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和发表论文,专业服务20年。

智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业务创新探讨——以新闻聚合平台为例

  • 论文价格:150
  • 用途: 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 作者:上海论文网
  • 点击次数:1
  • 论文字数:44522
  • 论文编号:
  • 日期:2022-06-14
  • 来源:上海论文网

新闻媒体论文哪里有?笔者认为与传统媒体时期相比,新闻聚合平台创新使用了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效率,新技术的使用也使新闻编辑业务工作流程、分工称谓、工作重心、分发角色等发生了创新与改变,在此背景下,新闻编辑需要创新转变思维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算法等智媒体技术渗透到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多个核心环节,新闻生产与传播的某些环节面临着被重新定义的可能。[1]主要包括:传感器的应用带来新闻源和新闻反馈环节的创新;机器人写作的应用带来写作模式的创新;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带来新闻体验的创新;智能算法技术的应用带来新闻分发方式的创新;AI 等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带来合成主播等给新闻播报形式带来创新。互联网与智能技术的高度融合呈现出具有智慧功能的信息传播媒体,即智媒体。

智媒体背景下,智能技术在新闻生产与传播各环节的应用都在逐步发展完善中,其中在分发环节,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对智媒体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成熟和广泛;同时,智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创新主要发生在新闻聚合平台中,因此选择新闻聚合平台研究智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创新比较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智能算法推荐”作为智能技术工具内嵌在新闻聚合平台中,以计算机作为载体洞察用户的行为数据,再通过多种相关数据模型推测出用户潜在的喜好与兴趣,将其感兴趣的信息从海量信息中筛选出来,主动呈现到用户眼前,改变了传统媒体时期受众反馈和需求不被重视及互联网信息爆炸背景下用户难以筛选到需要的信息,阅读低效的情况,在此背景下,其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成为当下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1.2 研究意义

智能技术加入新闻分发环节可实现用户与内容间高效精准的个性化匹配,但技术对新闻价值理解与判断能力不足,容易产生一些新闻伦理问题。因此,如何发挥新闻编辑的专业作用,在信息爆炸背景下兼顾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新闻价值需求,找到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点,承担起传播活动的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研究智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业务创新,从理论价值层面上看,是对“把关人理论”、“社会责任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后真相”、“新闻价值”、“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等理论在智媒体背景下的全新解读和延伸。目前,学术界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割裂,研究不够全面深入的问题,有待研究加以解决。通过对智媒体背景下新闻聚合平台一线新闻编辑具体工作流程和内容的创新分析,避免理论与实践切割,通过将实践案例与学术理论相结合能给予理论研究以新的思考,同时还可给予新闻编辑在智媒体发展趋势下的实践工作以理论的指导。

从现实价值看,第一,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与新闻业的结合还处于发展探索中,需要相关课题对其不断梳理和论证;第二,关注智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创新特征与新闻编辑的思维转变,能给予新闻编辑业务以新的实践指导;第三,智媒体背景下新闻聚合平台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一些不成熟的问题。本研究有利于对部分行业乱象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促进新闻聚合行业和社会的积极健康发展。

第 2 章 智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业务概念界定与挑战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智媒体

喻国明(2020)在对智媒体的研究中将智媒体概念定义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新闻生产传播业务链条,执行新闻线索获取、新闻写作与编辑、新闻事实审核、新闻分发推送等特定任务,使媒体能够看似智能的行动。”[1]许向东(2021)将智媒体概念界定为:“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传媒业的线索采集、选题决策、内容生产、产品分发以及用户互动反馈等环节,提高了新闻信息的生产效率及到达用户的精准率,改善了用户的阅读体验。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媒体推动了新闻生产由‘大而全’向‘全而深’转化。”[2]彭兰(2019)将智媒体界定为:“智能化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应用,将从信息采集、加工、整合、核查、协同生产和内容分发等各方面带来新生产力,机器参与的内容生产在客观呈现事物、高效信息加工、促进知识生产与精准指导生产决策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3]郭全中(2019)将智媒体界定为:“智媒体的核心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信息与用户需求的智能化匹配,实现数量可观的用户沉淀,并通过适当的业务场景实现商业价值变现来形成商业闭环。而在人工智能中,大数据是燃料,算法是灵魂,而场景是商业价值变现的途径。”

通过以上学者对智媒体的阐述,在本研究中将智媒体定义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全流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传感器、智能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执行新闻线索和信息的获取与采集、新闻写作与编辑、新闻事实的审核、新闻分发与推送、新闻反馈、用户体验及新闻播报等特定任务,使媒体能够看似智能的行动;本研究以新闻聚合平台为研究对象研究新闻编辑业务的创新,因此,将新闻聚合平台中的智媒体界定为:利用人工智能[1]耿晓梦,喻国明.智能媒体伦理建构的基点与行动路线图——技术现实、伦理框架与价值调技术,以大数据为“燃料”,算法为“灵魂”,以版权合作与自有平台号主内容孵化作为内容来源、人机协同智能高效审核海量信息、智能洞察用户特征和文章特征实现信息与用户的精准匹配,提高新闻生产传播效率,更智能的满足用户多元信息需求的媒体——即智媒体。

2.2 智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新闻编辑业务带来挑战

在传统新闻媒体中,哪条新闻可以作“头条”,哪条新闻可以做“二条”是由总编辑和编辑决定的。到了智媒体时代,算法和机器会根据用户数据判断用户喜好推送相关内容,数据是决定推荐什么内容的依据,“智媒体”的定义很大程度上正是来源于此。如果只从效率上看,人工智能是一种更先进的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组合,这种模式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赢得用户点击率等方面要高于传统的编辑推荐。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新闻编辑的工作流程,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新闻编辑的生存空间,给传统新闻编辑业务带来挑战。

2.2.1 数据重构新闻编辑判断

在传统媒体中,新闻编辑对新闻的判断是根据新闻机构的媒介方针、编辑的编辑观等因素选择哪些新闻进入传播渠道;掌握用户反馈数据的大多是媒体的中高层管理者,然而这些管理者通常不参与新闻的一线采编工作,而新闻采编的一线工作者们却无法直接接触到用户反馈数据,因此无法根据用户数据及时调整新闻生产方向,同时由于传统媒体没有自己独立的数据库,其获取到的用户反馈数据大多来自合作方提供,无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更难保证用户反馈分析效果的准确,因此导致在传统媒体中用户反馈效果不佳进而也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的局面。

第 3 章 智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业务的创新特征与变化

3.1 从控制到共建的内容获取创新

传统媒体中新闻生产流程为:首先,记者去现场采集新闻素材,然后撰稿,如果是电视媒体还会有主持人配音或口播,摄制组负责录制;之后编辑对稿件修改、润色、包装、对视频剪辑配音等加工制作;然后提交上级审核,审核通过的新闻进入分发环节。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而在智媒体背景下,基于算法和大数据的新闻聚合平台已形成与从前不同的内容生产流程。[1]其按场域划分可以分为:前端、后台和终端,前端场域主要是内容获取,平台中的新闻编辑几乎不参与原创内容生产,内容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在全网的网页、与平台签署版权合作协议的媒体上转载内容;二是组织平台内的号主进行内容生产;在内容获取完成后,为提高海量信息的审核效率,首先使用机器对内容的安全和质量审核,审核通过的内容进入后台;后台则是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区域,后台编辑又根据分工分为审核编辑和运营编辑,[1]审核编辑主要是对新闻的安全和质量进行审核,运营编辑的主要工作则是对海量新闻内容进行整合加工,实现源自内容却高于内容的内容资源价值增值;最后进入新闻的分发环节,通过人机协同的分发方式使内容最终在用户的终端呈现。

第 5 章 智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业务的优化建议

5.1 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内容生产门槛

5.1.1 严审与制约平台号主,从生产源头入手保护新闻真实与价值

针对内容生产主体专业性较弱,在采编过程中易产生低质虚假信息进而产生新闻伦理问题。首先,平台要落实信息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严审与制约创作者资质以提高生产的专业门槛,从生产源头入手保护新闻真实与价值。具体来说:应严格核查平台号主的从业背景,包括号主的学历、专业、过往发布的内容质量、粉丝数量与用户评价;同时调研创作者在其他平台的内容发表表现,全面审核其过往是否存在有损公信力的传播行为,提高平台内容生产的准入门槛。第二,通过资质审核的号主要在入驻平台前与其签订服务协议与平台公约,协议与公约要求创作者对其发布的内容负责,若出现新闻失实和低劣新闻等问题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平台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及索要经济赔偿。第三,加大对生产传播虚假新闻和低劣新闻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于违法法规、违反服务协议和平台公约的账号依法依规立即处理,[1]提高传播虚假低劣新闻的成本。

通过严审与制约平台号主来提高生产门槛,从生产源头入手根本上保护新闻真实与价值;同时加大生产传播虚假低劣新闻的成本,增强威慑力,以减少虚假低质新闻的生产与传播。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5.2 完善审核把关机制,新闻编辑严守

5.2.1 追根溯源管理号主,推进分级分类管理

2020 年 7 月国家网信办全面部署加强自媒体基础管理专项整治行动的规范管理工作,规定要求:“主要平台要完善把关机制,对公众账号进行分级分类管理,这一举措是为了通过完善把关机制实现对公众账号的属地管理、信用管理、精准管理,为追根溯源的管理公众账号及其内容发布行为打下基础,进而压紧压实平台、用户、属地管理责任,引导促进平台公众号产出高质量的信息和内容。”[1]同时,“针对平台内的一些自媒体散布虚假信息、宣传错误价值观、歪曲党史国史、恶意营销等现象屡禁不止的突出问题,必须从基础管理这一关键环节入手。”[2]研究者曾在人民日报自有新闻聚合平台人民号实习了三个月,作为运营编辑参与实践了人民号的把关工作,发现其在完善把关机制、对平台号主的管理、对内容真实与品质的守护方面值得各新闻聚合平台学习借鉴。

若想完善把关机制,首先,平台要配备与服务规模相匹配数量的审核编辑,同时要足够专业。由于机器对于价值理解的准确率不高,因此对平台公众账号与内容的管理工作由新闻编辑来完成,因此要吸纳与服务规模相匹配数量的、专业能力够强的新闻编辑,加强专业编辑团队建设,唯有这样才不会因为信息过于海量、机器不能准确理解判断,而新闻编辑精力不足、应接不暇导致一些低质虚假新闻成为“漏网之鱼”,起到完善把关机制、坚守新闻真实与品质的目的。

结论

从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技术的发展都会引起媒介的变革,印刷术的改进让报纸成为大众媒体;无线电的兴起让广播成为新宠;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视频成像技术让电视业异军突起;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让新媒体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启用开启了自媒体时代;当下,进入智媒体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闻生产与传播全流程,新闻生产流程和新闻编辑业务也随之创新转变中。

随着媒介形态的不断演进,不同时期的不同媒介中,新闻编辑工作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并没有变化。从共性上看,其承担的工作总体上有:对新闻产品的设计与定位、对新闻生产的组织与策划、对新闻的审核与修正、对新闻的整合与呈现及对新闻的把关与分发。与传统媒体时期相比,新闻聚合平台创新使用了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了新闻生产和传播效率,新技术的使用也使新闻编辑业务工作流程、分工称谓、工作重心、分发角色等发生了创新与改变,在此背景下,新闻编辑需要创新转变思维以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向智能媒体时代迈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面对技术的变革,我们一方面不能盲目吹捧技术,不顾人文价值和新闻编辑的专业价值;另一方面也不能固守新闻编辑的专业性而排斥技术的进入。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智媒体技术不仅制造了一些问题和麻烦,也给新闻编辑业务带来了一系列的工作便利;通过技术的辅助,可提高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准确判断公民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反映与舆论走向,将新闻编辑从一些繁重抽象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转到他们更擅长的领域发挥人文价值;同时,我们也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技术在今天的条件下,是编辑主导下的助手和工具,是为“人”服务的存在,不可本末倒置,在追求技术与个性化的过程中,丢掉了人文价值;同时,因技术本身存在许多局限性,我们也需大力发展智媒体技术,使之更先进、更完善,使技术发展的先进逻辑与人文精神的价值逻辑相匹配,让业务创新需求主导技术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略)

123
限时特价,全文150.00元,获取完整文章,请点击立即购买,付款后系统自动下载

也可输入商品号自助下载

下载

微信支付

查看订单详情

输入商品号下载

1,点击按钮复制下方QQ号!!
2,打开QQ >> 添加好友/群
3,粘贴QQ,完成添加!!