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乡村振兴视域下江西驻村干部媒介形象及认同探讨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38845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4-09-22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新闻媒体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媒体通过新闻框架改变受众对于驻村干部媒介形象的认知和认同。媒体呈现的媒介形象,为现实中驻村干部和公众交流和连接架起了一座桥梁。今天,媒介化政治趋势日益显著,媒介在驻村干部发挥社会影响力方面发挥日渐重要的作用。

第1章绪论

1.3.1国外研究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战略,“驻村干部”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个群体,国外并没有类似“乡村振兴战略”“驻村干部”的概念,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均无“乡村振兴战略”“驻村干部”这一概念。圉于本人的研究水平及获得的资源有限,本人并没有搜寻到有价值的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驻村干部”的外文研究文献。

国外对媒介形象的研究相对较早。国外对媒介形象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61年的英国大选。彼时约瑟夫·特雷纳曼和丹尼斯·麦奎尔等人以政治人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分析,对电视媒介形象和传播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电视媒介形象一般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整体选民的政治倾向产生较大影响,选民对政治人物的态度在选举前后并未发生明显变化。①Aukia J以路透社新闻语料库中关于中国的经济类和政治类新闻报道为研究样本,发现英国构建中国媒介信息的源头是这两类信息。②MD Alvarez和S Campo则考察了政治冲突对以色列国家形象的影响,分析与以色列有关的负面新闻报道,发现政治事件比负面新闻报道对情感形象的影响更大,情感形象在国家形象形成中占据较大的比重。③就研究领域而言,该类研究侧重于经济政治议题;就研究方法而言,该类研究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通过样本数据进行抽样分析进而论证假设,具有客观性和规范性。

第3章江西驻村干部媒介形象的呈现

3.1新闻报道中驻村干部基本信息

3.1.1性别特征

根据新闻报道中可以表达性别的字眼,如“他”“她”“干妈”“姑娘”“小伙”“女干部”“女汉子”“暖男”“男人”,以及能够直接表明性别的图片,笔者确定在所有样本中性别明确的驻村干部有314名。如果将报道中未出现明确表达性别字眼或图片的新闻报道归为“未知”,则属于性别“未知”的驻村干部有154名。如在《万载县罗城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①一文中,作者只是笼统地描述了罗城镇驻村干部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对于性别缺乏明确的表达;在《上了电商平台名录紫皮大蒜不愁销》②一文中,上高县驻村第一书记杜巍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紫皮大蒜带动村民增收,全文出现的都是第一书记姓名,据此难以判断其性别;再如在《樟坊伴我共成长》③一文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我们驻村工作队”确定了扶贫思路和工作重点,未对驻村干部的性别作明确说明。这三类报道对驻村干部性别的描述不明,加上缺少对应图片的提示,难以判断性别,故归为“未知”类。

经过初步筛选,在306名驻村干部中,其中男性275名,占比89.87%,女性39名,占比10.13%,如下图所示。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第4章江西驻村干部媒介形象的认同

4.1访谈对象选取

本次研究从江西省一线驻村干部中选择受访者,旨在获取最大信息量。访谈时间主要集中在2022年8月到9月。综合考虑受访者年龄、职务、工作地点和工作关系,访谈地点选择了江西省南昌市、吉安市、赣州市和萍乡市各县区。最终,笔者选择30人作为访谈对象。

在30名访谈对象中,10人为驻村第一书记,5人为驻村工作队队员,2人为县乡村振兴局局长,2人为镇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3人为村干部,4人为被帮扶的脱贫群众,4人为驻村干部家属。考虑到受访者隐私,本文以序号和姓氏(部分姓氏为虚拟),对受访者进行指代,以字母指代受访者所在的地点。基于媒介形象这一研究内容,笔者设计访谈提纲,如下:

一、请简要介绍一下您的基本信息。(年龄、籍贯、职务等)二、您从事乡村振兴工作多久了?您是如何看待“驻村干部”这一称呼的?三、请您评价一下驻村干部,您觉得他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四、平时看新闻吗,从哪些渠道看?您看到新闻里的驻村干部是怎样的?您是否认同新闻对驻村干部的报道,为什么。(驻村干部媒介形象主要类型:1.领头雁2.斗争者3.防护伞4.多面手5.担当者6.孺子牛7.奉献者8.敲钟人。)五、您是如何看待新闻媒体对驻村干部的负面报道的呢?六、您认为新闻中的驻村干部形象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七、关于驻村干部的新闻报道是否会影响到您的心情和工作?如果是,您是如何应对的?

4.2江西驻村干部媒介形象认同分析

关于如何看待“驻村干部”这一称呼,30名受访者的回答基本是肯定的,普遍认为“驻村干部”是一种身份,指乡村振兴背景下从外部派驻到乡村带领群众做好农村工作的一类人。

在自我认同方面,尽管存在年龄因素的影响,但驻村干部普遍对“驻村干部”这一称呼持有肯定态度。年龄相对年轻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认为这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是一种普通的职业。

12号受访者邓:驻村干部就是一种职业,我们也要和普通人一样劳动,劳动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

11号受访者戴:被人称呼为‘驻村干部’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因为自己能够参与并见证新时代乡村从贫到富再到强的历史进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嘛

年龄相对较长的驻村第一书记则认为“驻村干部”这一称呼是使命和担当的象征,带领村支两委做好乡村工作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2号受访者蔡:驻村干部代表的是驻扎于农村,带领村支两委和广大农村群众促进乡村工作的外来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促进乡村建设和发展,就是驻村干部的职责,村民们叫我为‘书记’,是对我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改进工作的一种鞭策

7号受访者谢:驻村干部往大了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往小了说,也和我们派驻单位相关联,驻村工作好不好,影响单位的评优评先,因此我们有充分理由做好做实工作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第5章研究结论与思考

5.2思考:对媒介形象认同趋同和差异原因的探讨

5.2.1驻村干部媒介形象符号化和公共化

李普曼认为,拟态环境是媒介通过象征性实践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重构之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①媒体受到新闻框架的影响,不可能分毫不差地还原事实和事物原貌。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媒体选择局部事实和事物的部分细节进行挑选、加工和生产。由于风格一般相对固定,主流媒体在驻村干部的媒介形象建构和呈现时也相对稳定,驻村干部的媒介形象因此趋于“符号化”。同时,受众对媒介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更趋于通过媒介塑造的信息环境来形成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对现实世界中特定人和物认同趋同。

媒体通过报道驻村干部的相关事迹来建构和呈现其媒介形象。换言之,驻村干部的媒介形象,是通过媒介为公众感知的形象。驻村干部的媒介形象已经不再局限于个人,而携带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趋于“公共化”。驻村干部媒介形象也是具备一定“公共性”要素的社会形象。一方面,驻村干部作为政府公权力的代表,体现在权力的公共性、干部言行的公共性和驻村行为产生影响的公共性。另一方面,驻村干部形象是政府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展示政府部门“公共性”的重要责任。在互联网时代,网民可以通过网络对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行使舆论监督权利,关注并且评价驻村干部的言行。驻村干部媒介形象直接影响网民对干部以及政府部门的信任和认可。驻村干部媒介形象将呈现出特定信息符号来提高其辨识度,进一步强化了公众对其媒介形象认同的趋同。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