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西方音乐史是指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详细的时代可分为:古希腊罗马时期音乐,中世纪时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引 言
歌剧《运河谣》是国家大剧院第一部原创民族歌剧,是由黄维若、董妮编剧,印青作曲,廖向红执导,由王宏伟、雷佳、王莉、孙砾等领衔主演,历时两年筹备,终于在2012 年 6 月与观众见面,首演非常成功,得到业界乃至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此部歌剧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原创民族歌剧,它的成功首演,给新时代中国民族歌剧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运河谣》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讲述的是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故事。正直的书生秦啸生,揭发贪官贪污漕粮,结果没成想却反遭贪官污蔑,沦为逃犯。水红莲因不愿给人做妾而被迫流亡在运河上,依靠唱曲卖艺为生。二人在北上逃亡的途中相遇,水红莲帮助秦啸生逃过了官府的追捕。秦啸生穿上李小管的水手衣,假冒成李小管,他们一同搭载着张水鹞的客货船踏上了北上的征途,途中二人日久生情,互生情愫。关砚砚被李小管所骗,生下了私生子后被抛弃,伤心的哭瞎了双眼,关砚砚认定秦啸生就是李小管。秦啸生为了不暴露自己逃犯的身份,只好咬牙承认自己是李小管,并照料着关砚砚母子。不久后,秦啸生的真实身份被恶霸张水鹞识破,张水鹞借机以此来要挟水红莲,逼迫红莲与他成亲。水红莲急中生智,假装答应了张水鹞的要求,暗中协助秦啸生和关砚砚逃走。不料,张水鹞食言,竟然带着衙役来抓捕秦啸生,此时秦啸生已经逃走,他的阴谋没有得逞,气急败坏地绑了水红莲,以此逼迫秦啸生现身。水红莲识破张水鹞的阴谋,毅然决然,踢倒油灯引燃了这艘客货船,自己葬身于火海之中。秦啸生得知红莲逝去的消息,悲痛欲绝,演唱出这首经典的咏叹调《你在哪里呀,红莲》。
.........
1 王宏伟演唱歌剧咏叹调《你在哪里呀,红莲》的三点缺憾
歌剧咏叹调《你在哪里呀,红莲》选自民族歌剧《运河谣》,是男主人公秦啸生最具代表性的唱段,并处在全剧的高潮部分。本首咏叹调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在听觉上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同时优美的旋律又对塑造秦啸生的人物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由此,笔者对该咏叹调情有独钟,不但把它选为自己毕业音乐会的演唱曲目之一,还将其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2017 年 3 月,该剧再次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此次演出由王宏伟老师担纲男主角。听到此消息后,笔者专程去国家大剧院,带着向前辈学习的态度,近距离的观摩了这部歌剧的演出。该剧强大的歌唱家阵容,美轮美奂的舞美设计,精彩绝伦的表演,着实令人振奋。在整部歌剧当中,笔者将歌剧咏叹调《你在哪里呀,红莲》作为观看的重点,用心揣摩每一个细节,将王宏伟老师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演动作深深地刻在心里。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体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但是,毕竟艺无止境,王宏伟老师在演唱和表演上也难免存在一些缺憾。笔者经过反复推敲、琢磨以及在后来艺术实践中的亲身体验,得出了一些与王宏伟老师在演唱与表演上的不同见解,愿与同行、学者共同商榷。
1.1 缺憾一:咬字行腔
笔者观摩王宏伟老师在表现特殊情感的演唱中,发现他对个别字的咬字行腔处理稍显不够充分、到位,例如在演唱咏叹调《你在哪里呀,红莲》里面的歌词“一生的向往”时,对其中“向”字,咬字相对比较潦草,将字头体现得不太明显。“xiang”中的“x”咬得不够突出,使得整个“向”字听起来比较模糊,弱化了向往的感觉,同时,“ang”的部分鼻腔共鸣不太充分,使得整个字听起来瘪瘪的,不够圆润,使得情感表达不够充分,自然也就削弱了音乐的感染力。再如,谱例一 作曲家在第六小节使用了叠入的创作手法,改变了音乐进行的速度,使音乐平顺地过渡到另一个律动上。而第六小节中的“片”字也正处在叠入小节中,对应着原来的音乐律动,其时值为四拍。王宏伟老师在演唱过程中将字头、字腹、字尾的过程处理的稍稍快了些,“片”字的咬字处理略显仓促,其中“p-i-an”三音节拉开的程度稍显不足,“i”母音没有强调和延长,因此,在音乐进行的连贯性和情感表达上略显不足。
..........
1.2 缺憾二:表演节奏
王宏伟老师表演该咏叹调时,在表演节奏上也存在一定的缺憾,例如,演唱第一句“你在哪里呀,红莲?”时,缺少了一些诉说的语气成分,而更多地强调了该句演唱的音准、节奏。未将句读该有的停顿充分地拉开,使其演唱少了些许宣叙调的感觉。歌唱中有时为了强调音乐进行的旋律性,难免会忽略一些语气上的处理。如果语气运用不尽充分,则很难表现出此刻秦啸生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句读停顿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音乐、肢体动作、表情等方面的表演节奏。歌剧表演中表演节奏把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物形象塑造准确与否。肢体动作表演也是表演节奏的载体之一。动作是否干净利索,直接影响着人物性格的塑造。例如王宏伟老师在唱到“红莲啊,你说与我同走天涯。红莲啊,你说与我同在蓝天……啼杜鹃。”时,王宏伟老师的肢体表演与该段音乐律动有些不匹配。音乐的速度很快,而王宏伟老师肢体上的表演节奏相对较慢,与音乐本身的律动稍显不统一,无形中削弱了表演的效果,进而影响了人物角色的整体形象塑造。
.......
1.3 缺憾三:内心体验
王宏伟老师对秦啸生这个角色内心体验的把握,总体上为悲伤的基调,在情绪变化上也做出了多层次对比,但是对比的程度还略显不足。在人物情绪的深度挖掘和音乐处理的细腻程度上,一些激烈的情绪表达似乎有些差强人意,一些晚会式的表演风格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情绪的爆发,角色的代入感还是少了一些火候。戏剧冲突带来的戏剧张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例如,在演唱到“红莲啊,请你等等我。”时,如谱例二,从第三小节开始,音乐的伴奏织体发生明显变化,运用不规则的六连音伴奏音型,来制造一种音乐上的动荡不安,用以表现秦啸生下定决心,欲随红莲同去。此处王宏伟老师在内心体验的深刻程度上稍欠火候。因此,在声音的起伏以及音色的对比上还不够突出,在肢体表演上欠缺由内而外、无法自拔的悲痛感。
.........
2 对演唱咏叹调《你在哪里呀,红莲》的不同见解.................5
2.1 民族歌剧中特殊感情的咬字吐字处理方法....5
2.2 歌剧人物在特定情感表达中表演节奏的正确运用......6
2.3 角色人物内心情绪变化的不同层次处理........8
3 咏叹调《你在哪里呀,红莲》的舞台实践...............9
3.1 戏曲化的咬字行腔在舞台实践中的运用........9
3.2 表演节奏的把控在舞台实践中的体现............9
3.3 角色内心情绪的不同层次变化在舞台实践中的展现..............10
3 咏叹调《你在哪里呀,红莲》的舞台实践
3.1 戏曲化的咬字行腔在舞台实践中的运用
笔者在硕士毕业音乐会上,将戏曲化咬字的见解付诸行动,力争每个字都要让观众听得清楚,尤其是在特殊情感咬字的处理上,更是下了一番功夫,例如“一生的向往,一生的爱恋,成了满河的碎片”当中的“向”、“片”,爱恋的“恋”,笔者根据感情的特殊需要,分别处理为“x-i-ang”、“l-i-an”、“p-i-an”将拼音里的声母部分、介母部分、韵母部分,分三个阶段咬出来,使得咬字更加清晰,情感表达更加真挚。演出结束后,这种运用戏曲化的咬字处理方式得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认可和称赞。由此可以看出,戏曲化的咬字行腔在歌剧人物特殊情感的表达上可以产生一定的戏剧演出效果。
3.2 表演节奏的把控在舞台实践中的体现
笔者在毕业音乐会上将自己对表演节奏的见解,运用到表演当中。例如在演唱“你在哪里呀,红莲?刚刚还在眼前……成了满河的碎片。”时,将这个引子段落放慢速度演唱,大胆地加强语气,合理地使用停顿。“你在哪里呀,”停顿一下,并在“哪里”两个字上加强重音,表面是秦啸生的疑问,实则是在表达秦啸生对红莲的无限思念。“红莲?”再停顿,强调秦啸生对恋人的思念至深。语气的强弱,演唱的快、慢、长、短,也是表演节奏的一种体现方式,笔者在表演中加强了表演节奏的调节控制,使得情感表达有血有肉,更加丰满。当时在台上表演这一段落时,台下一片寂静,开唱第一声就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内心,随着演唱表演的深入,逐渐将观众带入到了剧中人物命运的情节中。在演唱到“红莲啊,你说与我同走天涯,红莲啊,你说与我同在蓝天……啼杜鹃。”时,该片段在音乐上借鉴了戏曲伴奏中紧拉慢唱的表现手法。使得音乐更加有激情,与之相对应,秦啸生的表演节奏也应随之加快,包括肢体动作也要适当加快,此时观众内心的紧迫感也随之加强,使观众和表演者在情感上产生了强烈共鸣。因此可见,在歌剧表演中通过表演节奏的把控,使人物性格表现的更为突出,表演更为真实、感人。#p#分页标题#e#
........
结 语
作为新时代声乐艺术硕士研究生,笔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为了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拓宽声乐的艺术发展道路,不仅在声乐演唱上努力学习提高,而且在歌剧艺术的表演上也做了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本科学习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幸提前进入到《歌剧艺术表演课》的课堂进行学习,并在多部歌剧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在法国歌剧《卡门》中饰演唐何塞,在中国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饰演杨晓冬,在民族新歌剧《运河谣》中饰演秦啸生等。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追随王丽娜教授学习歌剧表演艺术。在王丽娜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经过近 7 年的课堂学习和舞台实践,无论在声乐演唱技巧上,还是在歌剧人物的体验和角色的把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因此深深地爱上了歌剧表演艺术,尤其更加热爱中国民族歌剧。在自己的毕业音乐会上还特意选取《运河谣》中秦啸生的经典咏叹调《你在哪里呀,红莲》作为压轴曲目。在举行毕业音乐会之前,为了演绎好该首咏叹调,笔者带着问题,秉持着向前辈学习的态度,在国家大剧院现场观摩了王宏伟老师主演的歌剧《运河谣》,学习并汲取了王宏伟老师在歌剧表演中的许多独特的艺术处理和人物角色的经典诠释,同时,也在观摩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大胆提出了不同于王宏伟老师演唱表演的个人见解。提出独特见解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角色的人物形象,并进一步诠释该咏叹调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其他学科领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品质是永远不可或缺的。人类文明总是要在不断地肯定与否定中向前发展的,批判精神也是社会进步的内在驱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于相同的事物,要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学会运用批判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有足够的勇气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在质疑中求进步,在探索中求发展。鉴于笔者才疏学浅,在本文的论述过程中难免会有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各位前辈、专家、同行批评指正。仅以鄙文抛砖引玉,为我国歌剧艺术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