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试析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音乐艺术特色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0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52017154215760
  • 日期:2018-05-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音乐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们的心灵,树立崇高的理想。我们通过音乐来抒发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很多情绪得到释放。(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上海论文网为大家推荐一篇音乐论文,供大家参考。
 
引言
 
在小提琴协奏曲中,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独树一帜。它没有帕格尼尼、李斯特式的炫技,也没有柴可夫斯基式的悲情。这部作品德国风格浓厚,同时具有时代内涵,也具有精神内涵。它是时代的象征,充斥着自由、平等,同时也是贝多芬内心的诉求,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本文将对作品的艺术特色进行详细的探究。这部作品属于贝多芬成熟时期的作品,与前面的作品一样,遵循古典原则,结构严谨、以主调风格为主导、乐句方整、音乐语言简洁、朴实,同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作品进行了创新。艺术可以真实的反映客观世界,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初,解放思想的潮流盛行,德国受到欧洲启蒙运动、“狂飙突进”运动以及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开始提倡人人平等、注重人权、主张个性解放、呼吁名族意识崛起、倡导“自由、平等、博爱”,贝多芬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宏伟、磅礴的音乐形象,具有很强的音乐性,深刻地思想内涵与哲理性。创作手法上,贝多芬结合了法国学派运用小提琴的高音域、连续重复的音型、八度音阶式的进行等手法,使得作品充满了情感性与交响性。本文通过对作品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展现作品的价值,从而使自己对作品的认识更加的深刻,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
 
第一章 作者生平及音乐创作
 
1.1 作者生平
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生于 1770 年,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再加上过人的天赋,8岁时登台演出,11 岁时创作了人生中的第一部作品。贝多芬是一位音乐天才,但他深受耳疾的困扰,到了晚年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残忍的。但是他没有被疾病所打败,仍然专注于音乐的创作,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曙光的到来。贝多芬的作品具有英雄气概及民族主义精神,这与他的个人经历、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贝多芬所处的时期正值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发展之时,是欧洲由资本主义向封建主义过渡的时期。当时的欧洲启蒙运动、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以及法国大革命,宣扬人人平等、提倡解放天性、回归自然。德国的发展慢于欧洲其他国家,于是以康德、席勒等为代表的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思辨的方式,哲学、文学、音乐等方面将先进的文化思潮引入德国,这些先进的思想文化对于贝多芬日后的人生观、艺术观以及创作理念有很大的影响。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他与海顿、莫扎特并称为是“古典乐派三杰”。同时他又受到进步思想的启发,对作品进行创新,使得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音乐的色彩。
..........
 
1.2 音乐创作
贝多芬是一位融合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作曲家。他的作品继承了古典主义传统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扩展,勇于创新,推动了古典音乐的发展。他的作品包括 32 首钢琴奏鸣曲、9 部交响曲、1 部小提琴协奏曲、5 部钢琴协奏曲、以及三重协奏曲和弦乐四重奏。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分为几个时期。初期(1792-1802 年),这一时期贝多芬写了很多的弦乐作品。包括小提琴奏鸣曲,比如《春天》奏鸣曲、浪漫曲,比如 F 大调第二浪漫曲、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贝多芬在创作初期,展现了对弦乐作品创作的热情,同时受到法国小提琴学派的影响,对和声织体方面进行了完善,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创作功底。成熟期(1802-1812 年),这一时期贝多芬开始对作品进行创新,扩展音乐结构,创作的作品类型增多,作品的交响性较强,同时贝多芬也开始收到耳疾的折磨,开始与命运作斗争,因此作品充满了英雄性。作品种类包括交响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代表作有降 E 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第四交响曲》、c 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 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钢琴奏鸣曲《热情》、《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后期(1813-1824 年),这一时期,贝多芬创作了最后 5 首钢琴奏鸣曲,这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不再像初期和成熟期的作品那样感情丰富,有很强的戏剧冲突,作品更多的是一种升华。贝多芬以主调音乐为主,巴赫以复调音乐为主,他们都对钢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贝多芬还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大提琴奏鸣曲等。
..........
 
第二章 贝多芬《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2.1 创作背景
贝多芬的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 1806 年应维也纳剧院乐队队长小提琴家克莱门特之邀约而创作的,这首作品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与其他作品不同的是,这首作品塑造了宏伟与细腻两种形象,同时还将其他创新的元素加入到作品中。在 1790 年,当时贝多芬对瑟芬尼·布伦斯维克产生了感情,并一起度过了十分有意义的夏季,由此而萌发了写小提琴协奏曲的念头。由于贝多芬之前写过一些小提琴奏鸣曲和浪漫曲,因此在写这首协奏曲时得心应手。此曲婉转优美的旋律不禁会让人联想起这段感情,这不光是他们感情的真实写照,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与其说这部作品是对恋人的情感表达,不如说这是作者心中理想的爱人形象和爱情场景。
.........
 
第二章 《贝多芬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
2.1 创作背景.....4
2.2 作品结构及演奏分析...4
2.2.1 第一乐章.......... 4
2.2.2 第二乐章.......... 7
2.2.3 第三乐章.......... 8
第三章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特色.........12
3.1 古典主义音乐原则与浪漫主义音乐特点并存......12
3.2 创作手法...12
3.3 音乐形象...14
3.4 情感性.......17
3.5 交响性.......18
3.6 思想、哲理性....19
 
第三章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特色
 
3.1 古典主义音乐原则与浪漫主义音乐特点并存
这首作品遵循古典主义音乐的原则,在结构方面,此作以快、慢、快三个乐章来布局,并且继续延续了奏鸣曲双呈示部的创作原则,结构方整、均匀、对称;在调性方面,主部与副部依旧是主、属关系调,展开部调性多变,再现部再次回到主调上;在旋律构成方面,旋律优美流畅,明快而又多变,作品通过对比使得乐思得以发展。具体表现为第一乐章是具有双呈示部的奏鸣曲结构,包括了两个主题;第二乐章是方整的结构,旋律具有浓厚的德国歌谣风格,展示了音乐的静态美,营造了静谧、祥和的氛围;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式,具有轻松而欢快的风格,符合古典主义讲究轻松欢快的结束的原则。作品追求个人情感的抒发,幻想着理想的世界,向往平等、自由,期待着光明的到来,抒情性较强。同时德国民族主义色彩浓厚,具有民族性。此外,扩展作品规模,增加作品表现力,作品风格具有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
........
 
结语
 
贝多芬《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极具艺术特色,它与勃拉姆斯《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四大小提琴协奏曲,在欧洲音乐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这部作品将内容与形式统一,技巧与情感表达相一致,二者相和谐,自然而然统一。作品具有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风格,结构严谨、旋律明快,同时也有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比如音乐所具有的戏剧冲突、音响效果更加丰满等,都为后续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作品不仅在创作手法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表现出了一种田园风格,与世无争,回归自然。通过作品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对自然、和谐、平衡、自由的向往,同时它也体现了当时那个时代的印记。艺术可以反映客观的生活,这部作品反映出当时人们追求幸福生活、渴望自由的美好愿望,没有激烈的斗争,也没有痛苦的挣扎。贝多芬《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从诞生之日起,在中外各类型的音乐会中,深受演奏家的青睐,是他们的必选曲目,因此乐谱的版本也有很多种,比如大卫版本抛开传统,具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约阿西姆和马尔托版本都是依据传统而编订的。除此之外,每个音乐家在演奏这首曲目时的风格也不同。穆特的演奏遵循德奥的传统风格,忠实于原作;帕尔曼的演奏是技术与情感相结合;文格洛夫的演奏感情处理细腻,声音颗粒性较强。通过对比不同版本乐谱及不同演奏家的风格,对自己的演奏也有一定的启发。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桥梁,要求演奏者首先分析作品的结构,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其次解决技术上的难点,将谱面上的表情术语做好;最后是理解作品深层次的内涵,忠于作品本身。从思想、情感上细细品位作者的原意,才能更加完美的诠释作品,进行二度创作。#p#分页标题#e#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