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论文哪里有?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节目在追求输出性观点弱化和科普性叙事加强的过程中出现了有失平衡的问题,同时过度追求网络化和个性化,也带来了话语偏向失衡的问题,这应当是后续节目制作应该考量的问题。
第1章绪论
1.5研究创新
(1)研究思路的拓展。本文主要运用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方法,与传统的研究方式,如5W模式相比其摆脱了一定的研究局限,使得研究更具有严密规范性。从费尔克拉夫的三维分析模型出发,主要对话语的具体实践和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研究,对观察者网的《懂点儿啥》视频新闻评论节目的话语进行分析,从而为此类网络视频新闻评论节目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路径。
(2)研究内容视角的拓展。除了费尔克拉夫的话语研究方法,本文还参考了詹姆斯·保罗·及关于任务构建的观点,使得文本的研究更加深入。同时,主要考察新闻评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注重新闻评论的社会化进程,所以在研究内容的视角上进一步深入,更深层次地挖掘内容的意义。
第3章《懂点儿啥》网络视频新闻评论节目的话语实践分析
3.1观察者网《懂点儿啥》节目的话语来源
话语来源是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闻评论中具体表现为评论由头。评论由头是新闻评论的切入点,是新闻评论得以展开的依据,同时其在一定意义上限定了新闻评论的基本方向,所以承担着“主题”限定的作用,因此笔者将主题来源也作为话语来源的研究要素进行整理分析,用以把握观察者网《懂点啥儿》新闻评论节目话语的整体趋势。
3.1.1主题来源:“社会”与“政治”两大主题
透过新闻评论的主题研究,能把握节目的偏好与选择的大致方向。通过统计和整理,《懂点啥儿》网络新闻评论节目的主题大致可以划分成为五大类,即“经济”、“政治”、“社会”、“文娱”、“军事”。其中“政治”类主题的节目期数最多,共有69期,其占比达到37.5%;其次是“社会”类主题,共计58期,占比为31.5%,“经济”类主题共计26期,占比14.1%;“文娱”类主题共计21期,占比11.4%;最后是“军事”类主题,共计11期,占比0.06%(表3.1)。由此可见,“政治”类主题与“社会”类主题以绝对性的占比优势成为《懂点儿啥》节目评论的倾向性主题,这与当今的新闻报道趋势其实是相吻合的。“政治”与“社会”两大类主题统率着国际与国内两大新闻阵地,政治与社会也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两大类主题,所以说《懂点儿啥》节目在主题的选择上保持着新闻行业独有的新闻敏感性。
第5章《懂点儿啥》网络视频新闻评论节目的社会实践分析
5.1话语倾向与社会评价
费尔克拉夫所谈及的话语的社会实践,受制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具体影响,所以说这种话语实践,从一开始就是在特定的框架之下进行的。话语实践的倾向性与社会有关,从新闻评论的社会影响来说,则是与社会评价有关,所以新闻媒体在进行新闻传播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社会评价,绝对不能肆意妄为。因此,《懂点儿啥》节目的话语倾向也应当符合社会评价,回应社会的价值与期待,节目内容的制作,要遵循社会评价来展开,并依靠社会评价对节目内容的制作进行及时的修正。尽管身处网络空间,自由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基于社会价值、道德认知来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是每一个新闻媒体都应当遵守的信条,而话语倾向与社会评价之间的关系,再继续深入则是社会需求与社会关系的反映。
5.1.1社会关注主导评论主题
民众对切身利益的追逐体现在社会关注上,“社会关注的问题,不仅限于民众的切身利益,公共性事件同样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关注的问题往往都具有一定的聚合作用,所以其在一定意义上反映的是受众的需求程度”。[1]《懂点儿啥》节目正是追随社会关注来制作节目的。最为明显的是近几年围绕中美两国摩擦而产生的一系列新闻事件,包括制裁华为、封禁中国app等事件。中美摩擦是近两年来的国际大事件,其主体是中美两国,但也涉及其他的一些国家,当中不乏有美国的盟友国参与其中,受美国的鼓动共同对中国发起制裁措施。华为事件持续时间长,已经不单单是企业事件,而是涉及国家技术战略的国家性事件。央视新闻于2021年9月25日在微博发起的“欢迎孟晚舟回家”的话题,突破6亿阅读次数,讨论次数达到了22.9万次(图5.1),从微博热搜和阅读量就可以看出,孟晚舟的释放问题一直都是国家和民众的关切问题。
5.2新闻评论与社会实践的思考
关于《懂点儿啥》节目的社会实践分析,要坚持节目好的一方面,也要及时完善不足的方面。将新闻评论放到整个社会环境下,就会发现新闻评论本身来源于社会实践,而新闻评论又反过来影响社会实践,二者之间存在着某些微妙的关系,所以必须将二者联系起来思考,并以此修正新闻评论的活动。从研究看来,《懂点儿啥》节目还存在着在评论观点、评论主体方面,与社会发展相脱节等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是节目需要去不断完善的地方。
5.2.1建设性观点促成社会矛盾解决
建设性新闻作为一种积极的报道理念与模式,将积极心理学思想融入新闻报道中,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并试图提出建设性方案,构建多方协作交流的平台。[1]建设性新闻对于新闻评论也有一定的要求,是包含在新闻整体要求之中的。新闻评论者的观点不应当是谈天论地漫无边际的,甚至很多观点不切实际,新闻评论非常忌讳观点提出来根本没办法落地或者成为执行的参考。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监督者,享有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商业媒体面向是社会大众,经济效益也都来源于社会大众,所以同样应当对社会大众负责。尤其是针对一些社会事件,如何预防、如何杜绝,相关部门又应当如何行动,新闻评论者的观点需要切实可行,而不是浮于表面,谈问题不痛不痒,是没办法促成社会矛盾解决的。
结语
网络视频新闻评论的发展受制于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VR、AR新闻报道的出现,未来或许也会出现与之相关的VR、AR视频新闻评论,其必然呈现出更精彩、更丰富的表现形式。但是,无论网络视频新闻评论如何发展,其本质的内核不会发生变化,也就是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不会发生变化,这是新闻评论得以成立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观察者网《懂点儿啥》节目的话语研究可以发现,在文本方面,这类新闻评论类的节目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网络特征,包括可视化数据的使用,多媒体要素的使用,口语化、网络化的表达。而在话语实践方面,更加注重个人特色的建立,也更明确自己的目标受众,对话题的选择也更具有全球性、全局化的视野,但这不代表这档节目本身话语实践方面不存在任何方面的不足。通过研究发现,节目在追求输出性观点弱化和科普性叙事加强的过程中出现了有失平衡的问题,同时过度追求网络化和个性化,也带来了话语偏向失衡的问题,这应当是后续节目制作应该考量的问题。
从任务建构分析方面出发,本文主要研究了该节目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处理什么样的现实问题。
最后,回到节目社会实践上,谈及研究影响节目制作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关系、社会关注。同样,也对节目的社会实践进行了思考,对评论主体、评论观点与社会的意义相结合进行思考,为的是节目能有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