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音乐论文,通过第二章对交响诗的整体特征的分析,第三章的行文以李斯特的艺术观“诗意理念”为着眼点。李斯特的创作观念不仅融合了黑格尔的诗学观念,同时也是对魏玛精神的继承,更重要的是其艺术观是对十九世纪历史的反映,李斯特艺术观与创作实践的融合开创了19世纪的“新魏玛”。在李斯特的新形式下,印证了思想决定形式的概念。李斯特作为一名作曲家,他的作品和观念是融为一体的产物,即便他没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过多的论述,但他通过对柏辽兹、舒曼、肖邦等作曲家的论述中阐明了他的个人创作观念。通过阅读会发现,李斯特的著作《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一文,其写作目的就是赞扬音乐与文学的完美融合,并将这种形式作为创作典范,提倡标题音乐的美学价值。柏辽兹的艺术理念是让诗歌成为器乐的基础。他并不满足于音乐应该以一种普遍的方式暗示或者描绘一种诗意的思想,而是试图使它代替文字,或者描绘这些词语的含义。
......
绪论
虽然对于“新德意志乐派”所涉及的美学观念的归属问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是二者的核心思想都是借用德国古典美学的“诗学观念”作为支撑点进行展开。从上述角度分析,对于“新德意志乐派”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角度,一方面是对其历史进行溯源,另一方面是对其涉及的音乐美学观念进行探讨,从这两方面的讨论可以说是结合了历史依据与主观思想的论述,为后人研究“新德意志乐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李斯特作为“新德意志乐派”的领袖他是以何观念带动乐派发展成为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同时,李斯特作为标题音乐的代表人物他是如何理解标题音乐?李斯特“联合不同艺术理想”的创作理念成为了“新德意志乐派”的核心理念,而他对这一思想核心的实践探索是通过交响性音乐进行展开,他对交响性音乐的理解大致划分为两个层面:打破传统音乐形式与特征的“未来音乐”以及实现音乐与其他文学形式相关照的“诗意理念”。综上所述,何为“互动关系”?笔者认为实现互动关系首先要对作曲家的创作观念有所探究,并进行一系列的正面阐述;其次是要通过音乐分析寻找到观念与实践间的关联性,并且将二者相结合进行阐释。李斯特的十三首交响诗都从不同的层面体现了“音乐与其他艺术融合”的思想,而寻找到不同的思想核心则成为实现李斯特创作观念与实践“互动”的源头。
.......
第一章溯源:“新德意志乐派”及李斯特艺术观的形成
第一节“新德意志乐派”的形成
由此看来,布伦德尔所谓的“新德意志乐派”中的“新”首先在于时期的划分问题之中。其次他认为的“新德意志乐派”代表人物李斯特、瓦格纳、柏辽兹等人的创作理念与之前的“旧德意志乐派”不同,他们“新”在一方面继承发展了贝多芬的“标题音乐”,另一方面是他们力图创作联合不同艺术的浪漫主义音乐,或者说是创作无所不包的万能的艺术作品。“新德意志乐派”在李斯特的领导下,代表了贝多芬后的浪漫主义时代的交响音乐的发展,他们继承了贝多芬的传统,又融合不同元素,在他看来,这个乐派集合了先前各个历史阶段之大成。李斯特在他的论著中经常提及“诗意”这一概念,笔者认为,他所谓的“诗意”是指其作品的主导思想。李斯特的交响诗强调音乐与诗相联系,用诗意来改革音乐艺术,使音乐家成为“音乐诗人”
第二节李斯特艺术观的形成
为什么李斯特想用诗歌这种文学形式作为实现“标题音乐”的途径?李斯特在论述自己创作观念或美学思想时,常常借黑格尔的言论对自己的话语进行论证,由此看来,李斯特对黑格尔的美学观念表示肯定。那么,在黑格尔的美学论述中,他特别将艺术的各个门类进行了类型划分⑥,其中绘画、音乐、诗歌属于同一类型的艺术形式——侧重于表现内心生活、精神世界的“浪漫型艺术”。在李斯特的话语中,他并未对“诗意理念”这一词语并未作出直接解释,但在他的论著中已经隐喻性的对此问题进行了说明。首先,他对他理解中的“标题”做以明确阐释:是李斯特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④。李斯特的论述主要是表达了诗与音乐之间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李斯特所谓的诗意不仅是用音乐表现诗歌,而是音乐如何表达诗歌,音乐与诗歌之间是一个统一的关系,正如李斯特认为的那样,交响诗作为一个由音乐和诗歌构成的“总的体系”,它应该实现将音乐与诗歌相统一。所以在李斯特的观念中,音乐与诗歌间并非仅实现联系,而是应实现二者的统一。
........
第三章融合:从两首交响诗的写作实践看李斯特艺术观...................................................................28
第一节《塔索》...............................................................................................................................28
第二节《匈奴之战》.......................................................................................................................34
第四章审思:新德意志乐派艺术观与交响诗的互相观照...................................................................42
第二节《匈奴之战》.......................................................................................................................34
第四章审思:新德意志乐派艺术观与交响诗的互相观照...................................................................42
第一节实践承载观念.........................................................................................................................42
第二节观念映射实践.......................................................................................................................43
结语.........................................................45
....
第四章审思:新德意志乐派艺术观与交响诗的互相观照
第一节实践承载观念
李斯特不仅实现了音乐与文学的融合,同时在音乐与精神上真正实现了贝多芬所要表达的英雄主义精神与人道主义理想。在《山间所闻》、《匈奴之战》等作品中,李斯特曾使用赞美诗的音乐旋律,这种旋律强调了宗教音乐所体现的人道主义理想。这与贝多芬《合唱交响曲》结尾的《欢乐颂》所展现的人道主义精神相契合,从这一角度体现了李斯特与贝多芬在宗教观念方面的相同追求。除此之外,李斯特在《理想》中直接采用席勒的诗歌作为每部分的标题内容,他采用了另外的一种方式体现对贝多芬英雄主义风格的回忆。在这部作品中也采用了赞美诗,但是,这里赞美诗的运用不具有叙事含义,而是仅以赞美诗作为推动音乐发展的主题。在这李斯特试图相同赞美诗和席勒的联系使听众记住魏玛传统,记住席勒这一伟大的文学人物。柏辽兹意在通过诗歌内容的标题性使音乐从属于纯粹的心理概念。但在李斯特看来,柏辽兹已经成为李斯特“新德意志乐派”创作观念的另一位实现者,他将音乐与文学相融合的创作方式,符合了李斯特对标题音乐的期待,器乐作品本身所具有者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将其与其他具有确定性的艺术形式相融合,使器乐作品也具有了表达具体事物、事件的能力。
第二节观念映射实践
布伦德尔在提出“新德意志乐派”一词时,李斯特已经辞去了在魏玛担任的职务,所以说,布伦德尔的观念提出在某种程度上时对李斯特在魏玛期间所发展的艺术思想的回溯。或者说“新德意志乐派”以李斯特作为领导者反映了李斯特在魏玛时代所发展的思想。而李斯特的创作思想并非一蹴而就,其思想从理论根基上来说大致分为三方面:哲学根基、文学根基及音乐根基,通过这三个角度的影响塑造了浪漫主义时期的李斯特。在前文所提到,李斯特黑格尔认为“诗歌是浪漫型艺术中的最高形式,与音乐相结合时会提升音乐的价值与效果,音乐的精神内容会因为与诗歌相联系而变得清晰”①在德国古典美学的理念中艺术之间的融合(黑格尔主要表现为音乐与诗歌之间的融合),对于“新德意志乐派”创作理念最为直接的影响是黑格尔的美学观念。在这种黑格尔美学观念对于新德意志乐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政治与音乐。
......
结语
李斯特作为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倡导者,他的交响诗代表了19世纪新的交响风格,同时也体现了“新德意志乐派”的理想。李斯特及“新德意志乐派”渴望通过创作实践传达19世纪“艺术融合”的理念。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对“新德意志乐派”及李斯特艺术观形成的历史解读。通过“新德意志乐派”产生的历史语境、概念解读及理论根基几方面寻找到“新德意志乐派”所反映的“新”观念,同时对其映射下的李斯特艺术观的成因及实质进行初步探索。第二章是从李斯特的创作实践交响诗入手,分别对题材选择、主题形象的展开方式、结构中的音乐叙事及和声、调式中的隐喻性四方面进行剖析,以“诗意理念”、“未来音乐”两方面进行观念与实践的互动解读,从而阐释实践中所映射出的创作观念。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