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武汉音乐学院竹笛原创作品的发展与流变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122219202818169
  • 日期:2018-12-2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引言
 
当代许多学者在研究笛乐的发展时,常以河南省舞阳县出土的“贾湖骨笛”来证明中国笛乐文化的八千年发展历史,并以诸多历代文人咏笛的文字来强调笛乐在民间的广泛传播。然而,正是这件历史久远且流传广泛的乐器,却难以在今天找出几首百年前作品的乐谱,甚至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作品亦不多见,这在其数千年的历史面前,难免有些“矛盾”。其实,事实也正如此,竹笛数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不争的事实,但它在社会制度、传承方式、音乐载体、行业地位特别是记谱方式等许多因素的制约下,几乎没有几首专门的笛曲完整地流传下来,也是不争的事实。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竹笛的发展迎来新的转机。1953 年,山西民间艺人冯子存在以“国家高度”组织的“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的舞台上,用竹笛演奏了两首根据山西“二人台”音乐改编的作品——《喜相逢》和《放风筝》,笛子从民间戏曲中的一件伴奏乐器正式地踏上了现代意义的音乐舞台,成为可以独奏的乐器及形式。同时,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高涨的背景下,民族乐器不仅在专业院校和演出团体占领了一席之地,同时还占据了较高的地位。在课堂与舞台的需求推动下,专为竹笛创作的作品开始大量的涌现。所以,我们目前所演奏的几乎所有的笛曲,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改编、移植或创作的。武汉音乐学院的竹笛原创作品的发展,也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的,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发展形态与全国竹笛作品的发展整体接近,其中某些时代或某些作品甚至还处在较前沿的位置,所以,本人以在武汉音乐学院本科及研究生七年的学习经历为基础,通过对武汉音乐学院的竹笛原创作品发展与流变过程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学习其特点与规律,还可以从中窥见中国竹笛作品创作的发展轨迹。
武汉音乐学院的竹笛演奏专业至今已走过六十年历史,早在中南音专①时期,最早在此担任笛子教师的是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一代笛乐宗师孔建华,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笛乐作品,并被大家认为是兼有“南派”和“北派”特点的“中原派”开创者,其笛艺传承者李协勤、向思义、荣政、周可奇等几代演奏家均是多产的创作者,他们除了独立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还与作曲家合作进行创作,如《夺丰收喜开镰》(曾理中、李协勤曲)、《楚天春华》(向思义、周雪石曲)、《巫之舞》(童忠良、荣政曲)等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学院的作曲家们也越来越重视笛乐创作,如钟信明创作的笛子协奏曲《巴楚行》和笛子独奏曲《村寨欢歌》,刘健为十六支低音笛创作的《风的回声》,周雪石创作的《汩汩香溪河》,赵曦创作的笛子独奏曲《奔流》、龚华华创作的笛子协奏曲《楚江开》等等,这些作品极大地丰富了笛子的音乐语言和表现力。六十年来,学院的几代演奏家与作曲家对笛乐的创作从未间断,这些作品大多数都是围绕“湖北民间音乐”或“中国人文情怀”两个方向展开,特色鲜明,人们亦将其统称为“中原笛乐”。故本文所研究的武汉音乐学院竹笛原创作品,其实就是人们所说的“中原笛乐”。据不完整统计,正式出版物中,包含有武汉音乐学院竹笛原创作品的曲集有:《“人民列车向前进”笛子曲选第二集》,1975 年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共收录武汉音乐学院原创作品一首:第 11 页《夺丰收喜开镰》曾理中、李协勤曲;《夺丰收喜开镰》(单行本),1975 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清泉话喜讯”笛子曲选第四集》, 1982年 8 月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共收录武汉音乐学院原创作品一首:第 12 页《江汉平原好风光》孔建华、解天祥、尹维鹤曲;《笛子曲集第五集》,1986 年 2 月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共收录武汉音乐学院原创作品一首: 第 66 页《美丽的边疆》李协勤曲;《笛子教学曲精选(上册)》,曲广义、树蓬编订,1994 年 5 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收录武汉音乐学院笛子原创作品一首:第 82 页《故乡的回忆》孔建华曲;《笛子教学曲精选(下册)》,曲广义、树蓬编订,1994 年 5 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收录武汉音乐学院原创作品一首:第 11 页《夺丰收喜开镰》曾理中、李协勤曲;《中国竹笛名曲荟萃》,阎黎雯编著, 1994 年 6 月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共收录武汉音乐学院笛子原创作品八首:第 92 页《故乡的回忆》孔建华曲;第 95 页《江汉平原好风光》孔建华、解天祥、尹维鹤曲;第 98 页《黄鹤归来》孔建华曲;第 101 页《江河情》孔建华曲;第 106 页《春满茶山》孔建华曲;第 108 页《沸腾的工地》;第 110 页《农村新貌》孔建华曲;第 199 页《夺丰收喜开镰》曾理中、李协勤曲;《李协勤笛子曲论集》,李协勤著, 2003 年 10 月 1 日由华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共收录武汉音乐学院笛子原创作品五首:《夺丰收喜开镰》曾理中、李协勤曲;《草原的早晨》李协勤曲、张巍配器;《打起湖草唱新歌》李协勤曲、张沁抚配器;《美丽的边疆》李协勤曲、周振锡配器;《江汉晨歌》李协勤曲、张友瑜配器;《中国笛子新作品曲集》,荣政编著,2005 年 10 月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共收录武汉音乐学院原创作品十首:第 1 页《幽思》孔建华曲;第 2 页《小河淌水》孔建华曲;第27 页《京韵》荣政曲;第 34 页《方竹》荣政曲;第 39 页《数蛤蟆》荣政曲;第 45 页《丝竹小品》荣政曲;第 49 页《巫之舞》童忠良、荣政曲;第 52 页《楚剧四平调》荣政移植、曾珍配伴奏;第 63 页《巴楚行》(笛子协奏曲)钟信明曲;第 157 页《楚天春华》向思义、周雪石曲;《“竹道之雪夜独酌”周可奇笛箫埙作品选》,周可奇编著,2009 年 10 月由武汉音像出版社出版,共收录武汉音乐学院笛子原创作品一首:第 23 页《独——一只低音笛的独白》简谱版、第 26 页《独——一只低音笛的独白》五线谱版;当代华人作曲家曲库——笛子协奏曲《巴楚行》,钟信明著,2014 年 8 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武汉音乐学院笛子原创作品精选》,徐鹏编著,2016 年 9 月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共收录武汉音乐学院笛子原创作品十二首,包括:第 1 页《故乡的回忆》孔建华曲;第5 页《江汉平原好风光》孔建华、解天祥、尹维鹤曲;第 8 页《春满茶山》孔建华曲;第 11页《方竹》荣政曲;第 14 页《数蛤蟆》荣政曲;第 17 页《春戏》周可奇曲;第 21 页《秋问》周可奇曲;第 24 页《惊鸿照影》李云鹏、徐鹏曲;第 27 页《轻鸥落晚沙》李云鹏、徐鹏曲;第 29 页《楚天春华》向思义、周雪石曲;第 33 页《夺丰收喜开镰》曾理中、李协勤曲;第 36 页《村寨欢歌》钟信明曲。
..........
 
第一章 武汉音乐学院竹笛原创作品溯源
 
第一节 孔建华与“中原笛乐”
孔建华 1926 年出生于河南,父亲是一位小学音乐教师,善弹风琴,叔父善于吹笛弄箫。这样的家庭环境,给予具有音乐天赋的蒙童的心灵以极大的启迪,同时,还受到河南的豫剧、曲剧等地方戏曲音乐的耳濡目染,熏淘渗透,这对他后来的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少年时代,孔建华被送去学堂读书,先后求学于中牟县简师、郑州一区联师,1948 年考入位于宝丰的中原大学。1948 年底,中原大学迁至开封,并成立了文艺教研室,他被分到文训班, 1949 年 5 月,武汉解放,他又随校南迁武汉,毕业后被分配在中原大学文工团工作。孔建华在中原大学文工团最初是以演奏笛子为主的,后来在“一专多能”的文艺政策要求下,他兼学了唢呐、板胡、黑管等多种乐器,到 1952 年秋,中原大学文工团并入了中南文工团,在“正规化、剧院化、专业化”的文艺政策要求下,他又以演奏笛子为主。2次年,因冯子存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而使得“笛子独奏”的形式开始得到广泛认可,这对于竹笛本身和演奏者来说,都是千载难逢的转机,他与同时代的许多民间艺人成为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笛子演奏家,而孔建华更是当时少有的在学校接受过现代的音乐教育的青年一代。在“笛子独奏”的表演形式被广泛认可后,许多演奏家便开始根据各自熟悉的地方音乐,通过移植、改编等手段来创作“独奏曲”来支撑这一表演形式,这一时期的作品都带着浓郁的“方言”特色,地方风格鲜明,随着演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作品的不断丰富,在不同的地域逐渐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笛子艺术流派。#p#分页标题#e#
.........
 
第二节 孔建华为“中原笛乐”所奠定的风格基础
作为“中原笛乐”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孔建华的一生创作了大量广为流传的笛乐作品。他所开创的”中原笛乐”,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是以河南音乐风格为主而兼收并蓄,亦有人认为是以河南、湖北两地的音乐风格为主而海纳百川。据笔者统计,以孔建华先生共创作、改编了竹笛数十首,大多数以曲谱或音像公开出版。如 1982 年 8 月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著的《“清泉话喜讯”笛子曲选第四集》中,收录笛子原创作品《江汉平原好风光》(孔建华、解天祥、尹维鹤曲);1994 年 5 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曲广义、树蓬编订的《笛子教学曲精选(上册)》,收录孔建华笛子原创作品《故乡的回忆》;1994 年 6 月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阎黎雯编著的《中国竹笛名曲荟萃》一书中共收录孔建华笛子原创作品七首:《故乡的回忆》、《农村新貌》、《春满茶山》、《江汉平原好风光》(孔建华、解天祥、尹维鹤曲)、《沸腾的工地》、《黄鹤归来》、《江河情》;2005 年 10 月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荣政编著的《中国笛子新作品曲集》中,收录孔建华笛子原创作品《幽思》及《小河淌水》;武汉音像出版社还出版了孔建华笛子演奏专辑,共收录了他于 1986 年录制的十五首作品(其中包括一首埙曲和一首箫曲)。
.......
 
第三章 以《方竹》《秋问》为代表的新时期笛乐创作的发展.........(12)
第一节 1990 年代以来的竹笛原创作品概述..........(12)
第二节 《方竹》的创作特点与思想内涵.............(13)
第三节 《秋问》的创作特点与思想内涵.............(14)
第四章 以《巴楚行》为代表的作曲家的笛乐新探索.......(16)
 
第四章 以《巴楚行》为代表的作曲家的笛乐新探索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武汉音乐学院的作曲家们也开始为竹笛创作新的作品,他们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创作了一批音响更加新颖、技术更加复杂且篇幅更加宏大的作品,成为竹笛音乐中一种新的“语言”,并不断地探索着竹笛音乐的新的可能性。这些作品中,又以钟信明于 1995 年创作的笛子协奏曲《巴楚行》最具代表性意义。《巴楚行》是一部三乐章有标题的协奏曲,这是武汉音乐学院竹笛原创作品中第一部协奏曲,也是全国竹笛作品中较早按西方严格的协奏曲格式创作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鄂西的民间音调为素材,如音调上采用兴山民歌中的三度特性音程,而节奏上借鉴土家族“摆手舞”的特点,并在配器中以管弦乐队加上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来烘托强调其风格。全曲三个乐章,既地道地呈现了鄂西独特的风土人情,又良好地体现了交响乐的“中国化”,更是中国乐器与管弦乐队合作的成功典范。由于作者钟信明曾在不同时期多次向不同的前苏联专家学习作曲,在创作《巴楚行》以前,从未涉足中国乐器的写作,以致在这部作品的独奏旋律的写作中,有许多打破笛子演奏“常规”的地方。所以,在作品完稿之初,被一部分演奏家认定为“无法演奏的作品”。该曲后由著名笛子演奏家荣政以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和钢琴三种不同的协奏形式多次在舞台上呈现,并录制了管弦乐队协奏、民族管弦乐队和钢琴协奏的三个不同版本的音响出版发行。武汉音乐学院 60 年校庆的音响集中,收入了钟信明作品音乐会下半场巴楚行三个乐章的演奏影像,2010 年还曾在国家大剧院以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协奏的形式成功演出,使该曲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让这部原先一直停留在乐谱上的作品“活”了起来,并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
........
 
结语
 
武汉音乐学院的竹笛专业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发展,从专业的奠基者孔建华开始,学院的几代演奏家与作曲家对竹笛音乐的创作从未间断,六十年来,积累了丰厚的原创作品,也正是由于孔建华的历史地位的原因,这些作品被大家统称为“中原笛乐”。本文通过对武汉音乐学院竹笛原创作品的整理与分析,并重点对其发展与流变的过程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一、从整体来看,被大家称作“中原笛乐”的所有作品,并不是以河南特色为主,只是以孔建华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故乡的回忆》为源头,而他与他的笛艺传承者在后来几十年的创作历程中,湖北地方音乐是主要的创作素材来源。
二、武汉音乐学院竹笛原创作品的立足于湖北地方特色,并始终坚持孔建华所倡导的开放与包容的艺术思想,广泛吸收全国各地的民间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因此,逐步形成“海纳百川”的局面。
三、李协勤的创作与其传承者的“新文人音乐”的创作,始终顺应竹笛艺术发展的主流,与时俱进,并立足前沿,不断求新,体现出高度的前瞻性与包容性。
四、钟信明、刘健等作曲家所创作的一批音响更加新颖、技术更加复杂且篇幅更加宏大的作品,向演奏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技术要求,在促进演奏水平发展的同时,也使武汉音乐学院竹笛原创作品变得更加丰厚,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结构。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