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发展较慢,在“正史”中地位不高,没有能留下更多的书面资料。但音乐和文学一样,是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必修课,在古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疑有着重要地位;民间则更是充满了多彩的旋律。(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1 绪 论
1.1 选题缘由与意义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深入大众生活,其强烈的直观性、冲击力和感染力可谓极大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求,也助力于审美价值与文化的传播及发展。音乐类选秀节目对大众传播媒体有极强的依赖性,特别是新媒体逐渐被广泛运用以后更是亲密。中国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的舞台上得以雏形,在 2004 年《超级女声》的舞台上得以推广,开始将音译词“秀”(由“Show”英文翻译而来)正式运用到音乐类电视节目比赛和媒体报道之中。《超级女声》一经问世便创下收视新高,让大众和媒体人一片愕然,一系列裙边产业获利颇丰,《超级女声》更是开创了中国平民选秀舞台,“想唱就唱”的口号让爱好音乐的大众跃跃欲试。而后,进入电视节目的整体调改期,直至 2012 年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创意回归并大受好评,让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又一次回到大众视野。随之而来的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可喻为“乱花渐欲迷人眼”,可这“花”虽多,却都近似,偏偏未见平民化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中有民间歌曲的踪影。全球化给予大众广袤的音乐审美空间,于是“重西轻中、重汉轻少”的概念盛行,传统的民族音乐被认为是“落后”的音乐。根据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脉风情,音韵入心,多彩的民族音乐历经历史长河经久激荡的洗礼,更剔透出属于各民族的别样情怀。中国保留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传统民族音乐遗存及其各种传统音乐民俗活动,[1]是我国神秘而又稀世的瑰宝。其中民间歌曲更是积厚流光,是应该被更多人认识、了解甚至喜爱的艺术形式,却被迫止步于商业目的浓厚、推崇重金向国外购买版权、节目内容或节目名称雷同等问题严重且市场紊乱的电视选秀节目之外。
........
1.2 研究现状与成果
胡智锋先生在《电视节目策划学》中阐述了综艺节目对电视节目模式的依赖性,胡志峰先生说,成功的综艺娱乐类电视节目必定有成熟的节目模式,而使节目日渐走向失败的往往也是“模式”。模式对内具有规定性,对外又具有指向性:“模式”对内有规定性,由一系列的理念、程序、结构、规则等构成,“模式”产生审美空间和艺术创造的内在张力;对外模式具有指向性,由时代精神、价值取向、生活变迁等构成,“模式”实现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同步的动力。一个成功的节目模式,必定是既遵循着模式的内在规定性,又适时调整改变模式的内在因素,适应外在的新变化。张常珊回顾中国引进电视节目模式版权的历史进程,阐述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愈加重视。肯定了引进外国音乐类电视节目模式的成绩,同时也表达对我国原创本土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的信心。笔者在知网上查电视选秀、争奇斗艳仅有 5 条结果,期刊 4 条,硕士论文 1条。其中硕士论文由东北师范大学的彭博开展的研究,论文题目为《“电视真人秀节目”引进的问题与对策 》,彭博在论文中并未针对《争奇斗艳》节目本身做研究,但也阐述了真人秀“借鉴”和“拿来”主义的不当和弊端,指出大众媒介创造力的萎缩等问题。[5]同时也展望未来重塑本土真人秀,有一天能够聚焦“中国创造”。王元荣在论文《中国电视音乐类真人秀节目的反思与创新》中提出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占据了电视节目市场半壁江山,同时也引起不少争议,商业化、价值取向以及私人化等问题层出不穷。王元荣提出,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不能忽视音乐本体和音乐文化,音乐类电视节目的衍生使之责任也相继重大,应起到引导大众音乐审美标准,提倡音乐文化价值,在创新求异的道路上展望未来。
...........
2 电视选秀节目《争奇斗艳》
2.1 电视选秀节目的界定及发展现状
2.1.1 电视选秀节目的界定
中国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是年轻而富有关注度的艺术,节目形态更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但其中对于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的名称、类型还尚未有规范的界定和划分。中国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中的“秀”来源于英语单词“Show”。“Show”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作动词时有“让公众看”的意思,在做作名词时有“娱乐”的意思。用网络或者英语软件搜索更有“(电视或广播)节目,秀、展示等”的解释。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中的“选”有“选拔”之意。笔者查阅资料,综合自己的见解总结出: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是通过电视作为媒介,用“选拔”的方式展示给公众看的音乐类型。笔者认为这一音乐类型应该具有娱乐性,但不止是具有娱乐性。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以电视作为传播媒介,利用电视特有的综合性表达方式对以声乐为主的音乐进行表演性质的选拔。[7]这一选拔方式往往伴随比赛形式出现,是既强化电视的娱乐功能,用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满足了大众日益增长的音乐审美需求,又发现挖掘培养音乐人才、丰富和发展大众的音乐文化生活的电视节目类型。[8]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将电视节目的娱乐性与文化传播方式相结合,是现代传播方式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
2.2 电视选秀节目《争奇斗艳》
争奇斗艳一词出自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方物·芍药谱》:“名品相压,争妍斗奇,故者未厌,而新者已盛。”[14],形容百花竞开,艳丽非凡。《争奇斗艳》是央视打造的一档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不同以往的是,节目定位选拔民族最美之音,致力于寻找最具民族代表性的声音。节目规定以民间歌曲选秀为主,多形式选秀风格并存,摆脱了“综艺”束缚,又不失趣味性。《争奇斗艳》立足于本国国情,扎根于本土文化,旨在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社会,立意正气,彰显大国情怀。2013 年,《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大批具有绝对娱乐性、商业性的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几乎席卷了整个音乐类电视选秀市场,原创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争奇斗艳》犹如一股清流悠悠地走进大众的视野,进化市场市侩之气,更为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传播文化与审美价值做足榜样力量。《争奇斗艳》自 2013 年到 2016 年共举办三季少数民族冠军歌手大赛。三季《争奇斗艳》的赛制大致相同,每一季会指定少数民族参赛范围,第一、二季有七个少数民族参赛,第三季则扩大到十个少数民族参赛,但节目都规定各民族之间进行竞赛,每一个民族都将会诞生一名冠军歌手。各民族的选秀经过海选以后分别到各民族分赛区进行复试,选出各分赛区的“十强”选手到北京参加总决赛。在北京的总决赛舞台上,每个民族的选手分别通过第一场“十进六”,选出的“六强”选手继续参加各自民族的第二场竞赛,也就是总决赛,选出最后的冠军歌手。而后冠军歌手参与最终的联欢盛典,至此一场大美之声的旅程完美收官。《争奇斗艳》三季里所邀请的专家评委团评委老师不仅阵容强大,涵盖范围还相当的全面:有郭峰、萨顶顶、庞龙、平安等实力音乐制作人、热力明星的加盟;还有蒙古族的斯琴格日乐、藏族的降央卓玛、苗族的阿幼朵、蒙古族的乌兰图雅、苗族的刘媛媛等本身就是少数民族身份的音乐人、歌唱家;更有李谷一、吴碧霞、蒋大为、王喆等著名歌唱家的专业指导。《争奇斗艳》舞台上的主持人任鲁豫也可谓来势不小,现任职于中央电视台,曾在 2001 年就荣获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奖。任鲁豫 1997 年参加工作,曾多次主持音乐类大型活动,如:2010 年中央电视台虎年春晚、青年歌手大奖赛晚会、春节戏曲晚会、《西部民歌电视大赛》、《我要上春晚》等。可以说在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的主持把控上,任鲁豫是相当的有经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一方话,育一方歌。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脉风情,虽音韵可入心,但十里便不同音,言语交流的便捷使听众的感知度变得敏锐。《争奇斗艳》在第一季时,主持人任鲁豫分别搭档蒙古语主持人俄仁图娅、藏语主持人达桑、维吾尔语主持人娜地拉·肖开提、朝鲜语主持人李英华、回族主持人罗菲菲、藏语主持人卢晓媚、彝语主持人俄木金洛,为观众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多音乐类型的音乐盛宴。#p#分页标题#e#
.........
3民间歌曲............13
3.1民间歌曲 ............13
3.1.1 历史溯源.....14
3.1.2 民间歌曲的特征......15
3.2白族、侗族民间歌曲 .....15
3.2.1 白族民间歌曲..........16
3.2.2 侗族民间歌曲..........17
4民间歌曲在电视选秀节目《争奇斗艳》中的运用.............20
4.1白族民间歌曲——《古道琴韵》 ...........20
4.1.1 《古道琴韵》歌词大意.......20
4.1.2 《古道琴韵》谱面分析.......21
4.2侗族民间歌曲——《十二月劳动歌》 ................23
4.2.1 《十二月劳动歌》歌词大意............24
4.2.2 《十二月劳动歌》谱面分析............25
5意 义.....31
5.1社会意义 ............31
5.2文化意义 ............33
5 意 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各族音乐音其特殊的地域性表现出其特有的文化艺术风格,民间歌曲更是善于以声传情,以情动心,利用情景交融,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现在,诸多的各民族民间歌曲已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可见各民族民间歌曲具有相当价值,其意义更是非比寻常。笔者希望在各民族民间歌曲的传承基础上能够抓住各民族民间歌曲的本质特征赋予其时代性甚至前瞻性,遂予以拙见,引玉出不论音乐本身亦或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实效性思虑,让更多大众能够接触甚至接受民间歌曲,认识到民间歌曲赋予时代、历史、世界等方面的意义,认识到民间歌曲是我国音乐艺术文化向世界奉献的一颗璀璨明珠,将我国民间歌曲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世间万物均有矛盾,笔者在探究民间歌曲在电视选秀节目《争奇斗艳》中的意义部分,将尽可能利用事物的两面性进行分析、展开阐述。
5.1 社会意义
笔者认为探究民间歌曲在电视选秀节目《争奇斗艳》中的运用有一定的社会意义。首先,电视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格尔兹说,“文化是由地方性的意义整体建立起来的网,人类是悬挂在意义之网上的动物”。[33]电视作为最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媒介,必须坚守使命,大力传播民族文化,增强全国各族人民民族团结,培养和促进全国各族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电视选秀节目《争奇斗艳》作为央视推出的电视节目应肩负传播文化的重担,《争奇斗艳》更是旨在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意识的高度。各民族民间歌曲是地方文化的“活”文化现象,能够更加有力的支撑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争奇斗艳》文化传播的重任。作为电视选秀节目《争奇斗艳》,应大力组织举办各族民族民间歌曲的展示和传播,拓展电视选秀节目文化传播范围和内容,通过对我国各族人民民间歌曲的开发,展现多元化音乐,促进各族人民民族大融合。对于民间歌曲来说,《争奇斗艳》是一个大型且全面的舞台,是一个有分量和有质量的平台,通过《争奇斗艳》的舞台,将我国各族民间歌曲直观的展现到大众眼前,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到我国各族民间歌曲,扩大民间歌曲的传播途径,有利保护和保存我国各族民间歌曲。其次,电视的又一最大功能就是审美标准的树立。当今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中,音乐不断被作为商品进行消费,电视选秀节目以娱乐节目冠名,被强化游戏性,强调宣泄性,商人和电视媒体人利益诱惑,霸权文化突出,审美标准一再被迫降低,甚至电视审美等方面出现一元化专制倾向。[34]透过《争奇斗艳》的舞台民间歌曲以全新的视角回归大众生活,民间歌曲仿佛在提醒大众树立音乐审美、艺术品评的最初心境,以诚恳的态度追求挚爱的音乐。民间歌曲让《争奇斗艳》在紊乱的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中得以立足,并通过民间歌曲特有的多彩多元特征给《争奇斗艳》带来丰富的节目形式和节目风格,吸引了更多媒体、大众的关注且均口碑载道,甚至影响了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市场上流行音乐潮流的发展。民间歌曲作为我国各族民间歌曲是经过历史检验的艺术形式,并且我国诸多民族民间歌曲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高雅的艺术造诣,是人类精神生活、精神文明丰富的展现,审美价值更是得以保证且意义重大。
.........
结 语
约翰·奈斯比特先生曾表示,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反而是从供给向选择的转移。人们在经济上越是互相依赖,就越要表现出人性,越要强调我们自己的特点。如今,信息时代飞速发展,各民族文化特点并未日渐消融,反而不断加强和发展。[41]我国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灿烂的本土音乐文化,发展本土民族音乐是我国多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总趋势。[42]在紊乱的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市场中,一个优质的电视选秀节目必须平衡传播文化、审美价值与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争奇斗艳》旨在弘扬传统民族音乐,繁荣发展民族音乐的音乐底蕴与音乐根脉,努力构建优秀音乐文化体系,是一档非盈利性质的各民族平民化优质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是值得推广的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民间歌曲作为人民生活的镜子,是人民忠实的伴侣,可以说其悠久的历史是中华 5000 年的历史文化写照,丰富的形式体裁是五十六个民族的智慧结晶。民间歌曲是各民族纯净的精神家园,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我国各民族归属感与认同感,是我国特有的音乐财富。且根据笔者查阅资料,民间歌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是当今世界共同的文化心愿和文化行动。笔者探析民间歌曲在音乐类电视选秀节目《争奇斗艳》中的运用。从《争奇斗艳》既有的运用民间歌曲的民族中挑选出典型,再查阅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书籍文献,从中国音乐体系的体系分支涵盖中搜索出范围,最后在中国各民族语系的划分中缩小范围,综合起来选定典型案例。而后,笔者综合分析研究探析出民间歌曲与音乐类选秀节目《争奇斗艳》相互赋予的意义为突破口,并予以分析及阐述。笔者希望通过对典型案例歌词分析、谱例分析和演唱分析等方面开展的研究,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音乐工作者的关注和研究,更多本民族熏陶下有实力开展研究的学者的重视,为音乐工作者的深入研究做出微薄贡献;也希望通过民间歌曲在音乐类选秀节目《争奇斗艳》中的探究能够唤醒电视人、媒体人尊重多元音乐,肩负起传播文化和审美价值的重任。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