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论文哪里有?本研究将媒体行为放置到更为广阔和深邃的社会环境之中,考察其职业角色与社会功能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2文献综述
2.2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弱势疾病报道研究
社会建构论在疾病的媒介再现研究中影响最为广泛,为本文理解媒体的疾病报道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也成为反思与发展热射病报道的理论工具。这一视角下,常用的两大理论工具是传媒再现理论与框架理论。再现理论与框架理论都较为关注媒介呈现与社会真实之间的关系,前者偏向媒介对现实的选择性呈现,后者更加关注通过语言进行的意义生产。
疾病史的发展远先于现代生物医学,在这一前提下,有学者提出应当从社会建构论的理论视角出发理解弱势群体疾病与疾病报道。这一理论认为,疾病报道并非纯粹的客观信息,还包含了社会文化、社会利益、政治意识形态等诸多社会因素。2国外弱势群体疾病报道主要被放置于全球框架下加以探讨,存在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较多讨论主权国家在报道中所起到的主动性及干预角色。3浩克·李(Haeok Lee)的研究表明,疾病报道对于现实的建构可能是一个提高健康沟通的特别有效的方法,并且具有识别影响人们健康的社会性因素。4媒介建构的关键,在于讲述者的行为和认知决定哪些事件会包含在新闻故事里,5通过被筛选与重组的新闻故事,疾病被建构出特有的意涵,6运用一定的语言系统,对新近发生的疾病事实加以重构,以新闻话语实现对健康信息的取舍和信息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新闻建构不仅是关于疾病的故事,更是为了在健康传播中发挥说服效果,透过文本为创伤后的身体重新发声,归根究底是为了考量风险背景下社会的现代性带给人们的种种风险因素并且进行有效规避。
3研究方法
3.1样本选择
为了尽可能涵盖我国各地各种类型的主流媒体,本研究在选择研究媒体样本时既考虑媒体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也注重媒体属性的多元性和差异性,并且在媒体地域分布上关照到热射病发病率的不均衡性。为此,本研究最终选择了知名的综合性报纸《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以及专业类报纸《健康报》和行业性报纸《劳动报》。《劳动报》以职工群众作为目标读者,对于热射病这类职业特征显著的疾病报道具有很高的健康实践指导意义;全国性医疗卫生专业类媒体《健康报》通过提供信息与倡议,使读者得到专业知识与常识,在关键时刻辅助医疗决策;1《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澎湃新闻》不仅在我国综合类媒体中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其对疾病的议题报道和建构能够深层次反映出公共卫生服务、公众观念及公民的健康诉求的表达。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五家媒体均推出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整建制全面转型的产品和平台,在社交媒体时代仍旧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地域分布上,上述这五家媒体分处北京、上海、广州等南北方不同城市,上海与广州是夏日持续高温频发地,北京极端高温天气较少,热射病发病率差异较大。
4研究发现
4.1热射病报道文本特征:事实陈述充足,深度调查不足
4.1.1热射病报道版面分布
整体而言,热射病新闻报道出现在时事版最多,为25.9%;其次是健康版和民生版,分别为16.3%和16%;再次为地方版、深度版,分别是15.1%和12.4%。这种版面分布反映出热射病作为一种疾病报道的常规化叙事路径。媒体常常将热射病与高温、台风、暴雨等夏季频发的恶劣天气相伴进行报道,或者密切关注疫情防控人员中暑、大学生军训中暑等一些时事热点新闻,所以热射病报道出现在时事版中的频率最高。其次,热射病危害民众健康以及由此引发的开展防暑解暑救治工作和传播防暑解暑健康知识等健康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而波及的零工权益保障、防暑开销增加、企业高温补贴发放等民生问题,都是媒体热衷报道的议题所以其常常出现在健康和民生版面。再次,这些报道大都发生在媒体所在当地,所以又大多出现在地方版中。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家媒体将任何一篇热射病报道放置在其头版之中。研究者指出,媒体总是把自身所属的利益集团的主要价值倾向强化在头版上,头版是报纸的旗帜,媒体总是将最重要的新闻和言论放置在头版上,以期最旗帜鲜明地体现本报特色、发挥舆论导向。1这说明媒体均未将热射病,或者以其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疾病视为其最重要的议题,未能予以最深切的关注和最广泛的传播。
4.2热射病病患形象:身处城市的中青年体力劳动者
整体而言,五家媒体所建构的热射病患形象,是以从事生产制造(12.7%)、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16.3%)、农林牧渔生产(15.9%)等(总计44.9%)各行各业的男性中青年劳动者群体为主。其次,老年群体由于年迈体弱,并伴随着一些基础性疾病容易罹患热射病,特别是部分从事体力劳动的部分老年男性更容易罹患热射病,所以老年男性在五家媒体所建构的热射病病患形象中占有一定比例(16.7%)。再次,女性患者群体(青年15.5%,中年14.3%,老年10.0%)的特征主要是家庭负担较重,从事重体力劳动或是处于孕期、哺乳期等特殊生命阶段。占比最小的是医护工作者、运动员与消防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群体(19.9%)。
此外值得指出的是,无论在什么年龄、性别、职业人口统计学特征热射病患者群体中,相对于农村而言(11.2%),身处城市的群体都占压倒性多数(45.4%)。这可能是因为,其一,本文研究的媒体主要采访范围、报道对象和消息来源,以及主要目标读者群体都分布于城市,产销两端均立足城市,必然导致其所报道的新闻也以城市群体为主;其二,从气象学上讲,城市夏季极端高温温度一般高于乡村,城市热射病的发病率和严重性也高于乡村。在媒体新闻生产惯例、读者定位,以及疾病本身特征等多重因素作用下身处城市的热射病患者群体成为媒体报道的核心人群。
5结论与讨论
5.2弱势疾病报道中媒体职能角色:客观的传播者与社会粘合剂
从传媒报道与疾病的关系来看,新闻媒体一方面成功为健康信息资源传播与健康经验理性表达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则成为能动的制度理性的阐述者,开放了社会问题讨论的空间。在理想的情况下,新闻传媒的健康传播能够与公民的疾病表达相互构成,成为推动健康风险决策机制大众化的动力。
5.2.1媒体定位:受众、内容与竞争差异
综合类媒体、行业媒体、专业媒体在受众定位、内容取向以及竞争策略上都存在较大差异。
从媒体的受众定位来看,专业、行业媒体《劳动报》以广大劳动者为传播对象,统筹城乡新闻,一贯以来关注弱势群体具有较高的人文情怀;《健康报》面向社会公众推广科学、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媒体定位主要在于传播健康信息。其他三家综合类媒体《澎湃新闻》《南方都市报》与《新京报》主要服务于城市中产阶层,以时政新闻以及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为本位。基于上述受众定位,除《劳动报》之外的四家媒体在热射病的报道中均采用了城市中心取向,但这样的报道取向边缘化了农村热射病图景,弱化了农村以热射病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疾病患者的权益和诉求。
从媒体的内容定位来看,专业类、行业类媒体的报道内容多为客观的疾病防治信息,综合类媒体则兼顾了疾病防治的医疗专业信息与社会问题治理。《健康报》主要从疾病的医学防治角度对其加以系统化呈现,发布热射病防治文章或转载专业机构的防治文章,较少报道罹患这类疾病的个体。并且,由于固定化的报道条线与消息来源,在突发事件面前,专业类媒体《健康报》应对突发事件的消息源难以与主流都市报匹敌,因而在边缘群体发病的相关报道上数量与质量略逊一筹甚至特定事件上出现报道缺位。行业类媒体《劳动报》的报道内容偏向于将“职业劳动”与“疾病防治”相结合。综合类媒体《澎湃新闻》与《南方都市报》则在“总体与个体、宏观与微观、医疗与社会”间找到了更为平衡的定位,以消息还原病例及事件素描,用评论表达本报立场,通过科普文章传播健康信息资源,凭借特稿与调查报告深度还原事件发生与发展的逻辑,力图同时关照到热射病的医疗属性与社会属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