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粗略的分为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现代音乐(包括流行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引 言
一、研究意义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人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古典主义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相比于他们,舒伯特被人们熟知的程度似乎要小一些。我第一次听说“舒伯特”这个名字也是在初步接触过以上提及的三位古典主义作曲家之后。第一次接触舒伯特,弹奏的作品就是他的《即兴曲(op.90 no.4)》,这首作品整体而言,需要的钢琴技术并不是非常难,不过其中也不乏一些比较难处理的片段。同时,作品最大的特点是非常具有抒情性、歌唱性等,能让初步接触舒伯特及其作品的学生们怀着很大的兴趣,兴致盎然地学习。
..........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目前,国内外关于舒伯特即兴曲的研究多以期刊、论文的形式呈现。在我国,主要是对舒伯特《即兴曲》第一组作品 90(D899)和第二组作品 142(D935)作通览性介绍。研究内容整体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舒伯特生平介绍。2、即兴曲的创作风格及特征。3、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重要地位。4、对作品演奏进行诠释,并总结个人的感受和经验。5、分析和比较 20 世纪三位钢琴家(布伦德尔、阿劳、鲁普)演奏舒伯特《即兴曲》的特点。而对于他的《三首遗作即兴曲》作品(D946)则鲜有研究,而且也只是从作曲技术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相对之前两组作品受到人们的关注就较少了。在国外,对舒伯特钢琴小品中最为知名的十一首即兴曲的研究则相对更为详尽与全面。与我国相比,最明显的不同是加入了对舒伯特书信的整理与分析,通过此信息更深刻的挖掘舒伯特的思想。
..........
三、本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
在对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作品的资料进行查找、阅读、横向和纵向的对比、总结的过程中,通过对乐谱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以及不同演奏家演奏版本的分析,并结合个人在实际演奏中的体会,概括出作品的力度变化、速度要求、旋律层次、踏板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读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实践法等。
..........
第一章 舒伯特与即兴曲
即兴曲(Impromptus)这个词来源于拉丁文 expromtus,表示“快速的”、“有感而发的”。按照现行的中文释义,“即兴”的意思是说预先没有丝毫预备,仅仅根据当下的感想进行独创、展示或演说,具有偶发性。所以,“即兴”一词往往给人以一种欠缺思考、不够严谨的错觉。而事实上,即兴曲并非真正即兴创作的作品,它与给定一个主题进行即兴表演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恰恰是作曲家深思熟虑、精雕细琢的产物,从曲子的整体结构、和声调性的趋势等方面都可以体现出作曲家创作思维的逻辑性与严谨性。即兴曲这种体裁最初并不是源起于浪漫主义,它最早是源起于古典主义时期的键盘乐器。这时候的键盘音乐作品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由古组曲中的各类舞曲构成,另一部分由古组曲之外的各类非舞曲构成。最初的即兴曲出现在捷克作曲家杨·伏瑞契克(Jann·Vorisek,1791----1825)和德国作曲家马斯涅(Marschner,1795----1825)的钢琴曲中。即兴曲这种体裁的开拓者是伏瑞契克,而马斯涅也特意为钢琴创作了即兴曲作品。舒伯特在参加音乐会的时候认识了伏瑞契克,并且也认真观看了他的演奏,之后发现自己对这些乐曲的记忆非常清晰。所以,舒伯特便以他们的即兴曲为参照,开始创作自己的特性小品。如果将舒伯特的即兴曲与伏瑞契克、马斯涅的即兴曲相比,我们不难发现,舒伯特的即兴曲既延留了古典音乐的作曲手法,又在一定程度是打破了它的局限,重新描绘出与之前不一样音乐形象,作品凸显更加持重的个性,结构也更加缜密,音乐更具有表现力。舒伯特切实的把即兴曲这种体裁的发展带上了新的高度,也为钢琴小品的进步做出了必不可少、关键的贡献。
截止到 1827 年年底,舒伯特共创作了两组即兴曲作品,一共分为八首。即Op.90(D.899)4 首和 Op.142(D.935)4 首。第一组 Op.90(D.899),完成于 1827 年 9 月,其中的第 1、2 首于当年 12 月在维也纳发表,而第 3、4 首到了 1857 年才得以出版。第二组 Op.142(D.935)完成于 1827 年 12 月,在 1828 年被认为对业余钢琴演奏者技术偏难而遭到退稿,直到 1839 年才得以出版。不过,这两组即兴曲之间并没有很多的联系,而是各自独立且风格迥异的作品。整体而言,主题旋律都具有歌唱性和抒情性,和声色彩变换丰富,曲式结构有一定突破。
...........
第二章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内涵........3
2.1 取材民间 .... 3
2.2 思想深邃 .... 3
第三章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演奏体会........5
3.1 手腕的灵活运用 .............. 5
3.2 和弦的弹奏技巧 .............. 6
3.3 声部的层次划分 .............. 7
3.4 踏板的巧妙运用 .............. 8
第四章 结语.........10
第三章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演奏体会
3.1 手腕的灵活运用
舒伯特《即兴曲(0p.90 No.4)》是复三部曲式。其中,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右手,几乎全部都是快速的、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在弹奏这样的乐句时,除了手指独立的技术外,也需要手腕给予一定的帮助,才会使得乐句既具有颗粒性又非常流畅,表现出微波荡漾的音乐形象。第一部分(1--106 小节)是单二部曲式。a 段(1--38 小节)旋律用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的琶音与连续的柱式和弦连接而成。连贯的短琶音像一串水珠滚动,曲调愉快、精美、通畅。连续分解的十六分音符的短琶音技巧,对于手指的跑动能力、手腕的转动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整体而言右手指尖的触建面积要小。弹奏时,两小节一句的乐句要从高到低流畅的、快速的弹奏出来,中间遇到右手一指弹奏弱拍位置音符时,一定要控制力量,不要弹出不合时宜的重音。同音换指时候要换得利落、不粘连。这样的要求如果单纯依靠手指技术将比较难达到想要的效果,但加上手腕随着音符的走向、趋势而转动就会方便很多。在连接部(72--79 小节)时,右手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转为三连音的分解和弦。这部分的弹奏整体而言右手指尖的触建面积可稍大,但力量还要控制的轻一点,既清晰又歌唱。舒伯特《即兴曲(0p.90 No.4)》中的和弦主要集中于第一部分的第 1 小节到第30 小节,左右手连续的和弦进行与前面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跑句形成有力的回应。在弹奏这样的柱式和弦时,要运用到腰部以及大臂的力量,同时还要做出力度上的强弱变化,高声部的旋律线条大体上呈一个半音阶下行趋势。尤其是第 23 小节到第 30小节,柱式和弦连续的进行,弹奏时除了注意和弦力量的表现,还要注意和弦之间语气的连接。
...........
结语
对于舒伯特这样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人们脑海中总是存在着一种固定思维,认为他被称为“歌曲之王”,就是在艺术歌曲方面的成就非常高,因此很自然地疏忽了他在钢琴、弦乐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舒伯特所创作的艺术歌曲是一种心理意境刻画及其细致,具有抒情因素的,诗歌与音乐达到了一种完善结合的新型艺术体裁。作为一名平民出身的艺术家,舒伯特对统治者的高压政策和上流社会的腐败现象非常不满,他始终站在人民大众一方。因此,他的歌曲表现了明显的人民性。而实际上,舒伯特除了有“歌曲之王”的桂冠外,他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还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的,尤其是他创造的《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为钢琴音乐的创作打开了新的领域。舒伯特创作的即兴曲改变了之前古典主义规整又理性的风格,转变为细腻精致的突出个人情感的抒情风格,充分表现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情感特征。我们在演奏曲子时一定要从宏观上理解这样的变化,把握好作品风格。同时,从微观上细致处理作品细节,如,要表现出旋律的歌唱性、抒情性,划分好声部层次等,再有计划的针对性的练习需要用到的技术,如,左右手四指五指的支撑,指尖力量的控制等。需要指出的是,音乐表演是无止境的。上面所谈到的只是大体的音乐分析和基本的演奏要点,作品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通过演奏者的仔细推敲、研究才能更好的诠释,能淋漓尽致的表现该作品所具有的浪漫主义风格,应该是每个演奏者都要追求的目标。舒伯特即兴曲也是每一位学习钢琴的学生在初步接触浪漫主义作品时都会学习到的曲目,因此,对至少一首即兴曲做一个较为细致的分析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让学习即兴曲的同学对舒伯特及他的即兴曲作品有一些初步的了解。#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