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音乐论文,首先,锡伯族音乐文化具有多元特征。锡伯族民族历史悠久,由鲜卑族发源而来,具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经过漫长的迁徙、征战和融合后,锡伯族的文化在保有原民族特征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和吸收周边如蒙古、哈萨克、女真等民族的文化精髓,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因为西迁,导致了锡伯族如今东——西两地分而聚居的生活现状。西迁新疆后,锡伯族主要生活在伊犁地区,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丰富,锡伯族在当地开大渠,组织农耕开荒,与当地居民和谐共处,察布查尔当地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环境,也为锡伯族音乐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锡伯族人善于学习模仿,多元化文化环境对于锡伯族贝伦音乐影响颇多,其一是对乐器的影响,贝伦音乐演奏时使用的东布尔与哈萨克族的冬不拉相似,是锡伯族人根据东北三弦和冬不拉结合简化而成的乐器,其演奏风格酷似冬不拉
........
绪论
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田野调查法、分析法、综合研究法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传统音乐的重要研究方法,可使笔者获得丰富的资料,以研究者熟知的环境作为田野工作的对象,以熟悉的民族身份作为代入,在生活中会存在某种契机,从而有更深刻的心路体会,由感性入理性研究。笔者在沈阳地区的锡伯族自治区域长大,本科时期便收集锡伯族音乐的相关文献,并对沈阳地区的锡伯族自治区域进行多次田野考察,在深入了解沈阳地区的锡伯族音乐现状后,于研究生时期前往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地区锡伯族自治县进行田野考察,以锡伯人的身份,与艺人交流进行访谈,深入了解课题。本研究课题将对锡伯族贝伦音乐展开全面的田野调查,深入对其展开多角度研究。分析法:阅读大量前人研究文献资料,对相关研究对象进行全方位的客观了解深入分析,在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对其展开客观描述。由于贝伦音乐是现存于新疆察布查尔地区的民间艺术,故因为语言障碍采访难度增加,对于音响资料的整理和搜集需要进行田野采风获得一手资料,并且内容基本都是口音极重的汉语,音像资料的标题也是锡伯文描述,所以对于采访记录和音响资料的整理翻译和校对是一个很大的工程,为确定其音乐名称和基本特征,需结合文献资料对音响进行分析和对比,总结其艺术特征。
......
第一章锡伯族贝伦音乐的文化背景
第一节锡伯族历史概述
在清朝时期,伊犁地区无论是政治、经济方面,还是文化和军事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成为了新疆地区的繁荣地带之一。清政府派兵进驻新疆伊犁,主要目的为戍边、防守台站、驻守卡伦。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锡伯营从本质上来说不仅仅是一个行政及军事组织,与此同时,还大规模开展生产活动,所以说也是一个生产组织。在锡伯族人的勤奋努力下,察布査尔地区原本荒芜的土地增添了无限的色彩,粮食作物被耕种,各种牲畜被养殖,锡伯人民垦荒造田,自耕自食,将荒山变成粮仓,在这里过上了自给自足的桃源生活。嘉庆七年(1802年)农历十月,锡伯营总管图伯特率领锡伯族军民,开始动工开挖察布査尔大渠,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竣工。察布査尔大渠的开凿成功,是当地水利发展史上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事件,相关详情都被写进了徐松所著的《西域水道记》,由于饮水问题的解决,锡伯族就在伊犁地区稳定驻扎下来。
第二节察布查尔地理地貌及文化生态
在伊犁察布查尔地区大约有九种不同的“街头歌”,其曲调和旋律也有一定的区别。此外还包括宗教音乐曲调、念说曲调、泊布里曲调、叙事歌曲调等等。锡伯族的乐器类型也是非常的多样化,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如“东布尔”、“苇笛”、“墨克纳”等都是该民族非常具有特色的乐器。其中,东布尔是一种弹拨乐器,琴头和按指板似三弦,共鸣箱似冬不拉,用山羊肠作弦。这种乐器通常情况下主要的作用为舞蹈伴奏,也是贝伦音乐的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主奏乐器。西迁新疆后,锡伯族主要生活在伊犁地区,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丰富,锡伯族在当地开大渠,组织农耕开荒,与当地居民和谐共处,察布查尔当地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环境,也为锡伯族音乐文化的保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锡伯族贝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文化多元的特征,贝伦音乐内容丰富,融合了锡伯、满、蒙古、哈萨克族的音乐风格,其所配舞蹈也具有一定的蒙族舞基础,这些都与锡伯族历经迁徙,后期定居于少数民族环绕的察布查尔地区密不可分的关系。
........
第三章察布查尔锡伯族贝伦音乐现状..................32
第一节贝伦音乐的生存现状..32
第二节“非遗”视角下贝伦音乐的保护......36
第四章贝伦音乐文化内涵..............39
第一节东西民族文化差异......39
第二节不同身份视角下的贝伦音乐..............43
........
第四章贝伦音乐文化内涵
第一节东西民族文化差异
而西迁到新疆察布查尔地区的锡伯族人至今还在使用民族语言,建国初期这里施行双语教育,为他们保留本民族语言创造了条件。因为一直生活在本民族语言环境之中,日常交流、唱歌、跳舞等等,都离不开民族语言,因此锡伯语在这里得以保留和传承。老人质朴的话语流露出了一个老艺人的心酸和无奈,也侧面反映出了沈北地区锡伯族民族音乐衰弱的现状。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但是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不该忘记无名的传统民族文化。作为锡伯族的老家,东北竟然没有传承锡伯族的民族音乐文化,这不能不让人惋惜。民族文化环境和锡伯族语言的流失,使锡伯族青年一代民族传统保留的更少,这也是锡伯族民族文化传承告急的原因之一。察布查尔的锡伯族文化能够完整的保留,是因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也是因为当地锡伯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坚守。现今的察布查尔发展迅速,紧紧的跟随现代化进程,但是没有因为城市的发展而忽略身边的民族文化,每当茶余饭后或者婚礼节庆,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唱起歌跳起舞,音乐已经成为当地锡伯族人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二节不同身份视角下的贝伦音乐
锡伯族历史发展至今,呈现出东西聚居的现状,同时锡伯族生活的环境开始有了不同的变化,经过田野调查所知,除了上节所述原因,东西两地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的民族音乐态度。沈北地区作为原始居民遗留在这片土地上,周围也存在着除汉族以外的不同民族,人数最多的应属朝鲜族,兴隆台自治镇建立时,全名叫做锡伯族朝鲜族自治镇,在兴隆台还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朝鲜族。新疆地区的锡伯族人从来没忘记自己的老家沈阳,他们始终认为自己的根还在东北沈阳。对于音乐文化的认识也是这样,察布查尔的锡伯人像祖先一样能歌善舞,他们用歌舞娱乐生活,用音乐来表达情感也用音乐来讲述历史,这使得音乐文化完整的保留下来,并被传承到今天。锡伯族人从遥远的东北迁徙到新疆,目的是保卫边疆,他们用音乐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民族的文化,从小就学习民族乐器、民族歌舞,虽然长大之后他们基本都不会以音乐谋生,但是他们从民族音乐中听到了本民族的声音,感受到了本民族文化的魅力。正是因为这里的锡伯族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遗余力的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做着巨大的贡献,因此这里的锡伯族民族文化得以完整保存,沈北地区的锡伯族人才有机会重新认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
结论
在上述论文写作中,由于锡伯族历史的特殊性,因而锡伯族贝伦音乐的研究应该结合锡伯族迁徙历史及西迁后察布查尔地区的音乐文化现状进行研究。其二是对音乐风格的影响,贝伦音乐中的白走马和黑骏马模仿骏马奔腾,其音乐明显与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的风格有一定相似性。多元文化围绕的锡伯族贝伦音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贝伦音乐的传承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其次,贝伦音乐作为舞蹈伴奏音乐的基本特征,以规律极强、变换多端的节奏结合舞蹈动作来抒发内心情感和表达故事内容。作为用东布尔进行演奏锡伯族贝伦舞的伴奏音乐,因为东布尔形制简单,演奏方法较易掌握,具有大众性音乐活动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