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海顿《C 大调钢琴三重奏》(Hob.xv:27)第一乐章钢琴音乐演奏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97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102621235018022
  • 日期:2018-10-25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音乐让人赏心悦目,并为大家带来听觉的享受。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绪 论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钢琴室内乐作为钢琴艺术的一个分支,在国际上经历了长时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艺术成就。但是在国内钢琴艺术范围内,对于钢琴室内乐曲目的演奏研究,在研究数量和层次上,远不及独奏曲目研究。当前阶段,钢琴更多地作为一种独奏乐器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钢琴虽然被称为“乐器之王”,但一件乐器的表现能力终究无法与多件乐器的组合相抗衡。而且,在器乐合奏层面(包括室内乐重奏、四手联弹等)钢琴扮演着多元化的角色。因此,越来越多的钢琴艺术研究者选择关注和研究合奏方面的内容。本文将这首三重奏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一是这首《C 大调钢琴三重奏》,“在艺术水准上堪与他的后期交响曲和四重奏比肩”[1]。同时,其作者海顿,是古典时期的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的作曲家。研究这首作品,对于这一时期,这一类型的曲目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二是三重奏作为室内乐的形式之一,在演奏处理层面上与独奏作品也有所不同。本课题的研究除了对音乐本体及其演奏演绎技巧的探究,还对钢琴与其他乐器的合作层面进行讨论,使得对于这首曲目的二度创作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演奏技巧技法层面。通过完成以上这些工作,能够继续深挖这首作品的学术价值。
........
 
2. 文献综述
关于海顿《C 大调钢琴三重奏(Hob.xv:27)》(以下简称 C 大调钢琴三重奏)的演奏研究,本人经知网、百度等搜索平台进行检索后,关于该选题的研究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针对本曲的论文较少,但相关研究论文则相对较多;视频音频资料相对丰富,但部分资料未注明录制时间及出处;针对本选题的研究对象所成的独篇论文,在硕士学位论文层面尚属空白。
 
(1)文献资料
就海顿的钢琴三重奏,笔者自知网检索出几篇相关度较高的期刊文献。如周晓珑的《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钢琴三重奏》(《戏剧丛刊》2014 年第 1 期,62-64 页)就海顿的钢琴三重奏发展进行了概略式的描述,涵盖了海顿从早期到晚期的大部分三重奏。与此同时,赵扬的《海顿钢琴三重奏的音乐创作与艺术特色》(《齐鲁艺苑》2015年第 3 期,32-35 页)一文,则是在音乐技术层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硕士论文方面,虽然没有针对本选题曲目所成的文章,但是在钢琴三重奏、钢琴室内乐这两个视角下,还是有一定数量的硕士论文可供参考。例如陈奕霖《合作的艺术——钢琴室内乐初探》(四川音乐学院 2013 届硕士论文)一文中,概述了钢琴室内乐的发展与现状。在三重奏中的钢琴演奏这一视角中,郭元帅的《贝多芬〈钢琴三重奏〉Op.70 No.1音乐文本分析及钢琴演奏研究》(中央音乐学院 2013 届硕士论文)以及常超的《贝多芬〈钢琴三重奏〉op.11 钢琴演奏之我见》(中央音乐学院 2014 届硕士论文)这两篇硕士论文对于钢琴在三重奏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演奏诠释、音乐合作等方面进行研究。
............
 
1 海顿《C 大调钢琴三重奏》的演奏技法
 
1.1 “有声”——演奏技巧研究
在乐曲的演奏中,音符的音量音色处理以及声部方面的配置,是对谱面内容的音响呈示,这些“有声”的因素,既是作品演奏的基本要素,也是作品二度创作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1.1.1 音量和音色的分析及演奏
强与弱的对比,在这一乐章的艺术表现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版本中,演奏者对力度变化的处理手法也都有所不同。以乐曲开头两个小节的演奏为例,黎卓宇和Trio Alba 的演奏版本在力度的层次上没有 Trio Gaspard 的版本对比得那么鲜明。同时,Trio Gaspard 这一版在这里还加入了丰富而明显的速度变化,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其他两个版本则是严格按照谱面上没有速度标记即不改变速度的方式进行演奏。回到谱面,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乐曲 1 至 2 小节,第一小节为强奏的上行分解和弦,进行到最高音后形成及进的下行,进行第二小节则采用弱奏与之形成强烈的对比(见谱例 1)。这样的对比在 3 至 4 小节以及展开部的 51 至 54 小节,再现部的 78 至 81 小节都有出现。作为本曲的核心动机,这两个小节的奏法显得十分关键,在保证强弱的明显对比的前提下,钢琴部分应将分解和弦的上行主干音进行突出演奏,将装饰音小音符弱奏处理。这就要求在半拍的时间 3 个音符的长度内完成两弱一强的具有倾向性的演奏,这样才能与小提琴、大提琴声部中的上下行音形成烘托关系。与此同时,小提琴的走向是下行,大提琴、钢琴的主干音走向为上行,在和声层面上也符合反向进行的写作特点(见谱例 2)。
.......
 
1.2 “无声”——演奏处理手法
在音乐的表现中,除了对上述“有声”部分进行探究以外,还要对“无声”部分进行研究。本文中,笔者选取了呼吸分句与身体运动这两大方面进行集中分析。在演奏重奏作品时,严格细致地分析句法,与其他演奏者商讨确立合作细节是钢琴演奏者在排练准备时必不可少的功课。
 
1.2.1 断句与呼吸的方法讨论
在本曲中,有很多小连线、小乐句,细微之处的处理能够反映出演奏者对音乐的把握程度,在练习、演奏的过程中不应对其忽视,一笔带过。如前文所分析过的乐曲开头两个小节的这一基本动机,在旋律下行发展时出现了多个小连线,因此连线与连线之间的处理需要恰到好处。连线作为初学钢琴中所接触的基本标记之一,其对应奏法自然无需多言。根据连线的相关理论,演奏时需要在连线之间做出呼吸,分出一个个明显的小的音乐动机(见谱例 12)。
..........
 
2 海顿《C 大调钢琴三重奏》的情感表达..... 17
2.1 选择合适的演奏速度 ....... 17
2.2 恰当地运用个人情感 ....... 18
3 海顿《C 大调钢琴三重奏》的演奏实践心得...... 20
3.1 宏观层面的布局安排 ....... 20
3.2 微观层面的心态把控 ....... 20
 
3 海顿《C 大调钢琴三重奏》的演奏实践心得
 
这首作品从成型到参加最终考核这段时间内,导师为我创造了多次上台表演的机会。虽然每次表演时的状态不尽相同,演出效果也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多次的舞台实践,得到了很多在琴房、教室得不到的演奏经验。
 
3.1 宏观层面的布局安排
在考核的大背景下,曲目在音乐会中所处的位置是需要演奏者在完成演奏任务外认真考虑的问题之一。研究生音乐会要求每场不少于 45 分钟。而这首曲目在实际的演出中需要演奏三个乐章,演奏时间近 20 分钟,并且在演奏的强度和技法综合性上比其他曲目(曲目单详见附录)复杂,对于演奏者的体力和精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演奏准备过程中,不仅要完成曲目本身的演奏,还需要在体力精力的使用分配上加以注意和练习。同时在曲目的编排上,个人认为可以将这首体力消耗较大的曲目作为先出场曲目,随后可以在中场安排一些演奏难度相对较低、速度相对较慢的曲子作为演奏者的“放松”,为后续的演奏调整情绪、恢复状态。将体力消耗较大和较小的曲目分开编排,一方面可以避免演奏者过度劳累影响演出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观众的情绪得以充分调动,整场音乐会都可以在演奏者营造的音乐氛围之中,避免审美疲劳和精神疲劳的产生。
.........
 
结 论
 
钢琴艺术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独奏表演,当前阶段,与钢琴相关的合奏重奏的形式越来越多地在国内被人演奏和研究。与独奏不同,在重奏曲目中钢琴的演奏需要找准自身在曲目中的定位,通过综合的理性的思考指导钢琴演奏的实施。本文以《C 大调钢琴三重奏》这一作品为研究对象,在演奏层面选取了演奏技法、情感处理、和舞台实践这三个角度进行探究;在音乐处理层面提出“有声”、“无声”的分析视角,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角度。通过结合情感分析和技法分析,可以在一个角度简要了解这个时期重奏作品的风格特点,为相应时期、同类作品的钢琴演奏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最终再结合舞台实践,得出属于自己的经验。笔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在演奏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为相关问题研究者提供一定理论参考,同时也为其他的演奏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处理方案。#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