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吉林农安黄龙戏保护与发展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7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62919593020395
  • 日期:2020-06-2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音乐论文,本文对黄龙戏进行了概述,阐述了其艺术特征,重点论述了黄龙戏的发展现状、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其中通过学校教育来保护传承黄龙戏,更能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本文旨在呼吁政府和社会各界都来关注黄龙戏的发展,抢救、整理、收集黄龙戏的相关资料,保护传承黄龙戏,使这一地方剧种带着接地气的、基层的泥土的芳香,不断地发展壮大,走向更高的巅峰。“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黄龙戏还要靠黄龙戏的所有精英群体的共同努力,学习全国各地区、地域的优秀剧种的发展经验,面向基层,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培养出更多的热爱黄龙戏的粉丝群体,使黄龙戏剧种在群众中生根发芽,面向未来开放出更加灿烂的艺术之花。

.....

 

绪 论

 

黄龙戏是黄龙府的文化精髓,不但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全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点和研究价值.通过多年来的流传和延续,黄龙戏在民间传统艺术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具有黄龙府的地域文化明显烙印,是黄龙府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黄龙戏的发展代表了我国东北地区戏曲事业的发展,也为东北地区戏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东北音乐文化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黄龙戏来源于黄龙府,在其发展的历史上,黄龙戏吸纳了当地的皮影、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鲜明的艺术特色,表演方式在保持借鉴原有京剧的表演艺术基础上,又加入了萨满元素,以及北方各个少数民族表演艺术特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特质。在黄龙戏的演出中,其主奏乐器是由东北当地的四弦发展而成的黄龙琴和高胡;黄龙戏的唱腔充分与当地的民间乐曲融合,可以分成青调和正调,正调又有男和女两种,共有三种声腔;在表演方面,同样黄龙戏也充分和当地的民间表演形式相结合,加入了当地舞蹈和萨满的元素,非常具有当地的传统文化色彩。

.........

 

第 1 章 黄龙戏的概述

 

1.1黄龙戏产生的地域文化背景
文化经历人类整个文明史昌盛至今不衰,是一个令世界惊叹,让民族自豪的奇迹。仔细想来这种奇迹是有客观规律的,那就是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的存在使中华文化得以博采众长百花齐放,从而犹如源头活水,使个地方剧种都能独树一帜,永葆青春生命力。一个文化缺少这样具有包容性的土壤,必将使艺术之花枯竭,从而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而黄龙府文化之所以在东北民间地方剧种中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得益于它具备了广博的包容性。黄龙府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具体表象,已经在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并成长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时期,影响了几代乃至十几代人的政治与经济生活。在这种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背景下,滋生出了优秀的黄龙戏曲音乐形式,它代表着独特的黄龙府文化,代表着农安县人民在艺术追求与不断创新发展的民俗与音乐文化上的优秀成果与结晶。
音乐论文怎么写

 

1.2 黄龙戏的起源
笔者对学术界给出的黄龙戏的概念表示认可,也就是源于东北皮影戏,又高于东北皮影戏,是吉林省地方戏曲的代表性剧集,吸收了东北民歌和东北大鼓的曲调。黄龙戏的历史基础和音乐来源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这是经过对东北历史的考证和研究而得出的结果。具根据调查了解其历史性远远大于 200 年,尤其是东北的农安县,音乐的表现形式即为极为丰富多彩,但这里的特色音乐只属于东北地区,是区别于传统的汉民族音乐,尤其是长江流域和黄河一带的音乐。
音乐论文范文

.....

 

第 3 章 黄龙戏的传承价值..............27
3.1 黄龙戏的历史价值.............. 27
3.2 黄龙戏的文化价值.............. 28
3.3 黄龙戏的学术价值.............. 29
3.4 黄龙戏的工业价值.............. 29
3.5 黄龙戏的教育价值.............. 30
第 4 章 黄龙戏的保护与传承..........32
4.1 黄龙戏的发展现状.............. 32
4.2 黄龙戏的保护措施建议......34
结 论.............................................42

....

 

第 4 章 黄龙戏的保护与传承

 

4.1 黄龙戏的发展现状
待遇差,使黄龙戏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困境。一些老艺术人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黄龙戏剧团目前有 90 多名演员,平均年龄接近 45 岁。在舞台上表演的主要演员主要是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初的老演员。在 80 年代和 90 年代之后的年轻骨干演员基本不存在。没有同等能力的后辈艺人加入剧团,所以艺术团队缺乏优秀能力的后人,对黄龙戏的创新发展及顺应当下潮流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以上都是黄龙戏在发展繁荣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做一梳理归纳分析,并在接下来的论文写作中,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具体解决措施意见,希望能对黄龙戏的发展做理论参考依据。

 

4.2 黄龙戏的保护措施建议
目前,据笔者所知在我国区域性民族音乐理论中,尚未对东北地方性戏曲剧种黄龙戏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东北黄龙戏是在民族传统和民间艺术的土壤上所形成的地方戏曲剧种,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的剧种之一。从文化的历史性来说,黄龙府文化同中原文化一样,经历了三段大的历史历程:即上古文化时期;中古文化时期;近世文化时期。从文化的成分来说,黄龙府文化在族群文化基础上逐渐同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融合而成。从文化的精神实质来说,黄龙府文化体现着人类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如著名史学家缪凤麟先生对柳治微先生所著《中国文化史》一书评家所言:此书以六艺诸史未经,而纬以百家;举凡典章之类,皆就民族全体之精神所表现者,广搜列举,以求人类演进之通则,以明吾民独创之真

.....

 

结 论
1959 年至今黄龙戏经历了 60 个年头,是吉林省农安县地区一种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综合性等特征的地方戏曲形式,是在东北皮影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独特的音乐形式,是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但在发展过程中,黄龙戏也面临了一些困境,所以保护黄龙戏刻不容缓。笔者通过以上建议,呼吁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龙戏的发展,保护传承黄龙戏。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要牢记黄龙戏的发展历史,在保持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一方面要继续深入挖掘黄龙戏音乐的文化内涵,全面收集和整理黄龙戏的有关资料,追溯其发展源头、梳理其发展脉络、探索其音乐形态等相关资料。同时,还可以吸收当下的多元文化元素以及其他音乐形式,不断融合发展,不断丰富黄龙戏的音乐形式,以顺应当下时代潮流,适应当前观众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