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天冬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药学工艺研究

  • 论文价格:免费
  • 用途: ---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69
  • 论文字数:0
  • 论文编号:el2018052121244016976
  • 日期:2018-05-21
  • 来源:上海论文网
TAGS:
本文是一篇药学论文,医药学论文格式由以下6部分组成:论文题目;作者署名、工作单位和邮编;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关健词;正文(资料与方法、结果、结论)参考文献。(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上海论文网为大家推荐一篇药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前 言
 
药材天冬的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天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的干燥块根[1],为药食同源的补阴中药,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现常作为蜜饯、保健饮品、滋补药膳、药酒等的原料,市场需求与日俱增。天冬主产地为云南、贵州、重庆、四川、湖南、湖北、广西等地,其中前 4 个产地的天冬品质较优,其余产地次之。天冬饮片的传统加工方式是由天冬个子药经洗净,切薄片,干燥后形成,而天冬个子药是在产地加工过程中由鲜天冬经煮或蒸至透心,去皮,干燥后形成,该饮片传统加工模式中存在重复步骤,不仅耗时较长,浪费能源,且会增加有效成分的流失。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加的医疗及保健等日常需求,需要对饮片的合理规范化生产开拓新的加工思路,因此提出天冬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饮片加工方式。经调研发现,天冬的产地加工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传统加工一般包括剪根、洗根、水煮、去皮、晾晒或烤干等环节,各环节工艺流程无规定的统一参数,仅凭借经验进行粗放式加工,其中去皮及干燥过程中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机器剥皮损耗大,易烂,收率低,所以目前剥皮方式仍为人工剥皮,耗费劳力,且剥皮过程困难,无法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加工,再加上天冬市场价格每年波动较大,就广西主产地而言,农户种植积极性降低,影响种植规模;天冬干燥采用晒干或烤干,晒干一般需 5d~6d,烤干需 36h,干燥时间长,且干燥后水分往往不符合 2015 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干燥后个子药颜色不均一,无硫天冬色泽较深。这些因素阻碍了天冬的种植规模、产业化加工与市场销售。另外,市场调研发现,市售天冬主要产地为广西、云南、重庆等,中药材市场中流通的基本为个药,未见天冬饮片。广西产天冬个小,长度约 3~6cm,直径约 0.4~0.8cm,颜色深浅不一,表面黄白色至棕色,质软,有黏性。云南产天冬个大,长度约 4~18cm,平均长度约8cm,直径约 0.8~1.5cm,多呈黄棕色,质硬,无黏性。两产地天冬个头差别较大,经查阅文献,丁艳霞等[2]对不同产地天冬的显微及性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同样显示同一品种天冬组织构造和性状因生长环境不同而差异较大。目前,两种大小规格的天冬都在市场上流通,因此本课题分别研究广西(小天冬)与云南(大天冬)两个产地天冬的加工工艺。此外据调查,企业对天冬饮片的加工方法多采用收购产地加工形成的个药,再经蒸软,切成约 1cm 的段,干燥形成天冬饮片,这种加工方式不符合 2015 版《中国药典》中天冬项下饮片的炮制方法,另外,2015 版《中国药典》中天冬项下,未收载“含量测定”项,天冬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明确,这为天冬饮片的质量控制增加难度。
基于以上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天冬饮片的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加工过程,该过程是由鲜天冬直接形成饮片的过程,主要包括鲜天冬经蒸或煮至透心,去皮,切片,干燥的环节。结合产地加工现状及文献研究情况,对天冬饮片一体化工艺中各个环节进行研究,解决其中关键性问题,规范各环节工艺参数。研究天冬干燥工艺,可解决传统干燥方式所得药材水分较高、颜色不均一、易变色的问题,另外,联系企业制造专门的天冬去皮机,解决人工剥皮难的问题,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基础,最终形成天冬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技术规范,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以达到优化生产模式,省时省力,保证天冬药效,规范化科学生产的目的。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天冬中化学成分主要为糖类、皂苷类、粘液质、β-甾醇、5-甲氧基甲基糠醛及多种氨基酸。由于指标性成分不明确,本实验采用测定天冬总氨基酸以及总多糖、总皂苷三个活性部位含量,结合2015 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浸出物标准,与饮片外观性状,评价天冬饮片质量,以优选其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同时为天冬饮片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
 
第一章 天冬产地加工及市售情况的调查研究
 
天冬又名天门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之功效。其炮制方法最早见于南北朝《雷公炮炙论》中,有“劈破去心”的记载,个别古籍专著中对天冬的加工炮制方法记载的更加详细,如南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记载天冬的加工方法为:“蒸,剥去皮,虽暴干,犹滋润难捣,必须薄切,暴于日中或火烘之也。”加工时对天冬去皮进行改进,采用蒸后剥去皮,进行切薄片,易于干燥、入药。本课题先对历代有关天冬的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结合现代文献资料对天冬的传统加工方式进行总结,其次对广西产天冬的产地加工情况及玉林中药材市场中市售天冬的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结合企业中天冬饮片的加工情况进行梳理,全面了解了天冬饮片的加工情况,为后期天冬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研究奠定基础。
 
1 天冬炮制情况的历代中药炮制资料研究
查阅相关古籍文献,对天冬的炮制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发现历代文献中都有较多有关天冬炮制方法的记载,现将其按炮制工艺进行整理,大致分为净制、切制、炒法、炙法、蒸法、煮法,及其他加工方法,并对其干燥方式进行整理。每种具体炮制方法下再根据古籍文献的时间顺序对具体加工情况进行罗列,如一个朝代的几部古籍中对天冬的炮制工艺有相同的记载,则罗列出该朝代最早的古籍记载,其余省略。另外,对于古籍中天冬加工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进行细致性整理,如净制中的去心环节,具体操作方法有“劈破去心”、“四破之,去心”、“略用水浥去心”、“抽去心”等。天冬炮制情况的古籍文献整理具体见表 1-1:天冬的净制过程主要包括水洗、去心、去皮,首先天冬自采挖后先用水洗净,再去皮,去皮的方式历代多沿用蒸后剥去皮,对于去心的方法有“劈”、“四破”、“水浥”、“抽”、“略蒸”或“蒸烂”、“湯泡”、“打扁,抽”等。对于天冬的切制过程,因“虽暴干,犹滋润难捣”,故“必须薄切”,亦有“细切”的记载,另外“曝干旋咀旋用(咀久易生霉垢,则黑而黯不明亮也)”说明在古代天冬多先形成个药,临床应用时再切制。天冬的蒸制加工方法中包括清蒸和酒蒸,其中清蒸的目的多为便于去皮去心及干燥,酒蒸的目的多为改变药物性味,扩大临床应用范围。天冬的煮制加工方法包括清水煮、加蜜煮或加甘草与蜜同煮,可减少天冬苦寒之性味,或增强治阴虚咳嗽的功效。古代天冬的干燥方法多采用晒干或焙干,因天冬虽干后“停留久,仍湿润”,故“入药时重炕焙令燥”,另外还有“去心搥匾极薄矖干加隔纸焙焦用”的记载。另外,天冬在古籍医书所载药方中应用颇多,除常规的饮片煎煮用法外,在临床应用时还有生天冬捣压取汁、酒浸烂后捣泥以调和众药、捣膏的用法,常根据用药需要选择合适加工方式。
...........
 
1.2 近代文献资料中天冬的加工炮制概况
查阅相关专著及标准规范,对天冬近代炮制过程进行归纳整理,首先按照加工环节分为产地加工形成个药、个药形成饮片、鲜药材直接形成饮片三个部分,将每个环节的具体加工方法进行罗列,之后分析总结异同点。从表中可看出天冬的加工方式多采用先在产地加工形成个药,再将个药进行软化切片,形成饮片的过程,在产地加工过程中一般采用煮或蒸至透心,趁热去皮的方法对天冬进行处理,干燥方式选择晒干或微火烘干,为避免霉变及保证药材色泽,可用硫黄熏后再烘干的方法。从历代有关天冬加工的古籍文献中发现都有去心的记载,但从临床应用来看,多年来,天冬都是连心用,服后未见产生烦闷的病例报告[3],因此近代天冬的加工过程中都不去心。天冬饮片的炮制方法,现行 2015 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是: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薄片,干燥。其中没有提到润软的过程,而前期文献及标准规范中有洗净,润透或润软这一过程,为保证天冬饮片的色泽,早期采用明矾水泡洗个药,由于明矾中铝会在人体内蓄积,影响健康,故后期的文献资料中较少出现使用明矾加工天冬。天冬切片时药材的含水量记载不一,如 1983年版《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中天冬切片时为 6~7 成干,1988 年版《全国中药炮制规范》记载为半干,亦有洗净后稍晾直接切片的记载。另外天冬切片片型也是多种多样,有圆薄片、1~2cm 段片、9mm 厚横片、5mm 段、纵薄片等,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是切薄片,但未规定是横片或纵片。整理文献发现,由天冬鲜药材直接形成饮片的过程在 1992 年《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就有记载,另外《雷公炮制药性解》评注一书中亦有记载,但其中收载天冬煮或蒸的程度不同,切片片型也不同,可见天冬饮片的加工工艺需待.........#p#分页标题#e#
 
第三章 市售天冬药材及饮片的质量分析............ 45
1 市售样品信息...........45
2 市售样品的质量分析........46
第四章 天冬饮片一体化加工工艺研究....... 49
一、广西产天冬一体化工艺研究..........50
1 蒸制工艺研究...........50
2 煮制工艺研究...........52
2.1 煮制时间对天冬质量的影响....52
2.2 碳酸氢铵的使用对天冬饮片的影响..........53
2.3 碳酸氢铵使用量的考察............54
2.4 煮制后温度的变化对天冬质量的影响......55
2.5 天冬煮制过程与去皮过程合理性研究......56
3 切制工艺的研究......594 干燥工艺的研究......62
二、 云南产天冬一体化工艺研究.......76
三、 天冬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优选.........79
四、天冬一体化饮片与传统饮片比较研究.......... 85
1 天冬饮片传统加工工艺研究....85
2 一体化饮片与传统饮片质量分析.....86
五、 天冬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中试实验.........88
第五章 新鲜天冬剖切去皮装置的研制....... 91
1 设计背景及目标......91
2 设计原理.........91
3 操作方法.........93
 
第五章 新鲜天冬剖切去皮装置的研制
 
1 设计背景及目标
因天冬在产地加工过程中,多手工剥去外皮,去皮很困难,并且效率低,同时,随着国内人工成本的不断增加,给天冬的种植与产地加工造成诸多影响。此外,去皮后的天冬原药材,由于其含水量高,粘液质多,较难干燥,易引起天冬药材颜色发生褐变和霉变,影响其品质,可见天冬的产地传统加工方法已无法适应现代中药的工业生产要求。在此情况下,本课题组和合肥天致非标设备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了这款新鲜天冬的剖切去皮装置,使天冬加工过程中的去皮环节与切片环节同时进行,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率,为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如图所示,通过斜边导向加料槽,将天冬前段送入上、下两个带圆弧的剖切橡胶轮组(图 5-1 有调速及正反转的旋转电机)。剖切轮的截面与天冬断面形状相似,且包覆一层柔软的硅橡胶层,能适应直径尺寸相近的天冬,圆形的压轮做成一定的偏向结构,适应纺锤型长度方向的仿型,且不宜压碎肉质的中间层,中间薄而锋利的圆形刀片可以在送料的同时,将天冬切为两半,橡胶滚轮表面还有一层柔软的硅橡胶层,在旋转时压住天冬物料的并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在物料被切开旋出压槽后的,弹性硅橡胶层的回复,会在天冬被切开的表皮和肉质部分产生的错位和分离。为防止由于天冬原料尺寸差异而产生的,挤压力过大造成肉质部分的表面部分被压碎,挤压力过小造成天冬物料与滚轮摩擦力过小,天冬物料无法进入滚轮剖切,因此在下滚轮处增加了一对可调式平衡压簧,以保持尽可能恒定的压紧力(既不打滑,也不压坏)。剖开后肉质层由于具有一定黏性,部分天冬物料会沾在刀片上随刀片一起继续旋转,因此在滚轮出口设计的一个开口的挡板,将切开的天冬挡住,落入出料口。为适应不同产地、不同季节、尺寸差异较大的天冬均可使用同一台设备剖切处理,每套设备配备了 3 种不同规格的主剖切轮,为防止送料时可能的误伤手指,在送料口加一个安全罩壳,此外还配备了有带滚轮的设备支架。
...........
 
结语
 
本论文对天冬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研读、产地调研及企业调研总结了天冬在产地加工及饮片炮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筛选一体化加工工艺,建立了天冬的质量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天冬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工艺进行了全面研究,最终优选出的工艺经中试实验验证,适合企业化生产。论文创新性体现如下:
1.对天冬一体化饮片的研究,解决了传统天冬饮片受产地加工影响较大的弊端,可明显缩短干燥时间,优化生产模式,提升饮片外观性状与内在质量。
2.研制了新鲜天冬剖切去皮装置,将天冬加工过程中的去皮与切片过程同时进行,解决了人工剥皮难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提供基础和技术指导。
3.研究发现,碳酸氢铵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到天冬煮制去皮过程中,可使天冬的根皮与皮层间的细胞破碎,利于天冬的去皮,缩短煮制时间,对于天冬饮片质量无明显影响,故在天冬生产中可以应用,另外论文中对碳酸氢铵用量进行研究,以规范天冬加工过程时碳酸氢铵的用量。
4.对天冬梯度干燥工艺进行研究,发现先高温后低温的梯度干燥方法,可使天冬中大量水分在高温阶段快速散失,使整个干燥过程中干燥速率基本保持恒定,明显缩短干燥时间,所得饮片质量较佳。
5.建立天冬饮片的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将外观性状、内在含量与饮片得率结合,综合评价天冬饮片的质量。
..........
参考文献(略)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