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西方音乐史是指西方音乐的发展历程,详细的时代可分为: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中世纪时期的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等等。(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上海论文网为大家推荐一篇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引 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第一,通过本文研究要让受众知道什么是美,以及美声中所蕴含的美。第二,通过本文研究让受众感知美的声音,提高其对美声的审美能力,进而激发其对美声的兴趣。第三,通过本文研究对美声教育进行全面推广和普及。
1.1.2 选题意义
第一,本文研究对陶冶人们的审美情操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二,本文研究为美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方法与措施。第三,本文研究对推动美学和美声的跨学科理论研究做出相应的贡献。
.........
1.2 研究动态
运用 CNKI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对“美学”“美声”相关学术论文进行检索,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互联网资源、图书资源等分析查询目录,把题名作为检索项、匹配为精确,共查询到 458 条记录。分别为:比较中西美学、音乐美学基本问题、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和音乐本体研究,以及美声唱法在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向、美声技巧,美声的比较和发音等。
(1)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
武汉音乐学院韩锤恩的作品《音乐美学基本问题》共提出 21 个问题。其中交叉性学科问题有两个:美学与艺术、美学与哲学。概念区别有 19 个,如:自律与他律、形式与内容等等。这些问题是对美学问题的归纳与总结,对于了解音乐美学具有深远意义。
(2) 社会视域下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
四川大学朱娣的作品《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指出了音乐美学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和音乐艺术交叉的学科。此文首先对各种美学文献进行了归纳;其次对音乐本质、音乐问题进行了提炼、再次对中西音乐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概况了美学研究成果,并为音乐美学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
第二章 美学视野下的美声之“美”
2.1 美学之美
美学,顾名思义是研究“美”的学科。研究主体是人,研究对象是世界万物。那么,美学就是人研究世界万物的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一种抽象的精神文化活动,而且审美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形成审美标准。审美活动离不开审美教育,所谓审美教育,广义地讲是运用自然界、社会生活、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中的一切美的形式给人们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教育,以达到美化人们的体态、行为、语言、心灵,提高人们的道德与智慧的目的;狭义地讲是通过艺术手段对人们进行教育。无论是从广义来说还是狭义来讲,审美教育是通过传授美的知识,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来提高人们的认识美的能力。美学属于哲学范畴,与文艺有着紧密联系。哲学都赋予思辨,艺术则赋予感性,而“美学”又是思辨与感性统一兼具的学科。什么是美?《现代汉语词典》(第 7版)中的解释为:1.外表好看,2.内心愉悦。从这一解释的哲学范畴来看,诠释了:1.美的客观存在性,美是不以人的感知意识而自然存在的。2.美的主观意识性,因为美在于人的内心而不在于物本身。跳出定义和概念意义,回归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将“美”解释为美好、正确、养眼、舒心……因而每个人的对事物的的审美意见不同所形成的审美标准存在差异。由此看来,美学之美涵盖着我们所研究及学习的所有。美学之“美”也是美的形象、美的风景、美的心境、美的事件、美的方法与方式……也包括至精至美的歌唱,即美声。西方美学史上,苏格拉底作为第一位真正富有思辨的美学家拉开了美学的序幕,在系统经历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至康德、黑格尔等诸位大师之后,总结西方哲学概念中的“美”,诸如以下思想观点:美具有相对性(苏格拉底);美是内在的模仿(苏格拉底);美是一种适中(亚里士多德);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等。在中国,从古人造字来看:“羊大为美”,古人认为美是有用的,因此,对美认识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思想家老子在我国美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提出美学意境、美学意向等等。可见,当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条件下,美由物质丰盈上升至精神高上,即:美与善是一致的。人类的美学活动与人类的文明足迹同样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人类重视美学,生活中衣食住行无时不刻渗透着审美教育及活动,人类具备着学习美的能力,在审美教育中能乐在其中地接受美的事物及形象,这正是由于人是具有思辨判断力及深刻思想感知的高等生物,是人类区别其他动物本能的本质。在高速发展的今天,美学在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我们追求美的事物(美具有功利性),注重自身美的形象外表(美的客观性)、提升自身的美的修养(美的相对性)、努力让自己接触美好的事物而成长得更加完善(美的主观性及美的内在模仿)。
...........
2.2 美声唱法之美
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声(Bel canto)即美声唱法,属欧洲传统唱法,在我国也被称为“西洋唱法”。关于美声唱法的起源,学界历来说法不一,但大多的文论将其追溯到 1598 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首演的《达芙妮》,或者是 1600 年上演的《优丽狄茜》。自其诞生以来,无数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作曲家、教会神职人员、教众、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投资人、民众等都在这条历史的长河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历经几百年发展,如今其俨然是声乐艺术中最为璀璨的明星。作为一种完整、系统、科学的歌唱方法,即便在舞台艺术更趋多元化的当下,其仍以独特的魅力饱受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也依然有着大批的专业或者声乐爱好者在研习它,为声乐艺术在音乐诸多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美声唱法之所以在声乐艺术中或音乐艺术中有目前的地位,一是其深厚的底蕴源远流长,二是其科学化的发声体系下发出的声音形态确实独领风骚。
...........
第三章 大众对美声歌曲的审美认知......12
3.1 大众审美文化 ....... 12
3.2 大众对美声歌曲的认知调查 ....... 17
3.3 提升大众对美声歌曲审美认知 ........... 26
3.3.1 歌唱语言大众化 ......... 27
3.3.2 表达方式大众化 ......... 27
3.3.3 歌唱体裁大众化 ......... 28
3.3.4 传播方式大众化 ......... 29
第四章 美声的普及教育和推广......30
4.1 美声歌曲普及教育 ....... 30
4.2 美声的发展 ........... 30
4.3 如何推广美声 ....... 31
4.3.1 学校推广 ..... 31
4.3.2 社会推广 ..... 32
4.3.3 媒体推广 ..... 32
4.4 展望美声 ...... 33
第四章 美声的普及教育和推广
美声是精美的声音、是美好的歌唱,然而美声作品及美声歌者并不被我国当下社会的多数人接受和喜爱。通过调查其数据、回顾其发展、分析其原因,殷切地期待着大众能认可美声唱法、喜爱美声歌曲。在此,笔者力所能及地提出一些推广美声的具体措施,以下将具体称述:
4.1 美声歌曲普及教育
打开 2015 年义务教育(人教版)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下册,共八课,每一课都有一个新颖的标题,如少年的歌、童年的音乐、摇篮曲、向往、欢乐谷等,其中有 4首美声歌曲,分别为德国歌曲《小小少年》、舒伯特《摇篮曲》、海涅词、门德尔松曲《乘着歌声的翅膀》、刘雪庵词、黄自曲《踏雪寻梅》。五年级上册共七课,其中有 3 首美声歌曲,分别为乌申斯基词、托姆曲《晚风》、蒙古民歌《嘎达梅林》、陈克正词、崔蕾曲《故乡的小路》。五年级下册共七课,其中美声歌曲有 4 首,分别为哈伯格词、阿伦曲《飞跃彩虹》、理查德·谢尔曼词曲《真善美的小世界》、意大利民歌《田野的召唤》、李百词、谷建芬曲《静夜思》,另有一课专门讲京韵的,而且还为器乐曲《京调》填词。从上述调查可以清晰得出结论,美声歌曲在小学高年级课程中已经占有一定的比例,足以说明教育部对美声的重视,而且还加入了京剧,并且为京剧填词,使同学们不仅可以体验京剧的魅力,而且还可以促进美声歌曲京剧化,为美声的发展做了教材上的精心安排。美声在义务教育传播离不开老师、学生、教科书。书本有足够的美声歌曲,学生是受教育者,那么老师的受教育程度及对歌曲理解程度将会对美声的发展带来重要的影响。#p#分页标题#e#
.........
结 语
自学堂乐歌起,美声在我国开始萌芽,萧友梅、青主等先辈们将优秀的美声唱法以教学或创作的方式在学校教授学生系统学习美声,使得美声在我国得到了发展。在此后的近百年时间长河中,美声在我国的成长得坚定又缓慢:“坚定”表现在有许多美声歌唱家在国际中屡屡取得优异成绩,将美妙的歌声传到世界各地;“缓慢”表现在美声这一精品的艺术门类一直只是在小范围内地流传。作为一名美声研习者,迫切地希望美声能被社会大众认可并喜爱,也期待美声在我国能有更好的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促进美声大众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推动美声与美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希望本文能进一步丰富科研理论并指导美声实践,希望本文能唤醒优秀歌唱爱好者学习美声并唱好美声歌曲,也能将大量通俗经典、民族经典以美声唱法演唱,以促进和谐中国的进一步繁荣。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