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音乐论文,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会时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这为民族声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生活、劳动中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立足传统,把握时代脉搏,才能以发展变化的眼光对待民族声乐的发展,进而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音乐文化事业的稳定稳步发展。
...........
...........
第1章绪论
理论意义:目前学术界对于改革开放40年以来声乐艺术发展的相关研究较少,以几篇硕士论文的形成存在,而将其放到音乐社会学背景下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也为数不多。本文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族声乐的发展放到音乐社会学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探究民族声乐在改革开放40年来生产、传播与职业等方面的发展,以丰富学术界理论成果;实践意义:本文研究笔者是通过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声乐艺术的音乐社会学分析,探究民族声乐艺术地发展状况与规律,希望为今后研究音乐社会学及改革开放40年以来声乐艺术发展的学者们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对声乐艺术在社会中的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意见。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网站与平台,围绕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搜集、分类,根据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的不同,现将学术界关于音乐社会学背景下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相关的研究成果整理成音乐社会学相关研究、改革开放40以来民族声乐发展相关研究、音乐社会学背景下的民族声乐相关研究三个方面。
.....
第2章改革开放40年民族声乐发展概况
2.1改革开放40年民族声乐发展脉络
其中,电视音乐是九十年代的“特色”,伴随着全新传播媒介的诞生,人民群众在歌曲欣赏时,也可以通过屏幕镜头故事的描写,感受歌曲的内涵,使人民群众欣赏到诸多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同时,伴随着电视音乐的兴起,通过电视屏幕,一大批民族声乐艺术家也被人民群众所熟知,如彭丽媛、阎维文、宋祖英、吕继宏等,声乐演唱技术娴熟,以丰富的舞台表现力完美的诠释了声乐作品中蕴含的质朴的情感,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赞美与认可,也成为民族声乐学习者的榜样。同时,民族声乐的繁荣阶段,民族声乐传播开始兴起了各种层次的声乐比赛,以比赛的形式选拔优秀的民族声乐演唱家,有力的推动民族声乐的传播、推广与传承,比赛这一选拔形式也成为了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手段。总之,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声乐经历了初级阶段、繁荣阶段、多元发展阶段,在创作、演唱、传播、教育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展现时代精神,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赋予民族声乐艺术浓郁的民族性与鲜明的时代性。
2.2改革开放40年民族声乐发展特点
在学术交流方面,伴随改革开放政策打开的国门,民族声乐教育家、演唱家等专业同行之间的交流逐渐频繁。我国的民族声乐教育家、演唱家走出国门,开启声乐艺术的交流访问,在交流访问中了解到西方声乐艺术的理念,也将中国民族声乐带出国门,使国外学者、观众了解到渊源流长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从而实现文化艺术的交流。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改善后,精神层次也大大的提高,促使许多青年教师和学生出国留学和进修。我国专业院校、民族声乐组织也时常聘请国外专家来华,开展教学、讲座、演出等活动,进一步开阔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研究,在交流实践学习中,提高民族声乐专业学生的教学以及表演能力,从而更加好地推动高校声乐专业地发展。在专业民族声乐教育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无数优秀的教育家,在构建中国民族声乐体系的道路上开拓探索,如金铁霖教授提出“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时代性”的民族声乐创作与表演思想,对我国声乐教育进行了新的思考和总结
.........
.........
第3章音乐社会学视野下改革开放40年民族声乐艺术的生产...........20
3.1民族声乐创作生产..............20
3.2民族声乐唱奏生产...........22
3.3民族声乐伺服生产...........25
第4章音乐社会学视野下改革开放40年民族声乐传播与职业...........29
4.1民族声乐传播...........29
4.2民族声乐教育职业32
第5章音乐社会学视野下改革开放40年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34
5.1民族声乐创作表演...........34
5.2民族声乐教学...........35
.......
第5章音乐社会学视野下改革开放40年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
5.1民族声乐创作表演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族声乐创作秉承“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在继承传统作曲技法的同时,吸收借鉴西方现代作曲理念与技法,创作了诸多包含真情、极具艺术表现力,并且兼具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民族声乐作品。其中蕴含的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音乐创作思维,是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音乐创作带给我们的宝贵经验,在未来的音乐创作中,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根据群众审美价值的变化,运用科学规范的音乐技法,将民族音乐的精华部分呈现到观众面前的同时,大胆的将新的音乐理念和想法融入演唱之中,进而给观众带来更美的音乐体验。
5.2民族声乐教学
因此,民族声乐教师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全面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克服一切困难,笔者从两个方面提出建议:1.教师层面:首先,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嗓音条件、声音特色,针对不同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正确引导学生做不同的发声练习,并养成师生同记课堂记录的习惯,以便可以阶段性的观察学生的进步及退步情况。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相关知识,如歌曲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思想感情等,以便于学生演唱时的情感处理。同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合理的声乐曲目,如性格沉稳、较为内向、声音厚实的学生,可选择略带悲伤情绪、抒情性较强的民族声乐;而性格活泼、较为外箱、气息灵活的学生,可选择风格欢快、技巧灵活的民族声乐作品。不能产生跟风式的声乐曲目学习最后,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通过一首歌曲的学习,掌握相关的发声技巧与情感处理方式,在遇到相同的作品时,能快速、准确的进行把握和演绎,形成学生独特的演唱风格。
......
第6章结论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族声乐在健康的社会大环境下得到良好发展,在民族声乐生产、传播与职业发展方面,都为当下民族声乐的发展以经验启示。因此,当前我们要梳理其发展过程,厘清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族声乐发生的重大变化,以把握其发展规律,为我们将其发扬光大提供有益思路。中国民族声乐是以我国悠久的历史为渊源、用我国民族特有语言辅与科学的发声技巧为审美原理的中国式歌唱艺术。它依附于中国人民的审美取向,也是人们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气质、整个民族的秉性。改革开放40年来,在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同时,大众审美观念也悄然发展转变,这些都对民族声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创作产生了一大批歌颂新时代的优秀民族声乐作品;表演方面兼具传统唱法的明亮甜美与西洋美声唱法的通透圆润;教育方面产生了一大批如金铁霖、邹文琴、马秋华等的民族声乐教育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育训练体系以及完备的演唱技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