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音乐论文,评剧艺术本身具有现代意识,但评剧作品中的现代意识只是广义的现代意识的一部分,其具体内容也就是当代人们普遍认可的主流思想,因此不同年代的评剧作品都会以当代人们认可的主流思想为核心展开创作。作品中正面积极的主流思想观念,不仅可以为作品吸引更多价值观相同的观众,还能对观看作品的观众起到一定的引导教化作用。评剧《我那呼兰河》就是沿袭了萧红小说中的现代意识,着重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以及人的自身价值,从思想层面为评剧音乐的形象塑造定下基调。另外,音乐、舞蹈、灯光等影响舞台表现力及戏剧呈现的引导性思想主要是当代审美观念,因为现代转化的目的就是增强舞台表现力、便于观众对作品的理解与接受,所以这一思想在评剧的现代转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
绪论
戏曲现代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现代化的研究逐渐集中到戏曲的现代转化研究方面,从图表中的折线走势来看,关于戏曲现代化以及现代转化的论文发表情况整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相关研究的论文发表数量虽然没有呈现某一特定规律,但几乎每年都有相关文章发表,这也就说明此类研究一直在进行调整和逐步加深,不曾间断。从内容来看,这些文献主要是结合不同时期的戏曲发展态势而言,前期是在“戏曲现代化”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探索性的思考和研究,后期更多的则是关于戏曲现代转化的相关研究。在这些文献中,近年来关于戏曲现代转化的研究大体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传统剧目翻新的研究,另一类是对新的戏曲作品多元化发展的研究。
........
第一章现代评剧《我那呼兰河》的创作及评价
第一节《我那呼兰河》创作缘起
关于歌剧思维探索的源起,作曲家徐占海提到,1950年在沈阳开关于戏曲改革的会议,当时田汉便提出“未来我们国家的歌剧要以戏曲为基础”的观点,那个时候的辽宁省委文化部长是安波,他在创作评剧《小女婿》时就尝试使用歌剧因素。对于作曲家徐占海而言,在此之前他已经创作过《魂断天波府》等评剧作品,所以特别希望此次创作评剧《我那呼兰河》能有新的突破。正是因为1952年安波就已经做到用歌剧因素创作评剧,所以从未尝试过用歌剧创作评剧的徐占海打算为评剧《我那呼兰河》增添色彩,以歌剧的思维、歌剧的组成元素来完成《我那呼兰河》的音乐创作。对于一位作曲家而言,如果说感兴趣的题目是他创作的契机,那么从未尝试过的创作方式就是进一步打开作品大门的钥匙,是他下一步音乐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向。事实上,从徐占海近年来创作的评剧音乐来看他的尝试确实没有止步于此,继评剧《我那呼兰河》向歌剧进行探索之后,在创作评剧《孝庄长歌》时又向音乐剧进行探索。可以说,徐占海此次以歌剧思维创作评剧的做法是其评剧音乐创作的一个新的尝试,也是为未来的评剧音乐创作找到新的角度。
第二节《我那呼兰河》音乐创作思想
在作曲家徐占海家里的书架上有多部萧红的文学作品,据徐占海描述,小时候看萧红的小说《生死场》时就觉得特别过瘾,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一直让他记忆犹新。因为十分喜欢萧红的文学作品,所以在创作《我那呼兰河》之前,徐占海已经萌生以萧红相关题材进行创作的想法。这个想法一产生便无法压抑惦念的心情,不久后,他只身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县,来到萧红的故居,真正地与呼兰河结缘。这一次与一般的田野考察不同,因为个人的喜爱,徐占海自发来到萧红故居后便在此小住,曾坐在萧红故居的庭院中闭眼感受,也曾抓起一把黑土带走。对于他来说,这次前往萧红故居不只是前去考察,前去观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地貌,更是到呼兰河真实的生活,在冥想和感悟中与萧红近距离的“对话交流”。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时隔几年,写萧红的机会悄然而至,正是当初因为喜爱萧红的文学作品而去萧红故居采风的这一系列举动与思考,为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评剧院邀请徐占海加入主创团队成为《我那呼兰河》的特邀作曲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完成了自己心中这个多年的愿望。
........
第三章《我那呼兰河》音乐创作中的保留与借鉴.......................................27
第一节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吸收与保留........................................27
第二节对西方表现手法的借鉴与运用............................................33
第三节对《我那呼兰河》音乐创作手法的分析....................................41
第四章评剧音乐的现代转化........................................................48
第一节评剧作品中的音乐与现代意识............................................48
第二节评剧音乐现代转化过程中的融合与韵味保留................................50
第三节由评剧音乐的现代转化引发的思考........................................52
结论.............................................................................56
.........
第四章评剧音乐的现代转化
第一节评剧作品中的音乐与现代意识
以往不乏一些戏迷朋友喜欢闭眼听戏,通过这类现象就可以看出,戏曲也是听觉艺术,任何一个戏曲种类都离不开音乐这一重要组成元素。纵观当下的戏曲作品,音乐起到的作用绝对不仅仅是带给观众悦耳动听的美的享受,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对作品中的形象塑造以及剧情推动等方面产生的实质性影响,事实上这也是戏曲中音乐所起到的根本作用。评剧作品中音乐的作用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创作出生动感人的评剧作品,就得让评剧唱腔、贯穿唱腔的过门以及评剧中的背景音乐都充分发挥出塑造形象以及推动剧情的关键性作用。以评剧《我那呼兰河》为例,一方面从形象塑造的角度看,唱腔部分主要是对人物的多面性进行塑造,这种塑造既要符合剧中人物的性格,又要将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特点都把握住。突出人物的多面性不仅能让人物塑造更生动形象,还能在作品中着重突出人以及人的价值,与评剧作品中的现代意识形成呼应,相辅相成。背景音乐部分对人物及环境的塑造兼而有之,塑造人物主要以描绘人物内心为主,辅助唱段部分对人物的把握;塑造环境主要是结合当下的环境因素,通过音乐渲染、烘托出时代背景以及剧中情景所需的氛围,让人感觉仿佛是身临其境,以此进一步提高舞台效果,加深作品的思想深度。关于评剧音乐对评剧作品中形象塑造的具体分析在第二章第三节有举例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二节评剧音乐现代转化过程中的融合与韵味保留
融合性创作说到底就是在探索创新,融合性创作的作品最终是否会被观众接受、能否成为一部优秀的评剧作品,主要还是取决于融合后的作品是否具有浓郁的评剧韵味。从目前的评剧创作来看,唱腔方面比较常用的融合性创作方式就是将评剧音乐一分为二,当唱腔的音乐框架得以保留时,创新其中的音乐素材;当唱腔的音乐素材得以保留时,创新唱腔的结构框架。背景音乐方面比较常用的融合方式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论是吸收借鉴评剧音乐以外的什么素材,都要有意识的保留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特别是评剧音乐元素以及相近的其他音乐元素)与之呼应。也就是说,对于评剧音乐的融合性创作而言保留评剧韵味尤为重要。一部评剧作品的好坏不仅在于作品本身,更在于观众的反响,这也是对于舞台艺术而言最直接的反馈。舞台艺术说到底是视听艺术、是感官艺术,对于观众而言,新的评剧作品改得好与不好,其评价重点往往在于有没有“评剧味儿”,因此在评剧音乐进行融合性创作后,保留住评剧的韵味是事关评剧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的戏曲往往会有不同的韵味魅力,不同的派别、不同的表演者同样会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韵味体验,由此看来,韵味应是通过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传递出来的,它与唱腔以及演唱技巧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
........
结论
评剧《我那呼兰河》是根据萧红小说创作而成,饱含着浓郁的东北风情和史诗般的人性光辉,作品最后呈现出的“生生死死呼兰河”不仅具有东北底层劳动人民奋起反抗的浓烈血性,还在灯光、音乐等舞台效果的渲染下流露出了悲悯的人文关怀。这部作品通过文学与戏剧的碰撞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在当代主流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引领下,完成现代转化,呈现出全新的戏曲风格。因此,对此类现代转化的优秀评剧作品(评剧《我那呼兰河》)的音乐进行解读,无疑对评剧音乐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只要是对评剧的未来发展进行探索,就会使用当代审美观念进行创作,因为不论在何时何地进行创作,创作者的审美意识都会直接影响到作品呈现,以此进一步丰富舞台表现力,为作品增添色彩。从音乐呈现(即评剧音乐现代转化的具体表现)来看,音乐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擅于抒发情感、表现情绪、烘托气氛,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当音乐与戏剧相结合后,戏剧便借助音乐擅于抒发情感、表现情绪等特点,让戏剧中的形象塑造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略)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