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药理活性对茶油制备工艺的影响分析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44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20041622465919974
  • 日期:2020-03-03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药学论文,参照植物油的相关国家标准测定不同制备工艺茶油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茶油样品的皂化值偏低,颜色较深;采用 GC-MS 甲酯化法测定不同制备工艺茶油的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茶油样品中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达到 89%以上(89.145~89.815%),可作为一种优质的食用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制备工艺茶油中的多酚含量,结果表明石油醚浸提油样中多酚含量最高为10.74±1.95mg/kg(p<0.05),其次是冷榨油样多酚含量是 8.63±1.29 mg/kg,之后是热榨油样是 7.77±0.25mg/kg,最后是正己烷浸提油样 7.40±1.25 mg/kg。采用 DPPH 和 ABTS 法以 Trolox 为阳性对照,对不同制备工艺茶油的抗氧化作用进行研究,茶油对 ABTS 自由基清除能力在 68.29±2.00~144.11±1.55μmolTE/100g 油。结果表明:不同制备工艺茶油的抗氧化能力顺序为:冷榨油>热榨油>石油醚浸提油>正己烷浸提油。
............

 

第一章 前言

 

目前,我国常用的茶油制备工艺有:冷榨法、热榨法、溶剂浸提法等方法。冷榨法采用直接压榨,对茶油的品质影响较小,保留了茶油原有的大部分活性物质,但出率较低(吴卫国,2010)。热榨法虽提高了出油率,但在蒸料的过程会导致部分成分的丢失,李志晓等(李志晓,2015)对比浸出法、冷榨法、热榨法和水酶法 4 种工艺发现,热榨工艺茶油中角鲨烯、多酚以及总甾醇含量较高。溶剂浸提法利用有机溶剂提取油料中的油脂,其优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缺点就是会有少量的溶剂留在油样中从而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此法得到的油样要经过精制来改善其安全性(金超,2013)。张泽鑫等(张泽鑫,2013)通过比较 4 种溶剂(丙酮、正己烷、三氯甲烷和石油醚)浸提对茶油品质的影响,得出石油醚可作为一种较好的溶剂。超临界萃取法和水酶法是一种新型的工艺,能较好地保留茶油的活性物质(如:VE、-胡萝卜素和过氧化值等),但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应用也不是很广泛。其中水酶法是在水代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水代法相比提高了出油率,但是在酶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而且提取过程中易出现乳化现象,目前尚未找到较好的解决方法(吴红军,2009;方学智,2009;李宁,2013)。因此本研究采用常用的压榨法(冷榨法和热榨法)和溶剂浸提法(石油醚浸提法和正己烷浸提法)制备茶油样品。

........

 

第二章 不同工艺茶油的理化性质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
SHB-III 循环水式真空泵(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DFY-500C 高速粉碎机(温岭市林大机械有限公司);RE-3000 旋转蒸发仪(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UV-52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超低温高速离心机(EppendorfAG 22331 Hamburg);BF-2000 氮气吹干仪(北京八方世纪科技有限公司);WH-2微型旋混合仪(上海沪西分析仪器厂有限公司);WAY-Z 自动阿贝折射仪(上海仪电物理光学仪器有限公司)由表 2-1 可知,不同制备工艺对茶油提取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与冷榨法相比,其它 3 种制备工艺的提取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热榨法的提取率显著性高于冷榨法(p<0.01),石油醚浸提法的提取与正己烷浸提法无显著性差异。总的来说,与压榨法相比,溶剂浸提法的提取率较高(p<0.01)。溶剂浸提法的出油率较高,加工成本低,但是油样中可能含有溶剂残留进而危害人们的健康。
理性性质

 

2.2 实验方法
茶油样品进行甲酯化:称取样品 50 mg,加入 2 mL2%氢氧化钠的甲醇溶液,置于 80 ℃恒温箱中反应 0.5h,然后加入 2 mL15%三氟化硼的甲醇溶液,在 80 ℃恒温箱中继续回流 2min。取出,加入少量水,迅速冷却至室温。准确加入 2 mL正庚烷,振摇,再加入氯化至水溶液饱和,静置,取上层液到进样瓶中,待用(进样体积 2 μL)。GC 检测参数的设定色谱柱 HP-5MS(60m×0.25 mm,0.25 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设置初始温度为 120 ℃保持 2 min,以 4 ℃/min 升温至 220 ℃(保持12 min),再以10 ℃/min升温至310 ℃(持14 min),设置运行时间为62 min;汽化室温度为 250 ℃;载气为高纯 He(99.999%)柱前压 7.65 psi,载气流量1.0 mL/min,分流,分流比 100︰1,溶剂延迟时间 7 min。
润肠通便

.....

 

第三章 不同工艺茶油的抗氧化作用......... 17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17
3.2 实验方法 ............................................ 18
3.3 实验结果 ............................................. 19
第四章 不同工艺茶油样品的润肠通便作用..................... 23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3
4.2 实验方法 ............................................ 24
4.3 实验结果 ............................................ 25
第五章 不同工艺茶油样品的抑菌作用..... 29
5.1 实验材料及仪器 ................................ 29
5.2 实验方法 ............................................ 30

.......

 

第七章 药用茶油及其软胶囊的制备

 

7.1 实验材料及仪器
芦荟;冷榨茶油(自制);芦荟苷(标准品,大连美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乙酸(分析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甲醇(分析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蒸馏水(自制);GF254 硅胶薄层板(青岛鼎康硅胶有限公司);ZODBAX-C18 色谱柱(4.6×250mm5m,美国安捷伦公司);甲醇(色谱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260 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ZF-20D 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予正仪器设备有限公司);SG8200HPT 超声波清理器(上海冠特超声仪器有限公司);WF-A3000 榨汁机(永康市天歌电器有限公司);AE240 型电子天平(中国梅特勒一托利多仪器厂);SZ-93A 自动双重纯水蒸馏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RG0.8-110B 软胶囊机(浙江富昌机械有限公司)

 

7.2 实验方法
相对密度的测定参照 2015 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 0601:精密称量比重瓶,装满茶油(刚好不溢出),放入温度计置于 20℃的水浴中,待温度计读数为 20℃时擦去溢出液体,盖上罩,取出比重瓶擦干,精密称量,得到茶油的重量。相同条件下测定水的重量,茶油与水的重量比值即为相对密度。折光率的测定参照 2015 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 0622:使用折光仪测定茶油的折光率。酸值的测定参照 2015 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 0713:取 5g 茶油,精密称定,加入乙醇-乙醚混合液 50mL,用 NaOH 标准溶液滴定,记录消耗 NaOH溶液的体积,并做空白对照,然后计算酸值。皂化值的测定参照 2015 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 0713:取 1g 茶油,精密称定,0.5mol/L 氢氧化钾乙醇溶液 25mL,回流 0.5h,冷却加入 1mL 酚酞指示剂,使用盐酸标准溶液(0.5mol/L)滴定至粉红色刚好褪去,并做空白对照,计算皂化值。

..........

 

第八章  结论

 

采用琼脂扩散法对不同制备工艺茶油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 种茶油样品对大肠杆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对其他条件性致病菌和益生菌(粪肠球菌)均无抑制作用。同时采用 96 孔板对茶油的 MIC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制备工艺的茶油的 MIC 均大于 500mg/m L;茶油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时对抗生素的 MIC 并无影响。结果表明 4 种茶油样品对所选的菌株无抑制作用,且与抗生素联用时并不会对抗生素类药物产生影响。采用 MTT 法测试不同制备工艺茶油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 4种茶油样品对肺癌细胞 A549、白血病细胞K562 和人前列腺癌细胞 PC-3 这 3 种肿瘤细胞无抑制作用。 因此考虑将茶油制成软胶囊,由于药典规定的茶油是通过压榨法得到的,对比冷榨法和热榨法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可知冷榨法为较好的制备工艺。进而将精制茶油与芦荟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软胶囊,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软胶囊中的芦荟苷进行定性分析以及采用 HPLC 对软胶囊中的芦荟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软胶囊中芦荟苷的含量为 20.81g/粒,且稳定性较好。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