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基于人体形态的女西装衣身松量设计的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86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9010721341118334
  • 日期:2019-01-0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艺术理论论文,艺术活动中的“理解”往往是一种个性化的体认与感悟,通过体悟获得对生命与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它无疑是一种饱含着情感的活动。(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艺术理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造型要求也越来越高,服装结构设计由个人经验进入理论化阶段。世界上第一本记载服装结构制图公式与排料图的书籍是 1589 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出版的《纸样裁剪》,该书是由贾.德.奥斯加所著。随后,法国数学家卡斯帕特摩根在 1798 年出版了《画法几何学》,为服装的平面制图提供了数学计算依据。1834 年德国数学家亨利.乌木首次出版了含有比例制图法原理的教科书,奠定了比例制图的合理、科学、规范化的基础,直到 1871 年在伦敦出版了《绅士服装的数学比例和服装结构模型指南》一书,更进一步的为服装结构制图的科学性奠定了基础,也为服装结构制图的科学化、规范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我国服装理论基础的研究起步较晚,在 20 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末才开始加强对国外原型的引进,尤其是引进了与我国诸方面都较接近的日本文化式原型技术,促进了我国纸型构成技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女西装作为重要的女装类型,不只是限于工作环境的穿着,更是时尚与流行穿着的体现。一直以来,西装以其经典的造型、简洁的分割和精湛的工艺成为女装畅销的重要品种。其款式虽然承袭了男西装的严谨性,但在结构设计中又有较大的变化空间,因此女西装的结构设计也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论文将根据女西装的外轮廓型进行分类,用服装结构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讨论不同造型、不同合体程度的女西装的松量设计和衣身的侧缝平衡,为女西装的纸样设计探讨出新思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采集分析不同造型的女西装的制板数据,建立不同造型的女西装板型数据库,为女西装的结构设计研究和规律分析提供了依据。用样衣实验的方法研究女西装松量设计和衣身侧缝平衡的制板方法,为服装结构设计规律的研究探讨新的研究思路。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服装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趋势迫在眉睫。由于我国服装基础理论的研究起步比其他发达国家晚,并且在服装制板方法的研究上存在着很多空白,因此本论文以女西装为研究对象,在总结现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研究得到基于人体形态和制板平衡的女西装松量设计方法,确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女西装纸样设计方法。为女西装的科学制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也为以后服装结构设计的智能化、合理化提供专业基础,推动服装理论基础与结构设计的发展。
........
 
2 女西装的造型与分类
 
2.1 女西装的款式造型
女西装是从欧洲男西装演变而来的。它吸取了男西装严谨性、程式化及精湛工艺等特点的。同时,它在款式方面又呈现出不拘一格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和变化空间。通过分析西装发展的历史轨迹,发现西装纸样已不单是为了满足表现人体结构造型和运动机能的需求,它也反映了西装的工艺、廓形、结构分割、流行趋势、社会文化和审美需求。根据女西装的发展史可知,20 世纪 40 年代的女西装采用平肩收腰的造型,下摆较大。到了 50 年代的前中期,女西装变化较大,主要变化为由原来的收腰改为松身,长度加长,下摆加宽。在 60 年代中后期,女西装采用斜肩、宽腰身和小下摆,女西装具有简洁而轻快的风格。到了 70 年代,女西装又恢复到 40 年代的基本形态,即平肩收腰,但领子及驳头较大,女西装带有复古的倾向,具有庄重而典雅的线条美。在 70 年代末期至 80 年代初期,女西装流行小领和小驳头,腰身较宽,底摆一般为圆角,造型古朴优雅并带有浪漫的色彩。在 90 年代初,女西装开始流行休闲风格,肩线自然,肩角模糊,衣身宽松,服装中的各个细节趋向于简洁化且以直线型居多。在 90 年代中期,女西装开始运用宽松适度的造型、柔和淡雅的色彩、富有肌理效果的精致面料体现出雅致悠闲、具有一定的轻松气氛又不失职业风范的形式[1]。总之,女西装从 20 世纪 40 年代的 A 型、50 年代的帐篷形、60 年代的酒杯形到 70 年代的 X 型、80 年代初的 H 型,肩部、腰部、底摆的位置高低以及宽窄变化组合成不同的外轮廓型,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服装造型特色。故女西装的常见廓型可归纳为:H 型、X 型、A 型、T 型。如图 2.1 所示,分别为女西装的 X 型、H 型、T 型和 A 型。这四种廓型实际就是相同廓型要素极端变化后的组合,实际生活中女西装廓形很多情况下不一定是典型的 H 型或 X 型,有可能介于两者之间[1]。
........
 
2.2 女西装造型划分的依据
女西装的造型主要是通过观察正面或侧面的外部轮廓所形成的剪影进行划分。有些女西装的外部轮廓有收腰的趋势,但收腰的量却没达到 X 造型的条件,这时就需要用数据来具体分析它的造型类别了。袁丽奇在对服装造型的研究中,专门针对了服装外部轮廓造型总结了 H 造型和 X 造型的具体制板数据划分,为本论文研究现代女西装经典款式的造型分类提供了依据。
.........
 
3 女西装制板数据采集与分析......7
3.1 女西装板型的收集........7
3.2 女西装板型的分类........7
3.3 女西装板型数据的采集..........8
3.3.1 女西装板型数据的采集方法分析......8
3.3.2 女西装板型数据库的建立........10
3.4 女西装板型的数据分析..........10
3.5 本章小结....13
4 人体形态分析与实验样衣设计........14
4.1 女体形态的分析............14
4.2 实验样衣的设计............15
4.3 X 造型的样衣设计方案..........15
4.4 H 造型的样衣设计方案..........19
4.5 本章小结....23
5 女西装放松量设计变化实验 ........24
5.1 实验样衣各部位设定 ..........24
5.2 样衣实验制作......28
5.3 实验数据采集与侧缝偏移的分析..........35
5.4 基于人体形态的女西装放松量的设计方法与验证........43
5.5 本章小结....46
 
6 社会实践与拓展
 
6.1 设计主题及灵感来源
本系列的主题为《线》,如图 6.1 所示,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蒙德里安的格子画,选取格子画里的线性分割作为女西装的设计点,将线性分割以明线的形式运用到女西装的设计中,如图 6.2 为明线设计在女西装设计中的应用。本系列设计在色彩上以白色为主,再根据 2018~2019 年的流行色彩,如图6.3 所示,选取其中明度相对较高的蓝色、黄色以及红色作为该系列设计的点缀色。由于红黄蓝为色彩的三原色,这里将它们与无色系中的白色进行搭配,使女西装的成衣设计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在现代女西装的设计中,女西装的造型设计也变得丰富起来。本系列设计的造型除了借鉴传统的束腰型和宽松直身型女西装以外,同时还参考了现代设计中解构型女西装的造型特点。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女西装的设计也在不断的颠覆与创新,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造型的解构,服装设计师通过拆卸、重组、夸张、颠倒、错位、扭曲、倾斜、折叠等手法,将女西装的传统造型结构或构成规则进行各种理性或非理性的尝试,演绎出了千变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图6.4 为本系列的造型设计参照图。
........
 
结论
 
本论文是以女西装结构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在女西装板型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 SPSS 数据分析软件对女西装板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女西装衣身松量设计与侧缝线之间的规律,为女西装的松量设计提供研究基础。经过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收集、整理大量文献,对 109 个有侧缝线的女西装板型进行 CAD 制板、校板、数据采集。并对它们的衣身造型进行合理的分类,其服装廓形可分为X 型和 H 型。然后分别建立 X 造型和 H 造型女西装的结构设计数据库。
2、通过运用 SPSS 数据分析软件对板型数据库的设计变量和结构部位尺寸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得到影响女西装板型结构变化的设计变量的控制区间,总结了女西装结构设计规律。#p#分页标题#e#
3、对基于 160/84A 的标准女体所设计的女西装板型库进行细分,将 X 造型和 H 造型都分为前身大于后身、前身等于后身、前身小于后身这三种情况,然后依据统计分析出来的最大值、最小值、均值、前后胸围差值等数据来进行样衣的具体方案设计。通过样衣实验完成 X 造型 11 件样衣、H 造型 14 件样衣。将样衣穿在 160/84A 的标体人台上,进行样衣侧缝偏移的测量与统计。最后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合、统计与分析、结论验证,得到不同造型的女西装放松量设计对侧缝偏移的影响和规律以及女西装放松量的设计方法。
4、用解构和拼接的形式设计了不同廓形的女西装成衣,结合本论文得出的女西装放松量设计的方法,本系列设计的廓形主要为 X 造型和 H 造型,更有一款廓形是基于 H 造型加大底摆的设计量演变而成的 A 造型。
总而言之,该松量设计的研究为女西装结构设计中的侧缝偏移情况提供了研究基础,更为含侧缝线女西装的外部形态的美观性设计做出了贡献。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