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白薇病害鉴定及丝核菌叶斑病病原学分析

  • 论文价格:50
  • 用途: 硕士课程论文 Master Assignment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74
  • 论文字数:62790
  • 论文编号:el2021061613193722272
  • 日期:2021-06-16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药学论文,而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和咯菌腈对菌丝的抑制效果较差。因此,25%吡唑醚菌酯、250g/L嘧菌酯和430g/L戊唑醇,可能是防治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较理想的药剂。在10~35℃条件下,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均有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其中,在25℃时,6种酶活性达到高峰,随后呈显著下降趋势。2.当pH值为4~10时,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均有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但其差异性显著。果胶酶受pH值影响较大,pH对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有不同的影响。果胶酶PG和PMG受pH影响最大,最适pH为6。3.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液中培养2~14d均能产生细胞壁降解酶,当培养10d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活力均达到最高,随后酶活力逐渐急剧下降。4.不同震荡条件对酶活力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因此,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最适pH为6。首次探究了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掌握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最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理论依据,对病原菌进行有效的防治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生长速率快,不同的营养条件、温度、pH和光照均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较大。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WA,其生长速率为4.15cm/d,菌核形成的最适培养基为MEA,4d时开始产菌核,可达76.2个/皿。菌丝在5℃以下和35℃以上不能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生长速率为4.18cm/d,在5℃~15℃和30℃~35℃不能产生菌核,菌核形成的最适温度也为25℃,5d开始产生菌核,且菌核个数可达62.5个/皿。

......
 

第一章丝核菌及其引致病害研究进展

 

药剂防治对立枯丝核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科学有效的施用药剂在生产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立枯丝核菌可以侵染植物不同部位发病,且立枯丝核菌的融合群种类较多,不同融合群可引起同一寄主的病害发生。对于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纹枯病的防治研究相对完善,其中,井冈霉素、代森锰锌和百菌清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赵茂俊等,2006)。林东余和朱凤先后对水稻纹枯病菌的药剂防治进行了探究。分别发现5%井冈霉素、12.5%氟环唑、240g/L噻呋酰胺、75%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爱可、井冈·噻呋酰胺和爱可+欧得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朱凤等,2013;林东余等,2017)。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立枯病的防治研究较多,其中,40%戊唑双和25%敌力脱对苜蓿立枯病菌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范昆等,2004);250g/L吡唑醚菌酯对桔梗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佳(王丹萍等,2017);李忠营对水稻立枯病菌进行了防效试验,其中育苗灵的防治效果高达100%,立枯灵的防治效果达到了98.9%,对水稻立枯病菌的防治起到了一定效果(李忠营等,2002)。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叶斑类病害的药剂防治探究研究报道较少。张琳探究了药剂对鹅绒藤叶斑病的影响,发现抑菌效果最好的药剂为代森锰锌(张琳,2013)。伏颖进行了烟草靶斑病菌的室内药剂筛选,其中烯唑醇的抑菌效果最佳(伏颖,2011)。

.....
 

第二章白薇病害发生危害及病原种类鉴定

 

1材料与方法
2018年~2020年,对7个白薇主要种植区进行了系统的病害调查。使用五点取样法对白薇轮纹病、炭疽病和丝核菌叶斑病进行调查,每个点随机调查100株(徐海娇,2016),重复3次,记录病害病害种类和发病情况,并对危害部位和典型症状进行拍照,分别计算叶部类病害的病叶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桑利伟,2010)。使用受害面积计数法对白薇立枯病、根腐病和菟丝子进行调查并拍照,计算病株率。对于白薇叶部病害的分级标准目前还未有统一的规范,根据病害发生程度制定了白薇病害的分级标准(席忠刚,2017),如表2-1~2-5所示。白薇丝核菌叶斑病、炭疽病、轮纹病和斑枯病均选取长势均匀的同年生的健康叶片,用无菌水将叶片表面擦拭干净(Yangetal,2009)。将菌悬液喷洒到5个白薇叶片上离体保湿培养,无菌水为对照组,三次重复。将叶片放入铺有保湿纱布的保鲜盒内,并在盒外覆盖一层保鲜膜后,用针刺出适量的小孔,在25℃条件下培养,每天观察发病情况。白薇根腐病和立枯病则选取长势均匀的2年生白薇植株,将菌悬液灌入根茎部,无菌水为对照组,三次重复,25℃光照培养,每天观察发病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018年~2020年对辽宁清原、吉林和黑龙江等7个白薇种植区进行调查(表2-9),近年来辽宁省白薇主要病害有8种,分别为丝核菌叶斑病、立枯病、炭疽病、轮纹病、根腐病、斑枯病、菟丝子和病毒病。其中白薇丝核菌叶斑病、炭疽病和轮纹病发生较重,分布较广,其中,本溪地区白薇丝核菌叶斑的发生最为严重,且发病率呈递增趋势,2018年病株率已高达100%,病叶率高达98%,2019年病株率和病叶率均达100%,病情指数高达88.5。本溪和新宾地区白薇立枯病发生较为严重,病田率分别达到46.0%和30.0%。西丰地区白薇炭疽病也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年病情指数已高达60.7,而吉林地区发生最为严重,病株率和病叶率也均高达100%。白薇轮纹病分布最广,高达5个地区,其中辽中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病株率和病叶率分别达68.2%和68.0%,西丰地区危害较轻,病情指数仅为0.92。
药学论文范文
李酷似引起的部分病害

 

第三章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48
1材料与方法...............................................................................................................48
2结果与分析................................................................................................................49
3结论与讨论................................................................................................................58
第四章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及其活性研究..........................60
1材料与方法................................................................................................................60
2结果与分析................................................................................................................63
3结论与讨论................................................................................................................66
第五章白薇丝核菌叶斑病室内药剂筛选.....................................................68
1材料与方法................................................................................................................68
2结果与分析...............................................................................................................69

.......
 

第五章白薇丝核菌叶斑病室内药剂筛选

 

1材料与方法
白薇丝核菌叶斑病危害重,在生产中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该病害的防治无据可依,无可靠有效药剂在生产中应用。根据白薇丝核菌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生物学特性以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探究的结果,发现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在黑暗条件下生长速率较快,这与田间白薇丝核菌叶斑病的发病特点相符,为了更好的控制其发病条件,需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时清理堆积的病残体,对育苗床和种子进行消毒,发病初期使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试剂进行防治。在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试验,初步探究了不同杀菌剂对白薇丝核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以期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达到合理施药的目的,为生产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当培养温度为35℃时,6种酶活性均呈低水平。因此,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所产果胶酶比纤维素酶对寄主组织的破坏能力更大。不同温度对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有着显著影响。在同一培养温度条件下,不同酶活性有着显著差异,PG活性最强,显高于其它5种酶,Cx活性最低。
药学论文怎么写
不同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

 

2结果与分析
不同震荡条件对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有显著的差异。连续震荡、连续静置和12h振荡一次均有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静置培养有利于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而震荡培养不利于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且不同震荡条件的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其中,连续静止条件下果胶酶PMTE酶活性最高,其次为PMG和PG。因此,连续静止有利于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产生。果胶酶处理的叶片3d开始发病,病斑较多且延叶脉侵染程度较重,纤维素处理叶片5d开始发病,病斑较少且小,延叶脉侵染程度较轻。细胞壁降解酶在5~35℃范围内均可产生,当温度为25℃时,6种酶的活性均达到峰值,温度达25℃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各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因此,25℃为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产生细胞壁降解酶的最适温度。pH对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细胞壁降解酶有不同的影响。在pH4~10范围内均可产生细胞壁降解酶,PG和PMG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4种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低。在pH4~6时,6种酶活性均呈递增趋势,当pH为6时,PG、PMG、PGTE、PMTE、Cx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均达到峰值,pH大于6后各酶均呈逐渐递减趋势。在同一pH条件下,不同酶活性有着显著差异,PMG活性最强,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低。

.......
 

结论

 

静置有利于病原菌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产生,而连续震荡不利于酶的产生。其中在静置条件下果胶酶PMTE产生的没活力最强。连续黑暗条件有利于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产生,与其它条件相比6种酶的酶活力在连续黑暗条件下最高,而连续光照和12h光暗交替的酶活力无显著性差异。5.果胶酶处理的叶片病斑较多且延叶脉侵染程度较重纤维素处理叶片病斑较少且小,延叶脉侵染程度较轻。因此,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所产果胶酶比纤维素酶对寄主组织的破坏能力更大。张优和伏颖分别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烟草靶斑病菌进行了细胞壁降解酶产酶条件的优化,其中,水稻的产酶最佳条件为在28℃,pH为5条件下静置培养10d,而烟草靶斑病菌在25℃,pH为5~6,黑暗条件下静置培养,且果胶酶对叶片损伤程度更大。菌丝在pH4~10均能生长,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6,生长速率达4.12cm/d,pH为4时不能产生菌核,菌核形成的最适pH也为6,5d开始产生菌核,且菌核个数可达107.5个/皿,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酪氨酸,生长速率分别为5.55cm/d和3.82cm/d,菌核形成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甘氨酸,均在4d时形成菌核,菌核个数分别为89.3个/皿和24.0个/皿。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菌核的形成,生长速率为3.65cm/d,4d时开始产生菌核,数量可达79.3个/皿。白薇丝核菌叶斑病菌产酶最适温度光照条件、震荡条件和酶对叶片的损伤与伏颖研究结果一致,培养时间与张优研究结果相一致,但pH值有一定差异(张优,2018;伏颖,2011)。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