法............ 24
4.3 本章小结............ 30
5 汉绣戏衣图案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设计实践.... 31
5.1 设计构思............ 31
5.2 图案创新............ 34
5.3 效果图.... 35
5.4 设计细节过程分析........ 36
5.5 成品图.... 39
5.6 本章小结............ 39
5 汉绣戏衣图案在现代女装设计中的设计实践
本章结合文中第三章对汉绣戏衣艺术特征的总结分析以及第四章传统刺绣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手法分析,进行了一系列的设计实践。通过对搜集的大量资料、传统刺绣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应用方法、平时在生活中实践经历的具体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指导性方案,帮助完成自己最后的毕业设计。
5.1 设计构思
5.1.1 图案提取
在对汉绣戏衣图案进行收集整理时,凤纹样就印入我的眼帘(图 5.1)。在《山海经·南山经》中有描述,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凤作为人的思想抽象化的一种产物,从一开始,就是纳福迎祥的象征。我们不仅能在古代的诗辞歌赋中领略凤的美,还可以在现在设计中也常常看到凤的身影,例如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以凤凰的形象作为火炬接力的标志设计、香港凤凰卫视的台标也是借鉴传统的凤凰纹样,等等。凤是华贵、伟岸、进取、太平的象征,是爱情的象征,是“和”的象征,是华夏民族的精神图腾。本次系列设计主题为“有凤来仪”,旨在通过之前整理的创新方法,对凤纹的构造、色彩进行变形、重组再造,使图案符合现代的审美。将其运用到现代女装的设计中,使其与时尚的服装轮廓完美结合。#p#分页标题#e#
.......
结论
首先,本文对汉绣戏衣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汉绣戏衣图案的艺术特征。其次,分析了传统刺绣图案在国内外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得出图案在服装上的运用规律:汉绣戏衣图案的创新应用方法可以从造型、色彩、布局、工艺等方面考虑。最后根据得出的规律,对图案进行创新实践,并将其图案运用到毕业设计中完成一系列成衣作品。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以下结论:1.汉绣戏衣图案融合了明清时期的风貌及文化内涵,经过手工艺人们长期实践,造就了其布局完整、造型精致、色彩艳丽、工艺复杂的特点。将汉绣戏衣图案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应用于现代女装设计中,要做到理性的取舍,选择契合设计主题和服装款式的图案。2.汉绣戏衣图案色彩鲜艳、明快、活泼、装饰性强,在运用现代设计手法进行创作时,不能摒弃了原有图案的特点,要把握好传统与现代两者之间的度,抓住图案的典型特征,通过创新设计,在服装上付诸实践,用民族魅力妆点服装的独特美感。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