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音乐论文,罗忠镕是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他谱曲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一直被音乐界所关注。《峨眉山月歌》是他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代表作之一。从音乐上看,罗忠镕《峨眉山月歌》旋律的运用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创作理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曲式上打破传统,采用了非方整性曲式结构;“依字行腔”“腔从于词”的写作手法将词曲高度融合。巧妙地转调,呼应了诗中的情感转变。音乐旋律与诗意、诗人情感达到了高度统一。在演唱罗忠镕《峨眉山月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修养与技术支持。作为一名声乐表演专业的研究生,学位音乐会上演唱了罗忠镕谱曲的李白诗《峨眉山月歌》,结合自身的演唱实践,总结演唱此歌的演唱技巧,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声乐演唱能力。罗忠镕《峨眉山月歌》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堪称经典作品,艺术性极高。笔者的学位音乐会专门演唱了这首歌曲。结合自己的演唱实践,研究与分析罗忠镕《峨眉山月歌》这样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自己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的能力。
........
一、绪论
通过研究罗忠镕谱曲的李白诗《峨眉山月歌》,有助于深入了解该曲的音乐特征、创作特点,了解其中的民族性与创新性的音乐特点。通过研究罗忠镕谱曲的李白诗《峨眉山月歌》,可深入了解该诗的创作背景与曲作背景,可以在演唱的情感表达上更好地对该曲进行把握。在“山”字处旋律呈上升状态,出现了上阙的最高音f2;在“影”字处旋律呈下降状态,出现了上阙的最低音d1。这里用音乐来写景,通过旋律线条的高低变化来刻画景象,仿佛“抬头望山,低头见影”。唱腔服从于唱词,是旋律以唱词内容的美感效果与表达感情为主要变化依据。“州”字要持续五拍,注意气息的保持,且演唱时运用弱声演唱。这里可以对气息保持进行训练,例如吸气后嘴唇轻启,牙关闭紧,不震动声带用气发出“si”的气声,保持这样的训练一次可持续35秒以上即达到训练目的。演唱这三个字的时的咬字要相比其他字更加夸张些,要拖长韵母,这样的咬字方式也更能贴合歌曲的意境。通过三个字对季节、景物的描写,描述了诗人在舟中所见夜景,赞美了蜀地山水风光,表现了由月引出的思念故人、依恋家乡之情。
音乐片段关联说明
......
二、《峨眉山月歌》的音乐特征
(一)打破传统的曲式结构
罗忠镕《峨眉山月歌》是非方整性曲式结构,整体划分为:引子、A、B、A'与尾声五个部分,2/4拍,速度上为缓板(Lento);全曲的伴奏部分固定使用了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加柱式和弦,旋律舒缓悠扬,音韵流畅,仿佛刻画了一种山清水秀,月朗风清的景象。引子为5小节,在主调F宫调上进行。A段开始进入人声,歌词部分为诗的上阙,呈示出了作品的主题与调性;B段为诗的第三句,具有对比性,并开始出现转调;A'段为诗的第四句,这里相比较A段已经完全转调,但转调后保留了A段的音乐片段,加强了前后的音乐关联,形成了变化再现(见表1)。尾声为5小节,与引子首尾呼应,并且对部分引子的旋律进行多次重复与展开。(见表2)罗忠镕《峨眉山月歌》的旋律写作手法独具匠心,把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元素与歌词内容、声调紧密结合,旋律生动且富有诗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旋律特色。“依字行腔”是指以唱词中单个汉字的声调来决定旋律音调的走向,是中国传统音乐最具特色的旋律创作方法之一。①在罗忠镕《峨眉山月歌》中,现代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调与音乐的旋律走向有着高度的一致。现代普通话的四声调旋律走向用音乐五线谱表示出来,如下图:“腔从于词”是指唱腔要主动服从于唱词。罗忠镕通过此方法有机的把旋律与唱词结合,从而更生动形象的刻画歌曲中的景象与情感,也使得词曲高度融合。这里对罗忠镕《峨眉山月歌》中的声调和旋律走向进行详细说明。在歌曲中,诗的上阙出现了多处景物。
(二)词曲相融的旋律特色
罗忠镕《峨眉山月歌》的人声旋律简单,音乐主调特征明显。歌曲的在第1-16小节这一部分一直是在主调F宫五声调式调上进行,第17-25小节则出现了转调,采用了清角为宫的转调方法,巧妙的将音乐转入到bB宫六声加变宫调式。通过听觉感受发现,直至演唱的结束音时才对转调有明显感受。结合歌词可以看出,调性转换与歌词情感的转折是高度一致的,这样巧妙地调性转换使歌曲的情感在得到升华。歌曲开始至B段结束时,开始出现转调。在歌词“峡”“见”二处的伴奏中bA与bE音的出现,标志着旋律部分逐渐由F宫调转到bB宫调中,这种不着痕迹的转调手法使得音乐表现的更加细腻。转调后的歌曲加入了偏音变宫,偏音的加入增强了音乐的冲突性,情绪由轻快转为低沉,更能凸显诗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唱词中结束音“州”字为四拍半,这样的长音营造了江水东流不复返的意境,诗人随着江水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天水之间。在前方演唱“峡”字时,要保持弱的力度,积蓄气息,且注意呼吸的气流压力应加强加大,保持好演唱的连贯性和流畅性,以支持“思君”二字强而有力的演唱。在演唱完“不见”之后,进行换气,而后又回归到弱的基调上完成演唱。
音乐论文格式
二、《峨眉山月歌》的音乐特征............................................................................................5
(一)打破传统的曲式结构.............................................................................................5
(二)词曲相融的旋律特色.............................................................................................6
(三)独具匠心的调性转换.............................................................................................9
三、《峨眉山月歌》的演唱技巧..........................................................................................11
(一)保持稳定的气息控制...........................................................................................11
(二)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13
(三)贴合意境的情感表达...........................................................................................14
四、结语...................................................................................................................................17
...........
...........
三、《峨眉山月歌》的演唱技巧
(一)保持稳定的气息控制
罗忠镕《峨眉山月歌》的曲调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其中多为缓慢的长乐句,因此这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力有着较高要求。呼吸是气息把控的关键,歌唱时要掌握科学的呼吸方法来控制气息,一般认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最适用于歌唱。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一种运用胸腔、横膈膜和腹部肌肉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①《峨眉山月歌》全曲旋律舒缓无大跳,乐句较长,节奏型简单,且演唱此类旋律线条平稳的作品需要更细腻的处理,保持诗句的连贯性。所以在演唱这首歌时就特别要注意气息的把控。演唱时保持好呼吸管道的积极状态,声音要集中且通畅,音色追求自然明亮,但不要追求过大的音量,可以借鉴运用戏曲演唱中“演唱一根线,不用一大片”这一思路。演唱第一句前四字“峨眉山月”时要求歌唱者在吸气时打开喉咙慢吸气,把气吸足,演唱时让气息带动声音流动起来。在演唱完“峨眉山月”四个字后保持积极状态下口鼻的吸气状态,用快换气的方式进行换气,之后“半轮秋”三个字则通过小腹的收缩将气息有控制的缓慢送出,使声音更加具有悠远的意境之美。在演唱第三句的“夜发清溪”处气息应保持平稳状态,可在“向三峡”的前方运用快换气的方式换气。但往后“向三峡”处音调逐渐升高,耗气量逐渐增大,因此对快换气的吸气量就有了一定的要求,这里可以有针对性地运用“小狗呼吸法”和“闻花香呼吸法”进行快吸快呼气息训练,保证在短暂的换气中将气息吸深吸足。第四句的“思君”二字为全曲的最强音和最高音,这也是耗气量较大的地方。
(二)清晰准确的咬字吐字
古诗词是凝练的,每个字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规范的咬字、吐字方能正确地表达诗词的意境,真实地传达诗人的情感,让听众理解诗词的含义。字头发声清楚,字腹发声准确,字尾收声简洁,运用正确的方法技巧和清晰的咬字吐字,配以科学的气息,实现演唱的精确完成。在《峨眉山月歌》的演唱中可以体会到,这首作品需要运用到演唱美声的松弛感和当代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声音位置,即无论音区如何变化都应把声音保持在“高位置”上,腔体保持打开,声音靠前,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咬字吐字。从诗的读音中可以发现运用到了非常多的“归韵”,这是经总结研究我国传统民歌与戏曲所得出的我国歌唱语言所涉及到的咬字发音。歌词句尾的“秋”“流”“舟”字都是在复韵母“ou”音上押韵。演唱时发声的主要是韵母“o”音,在字尾归韵时嘴唇微拢发“u”音,自然地由“o”音转变为“u”音。演唱时的口型接近吹气状,腹肌收紧。另外,把握好咬字时的演唱位置也是极为关键的,要做到音区有高低变化时位置要保持统一,例如开头的峨眉山,其中“峨眉”二字虽为中音区,但也要与“山”字的歌唱状态保持一致,这就要求在咬字的同时也要在“高位置”上咬字,找哼鸣的位置与感觉,且同时要注意字头字尾的控制。这样才能更好的表达出“峨眉山”三字,也可以更生动准确的表达出峨眉山秀美的自然景象。
......
四、结语
对罗忠镕《峨眉山月歌》这一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演唱技巧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更好地演绎该曲,更好地理解罗忠镕作品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声乐艺术的瑰宝。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的集大成时代,其中“诗仙”李白的诗作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忠镕作为我国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为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创作的声乐作品独具匠心,特色鲜明。其中《峨眉山月歌》更是他创作的众多声乐作品中的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本章将从罗忠镕《峨眉山月歌》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这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以罗忠镕《峨眉山月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技巧为题来撰写我的硕士学位论文,原因如下:李白的诗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峨眉山月歌》是青年时的李白初离巴蜀所作的一首赞美山水、依恋家乡的诗,富有浪漫主义与文学艺术价值。罗忠镕谱曲的李白诗《峨眉山月歌》以他独特的作曲手法,赋予了该曲悠扬舒缓却又别具一格的音乐性。迄今为止少有专门研究罗忠镕《峨眉山月歌》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李白诗堪称中华文学史上的艺术瑰宝,罗忠镕也是当代作曲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