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音乐论文,民族歌剧《二泉》是体现当代人文精神和时代审美理念的艺术佳作,塑造了一个集传统品格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阿炳”形象。于妻子,阿炳是一个温柔体贴的丈夫;于父母,阿炳是一个懂事孝顺的儿子;面对恶霸,阿炳是一个不畏权势的正义少年。认父时的焦虑矛盾,失明后的痛不欲生,烧琴时的不顾一切,命运的苦难造就了阿炳心中的光明,使阿炳的艺术形象在多重的戏剧矛盾和情感冲突中获得统一。其次,就阿炳的音乐形象塑造而言,在歌剧中要展现一个立体、鲜明和富有层次的艺术形象靠单一的音乐手段是无法完成的。歌剧《二泉》中的音乐创作始终遵循着“旋律作为中国人听觉审美的根本”的创作原则,主题音乐、独唱、重唱、对唱与合唱都是阿炳音乐形象塑造过程中重要的音乐表现形式,缺一不可。
....
绪论
通过对民族歌剧《二泉》中阿炳人物形象塑造的系统分析,能够让观众和表演艺术爱好者对阿炳的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有更深的认识,使之在深刻理解剧中人物戏剧冲突与情感变化的基础上,更细腻更准确的把握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及作品风格,加强笔者及其他演唱者对歌剧中相关重要唱段的理解与二度创作深度,在声乐演唱、舞台表演及作品塑造上具有指导性意义。同时希望歌剧《二泉》中的重要唱段在不断普及的过程中,本论题的研究能够为声乐演唱者们提供一定的艺术参考价值。通过对民族歌剧《二泉》中阿炳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与研究,可进一步挖掘出该剧在剧目编创、舞台表演、唱段唱腔等方面的艺术价值,分析并整理出民族歌剧《二泉》相较于其他民族歌剧的诸多创新之处,提炼出此部歌剧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理念,为当代民族歌剧中音乐文本与戏剧脚本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对中国民族歌剧的创作思路和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笔者通过对本论题相关专著、参考文献、杂志和网络资源的阅览和整合,进行清晰和科学的梳理,获取足够的文字依据作为文章的理论支撑。一直以来,艺术工作者们虽然创作了许多关于阿炳的舞台艺术作品,如民族舞剧《阿炳》和话剧、锡剧等,但《二泉》是首部以歌剧的舞台艺术形式来塑造阿炳人物形象、表现阿炳一生坎坷命运的作品。因此,不管是从作曲家的艺术素材还是编剧的剧本创作来看,此选题的研究内容无一不体现着研究方向的全新性和创新性。
....
第一章从百年发展看歌剧《二泉》
1.1中国民族歌剧发展脉络梳理
近年来,除去对西方经典剧目的引进和对中国已有剧目的复排,中国原创歌剧的发展一直呈现人们口中的“井喷”态势,并在数年来保持相对稳定的新作产量,“歌剧热”的持续态势逐渐成为中国歌剧发展的“常态”。纵观近年来的歌剧创作,多变、多元的题材与风格所展现的精神文化诉求是统一的;歌剧创作中始终力求对“民族化”的大胆尝试与探索;包括艺术评论在内的,关于歌剧整体发展的新兴事业正在持续崛起;多层次的创作格局下,“国家”在场的生产方式逐渐成为主导模式。2这无疑是当今的中国歌剧创作在多重挑战下的众多机遇。为了了解角色,深入角色,王宏伟曾多次走过阿炳沿街卖唱的无锡街巷,到惠山脚下、太湖岸边、崇安寺和阿炳故居等有着阿炳生活印记的地方体验采风,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捕捉特定社会背景下的阿炳,感受其现实行迹和内心变化,不断累积表演素材,获得表演灵感。再结合戏剧脚本、音乐创作来完成从接受客观印象—建立内心心象—实现角色认同的体验过程。
1.2民族歌剧《二泉》的创作始末
从主要角色的声部配置上来看,歌剧《二泉》在沿袭西方歌剧体制的基础上做到了民族和美声的科学配比,同时根据人物的年龄、身份和性格特征进行巧妙构思,在声音角色化的体现中尤其到位。高音声部具有宽广的音域,在表达矛盾和体现冲突时往往能够体现出强大的戏剧张力,这也是中外歌剧中一般多选用男高音或女高音声部作为主要角色声部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歌剧《二泉》和阿炳人物原型的民族性和地域性,阿炳的声音类型为民族唱法男高音声部,在保证完整的戏剧性表达的同时兼顾中国歌剧的的民族化特征,极强的可塑性让阿炳的人物形象在几十年时间跨度的变化中更加鲜明立体,在获得观众情感共鸣的同时更加深入人心。彩娣集南方女子的美丽、温婉、善良于一身,作为阿炳唇齿相依的妻子在歌剧中占有大量的戏份和唱段,其中彩娣在最后一幕中的华彩唱段最高音更是达到了小字三组的d(highD),民族女高音的声音类型不仅满足了彩娣在剧中的演唱要求和声音形象要求,同时在与阿炳声部设置的相辅相成中体现着两者人物关系的统一性。
.....
第二章阿炳的音乐形象塑造.................................................................................................16
2.1阿炳在主题音乐中的形象塑造................................................................................17
2.2阿炳在独唱中的形象塑造........................................................................................21
2.3阿炳在重唱、对唱中的形象塑造............................................................................26
2.4阿炳在合唱中的形象塑造........................................................................................32
第三章阿炳的舞台形象塑造.................................................................................................37
3.1歌剧演员的“二度创作”........................................................................................37
3.2多元化的舞台艺术呈现............................................................................................40
结语.......................................................................................................................................44
........
第三章阿炳的舞台形象塑造
3.1歌剧演员的“二度创作”
在歌剧中,唱演为歌剧演员舞台行动的主要构成,除声乐艺术外,表演艺术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比重。简单来讲,表演艺术就是要求歌剧演员通过运用自身和改变自身去创造所要扮演的角色,即由演员扮演角色表现和创作人物形象的艺术,能够充分具备创造鲜明人物形象的能力是考量一个演员是否称职和优秀的重要标准。13这就要求歌剧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要有良好的声音表现力,同时要具备过硬的舞台表演能力。而舞台行动往往源于内心活动,只有深入角色获得感同身受的内心体验才会呈现出令观众真实可信的舞台表演。当代民族歌剧中的表演模式已不再拘泥于中国传统戏剧中戏曲程式化的表演方式,而是在元素借鉴的基础上赋予人物新的时代个性,结合人物内心和作品理念通过表演语言、表演形体与面部神态使人物形象达到有血有肉的丰满效果。歌剧中的阿炳经历了从青年到去世前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在极大时间跨度下又发生了从一个艺冠群芳的青年乐师到一个落魄盲人的身份转变,要准确抓住其内心落差,并通过具体而清晰的舞台行动表现出能够让观众主动接受的特定人物形象,对于演员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民族《二泉》中,阿炳的扮演者,著名歌唱家王宏伟便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
3.2多元化的舞台艺术呈现
舞台美术是歌剧艺术中最直观的外部框架,也是戏剧中最为具象的艺术形态,它是构成完整歌剧艺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歌剧中,舞美通过利用宏大的外部形态来表现不同歌剧场景和不同戏剧空间,推动戏剧发展进程,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并通过其写实、写意与场景意象的特定功能为歌剧提供着无限的可能性,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民族歌剧《二泉》的成功创作和阿炳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都离不开作品中独具特色的舞美、灯光设计,多元化的舞台呈现始终在具象和意象中不断深化着阿炳在不同阶段的内心活动与艺术性格,从外部形态上为阿炳搭建了多重的心理空间与情感框架。第一章曾讲到歌剧《二泉》整个叙事线条的特殊性,编导并未按照一贯的线性脉络去平铺直叙阿炳的一生,而是通过对阿炳内心世界的解读分化出两个相互对立却又相互融合的叙事空间,即光明与希望并存的心灵空间和黑暗与坎坷同在的现实空间。在阿炳的心灵空间,观众可以看到阿炳对过去的留恋与追忆,也可以看到阿炳跌宕一生的心之所向,因此亮光是阿炳虚幻心理空间中的主色调,暖光是阿炳内心情感的温存与寄托,白光则象征着阿炳强有力的反抗与呐喊,灯效的黄色、金色、橙色都是阿炳内心灯光的颜色,这些亮色代表了阿炳内心的不甘与向往,是体现阿炳内心世界洒脱气质和抗争情怀的浪漫光效。
.........
结语
它们或直接塑造,或间接衬托,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对阿炳的音乐形象发挥各自独特的塑造功能。就阿炳的舞台形象塑造而言,王宏伟牢牢把握住了阿炳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人物特性,戏剧表演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真实,演唱准确到位,每个阶段的服饰造型真实考究,通过舞台美术、灯光等科技化舞台手段的配合,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兼具历史感与现代感的阿炳形象。歌剧中音乐和戏剧水乳交融,演唱与表演恰到好处,通过音乐和戏剧手段塑造了一个真实、多面、立体的阿炳。总体来说,歌剧《二泉》的创演是相当成功的,它以平实的历史素材再现了阿炳坎坷的一生,用西方艺术形式讲述了中国故事,在现代化的创作理念中塑造了一个新时代的阿炳,是一部值得充分肯定和大力推广的民族歌剧。结合笔者的参演感受和理论分析,笔者认识到,歌剧《二泉》从文本创作到舞台呈现,无一不体现着其创作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它的成功创演不仅为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创作活力,也为艺术工作者们在当代民族歌剧的创作中,如何更深层次挖掘题材的文化价值,进而体现时代特色、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振兴民族歌剧事业任重道远,希望未来会有更多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出现在舞台上。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