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木卡姆音乐元素及演奏技法在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中的体现与运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16585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05-27
  • 来源:上海论文网

音乐论文哪里有?对于乐曲《阿曼尼莎》,本人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分别从音乐的曲式结构、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及木卡姆乐器模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演奏经历进行研究,希望我国新疆木卡姆音乐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认可,也希望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与乐器可以更多的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


一、木卡姆与《阿曼尼莎》

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是近年来备受好评的一部佳作,无论是技巧的综合性还是音乐的丰富性都有着丰富的研究价值。乐曲以“阿曼尼莎”命名也代表着其叙述主体是以真实史料为基础,以真实人物为依据创作的。2012 年作曲家王丹红在莎车地区采风第一次看到了阿曼妮莎王妃的塑像,完全被这个美丽传奇的女子所吸引,从那天起就萌生了创作的想法。阿曼尼莎既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学者,更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不仅对社会艺人进行了深刻拜访,还与诗人及民间歌手深入交流探讨,而后进行整合编著,完成了维吾尔古典音乐的大成之作《十二木卡姆》,通过科学而系统的编撰方式,使得民间音乐成为严谨的艺术形式。同时对于维吾尔族乐舞艺术来说,这部作品也是无价之宝。乐曲《阿曼妮莎》的原型正是这位才华横溢又明艳动人的女子,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西域情调。同时,作曲家王丹红谈及在创作时选择二胡这件乐器,是因为二胡的音色和演奏方式,与新疆地区许多民间乐器具有同源性,可以进行模仿演奏。

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传统音乐的一种,它将器乐、诗词、舞蹈、歌曲四种最能表达人思想感情的形式结合到了一起,能够将人的视觉和听觉进行有机统一,大大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木卡姆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体,包括音乐文学,舞蹈以及戏剧等。木卡姆形象生动地将维吾尔族人民的喜怒哀乐展现出来,同时欣赏者可以深刻体会维吾尔族人民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最高艺术的集中体现,被誉为“维吾尔族音乐之母”。他的价值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木卡姆演奏时长约 20 小时,观众需提前半年预约才能欣赏。作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的上演更是代表着我国民族大团结,曾在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开幕式中,少数民族传统音乐舞蹈就选择了《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展现了民族大团结的盛大场面。


三、木卡姆器乐演奏技法在《阿曼尼莎》中的体现与运用


(一)萨塔尔声腔化的特点

在莎车县老城文化公园中,矗立着一座洁白的阿曼尼沙手持萨塔尔的雕像(图 3-1),以示纪念。由此可以看出,萨塔尔是木卡姆艺术的典型性标志。

音乐论文参考

萨塔尔(如下左图 3-2)是古代维吾尔族最重要的弦鸣独奏乐器之一,萨塔尔的琴箱呈瓢形,也叫做共鸣箱,琴箱上部细长的部位是琴颈,上端为琴头。萨塔尔共有 13 根琴弦,分别装在 13 个弦钮上。一弦是主奏弦,其余的 12 根弦是共鸣弦。这 12 根共鸣弦的作用在于,为 主奏弦的声音营造一种自然美丽的混响。琴桥位于面板之上,主奏弦在琴桥翘起来的位置,要比其它弦高一点,否则,演奏时会触碰到共鸣弦,影响演奏。萨塔尔的琴弓与小提琴和艾捷克的琴弓近似,右手持弓与二胡持弓相似,演奏时摩擦拉奏主奏弦。左手持琴,手指按在主奏弦的指板上。萨塔尔音域可以从低声区的 c1 到高声区的 g3。低声区声音浑厚柔和,近似男性老人的歌唱音色;中声区响亮圆;高声区尖锐略带金属声。


(二)热瓦普的独特音质与弹布尔的大跳换把

热瓦普(如图 3-3)是流行于新疆地区和塔吉克地区古老的弹弦乐器。明亮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将地域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演奏热瓦普坐姿或立姿均可,需要将琴水平横放于右胸处,皮面朝上,左弯角紧贴身体。左手虎口固定琴杆,稍微抬高,指板朝上,托琴按弦;琴箱放于右臂肘弯中间,右手腕部抬起与琴码平齐,夹持琴箱,手执拨片弹奏发声。音色清脆明亮,丰满厚实,委婉细腻;音质短促而干涩,音量较小。

音乐论文怎么写

《阿曼尼莎》中 A 段落第二部分,正是通过模仿热瓦普的音色来体现优美抒情而富于动感的场面。在笔者看来,演奏的时候必须要对以下两点进行着重关注。

第一,演奏长线条旋律(如谱例 3-2 所示)时,应适当加重左手按弦力度同时减少右手运弓贴弦的力度,运弓适当加快,做到“搭着走”,使音色干净而清晰,体现抒情细腻的音乐形象。

第二,在演奏分弓的“点状”旋律(如谱例 3-3 所示)时,应加强右手中指无名指内勾的力度,同时配合右手运弓的短促和手指的瞬时放松,通过强调重音来呈现短促而跳跃的音质,体现灵动的音乐形象。


四、《阿曼尼莎》的演奏感悟与心得

起初在选择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作为论文课题及毕业音乐会演奏曲目之一时,一方面源于曲目的技术难度之综合性,另一方面源于曲目的规格及代表性。随着以下方面的学习研究,越来越感受到其独具特色的风格性和丰富的价值性:阿曼尼莎所处的历史时期,人物阿曼尼莎的生平,阿曼尼莎人物特质与性格,十二木卡姆本体及其价值的研究,新疆特色乐器音色研究,电影《阿曼尼莎》赏析,舞剧《阿曼尼莎》赏析,乐曲《阿曼尼莎》本体研究、管弦乐版《阿曼尼莎》赏析等。一部优秀的作品无论从哪个维度都值得反复推敲,正如乐曲《阿曼尼莎》一样,每一次的练习每一次的阅读都有全新的体会。尤其对于这种具有深厚历史价值和人物特质题材的作品,更要从多维度综合考量。这样经过自己实践、体会后,所演奏的旋律更贴近《阿曼妮莎》的音乐风格,更富有独特的思想内涵与音乐语言,更具有丰富的艺术效果。

笔者认为感人的音乐不只是音符的堆砌和技巧的展示,心中是否有对人物的刻画与想往更为重要。如何体现出这一奇女子的传奇人生,作为演奏者有责任做出详尽的了解,而不是“人云亦云”,最终进行模板化的呈现。

在选择乐曲之初,笔者本有计划前往莎车县阿曼尼莎博物馆亲身经历体会,后受疫情影响无法身临其境地获取一手资料。但后来通过采访身边新疆籍朋友得知,少数民族对于音乐歌舞的热爱源于本真,也真正体会到了少数民族的音乐才能。浪漫、热情、乐观、才情,这些是阿曼尼莎的美好品质,也是少数民族人民的动人之处。感谢《阿曼尼莎》让我了解了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


结论

二胡协奏曲《阿曼尼莎》是作曲家王丹红在新疆采风时有感于 2015 年创作完成,乐曲一经问世便受到了无数民族音乐人的喜爱与追捧。本人通过对于《阿曼尼莎》这首二胡协奏曲中的木卡姆元素进行分析与研究,试图提升自身的二胡技艺与音乐素养的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来关注到这首融合了我国传统民间民族音乐与古典乐器二胡的音乐作品。在演奏技法中,王丹红老师通过二胡来模拟出了新疆木卡姆音乐中诸多民族乐器的音色,颇具民族风格。在研究的过程中,本人通过不断的演奏与学习,深深地感受到了二胡以及传统民间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王丹红老师无论是在传承我国传统民间民族艺术的同时也作出了不小的创新,无论是情感上的迸发还是演奏技巧上的丰富,都表现出了二胡独特的艺术。

对于乐曲《阿曼尼莎》,本人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分别从音乐的曲式结构、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及木卡姆乐器模拟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自身的演奏经历进行研究,希望我国新疆木卡姆音乐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与认可,也希望我国传统民间音乐与乐器可以更多的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针对其中木卡姆音乐元素的运用还是对传统民间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来说,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国内所有音乐专业人士以及爱好者都需要关注的重点。

当然,本文在研究中只从一首乐曲为研究案例进行进行了详细点的阐述,因为本人时间与精力的有限,还有一些方面没有进行详细阐述与探索研究。希望在未来能有机会对木卡姆音乐元素在二胡协奏曲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为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创新提供更好的建议与措施,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壮大与发展。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