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音乐论文,对于本地音乐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本文提供了巴中本地音乐资源“巴山背二歌”在中学音乐课中的利用实例。在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我们必须重视本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播,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思考传承的方法和策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合理开发和利用本地音乐文化,实现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教师自身的进步。通过对上述参考文献的阅读和研究,现有的围绕“巴山背二歌”的文献对其起源、发展和现状的研究都较为详尽,为下文介绍讨论“巴山背二歌”提供了参考。关于“巴山背二歌”在音乐课堂的应用,以及其他地区本地音乐进入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为本文讨论“巴山背二歌”进入巴中市中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分析和应用策略等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思路。学校音乐教育应当使兴趣成为驱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要实现本地音乐与学校教育一体化,就必须以学生为核心,用本地音乐富含的有趣文化来培养学生对本地音乐的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应当注重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中学生在接受音乐教育后,能够拓展知识面,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综合能力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巴山背二歌是巴山地区劳动人民生活的反映,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体系的重要分支,它用生动直白的语言和活泼大气的曲调完整地记录了大巴山人民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发展演变,饱含巴蜀人民迎难而上、笑面人生的精神气质。
........
1绪论
学校音乐课堂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音乐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学音乐课堂作为我国音乐教育走进中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中学音乐课堂承担着提高中学生审美素质教育的任务①。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首先,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通过音乐教育,中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不再仅仅浮于表面,对音乐内涵有更加深入和深刻的理解,陶冶情操,丰富学习生活。音乐也是心理治疗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能够扮演重要的桥梁角色,拉近音乐教育者和学生的距离,哲学家柏拉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可见音乐教育和音乐课堂对培养中学生正确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各项生产活动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大众对巴山背二歌的认识与关注日渐淡薄,巴山背二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迫在眉睫。在这之后,教师可以指导一些拥有较强乐感的学生进行更专业的节奏、编曲练习;而对于那些文化基础扎实、对巴山本地文化涵蕴理解深刻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改编歌词,融入自己的理解,通过这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入理解并自主创新巴山民歌。
学生对本地传统音乐(巴山背二歌)的了解情况
......
2巴中市的本地特色音乐资源
2.1大巴山的概况
巴中传统美术、舞蹈、戏剧和杂技等艺术类别众多。其中民间音乐有山歌、号子、小调和管乐、弦乐、打击乐等。巴中地区除了国家级非遗“巴山背二歌”,还有其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艺术。据史书记载,秦汉之际,当地农村就已经有“隔山对歌”的风气,到明清时期,对歌更是十分风靡,山间歌声四起①。因此巴中地区山歌文化十分发达,巴中地区自古以来重农业劳动生产,在农业劳动生产产生演变出了许多民间特色音乐,歌曲内容多取材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注重情感表达,是当地民间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十里坪》,名列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是巴中民间流传的长篇叙事诗,讲述了马公子与小姐一见钟情却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作为一首长山歌,其取材于巴中辖区流传的爱情故事,整首山歌充满想象力,歌词多以七言格律的形式,长达498行,运用了“赋比兴”的独特手法。又如“说春”,这一由春官在春耕时期演唱的歌谣相传起源于隋朝。隋文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农民季节观念,提醒农民及时播种,以达到扩大耕地、农业增收、战后恢复和稳定社会治安的目的,便命宰相根据农事季节制成“春帖”,将春帖交付给农民之时用美言善语进行解说。民间将交付春帖、解说春帖的官员称作“春官”,美言善语的解说称为“说春”。说春一般在每年春节或立春前后盛行,春分左右结束。说春歌谣内容十分丰富,遵循“见人说”,即见到农耕说《二十四节气歌》,见到打铁匠说《老君春》,而见到猎户打猎就说《梅山春》。再如巴山石工号子,是巴中地区民歌体裁劳动号子的一种,流传于开山采石工地,又称“岩工号子”或“送石号子”。巴山石工号子充满了力量,体现了巴山石工充满干劲、自我鼓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对本地传统音乐了解的渠道
2.2本地特色
音乐资源—巴山背二歌“巴山背二歌”的音乐特性分为歌词和音乐两方面②,以歌词来说,“巴山背二歌”没有严格的字数要求,每一句歌词字数比较自由,有三字、五字、七字等,七言的“巴山背二歌”较多。“巴山背二歌”常采用赋、比、兴的歌词表现手法将日常生活、情感故事等内容写进歌词中,因此“巴山背二歌”的歌词既有生动传神且生活化的特点,也有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意境。“巴山背二歌”的歌词还融入了许多当地本地特色语言词汇,“巴山背二歌”的一大显著特色就是和巴山地区其他的传统民歌一样,不只用虚词作衬词,还使用了实词作为衬词。在“巴山背二歌”的歌词中运用这些表现手法,充分地传染了歌曲和演唱者所想要表达的情绪,并且有效地渲染了气氛,使“巴山背二歌”整体更加富有情趣又浅显易懂。音乐方面,“巴山背二歌”的表现形式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或多人齐唱,“巴山背二歌”的旋律多出现在高音区,唱腔高亢优美,清新流畅,透出其粗犷大胆的风格,在巴山民歌中极具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演唱风格。笔者将收集到的所有背二歌曲谱作一分析,发现其“巴山背二歌”的调式全是民族五声徵调式,起句常用一个“上长音”,大多以商音开始上行四度到主音徵音。旋律呈先上后下的扬抑格,下句又从宫音下行到低八度主音徵音,音域也大多为一个八度。旋律进行通常都是二度上下级进,或是三度音程的跳进,很少有大音程的大跳。这在巴山民歌体系中极具典型意义的。“巴山背二歌”既可作为山歌亦可划在劳动号子类歌曲范畴内。但“巴山背二歌”的唱腔不具备劳动号子的强烈的节奏性以及其特殊的规律性。它的旋律和唱腔都在“散板”中进行,行腔较为自由。
音乐资源—巴山背二歌“巴山背二歌”的音乐特性分为歌词和音乐两方面②,以歌词来说,“巴山背二歌”没有严格的字数要求,每一句歌词字数比较自由,有三字、五字、七字等,七言的“巴山背二歌”较多。“巴山背二歌”常采用赋、比、兴的歌词表现手法将日常生活、情感故事等内容写进歌词中,因此“巴山背二歌”的歌词既有生动传神且生活化的特点,也有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意境。“巴山背二歌”的歌词还融入了许多当地本地特色语言词汇,“巴山背二歌”的一大显著特色就是和巴山地区其他的传统民歌一样,不只用虚词作衬词,还使用了实词作为衬词。在“巴山背二歌”的歌词中运用这些表现手法,充分地传染了歌曲和演唱者所想要表达的情绪,并且有效地渲染了气氛,使“巴山背二歌”整体更加富有情趣又浅显易懂。音乐方面,“巴山背二歌”的表现形式多为一人领唱众人和或多人齐唱,“巴山背二歌”的旋律多出现在高音区,唱腔高亢优美,清新流畅,透出其粗犷大胆的风格,在巴山民歌中极具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演唱风格。笔者将收集到的所有背二歌曲谱作一分析,发现其“巴山背二歌”的调式全是民族五声徵调式,起句常用一个“上长音”,大多以商音开始上行四度到主音徵音。旋律呈先上后下的扬抑格,下句又从宫音下行到低八度主音徵音,音域也大多为一个八度。旋律进行通常都是二度上下级进,或是三度音程的跳进,很少有大音程的大跳。这在巴山民歌体系中极具典型意义的。“巴山背二歌”既可作为山歌亦可划在劳动号子类歌曲范畴内。但“巴山背二歌”的唱腔不具备劳动号子的强烈的节奏性以及其特殊的规律性。它的旋律和唱腔都在“散板”中进行,行腔较为自由。
3本地特色音乐资源在中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现状.....................................................12
3.1现状调查........................................................................................................................................12
3.2现状分析........................................................................................................................................15
4.本地特色音乐资源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19
4.1应用原则........................................................................................................................................19
4.2应用策略........................................................................................................................................24
5.结语.................................................................................................................................28
...........
3.1现状调查........................................................................................................................................12
3.2现状分析........................................................................................................................................15
4.本地特色音乐资源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19
4.1应用原则........................................................................................................................................19
4.2应用策略........................................................................................................................................24
5.结语.................................................................................................................................28
...........
4.本地特色音乐资源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4.1应用原则
学校音乐教育应当以让学生更高效、积极地接受知识为出发点。在为学生教授本地音乐的唱法之前,应该先为学生科普相关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具备鉴赏美的文化基础和欣赏美的审美能力。同时应当结合更科学的教育方法,如赫尔巴特的科学教育思想:首先,他肯定了课堂教学的三个中心,即教师、教材和课堂;同时,在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上,高度抽象了教育过程的因素和活动,建立了清晰、规范的教学模式。例如,学生第一次接触“巴山背二歌”时,或多或少都会对其产生兴趣,此时,学生正处于静态的集中活动,而老师要做的事情就是在这个静态时刻用直观的多媒体图文等教具和清晰的解释来阐述说明歌曲、试听歌曲(不能耗时太久),先给学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框架,再结合音乐专业知识深入讲解歌曲的内在文化和唱法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更系统地学习新知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制定教学大纲,通过给学生提供自主创新本地音乐的指导,使创新成为推动学生深入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讲授“巴山背二歌”时,可以结合生动的图文教具,从其音乐创作背景出发,从“巴山背二哥”这个职业,到巴山本地的地理——大巴山脉西段米仓山地势险峻、山路上常有凶猛的野生动物出没,再到玄奘西游,通过丰富有趣的图文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4.2应用策略
大多数人将文化遗产单一地归纳为有形的历史建筑、手工艺品,将其视为无成本的“摇钱树”,地方财政的“顶梁柱”,单纯地作为招揽游客的工具,对其它形式的文化遗产,尤其是本地音乐不屑一顾;其次,大多数地区往往只关注文化资源的保护,忽视对其内在价值的开发。政府层面应该率先摒弃这些错误观念,挖掘优秀的本地音乐文化资源,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如巴山背二歌,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洗涤依然留存,证明其与当地人民生活的不可分割性,在那些星辰般的音符里,是巴山人民在苦难中坚毅前行的脚步。我们要做的不仅是让“巴山背二歌”三百多首歌曲留存,更是要让其中乐观坚韧的精神发扬光大。传统文化,特别是本地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不能只依靠国家与当地政府的扶持,社会各界都应该转变对传统音乐文化漠视的态度,积极参与保护与利用的进程中。作为音乐教师,更是应该主动承担传播者的责任与义务,在音乐课堂上引入本地传统音乐文化,为学生搭建认知的桥梁,增进学生对故土音乐文化的基础性了解,加强通用性教育。在情景式教学过程中,音乐语言因其认知抽象、美感强烈的特点,依靠悠扬的旋律、明快的节奏将学生带入到特有的情境中。其次,和谐友爱、彼此尊重的师生关系是实施该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才能做到配合默契,相互之间充分了解才能保证教学实践的顺利进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独立创新的能力,积极快乐地学习。
...........
...........
5.结语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且优秀的本地文化。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中都繁衍出了各自不同的音乐艺术。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在世界各地文化的不断碰撞和融合中,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保护不到位致使许多优秀的本地传统音乐日渐式微,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跟不上现代化的脚步已是常态。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如何使青少年在全球化进程中也能加深对本地文化遗产的了解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用音乐来渲染情绪,可以通过播放乐曲、教师自弹自唱、学生跟着节拍轻声哼唱,关键在于所选音乐选材的基调和意境发展相协调。教师要在自然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思考和想象自主探寻答案。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习惯思考并且乐于思考,不把发现当作一种强制性的任务,也避免养成被动接收答案的陋习。学校作为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新课标下的学校音乐教育采用统一教材之外还鼓励学校和教师因地制宜,挖掘和利用地方的音乐资源,如何将音乐课程和本地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下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