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哪里有?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促进混龄班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可行路径,这对于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能够真正做到家庭共育,一起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中的合作能力,对其他幼儿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一章引言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幼儿合作行为的相关研究
下文主要围绕着幼儿合作行为培养的价值、特点、影响因素和策略方面展开综述。
1.幼儿合作行为的价值
很多学者已经认识到,儿童的合作行为能够给儿童带来一些正面的作用,比如帮助儿童与同伴之间的和谐相处,缓解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紧张情绪,使幼儿更有效率地开展各项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等。陈明慧(2020)指出合作是人在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必备素养,幼儿期是合作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①张艳(2022)认为,现代社会需要大批具备合作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其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掌握一项生存的必备技能,从而促进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意义。②杨思毅和吴奇杏(2022)认为学前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建立幼儿的规则意识和社会认同感,养成健全人格,应该让幼儿在幼儿园中、家庭中和社会中受到有益的环境熏陶。③王敏(202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指出幼儿通过与同龄人的交往,对社会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同伴合作是幼儿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④周艳红(2020)指出合作行为是一种人与人相处的重要模式,通过合作能够极大地促进个体的相互学习与成长。对于幼儿来说,尽早培养合作行为能够有效促进幼儿与集体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成长。
第三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混龄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合作行为的现状
本研究从幼儿同伴交往中发生合作行为的背景、合作的主体、合作主体间的关系、合作策略、合作水平方面探究当前混龄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合作行为的现状。
(一)混龄班幼儿不同活动背景中合作行为发生的比率
在混龄班的一日活动中,有别于传统的同龄班的教学组织模式,在生活、五大领域的集中教育、游戏活动以外,还有蒙氏工作。幼儿在哪种活动中发生合作行为,那么将以此活动作为幼儿发生合作行为的背景。幼儿的合作行为发生在以下的不同活动中,具体内容如下图3-1-1所示。
第四章讨论
一、关于混龄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合作行为的现状讨论
(一)幼儿发生合作行为的活动背景的讨论
幼儿园和其他教育组织一样,具有教育功能。因此,幼儿园日常生活必然要以实现教育目的为中心。在体系层面,本文把儿童发生合作行为的活动背景划分为生活活动、五大领域集中教育、游戏活动和蒙氏工作。而这些活动,也可以分为“游戏”和“非游戏”两类。其中生活活动、集中教育活动、蒙氏劳动活动都属于“非游戏”范畴。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以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每个步骤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努力的。所以,在教育活动中,由教师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成为主要的角色,而很少给幼儿进行同伴学习和合作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儿童自主行为的发展。
观察记录:20230420-B组-B2
蒙氏活动还没开始,教师就先给幼儿们介绍了这个区域里的一些材料,幼儿们都很有兴趣,并且还学会了各种材质的颜色、形状,还有它们是如何组装起来的。几个幼儿各自进入区域,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物料。B2先选了一只正方形的塑料盒,然后将它平放在地上。小雅也拿出了一只同样的盒子,竖直地放在地上,对着B2说道:“快看,我的屋子已经盖好了。”此时,B2与熹熹参观了小雅的家,并邀请小雅与他们一同搭建,小雅也参与他们两个的建造。
二、混龄班幼儿同伴交往中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讨论
(一)幼儿自身层面的因素对合作行为影响的讨论
幼儿的个人因素对幼儿的合作行为有五个方面的影响:认知、个性、同伴关系、交往方法和年龄。
1.幼儿的认知因素的讨论
研究表明,在合作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认知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结果表明,儿童对合作概念的理解、对情境信息的识别以及对意见的收集都对幼儿的合作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幼儿访谈记录:
在对幼儿进行访谈时,发现仅有欢欢同学能说出“合作”这一概念。
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合作行为受到对其认知水平的影响。因为团队中的幼儿们并不懂得合作是什么,因此,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独立或平行两种模式中完成,很少有合作行为。此外,幼儿对于合作的理解还只限于对某一种因素的认知水平,但是,由于缺乏对儿童合作能力的综合评价,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合作学习。
对环境信息的认知分为对交流事件的认知和对他人情绪的认知。幼儿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第一步就是了解别人的信号。而儿童对环境标识的认识则多集中在对交际事件的认识和对他人情绪的认识上。但是,受认知水平的限制,儿童不能识别更多的隐性信息。特别是对于小组幼儿来说,难度就更大了。在观察中发现小组儿童之间往往会出现争抢某一活动素材的情形。比如,一个小孩子想要和另一个孩子一起玩,可是,这个孩子并没有听懂他的意思,反而会认为这个孩子要抢走自己的东西。因此,了解他人的思想,是与他人合作的前提。
第五章结论及建议
二、建议
合作是人类获得成功所必要的素质,因此,要在幼儿阶段就对其进行培养。基于此,本文从幼儿、教师、家长、园所这四个角度,对幼儿合作行为建议进行了探讨。
(一)幼儿方面
第一,多组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师在培养幼儿的合作认知时,要注重营造一个好的氛围,为幼儿们的合作活动创造机会,使他们在情境氛围的作用下,逐渐形成自己的合作思维。比如,老师可以通过让幼儿和他的伙伴一起进行建构游戏活动,在游戏的环境下,幼儿们可以很好地合作和互动,并且在游戏的构建和完成之后,体验到合作所带给孩子的成就感,逐步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此外,在现实活动中,要采用各种方法帮助幼儿开展合作与交流,逐步将合作意识融入幼儿成长发展之中,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这样,幼儿就能从自身的经验与感受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其合作意识。
第二,调动幼儿参与积极性,改善幼儿的不良性格。首先,让幼儿们学会如何欣赏他们自己。一个知道欣赏和接受自我的孩子,其心理也是正面的,消极情绪也会下降。在集体面前,能勇于参与,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当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儿时,可以用比较乐观的态度来面对、解决,避免了很多的争执和冲突。其次,让幼儿们学会欣赏。幼儿如果能够发现他人的优势,就会乐于与别人交流,从他人身上吸取好的一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其次是引导幼儿转变思维习惯。让个性太怯弱的幼儿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其胆量和性格的自立;对依赖程度高的幼儿进行团体活动,逐渐培养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于胆小、缺乏信心的幼儿,教师可带领他们一同加入活动中,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勇于展现自己的才能,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